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管理与组织研究的历史长达百年,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理论来解释产业、组织、团体和个体的行为。本书是由国内管理学者共同撰写的系统介绍管理与组织研究理论的图书。 本书与《管理与组织研究必读的40个理论》《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一脉相承,由97名管理学者通力合作,对管理与组织研究中常用的45个理论进行了介绍,涵盖了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该理论的评价、关键测量量表、经典文献、对管理者的启示等方面。 本书适用于管理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各类组织的管理者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可以通过本书快速了解管理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有哪些,以及每一个理论的关键内容;教师和研究人员可以在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通过本书快速检索到相关理论及其核心内容,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支持;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掌握常用的理论及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作者简介 徐世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开发与评价中心主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行为科学学会秘书长。主讲课程包括管理学研究方法、人员素质测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压力管理。研究方向为领导力与员工绩效行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心理健康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咨询与培训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9部。 目录 1 变革承诺理论(冯彩玲) 2 补偿性控制理论(刘平青、刘东旭、司竺鑫) 3 多团队系统理论(伍如昕) 4 二元领导力理论(汤超颖、侯锦昌) 5 个体优势理论(田喜洲、彭息强、姜梦媛、焦青松) 6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理论(刘嫦娥、陈雅惠) 7 工作能量整合模型(江新会、张诗含、张恒) 8 工作特征理论(田青、白敬伊) 9 合理行动理论(孟慧、张玉青) 10 积极活动模型(丁贺) 11 结构洞理论(李雅文) 12 结构化理论(于慧萍、张舒宁) 13 恐惧管理理论(毛畅果、范静博) 14 框架效应理论(冯娇娇) 15 烙印理论(吴继红) 16 利益相关者理论(潘静洲、李翊君、万萌) 17 领导替代理论(尹奎、芦燕辉、赵景) 18 目的工作行为理论(关晓宇) 19 能力-动机-机会理论(高雪原) 20 企业注意力基础观(张明、蓝海林) 21 情绪劳动理论(谭玲、王永丽) 22 权力的趋近-抑制理论(娄宇阁、张燕) 23 社会比较理论(刘得格、刘芳) 24 社会交换理论(刘冰、齐蕾) 25 社会身份认同理论(杨杰、林俊滨、S.亚历山大·哈斯兰姆、凯瑟琳·哈斯兰姆、尤兰达·耶腾) 26 社会资本理论(陶厚永) 27 团队心智模型理论(谢宝国、缪佳玲) 28 吸引-选择-磨合理论(郭钟泽) 29 相似吸引理论(苗仁涛、李桐、张佳玥、曹毅) 30 心理逆反理论(赵新元、王伏瑾、王甲乐) 31 心理账户理论(杜林致、陈雨欣) 32 信息不对称理论(徐光、田也壮、张雪、黄莹) 33 意义构建理论(曲庆) 34 印象管理理论(张昱城、王丹、赵优) 35 涌现理论(蒋建武、朱文博、黄小霞) 36 幽默型领导理论(杨付、陈刚、杨菊) 37 制度理论(高宇) 38 制度逻辑理论(葛明磊) 39 资源编排理论(张建琦、郭子生) 40 资源基础理论(贾建锋、闫佳祺) 41 自我差异理论(杨春江、陈亚硕) 42 自我决定理论(于海波、晏常丽、董振华) 43 自我肯定理论(叶茂林、胡云洋) 44 自我领导理论(周浩、刘琴) 45 最佳差异化理论(张靖昊、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