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窗幽记(精编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明)陈眉公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窗幽记》可以说是小品中的小品,体裁多变,如语录体、格言体,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描绘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为现代人寻回本真的自我,涤去心灵的积埃,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烦扰,从而使其获得宁静、淡泊、洒脱的心境。
作者简介
陈眉公(1558~1639),陈继儒,明朝晚期文学家、藏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诗文短翰极有风致,善绘画书法,也精于鉴赏。陈继儒书法在苏、米之间,尤好苏东坡诗章文字。一生著述颇丰,有《陈眉公先生全集》以及《闲情野史》《珍珠船》等。另编《宝颜堂秘笈》《古文品外录》《国朝名公诗选》等。
目录
醒篇
做人必清醒 做事要明白
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人生得足 未老得闲
背后无人诋 久交不生厌
天意实难违 正心修我身
君子小人 五更检点
善恶一念 役使鬼神
用情深处孤独 任性切勿放肆
云烟影里见真身 禽鸟声中闻自性
空被空迷 静为静缚
适时可发 拔苗不长
若要会受福 必先会救祸
多欲无慷慨 多言无笃实
世间万物皆有度 无度胜事亦苦海
轻财以聚人 律己以服人
知迷不迷 知难不难
难事逆境中 方见真气度
良心静里见 真情淡中来
宁为随世之庸 勿为欺世之杰
习忙可销福 得谤可销名
人因嗜动气 当以德消之
相反可相成 相得必益彰
梦里不能主张 泉下安得分明
不知了了是了了 若知了了便不了
敞开心扉 欢乐无忧
居堪傍恶邻 聚可容损友
观人观事见本质 不可小测君子心
以理听言 以道窒欲
先远后近 交友道也
形骸非亲 大地亦幻
寂而常惺 惺而常寂
智少愈完 智多愈散
从多人少 从有入无
脱厌如释重 带恋如担枷
看透名利生死关 方是人生大休闲
世人指摘处 多是爱护处
佳思侠情一往来 书能下酒云可赠
生老病死之关 美人名将难过
饮酒高歌不放肆 大庭卖弄假矜持
真出于诚 诚由于真
真廉无名 大巧无术
以明霞视美色 以流水听弦歌
挨骂不还口 便是得便宜
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
会心之语不解 无稽之言不听
柳密拨得开 雨急不折腰
悉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说话心口一致 做事名副其实
贫不能无志 死不可无补
穷交能长 利交必伤
享受财富显官 不如月下高歌
苦茗代肉食 琴书为益友
黄昏月下 能有实际
开眼便觉天地阔 林卧不知寒暑更
三徙成名 一朝解绶
不得胸怀 百岁犹夭
世法不必尽尝 心珠宜当独朗
喜坡仙玉版之参 受米颠袍笏之辱
颜真卿抗节不挠 名节者恬退中来
考察人品 五伦为准
不堕泪者 不忠不友
不独雅量过人 正是用世高手
会花鸟之情 得天趣活泼
佳人病怯 豪客多情
丈夫须有远图 豪杰应有壮志
勿使子孙效仿 但留榜样做人
读轩快之书 听透彻之语
论名节缓急之事小 较生死名节之论微
雄心壮志早立 慈悲心肠勿弃
鲍子让金 管宁割席
情篇
当为情死 不为情怨
缩不尽相思 地补不完离恨天
可魂系梦萦 不失魂落魄
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
花柳深藏 雨云不入
天若有情 天亦衰老
小玉与西施 飞烟与尘弥
杨柳凝别恨 阳关诉离肠
弄柳拈花 处处销魂
豆蔻不消恨 丁香空结愁
情人说痴话 痴情是真情
顾影自怜无用 心动不如行动
化石而立 千古情魂
良缘易合 知己难投
鸟沾红雨 不任娇啼
饮罢相思水 方识相思情
多情成恋 薄命何嗟
清风好伴 明月故人
听得春花秋月语 识得如云似水心
峭篇
边陲封疆缩地 中庭歌舞犹喧
人应通古今 士要知廉耻
宁以风霜自挟 毋为鱼鸟亲人
无位之公卿 有爵之乞丐
失足一恨 悔之千古
圣贤托日月 天地现风雷
不因怨而失愿 不因财而伤才
身不束心 名不束人
待人余恩 处事余智
既要拿得起 又能放得下
认假不得真 卖巧还藏拙
量晴较雨 弄月嘲风
弃俗得仙 舍仙得道
修身养性可立命 人情练达天意通
达人离险境 俗子沉苦海
浮名梦中蝶 幻而本非真
只有百折不回 才可万变不穷
实地着脚 虚处立基
兢兢业业心思 潇潇洒洒趣味
无事时提防 有事时镇定
穷通未遇局已定 老疾未到关已破
秋叶难辞枝 野鸟犹恋巢
刚不胜柔 偏不融圆
声应气求之夫 风行水上之文
以学问摄躁 以德性融偏
居官有山林气 野外有理国才
少言语以当贵 多著述以当富
须负刚强 当坚苦志
清贫自乐 美色成空
烦恼场空空 营求念绝绝
斜阳树下谈禅 深雪堂中论人
宁为真士夫 不为假道学
觑破兴衰究竟 人我得失冰消
名山不乏侣 好景有好诗
一技天下 吃遍南北
才士不妨泛驾 诤臣岂合模棱
宁为薄幸狂夫 不做厚颜君子
看尽人间鬼 才作《北风图》
至音不合众听 至宝不同众好
梦中说真话 或可是真人
胸无火炎冰兢 时有月到风来
草舍才子登玉堂 蓬门佳人造金屋
传话者轻 好议者浅
不留昨日之非 不执今日之是
应沉潜平实 勿哗众取宠
尘心减时 道念方生
恩爱宝贵时 自思反省日
得闲有书读 世间享清福
古人是非分明 今人真伪难辨
己情不可纵 人情不可拂
天不禁人闲 人自不肯闲
浮云有常情 流水意厚深
贫士立德 闹场静心
心生一切 心灭一切
才鬼胜于顽仙 芳魂毒于虐祟
不因人言而悟 不因外境而得
简淡出豪杰 忠孝成神仙
招客应断尘世缘 浇花不做修道障
灵篇
一言灵天下 百世光景新
人生一世有三乐
序言
《小窗幽记》《围炉夜
话》和《菜根谭》被认为是
中国人修身养性必读的三本
书,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
中的精华之作。这三本书不
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还
可以让我们多方位、多角度
地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收到
以一当十、窥一斑而知全豹
的效果,故极具教育意义和
收藏价值。
在继承原书的优秀文化
成果之上,笔者对原著与译
注做了一定的增减与梳理,
并适当地加入一些现代人的
审视观点,给予了相关的评
价与赏析。所以此书具有很
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人
们提高处世能力、助力事业
的帮手。希望读者能够从中
享受到生活的智慧,找到寄
托精神的支柱,踏上升华感
情的航船,领悟处世思想的
真谛,从而掌握更多为人处
世的方法。
陈继儒(1558—1639年
),字仲醇,号眉公、麋公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朝晚期文学家、藏书家、
书画家。陈继儒自幼聪颖过
人,很为同郡大学士徐阶器
重。他的诗文短小精悍极有
风致,他善绘画书法,也精
于鉴赏。在明中期,画坛以
“吴门画派”为首,代表画家
有董其昌、陈继儒、周天球
、莫是龙等,陈继儒与董其
昌两人为此派中坚,并称于
世。陈继儒的书法在苏、米
之间,他尤好苏东坡的诗章
文字。遇苏墨迹,虽断简残
碑,必极搜采,手自摹刻,
名日《晚香堂帖》;又刻米
芾书,日《来仪堂帖》。其
书风萧散秀雅,擅墨梅、山
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
随意,意态萧疏。其山水画
多水墨云山,笔墨湿润松秀
,颇具情趣。他论画倡导文
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
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
他有《梅花册》《云山卷》
《皇明书画史》《书画金汤
》等传世。
陈继儒生活于明万历、
天启年间,曾屡被荐举为官
,但坚辞不就。《明史·隐
逸传》称其“年甫二十九,
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
之阳……”此后他一生布衣
,绝意于仕途,隐居在东余
山,专心研究学问,编书著
述,于诸子百家靡不精讨。
陈继儒文艺方面的成就,很
为时人所重。三吴名士争相
与之为友,黄道周在给皇帝
的上疏中也有“志向高雅,
博学多通,不如继儒”之语
。虽然陈继儒二十九岁以隐
士自居,却又周旋往来于官
绅之间,但不入朋党之圈,
他认为人有“好为清态而反
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
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
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
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
不如混沌为佳”。可见陈公
追求的是一种无所拘束、高
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
人生境界。
陈继儒富藏书,喜好鉴
别,然舛误颇多。他曾说: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
读书,如逢故人。喜抄校旧
籍,因得颜鲁公书,乃名其
藏书堂为“宝颜堂”,又有“
玩仙庐”“来仪堂”等。此人
还精于校雠之学,自称:凡
得古书,校过即付抄,抄后
复校,校过复刻,刻后复校
,校过即印,印后再复校。
万历中,所刻《宝颜堂秘籍
》6集,收书229种,多掌
故、琐言、艺术、谱录等,
其中多罕见秘籍,保存了明
及明以前的小说杂记。清乾
隆年间,由于大兴文字狱,
该书版被禁毁。又辑有《国
朝名公诗选》,上自高启、
王冕,下到李贽、屠隆等,
每人之下,各附有小传。
陈继儒的才华久负盛名
于天下,是晚明文人墨客的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对
后世的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
响,被誉为“天壤一异人”。
陈继儒平生编书甚多,如《
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
《模世语》《狂夫之言》《
眉公秘籍》《陈眉公全集》
等一批作品,另外还有《妮
古录》《偃曝谈余》《见闻
录》等书,其中尤以《小窗
幽记》最受时人喜爱。
陈继儒是一个山人,是
一名隐士,也是一位学者,
同时也是一个热衷世事的社
会活动家。读者从这本《小
窗幽记》中可窥其丰富精彩
、深蕴内涵的一生。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
人警醒、言短旨远的人生哲
言小品集,内容涉及了修身
、养性、经商、从政、处世
等多方面的处世格言。作者
以哲人式的冷峻目光,对当
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
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这本
书不仅从内容上辑录了晚明
清言的精华,而且体现出晚
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加之其体例周备、取材广泛
、结构工整、规模宏大、编
排有序,所以在同类书中堪
称凤毛麟角,故深受后人喜
爱。
原版《小窗幽记》以乾
隆三十五年刻本为底本,结
合其他国学的著名文献,分
为醒、情、峭、灵、素、景
、韵、奇、绮、豪、法、倩
十二卷,共计一千五百余则
,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
集。但后人所改编的《小窗
幽记》,多从其前四卷醒、
情、峭、灵中搜集整理而来
,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二百
一十四条人生的格言。安身
立命的方法,文人志士的情
操,超凡脱俗的禅趣,浪漫
感人的爱情,都在此书中一
览无余,所以说它又是一部
颇具规模的清言汇编。另外
,其语言具有玲珑剔透、短
小精悍、发人深省、言近意
远、益人神智等特点,或立
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
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
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
。总之,书中无一不闪烁着
导语
本书是一部关于生活美学的百科全书,集审美情趣与处世艺术为一体,带给读者无限乐趣。
本书主要以格言为体裁,短小精悍,雅俗共赏,翻开本书,古代雅致的生活缓缓呈现,处世的艺术跃然纸上。
本书分别从修身、处世、立业等诸多方面阐释为人处世之道,内容意韵深远、饱含哲思,读来受益匪浅。
精彩页
做人必清醒做事要明白
原文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译文
清醒的人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情迷世务,追逐名利,没有一日不处于沉醉状态中的。好名的人迷醉于朝廷官位,好利的人醉心于世间财富,豪富的人则沉迷于声色车马。怎样才能获得一服清醒之剂,使人服下能够获得清醒呢?
评析
传说晋朝有位名叫狄希的人,居住在中山,能酿造上等的好酒,人们饮了以后可醉千日不醒,可见此酒名副其实。然而这种酒虽能醉人千日,其醉却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是真醉,是饮酒所得的情趣;二是虽酒劲很大,千日后也会醒来。
今世之虚名浮利却令世人无一日清醒,不是沉迷于官场便是浮沉于商海,在这酩酊大醉之中有几人能忘却欲念?岂不知千古功名如尘土,满世金银不带去,赤条条入得世来,终将赤条条绝尘而去,虚名浮利百年后皆如浮土。可怜世间之人沉醉于追逐名利、享受荣华的生活中而难有清醒之时。所以作者在此大发感叹,从哪里能弄来一服清凉药,让这些为名利、声色而醉的人服后能醒来呢?其实答案就在本书中,当你读完了陈公的这本《小窗幽记》后,便会觉得神清气爽、心境明澈,因为这就是一服让人清醒的良药,品味过后必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原文
淡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译文
是否有淡泊宁静的志向,必须通过富贵奢华的场合才能检验出来;是否有镇静安定的节操,必须通过纷纷扰扰的环境才能验证出来。
评析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
在名利场中走过还能宠辱不惊,才是真正的淡泊心境;在纷杂变幻的是非中依然泰然自若,才是君子之德行。世上的人都知道淡泊两字的含义,但真正走入淡泊之境的却没有几人。倒是经常可见有些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大动干戈,枉费许多心机挑动矛盾四起,到头来却落得损人不利己的结果,何不自守淡泊之念,镇定自如?
淡泊名利的操守,镇定安闲的气节,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德行中加以锻炼,并牢记在心底,不但在贫贱之时能保守住自己的尊严,更要在富贵时能经受得住声色的考验。面对世间五光十色的声色之乐,尘世间纷繁浓艳的名利诱惑,能够保持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有一种毫不为之所动的意念,才算是真正的淡泊,才算是做到了洁身自好。
所以说:真正的淡泊在心不在身,只要心中无所挂念,则处处都可以找到清净与快乐。
人生得足末老得闲
原文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译文 人活在世上,等待着得到满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满足呢?在未衰老时能得到清闲的心境,这才是真正的清闲。
评析
生活是不会累人的,累的是我们自己的身心,确切地说是我们的欲望和贪恋太多,束缚了我们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世人总是在年轻时闷闷不乐,但到老时才知那是因为被名所累、为利所扰,不能自拔罢了。实际上富贵是没有止境的,贪婪的胃口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只有学会适可而止,适时放弃,才能知足常乐。
有的人生活富裕了,但却依然感受不到殷实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反而觉得压力倍增,甚至还不如以前清贫的日子过得轻松,原因就是心底的欲望越来越多,贪婪的胃口越来越大。而一个真正懂得知足常乐的人,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尘情与牵挂,自然会生活平静。如果要想得到清闲的心境,及时放弃为物欲所驱使的生活就行,何必一定要等到白发之时才醒悟过来呢?
背后无人诋 久交不生厌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让人当面表扬自己,不如让别人不在背后诽谤诋毁自己;让人在初交之时就产生好感,不如让别人与自己长久相处而不厌烦。
评析
正所谓“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每个人都喜欢听奉承话,其实让人当面夸奖自己并不是难事,难的是让人在背后不议论甚至诽谤自己。所以与其刻意去追求别人的奉承,倒不如时时处处修养德行,严于律己,多行善事,这样不仅不会给别人背后议论我们的机会,相反还会得来诸多真心的赞誉之声。
与人初见面时刻意的迎合,日久必生厌倦,为人当光明,处世须磊落。要像君子之交淡如水,岂能如狐朋狗友般相互利用呢?个人功过是非自有天地明鉴,岂是自吹自擂就能遂心所愿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与人交往时刻意修饰自己一番,想使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结果在熟悉之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将平日的许多丑陋习惯暴露给了朋友,如此时间长了必定会招来对方的厌恶。所以说给对方一个外表华丽、但却内心空虚的自我,还不如保持镇定从容的心态,既不过于奉承,也不刻意做作,做个原原本本的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