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代文学十讲(精)/名家专题精讲
分类
作者 王水照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名家专题精讲”新出一种,收录王水照先生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十余篇代表性论文,涉及宋代文学、宋型文化、苏轼研究、宋词研究、宋代散文研究、北宋文人集团研究等诸多方面,内容可谓既深且广,加以论述赅博,考证精微,文笔晓畅,富有可读性,集中展现了王先生在这一领域数十年深耕细作所取得的卓著建树和宋代文学研究的独特魅力。故无论对古典文学研究者还是一般文史爱好者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研读和庋藏的学术佳作。
作者简介
王水照,浙江余姚人,1934年7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98年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文学遗产》顾问、《新宋学》主编等职。所撰著作获省部级、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多项,是当代宋代文学研究的奠基者与拓荒者之一,2012年获上海市学术贡献奖。编著有《唐宋文学论集》《历代文话》《苏轼选集》《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苏轼传稿》《苏轼研究》等。
目录
代序我和宋代文学研究
宋代文化与宋代文学
“祖宗家法”的“近代”指向与文学中的淑世精神——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之研究
情理·源流·对外文化关系——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之再研究
文体丕变与宋代文学新貌
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定位
附论:《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与南宋诗歌发展观
北宋的文学结盟与尚“统”的社会思潮
嘉祐二年贡举事件的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
苏轼豪放词派的涵义和评价问题
曾巩及其散文的评价问题
苏、辛退居时期的心态平议
新见文献考论
评久佚重见的施宿《东坡先生年谱》
记蓬左文库所藏《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朝鲜活字本)
序言
记得我十三岁从浙江
余姚西部一座偏僻小镇去
县立中学求学时,县城外
竖有一方石碑,上镌“文
献名邦”四个颜体大字,
深深地烙入少时的脑际。
后来才知道严子陵、王阳
明、朱舜水和黄宗羲是自
己的四大乡贤。说起来,
这四位乡贤与宋代学术文
化都有这样那样的关联,
如王阳明继踪宋儒陆九渊
,创陆王心学;朱舜水东
渡扶桑传播朱子学;黄宗
羲乃《宋元学案》的编撰
者;至于严子陵,宋代名
臣范仲淹有《严先生祠堂
记》,“云山苍苍,江水
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
长”,当时已能背诵;但
我走上研究宋代文学之路
,并非源自“故乡情结”,
却是另有缘由。然而在余
姚县中时代,的确培养起
对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
1955年夏天,我负笈
北上,就读于北京大学中
文系。那时,经过院系调
整后的中文系,各校名师
宿儒纷纷云集未名湖畔,
可称是系史上最为辉煌的
时期。林庚先生在四十年
后用他诗人的语言写道:
“那难忘的岁月仿佛是无
言之美。”我和同窗学友
共同领受了“向科学进军”
口号的感召与鼓舞,一头
埋入书林学海;课堂上听
到的是游国恩、林庚、吴
组缃、季镇淮、王瑶、吴
小如等先生的文学史系统
讲授,王力、魏建功、周
祖谟等先生的语言学课程
,还有丰富多彩的校外专
家的专题选修课;看着北
大图书馆的骄人典藏和种
种全国一流的教学条件,
庆幸自己获得一个千载难
逢的学习良机,度过了两
年名副其实的苦读生活。
然而,1957年那个不平
常的夏天打断了这个进程
,在左批右批声中一时颇
感迷茫。幸而嗣后的“教
育大革命”和“学术大批判
”却意外地把我引向宋代
文学研究之路。
事情的起因有些偶然
:一位受到“大批判”的老
教授发话。“你们能‘破’不
能‘立’!”这一下子刺激了
我们全班七十多位同学的
“革命积极性”,倡议自己
动手编写一部文学史,“
把红旗插上中国文学史的
阵地”。这就是震动当年
的所谓北大55级学生集体
编写的“红皮”《中国文学
史》。在组织各断代编写
小组时,先由同学自动报
名,大都集中在唐代和明
清;我因对各代文学都有
一些兴趣而又毫无专长,
就由班上分配在宋元小组
,而且被指派为负责人。
对于这部在特定时代条件
下产生的“红皮”文学史(
包括翌年的再版本),将
来的《中国文学史学史》
当会作出应有的历史评判
;就我个人而言,首要的
是得到继续攻读的机会,
不像其他年级同学纷纷下
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去
了;而且阅读的范围不再
漫无边际,相对集中于宋
元的文学史料和文化典籍
;同时锻炼与提高了科研
能力和写作水平,而更为
重要的是,从那时起直到
今天,虽然世事多变,一
波三折,断而复续,续而
又断,却一直与宋代文学
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60年我北大毕业后
,分配到当时隶属于中国
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
文学研究所,并在该所古
代文学研究组工作。一到
所,立即投入组里正在进
行的另一部《中国文学史
》的编写工作。宋代部分
正缺人手,我因在大学时
期的上述一段经历,顺理
成章地承担起唐宋段的编
撰任务。从此把自己的治
学领域和主攻方向正式地
确定下来。
文学研究所也是名家
荟萃之地,为我提供了学
习请益的好机会。当时的
所长何其芳先生强调研究
工作中理论、历史、现状
的结合,提倡实事求是的
学风,古代文学研究虽属
历史科学,但也要求学习
理论,注意现状,包括古
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何先
生的这些思想是作为文学
所的“所风”建设提出来的
,给我以很深的影响。所
里又为每位初来的年轻研
究人员指派一位导师,我
的导师就是钱锺书先生。
钱先生以他并世罕见其匹
的博学与睿智,使我第一
次领略到学术海洋的深广
、丰富和复杂,向我展示
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全身心
的研治、体悟和超越,可
以达到怎样一种寻绎不尽
的精妙境界。在他和余冠
英等先生的富有启发性的
指导下,我完成了《中国
文学史》《唐诗选》两个
集体项目中所承担的编撰
任务,并结合编撰工作,
或别有心得,或利用占有
资料之便,独自发表了一
些论著,如关于杜甫诗、
柳永词等多篇论文,《宋
代散文选注》的编选,都
是其时的“副产品”。
在文学研究所最初工
作的三四年间,最大的收
获是受到对学术规范、学
术道德乃至学术伦理的颇
为严格的训练与具体的教
育,同时初步具有在宋代
文学研究领域中进行独立
工作的能力,然而,“文
化大革命”狂飙突起,我
国的学术发展出现一个断
裂层,我的研读生活也在
劫难逃地留下了一段可叹
的空白。
……
钱锺书先生以渊博闻
名于世,广大精微兼而有
之,宋诗研究则是他创造
的学术世界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在他生前出版的著
述中,已有丰富的宋诗研
究资料。《宋诗选注》从
普及性选本优入宋代诗学
经典之林,其作家小传与
注释尤为学界奉为圭臬。
日本著名宋诗专家小川环
树先生评云:“由于这本
书出现,大概宋代文学史
很多部分必须改写了吧。
”1948年问世的《谈艺录
》作为诗话,其论析重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