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翻译的语用变通(精)/教育与语言书系/光明学术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王才英//侯国金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基于译理、译观、译技的理论探讨,本书从微观应用入手,选取国学经典、四大名著、现代小说和诗歌等翻译语料,重点讨论了“国学”英译的繁难与语用变通策略。以《论语》翻译为例,指出国学翻译的厚重翻译或者瘦身翻译皆为取得语用等效;讨论了四大名著中《红楼梦》和《西游记》的译本,并以“半A半B”构式、“药方”“药丸”等翻译为例,以小见大地讨论了译文的语用翻译变通之道;讨论了现代小说《活着》以及网络小说《盘龙》等翻译的语用变通手法,揭示译者如何运用这一途径,成功地使翻译在提倡文化走出去的当今时代,担当起了先锋者的作用;论证了《活着》和《盘龙》的译本在国外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译者采用了合适的语用翻译技法翻译了原文中的相关内容。书中还讨论了现代诗歌翻译的语用变通问题。众所周知,诗歌中的音、形、义和效如何在译文中兼顾,历来是公认的翻译难题之一。语用翻译观认为,诗歌翻译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应有再创造的一面,而再创造的一面就有语用的影子相伴相随。最后,本书讨论了文艺作品名翻译的语用变通问题,论证文学翻译过程中,不仅文本内容需要考虑语用变通,即便是小小的作品名翻译,也是语用变通的过程。 作者简介 侯国金,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原任四川外国语学院外语语言研究中心研究远和教授,语言学科带头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和《英语研究》的编委。现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语用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语用学和翻译。2012年被评为“重庆名师”。已出版各类图书20本,其中包括《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用标记价值论的微观探索》等。侯老师勤于研读,笔耕不辍;为人豁达,思维敏捷,幽默健谈;业余爱好为中国象棋和运动。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文学翻译的文化制约和非文化制约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意识形态制约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制约 第三节 文学翻译的语言差异制约 第四节 文学翻译的其他制约 第二章 语用翻译学的译理和三大译观 第一节 何谓语用学 第二节 语用翻译学的三观 第三节 如何避免文学翻译中的各种不等效 第四节 应该如何避免各种类型的“不等效”现象 第三章 “国学”英译的语用变通 第一节 “国学”英译的三大道术繁难与对策 第二节 “国学”英译是“厚重”还是“瘦身”——评吴国珍的《论语》译本 第四章 《红楼梦》英译的语用变通 第一节 《红楼梦》佛教思想的杨霍英译再现对比 第二节 《红楼梦》佛号的杨霍译对比 第三节 《红楼梦》“半A半B”构式的杨霍译对比 第四节 《红楼梦》茶诗的杨霍译对比 第五节 《红楼梦》中医药方的杨霍译对比 第六节 《红楼梦》“天王补心丹”杨霍译对比及其他 第七节 《红楼梦》中药的“丸”字杨霍译对比 第五章 现代小说翻译的语用变通:以《活着》《盘龙》为例 第一节 白睿文如何英译余华《活着》的粗俗语 第二节 网络小说《盘龙》之英译:译路崎岖“任我行” 第六章 现代诗歌翻译的语用变通 第一节 赵诗侯译:《我愿……——致真》 第二节 赵诗侯译:《文字古今》 第三节 落叶卡何情,译笔别有意——卡明斯“l(a”诗之汉译 第四节 为何译诗及我为何译诗 附录 关于一组汉语特色文化词英译的问卷及分析 附1.1 问卷说明 参考文献 序言 王才英、侯国金两位教 授合作撰写的专著即将付梓 ,邀我作序。两位作者,一 位是为人谦逊、努力上进、 毕业为师后不断奋力进取的 我的前学生;另一位是我在 教学科研的同时兼任学院行 政职责期间,曾经求贤若渴 ,欲“挖”之而最终阴错阳差 ,未能如愿,虽抱遗憾,但 也因此成为好友的翻译理论 家、实践家兼诗人的才子教 授。有机会先睹为快,提前 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自是 欣然从命。 这部大作是才英、国金 教授将语用学和翻译相结合 的又一研究成果,聚焦文学 翻译的语用变通问题开展研 究。文学,作为以语言文字 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 实的艺术,是民族历史、文 化、社会的代表,最能反映 一个国家的传统和现实;同 时,它又是一种信息密集度 最高、与人心融通直接相关 的文本类型。基于这些特点 ,文学的跨文化翻译活动必 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制约和语 用问题。 根据《柯林斯COBUILD 英语词典》(1995)对“语 用”“语用能力”“语用学”的 解释,“人们利用语言来达 到不同目的——邀请,劝导 ,赞扬,警告,表露情感, 编造谎言,做出承诺,等等 。这种有效利用语言来实现 某种目的或意图的能力就是 所谓的语用能力,对这种能 力进行的研究称为语用学” 。换言之,也就是正确得体 地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 语用能力的根本是针对特定 语境,正确得体地理解和运 用语言,以达到良好交际的 目的。仅仅语法正确是不够 的,还要符合语言使用规则 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如 何自然等所言:“话语的语 用成功往往不是取决于语法 性(句法标准)或可解释性 (语义标准),而是它在特 定场合中的得体性或合适性 。”语用学与翻译的结合研 究,根据厄恩斯特·奥古斯 特·格特(Ernst-August Gut)、莫娜·贝克(Mona Baker)和利奥·希基(Leo Hickey)等,重在考察翻译 过程中各种语用因素对译者 和翻译选择产生的作用,诸 如不同语境和方式对语言含 义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语境 下语言符号与其使用者的关 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含义。关 注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不同 的预期和现实经验所导致的 语用预设(已知信息)与语 用推断(连贯)之间的关系 问题。强调这些考虑因素能 够帮助译者做出恰当的选择 ,以获得译文和原文之间的 语用对等,使译文在译语语 境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关联度 ,使译文读者获得语用等效 感受。国内“语用翻译学”之 说最早由叶苗提出,并进行 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她认为 ,“语用翻译(pragmatic translation)是从语用学的 角度探讨翻译问题,可以说 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即提 倡使用语用等效 (pragmatic equiv-alence )来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 。作为本书作者之一的侯国 金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以持 续不断的研究和丰富的论著 ,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把经典标记论提升到 语用层级,同时结合尤金· 奈达(Eugene A.Nida)的 等效翻译观,创建了语用翻 译学的语用等效假说或语用 等效翻译观,强调在翻译中 需要结合语用考察各种大小 问题。 此专著在上述语用翻译 学观点的基础上,围绕译理 、译观、译技三条主线,从 “文学翻译的文化制约和非 文化制约”入手,对意识形 态、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 其他制约因素进行了细致的 阐述。以问题为导向,为该 书研究论题的缘起以及可能 产生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提供 了一个较为令人信服的铺垫 。在此基础上,作者以语用 翻译学的译理导出相应的译 观,提出“语用等效”主要指 话语的语用修辞参数的相近 、相当、相等,例如原文的 隐喻(鲜活性)价值,或隐 喻的语用标记(价)值 (pragma-markedness value)在译文获得了对等 、等值、不相上下或大致相 等的再现。在此基础上总结 得出“语用标记等效译观”“ 关联顺应译观”和“构建主义 译观”的语用翻译“三观”。 围绕上述译观,作者以最终 达到译文的“语用-语言等效 ”和“社会-语用等效”为目的 ,导出相应的译技,提出了 “翻译中为了实现这两种语 用等效,译者需根据各种语 境因素,努力进行各种有效 的‘语用变通’,才能使译文 更好地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 ,同时更好地‘保真’原文内 涵”。不仅强调译文与原文 的“等效”,同时注重译文对 译语读者的效果。 基于译理、译观、译技 的理论探讨,该专著从微观 应用入手,选取国学经典、 四大名著、现代小说和诗歌 等翻译语料,重点讨论了“ 国学”英译的繁难与语用变 通策略。以《论语》翻译为 例,指出国学翻译的厚重翻 译或者瘦身翻译皆为取得语 用等效;讨论了四大名著中 《红楼梦》和《西游记》的 译本,并以“半A半B”构式、 “药方”“药丸”等翻译为例, 以小见大地讨论了译文的语 用翻译变通之道;讨论了现 代小说《活着》以及网络小 说《盘龙》等翻译的语用变 通手法,揭示译者如何运用 这一途径,成功地使翻译在 提倡文化走出去的当今时代 ,担当起了先锋者的作用; 论证了《活着》和《盘龙》 的译本在国外广受欢迎的原 因之一就是译者采用了合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