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一书是张琳多年科研和教学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可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该书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和旅游产业转型拉动的双重动力下,围绕“目标—产业—景观”“乡愁—行为—旅游”“政策—评价—规划”的三元九点展开,创新地提出乡村景观三维三度价值构成,构建了乡村旅游与景观互动的价值感知理论,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对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研究做出了探索。在研究方法上,将现代景观感受评价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乡村景观环境的研究中,对乡村景观感受的物理指标、生理心理指标和行为偏好进行多维度、定量化测试分析。将大样本调研实测与景观情境模拟预测相结合,不仅对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而且将现有的限于局部、点状、线状景观感受的研究扩展为整体景观网络系统构建及感受评价,拓展了现代景观评价技术的应用。 作者简介 张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中国园林》期刊特约编辑,《园林》期刊青年编委。研究领域为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研究重点主要包括风景园林感受与评价、景观地方性保护与适应性规划、乡村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等。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主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及参与风景名胜区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实践项目30余项。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乡村景观的价值与特征 第一节 乡村景观 第二节 乡村人居环境 第三节 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 第四节 案例分析:福建邵武高峰村乡村景观与旅游资源分析 第二章 旅游发展下的乡村景观价值感知机制 第一节 乡村景观情境 第二节 乡村景观物理情境的感知 第三节 乡村景观心理情境的感知 第四节 乡村景观行为情境的感知 第五节 案例分析:四川阿坝理县桃坪羌寨游客行为偏好分析 第三章 基于景观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法 第一节 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 第二节 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 第三节 乡村旅游规划的方法 第四节 案例分析:浙江象山县定塘镇乡村旅游总体策划 第四章 旅游激励下的乡村景观优化提升模式 第一节 乡村景观背景保护模式 第二节 乡村景观活动组织模式 第三节 乡村景观建设优化模式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上海青浦区重固镇余姚村改造更新设计 第五章 社区参与的乡村可持续旅游与景观保护 第一节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区在乡村景观中的价值 第三节 社区参与乡村可持续旅游的途径 第四节 基于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业态网络化发展模式 第五节 案例分析:社区参与下的云南阿者科村乡村旅游发展 第六章 乡村旅游发展下村民与游客的空间共享规划策略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下的乡村空间冲突 第二节 乡村空间行为冲突与感知冲突 第三节 村民与游客的空间共享策略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上海闵行区革新村居游;中突空间分析与优化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