![]()
内容推荐 自笛卡尔的“沉思”以来,追求真理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就在一直努力把感觉剔除出理性的本质内涵和运行过程,语言哲学的转向后这种倾向愈加主流,殊不知这样却有割裂知识与实在、心灵与世界的危险,更根本性地引发了许多延绵至今、悬而未决的传统哲学问题。因此,本书以人类视觉感觉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概念分析为起点,考察和辩护人类感觉中蕴含的逻辑能力及其运作方式,论证非确定性的、动态累进的知识本质,阐述相关的知识论和科学哲学问题。概念的、逻辑的感觉本质的被证明,对我们思考相关哲学问题具有框架性的基础意义。 作者简介 关超,1990年出生,哲学博士,现任太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认识论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哲学和科学关于“影像”的纷争 第一节 国外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视觉感觉的知识论问题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传统感知知识论路径的困境 第二节 外在实在的确证危机 第三节 感觉影像的形而上学困难 第四节 为什么是感觉影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像的本体论辩护一:界定定义 第一节 影像的概念:从笛卡尔出发 第二节 影像概念的历史演进:从德谟克利特到休谟 第三节 影像概念问题的当代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像的本体论辩护二:概念论的正当性 第一节 非概念论感觉影像及其困难 第二节 自然的概念性影像之辩护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像的知识论辩护一:以概念论为基础 第一节 辩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对感觉影像的知识辩护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感觉影像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第一节 影像在科学中的应用方式 第二节 影像在科学哲学中的争论 第三节 科学大厦的感觉之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影像的知识论辩护二:可能的回应及反驳 第一节 实在论间对感觉影像的争论 第二节 还原论对感觉逻辑的批判 第三节 他心知可能吗 第四节 由感觉而起的形而上学论战 第五节 科学确定性危机的影像解释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