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第2版)/苏力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苏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苏力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包括北大法学院迎新和毕业致辞,和一些其他场合的致辞和讲话,还有一些对修辞学的经验和感悟,最后选取三篇作者认为比较好、类型不同的致辞类文字作为附录。
本书第二版改正了原书中的错讹,重新调整了每篇文章的语句,使全书表述更为流畅的同时也对最后两篇修辞文章进行了调整补充。
作者简介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生于安徽合肥。少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进入北大法学院,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回北大法学院执教至今。先后发表论文、书评100余篇,出版过个人专著、文集和译著20余部,包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2011)《走不出的风景》(2012)《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2015)。
目录
新版序
Re:致辞与山寨
自序
想起校园
你我都如流水
迎接挑战
你们不再提问了
珍重自己
发现你的热爱
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
这一刻,你们是主角
走不出的风景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第一个梦想成真
你柔软地想起这个校园
选择北大
责任高于热爱
你听见阳光的碰撞
在许多感动之后
重申的祝福
走出校园
更是播种的季节
不可能的告别
废弃的石头
不会忘记的承诺
不是见证历史,我们就是历史
历史不容假设
患难与共,血脉相融
祝福复旦
务实时代中的理想
萤火虫的光亮
珍惜学术事业
既然当了和尚
废弃的石头
欢迎经济学帝国主义
走过法律援助
凝聚法治共识
渴望多汁的人生
艺术家与知识产权
知识的互惠与征服
热点?如何关注热点
法学发展创造的唯*源泉
法学院与律所
法律人自身的问题
法学教育的两个根本任务
法学院的产品(节选)
法学院的管理(节选)
大学改革和通识教育
想清楚,来北大干什么
奥康纳大法官演说引介
祝福我们的法学院(节选)
致辞与修辞
大学里的致辞
一、问题的界定
二、受众
三、致辞者
四、话题
五、具体和超越
六、聆听与阅读
七、现场表达
八、结语
修辞学的政法家门
一、说不清的家门
二、修辞学建构的权力关系
三、政治修辞实践与社会变革
四、当代中国与政治修辞
附录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约翰·马歇尔
评析:
多产的偶像破坏者
序言
2001至2010年间,我担
任了北大法学院院长,也就
必须出席否则不会或不愿出
席的大大小小的会议,常常
还须发言、讲话,以院长身
份。这也是一份职责。
而职责就是,用我2010
年欢送毕业生的话来说,做
什么,不是因为喜欢,而是
尽管不喜欢;还要干好。不
是绝对意义上的好,只是在
现有条件下务实推进,有所
坚持,有所创造,有所改进
。这包括说话。即使院长身
份,也拒绝官话,套话,空
话,大话;力求言之有物,
言之成理,拒绝真理的诱惑
,拒绝公共知识分子“公共
益多、知识益少”(波斯纳
语)的通病;面对学生、老
师或其他受众,坦诚交流自
己对一些事情的观察、思考
、感受和经验,既不强求,
也不迎合。
决心总是比践行容易。
这首先要负责任地思考,认
真对待自己在每个公众场合
的发言。即使非常仪式化的
场合,即使高度单一甚至重
复的话题,也力求通过自己
的眼光和创造力来避免或减
少无意义的重复。这是教育
者和学人的天职。没有自己
的理解和发现,只是真诚地
重复,哪怕是普遍真理,那
也只是信徒,而不是学人。
还不能仅仅是学人,院
长有教育者和学术教育机构
领导者的责任。不只是表达
个人的专业学术观点,他必
须有相对开阔的政治、社会
和学术视野:不能局限于专
业和职业,他要尽可能从其
他角度关注一些看似熟悉的
人和事,研究因种种原因未
获得足够关注的一些比较重
大的问题,重新理解那些理
解过了似乎已有定论的问题
。所有这些追求最终必须附
着于有效的表达,针对特定
受众,让人听懂,听进去,
给人哪怕是些许启发或感触
。否则,就不是交流,而是
自说自话。
这也是履行学术领导责
任。创造学术氛围,争取学
术尊严,这也是其中之一。
反对大学行政化,官僚化,
其实不全是甚至主要不是政
府或别人的事;最简单的,
就是从自己做起,从日常说
话办事做起,力求把每一天
的日常、每一项常规活动都
变成思考甚至研究的对象。
否则就是推卸责任,正确的
追求就成了口号或姿态,变
成用作媚俗的另一个道德高
地。崔永元是通过自己的说
话,而不是通过号召,改变
了当代中国电视主持人的腔
调;王朔和冯小刚在各自行
当中也是如此。
即使是说话,长期努力
,也会超越“解释世界”,异
化为“改造世界”。副产品就
是这本小书。
第一编汇集了这些年来
我在北大法学院的迎新和毕
业致辞。这些致辞本来只是
在本校网站张贴的,后来为
一些网站或博客转帖,流传
颇广,甚至有假冒;有些也
曾为一些报刊、杂志转载。
事后来看,致辞中触及的一
些问题或某些议论,哪怕不
对,其意义也越出了致辞的
具体时空。
第二编是个选编,挑选
了我在其他一些场合,包括
在一些兄弟法学院院庆典礼
上的致辞和讲话(包括节选
);只有少数曾发表或在网
络流传。除了多少得有点实
在内容外,选编时,我还考
虑到讲话的类型,甚至收了
一篇介绍词。我想以此表明
,由近及远,从小看大,个
人的思考和表达空间总是存
在的,别总是抱怨“风气”。
对这些文字,我基本保
留了原样,只做了一些编辑
性文字修改。时过境迁,为
方便读者,我加了些也许多
余的脚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
悟到了另外一些道理,有关
修辞学,有关公众场合的有
效交流和表达。基于这些经
验和感悟,加之时断时续、
不多的阅读和思考,三年前
,我写了“大学里的致辞”一
文。这次修改,围绕两个主
题,改成两篇,构成本书的
第三编。我试图勾连修辞学
与法学,也希望能从另一个
视角审视之前的致辞,不光
是文本,还有实践。为此目
的,还选了三篇我认为比较
好、类型不同的致辞类文字
,作为附录。
任何雄心或努力,回头
看,都有遗憾。这是所有人
的悲剧,但也因此是正剧。
我将此书献给北大法学
院的毕业生和同学们;因为
你们,我有了责任、热情和
坚持。书名则来自一篇致辞
的题目;不仅法学院、北大
乃至中国是我们共同的走不
出的风景,而且我们各自也
成了对方的风景——尽管,
如本书题记,境中人(当时
)看不到自己的风景。
苏力
2011年1月31日于北大法
学院科研楼
导语
勾连修辞学与法学,沟通文本与实践。在修辞的“风气”中感受修辞家的“风格”兼容“小情”与“大气”,并包社会与天下。
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们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苏力的致辞还引领了一股清新致辞的风气,从苏力开始,一系列大学校长、院长的清新致辞纷纷涌现。在书中,苏力还专门讨论了大学致辞与政治修辞,阐述他表里如一的致辞理念,这对于教育界同人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书评(媒体评论)
苏力的致辞,实际是在
一个普遍堕落的社会关系场
域即大学里,展示了一种截
然不同(但也不直接对抗)
的职业伦理与理想人格。他
的“贴心”抒情的“政治修辞”
,只是那伦理人格的风格化
的呈现。而那风格,无非是
他对莘莘学子,对北大,对
中国法律教育同法学的热爱
、忠诚、不计回报的奉献的
自然流露。
——冯象
精彩页
你我都如流水
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集会,欢送即将毕业的2001届北大法学院毕业生。他们将远行;他们把青春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留给了北大,留给了我们的北大法学院;北大、法学院因他们而美丽、年轻。让我们祝福他们,也感谢他们。
我当过军人。进军营第一天,我就被告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不过是那流过军营的潺潺之水。而今天我才突然感到,其实北大、我们的法学院也是如此,一年年迎来送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在告别之际,说这样的话,也许有点伤感,尤其是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人,尤其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尤其是你们这些因依赖符号为生而更为敏感的年轻人。但如果想穿一点,其实我们这些在此继续安营扎寨的学生和教员,对于北大来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不过是那一线流水。
流水是我们分享的命运;我们都将远去,留下的只是这个北大,这片山河。
“北大是常为新的”,鲁迅先生说。其实北大更是常青的,常青就因为有你们和我们这些流水。你我把青春留在了这里,把青春的欢乐和痛苦都留在了这里,把一些浅薄的深刻和一些深刻的浅薄留在了这里,我想,还有一些同学把自己的初恋永远掷进了未名湖。一些梦想消失了,却获得了另一些梦想。正是青春和这些青春伴侣养育了北大的常新和常青。 流水向何方?在江河湖海?在大洋彼岸?在高天流云?但不会忘记的,我相信你们,不会忘记曾让你欣喜若狂也曾让你焦躁不安、让你由衷赞美甚或也曾让你愤愤诅咒过的北大和北大法学院。这里有你永远不再归来的青春!北大就是你这一切的标识,北大法学院就是你这一切的象征。而这,就足够了!
祝你们平安,祝你们幸福,祝你们成功!谢谢。
迎接挑战
2001年入学的各位同学,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你我心中中国最好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你我心中中国最好的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
这一刻,对于我们这些久待北大法学院的教员来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对于你们,我相信,特别是对于第一次踏进北京大学的同学来说,这将是你们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在这一刻,我不可能说很多;只想对大家说,特别是对本科生同学说,要准备迎接挑战。
所谓挑战,也许你们首先会想到学习。其实我最不担心的就是你们的学习。你们都是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挑出来的。我相信你们完全有智识能力,应对一切学习上的困难。当然学习不仅仅是听课、读书。其实我们这些老师能教给你们的不会很多,更多的要靠你们从综合性大学的北大校园中学习,你们相互学习,在中国迅速变革的社会中学习。而且,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很不一样,知识的记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综合运用。这些都要求你们有所变化。但是,我相信,对于你们来说,一系列更重要的挑战是在学习之外。 首先,你们要学会接受失败。你们每个人,至少绝大多数,一直是当地各校的佼佼者:是独生子女,在中小学和家庭受到种种特别的关怀和照顾。来到北大法学院,更可能令你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在这个意义上,你们是天之骄子;你们身上承担着沉重的社会期待和自我期待。然而,在北大,你们会发现,什么才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什么是“各庄的地道都有许多高招”1。一个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在某个方面比你出色。我敢保证,你们当中,许多人将在北大迎来对自己能力和期待的第一次反思。除一个人外,你们不可能都总成绩全班第一,甚至不大可能指望自己某门课获得全班第一,更不可能在学习之外其他所有方面都全班第一。
挫折不仅来自学习,还会来自生活以及其他方面。你们必须从现在起调整自己的心态,准备接受这一切,甚至准备接受“失败”,学会如何坦然面对这种“失败”。
我给失败打了引号,因为失败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的目标,更相对于作为你失败参照系的他人。这里隐含着你们的第二个挑战,就是要学会在竞争中、在市场上——实际就是在一个小集体中乃至在更大的社会中——把握和发展自己。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向其他同学学习。我特别强调培养团队精神。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