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殿军,休谟决定性地塑造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关键性原则,奠定了苏格兰启蒙运动世界观的基础。本书以苏格兰启蒙运动为背景,以“人性科学”为视角,从三个维度对休谟政治哲学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力求清晰展现休谟政治哲学的独特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他对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同时厘清他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内在关联以及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作者简介 汶红涛,陕西眉县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于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哲学和苏格兰启蒙运动,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 启蒙语境下的思想 导论 一、论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论题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四、休谟的生平与著作 第一章 回到苏格兰启蒙运动 一、什么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争议与定义 (一)关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争议 (二)“启蒙”与“启蒙运动” (三)“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定义 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特征 三、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一)人性科学 (二)风俗、习惯与社会变化 (三)历史与社会“四阶段” (四)商业社会 四、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背景 (一)苏格兰的地理环境 (二)苏格兰的经济与政治 (三)苏格兰的大学、协会与俱乐部 (四)苏格兰的法律与宗教 五、休谟与苏格兰启蒙运动 第二章 休谟政治哲学的基础(Ⅰ)——自然主义人性论 一、《人性论》与“人性科学” (一)《人性论》的主题与结构 (二)“人性科学”的构建:目的与意义 (三)“人性科学”的方法:牛顿主义 二、从人性到制度 (一)性善论的制度逻辑 (二)性恶论的制度逻辑 三、休谟视域中的“人性” (一)对“人性”的一般看法 (二)人性的两面:自私与同情 四、人性论:“经验主义”还是“自然主义” 第三章 休谟政治哲学的基础(Ⅱ)—一隋感主义德性论 一、道德理论的渊源:莎夫茨伯利、哈奇森和巴特勒 二、休漠的道德理论:从理性到情感 (一)道德区分并非源于理性 (二)道德的基础:特殊的道德感 (三)同情原则与“明智的旁观者” (四)“旁观者理论”的几点批评 三、愉悦性与效用性 四、自然德性与人为德性 第四章 正义与正义感 一、正义是一种规则 (一)正义的起源:利益与需要 (二)正义的内容:财产权 (三)正义的维续:三大法则 二、正义是一种德性 (一)“正义是一种德性”的确切含义 (二)正义感形成的基础和方式 (三)政治美德与伦理美德的区分 第五章 政府与政体 一、休谟的政府理论 (一)政府的起源:执行正义的需要 (二)政府的职责与限度 二、政治权威的基础与正当性 (一)政府权威的基础:利益而非许诺 (二)政府权威的正当性辩护:时间与习惯 三、休谟的政体理论 (一)政体的几种类型 (二)理想的共和政体 第六章 休谟的自由观 一、休谟与近代自由主义 (一)近代自由主义:从“权利”到“功利” (二)霍布斯与洛克的“权利论”自由观 (三)休谟对“权利论”自由观的批判 二、休谟视域中的“自由” (一)休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吗 (二)休谟的“自由式”肖像 (三)基于规则与法治的自由 第七章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 一、休谟的国家观 (一)霍布斯与洛克的理性主义国家观 (二)休谟对理性主义国家观的批判 (三)“有限国家”与“法治国家” 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一)“国家”与“社会”的界分:休谟、斯密与弗格森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 (三)苏格兰启蒙学派:“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平衡 三、商业社会的启蒙与现代文明 (一)休谟的态度:社会先于国家 (二)什么是商业社会:定义与特征 (三)对商业与奢侈的辩护 (四)商业的现代性意义:道德的与政治的 第八章 休谟与近代政治哲学 一、休谟与契约论政治哲学 (一)契约论政治哲学:霍布斯、洛克与卢梭 (二)“理性”的反思与“自然法”的解构:休谟对契约论政治哲学的批判 (三)休谟与卢梭:两种政治哲学进路的分野 二、休谟与功利主义政治哲学 (一)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功利”与“功利原则” (二)休谟的“效用”概念:向功利主义的过渡 (三)边沁、密尔与哲学功利主义的兴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