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扶风(精)/日知文丛》分别为“读史札记”“书人书事”和“学问人生”三部分。
收集了作者多年以来的读史札记、书评序跋,以及对先师顾诚先生及其学术的追忆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鹏扶风(精)/日知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彭勇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大鹏扶风(精)/日知文丛》分别为“读史札记”“书人书事”和“学问人生”三部分。 收集了作者多年以来的读史札记、书评序跋,以及对先师顾诚先生及其学术的追忆等。 作者简介 彭勇,1970年生,河南夏邑人,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史和明清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年。专著有《明代班军制度研究》《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主编《中国旅游史》《明代宫廷女性史》等,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曾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宝钢优秀教师、校“十佳教师”等称号。 目录 读史札记 明代卫所的辖区属性及其管理权 明清时期官员的薄俸与高薪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的养老和优老之政 围绕张居正守制与夺情的论战 李自成在北京的四十二天 中国古代对偷漏税的防范与惩治 中国古代的舆情收集与舆论监督 明代的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火药火器与明清社会变革 明代开辟传统工商业发展新时代 活跃在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 明代文人的旅游观念与闲暇生活 书人书事 在机遇与挑战之间:《明史》书前 《白话明史》前言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天朝落日》前言 洒向人间都是怨:《真实的荒诞》前言 《明代宫廷女性史》前言 回望《四镇三关志》的磨砺 明代军户生活的多彩画卷:评于志嘉《卫所、军户与军役》 推新出新,铸造经典:评《朱元璋大传》 “无一句凿空”:读王春瑜先生文集 开创明代国家财政研究的新局面:评《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 构建社会史研究的新范式:评《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整理的典范之作:评《凤阳花鼓全书·文献卷》 经典的魅力:序《(孙子兵法)经世致用研究》 学问人生 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顾恋寂寞修己志道德文章彰其诚——纪念我的导师顾诚先生 顾诚先生的读书之道 顾诚先生的英文功底 长长的期盼——写在《顾诚著作系列》出版之际 “金花”的诚意绽放——写在《明末农民战争史》再版之际 重新认识明朝的历史——英文版《隐匿的疆土》跋 给顾诚先生“送礼” 忆吴智和先生 忆王兴亚先生 忆王天有先生 床头一本书 序言 本书是我的学术随笔 集,收集了我多年以来的 读史札记、书评序跋,以 及对先师顾诚先生及其学 术的追忆等。写作时间跨 度大,篇幅都不长,内容 有点杂。为方便阅读,我 把小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 思路做一简要介绍。 “大鹏扶风”是我使用 了多年的网络名字,大约 从2001年读博士开始, 先是用在史学论坛上,再 是新浪博客,后来是新浪 微博,并一直用到今天。 记得2004年我刚到中央 民族大学历史系工作,有 一天与同事奇文瑛老师聊 明代的达官问题,她说: “网上有个叫大鹏扶风的 ,把达官问题说得真好。 ”又一年,到故宫博物院 参加“明代宫廷史会议”, 明清史专家赵轶峰先生拉 着我的手说:“你就是大 鹏扶风,名博啊。”那时 候,我时常在网络上发布 些明清史学术信息,结识 不少学界同好,“大鹏扶 风”承载着我对学术、生 活乃至人生的思考,一直 走到今天。 喜欢“大鹏扶风”这个 名字很早。李太白的“大 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 九万里”诗句为人熟知, 而彭姓人喜欢它又多了一 分情感。入大学后喜欢泡 图书馆,读些杂书,写点 文字练笔,有一天读到魏 晋诗人刘琨的《扶风歌》 ,深深地被作者的忧国忧 民、慷慨悲凉、壮怀激烈 的情感所打动。当“大鹏” 遇上了“扶风”,我很喜欢 《扶风歌》表达出的意境 和情感。 18岁进了大学之后, 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校园, 读书,教书,写书,以书 为友,以书为伴,以书为 乐。从郑州大学到北京师 范大学,再到中央民族大 学,在历史学研习的路上 ,我是顺利而幸运的。读 本科时还是全免费上学, 读硕士是推免入学,读博 士能投到顾诚先生门下, 这是多么的幸运。别人都 说找工作难,我在硕士时 ,母校就邀我留校工作, 博士毕业时在北京有3家 单位可以选择,郑州大学 有2个学院欢迎我回去。 别人为住房受累,为工作 发愁,而我在家人和师友 的帮助下,一路顺顺利利 ,平平坦坦。说实在的, 我很知足,内心充满感激 。也有朋友说,我是考试 制度的获益者,是时代的 幸运者。是的,我热爱这 个时代,知识改变命运, 付出会有回报。我喜欢以 学习和欣赏的心情面对一 切,也正是因为热爱,才 希望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 ,希望那些不公、不平、 不满的事越少越好,所以 许多时候又是以批评者的 姿态出现,但我的批评是 发自内心的真爱,批评是 为了更好地建设。这样的 心态,能体现在我的这本 随笔杂记中,这也构成了 小书的基本色调。 我把内容简单地分成 了上中下三编,分别为《 读史札记》《书人书事》 和《学问人生》。上编《 读史札记》选辑的是我最 近10年发表在《光明日报 》《人民论坛》《学习时 报》《北京文史》和《环 球人物》等报刊上的简短 、通俗的文字,是把历史 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以稍 显轻松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虽然其中一些是命题作 文,但观点都来自我的思 考,至于能否体现“批评 性建设”这一“中心思想” ,就只能交给读者评判了 。 中编《书人书事》都 与图书有关,包括两部分 ,一是介绍我自己著述撰 写的前前后后,曲曲折折 ,左思右想,酸甜苦辣, 也是向读者交代文字形成 的过程,共涉及6本书; 二是阅读前辈、同行著作 的心得体会,共7篇短文 。其中,有6部书的作者 都是我熟悉的学者,他们 的研究与我关注的领域也 很密切,能奉命谈一点读 书体会,倍感荣幸。唯一 不同的是阎盛国教授《( 孙子兵法)经世致用研究 》的序文。我在阅读明代 文献时,对明朝人大量引 用《孙子兵法》有深刻的 印象,当看到阎教授的相 关研究成果,便答应了他 的邀请,有趣而传奇的是 ,我们通过网络认识已有 十多年,至今尚未谋面。 下编《学问人生》中 ,有9篇与我的博士生导 师顾诚先生有关。顾先生 去世之后,我协助师母整 理顾先生的图书、书信、 日记和文集等遗物。与中 州古籍社联系出版了《顾 诚先生纪念暨明清史研究 文集》(2005)。与孙 献韬师兄一起编辑出版了 《顾诚著作系列》(光明 日报出版社2011年)。 2017—2019年,作为宁 平教授翻译《隐匿的疆土 :卫所制度与明帝国》(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基金外 译项目,英国劳得里奇出 版社2019年)的中方学 术顾问,协助完成了翻译 工作。2020—2021年间 又帮助师母完成了顾先生 著作的新版事宜。虽然先 生离开18年了,但他一直 就在我的身边。其问,或 因情之所至,或因出版需 要,写了几篇与先生相关 的随笔。我曾想以《孤夜 长灯》为书名写一本顾先 生的学谱,终未能成行, 此次刚好把这些散乱的文 字收集在一起,也算是向 关心顾先生的朋友做一交 代。本部分还选录了我发 布在“大鹏扶风”博客上纪 念吴智知先生、王兴亚先 生、王天有先生的3篇文 字,是想纪念在自己求学 、教学和治学的路上,有 许许多多让我感动、值得 我学习和永远铭记的老师 。 小书共收录38篇短文 ,它们原本分散在各处, 这次结集出版,除做极个 别的文字编辑处理外,均 以原稿为准。为了每篇文 章论证的完整性,个别篇 章间交叉的 导语 《大鹏扶风(精)/日知文丛》是把历史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以稍显轻松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言语平实,言由心生。如果这本小册子能成为大家外出旅行的轻松读物,或者枕边床头书,那就是作者最大的心愿了。 本书收录《李自成在北京的四十二天》《明代的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等文章。 精彩页 明代卫所的辖区属性及其管理权 近年来,明代卫所制度的研究不断深入,成为明清史研究的新热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们对卫所属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卫所不再仅仅被理解为单纯的军事组织,还兼具行政管理的职责。具体而言,卫所在很大程度上像府州县一样,是独立的管理系统,管辖卫所内的人口、土地、财政、司法、教育和民政等方面,加之卫所又呈现出与州县不同的特质,这对明清五百多年的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全方位的影响,所以值得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顾诚《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 毫无疑问,近年学界对卫所的基本属性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如军户世袭、军民并立、互不统属等,但对卫所系统的独立性在定量、定性方面的认知还存在明显差异,这势必影响到对卫所基本属性及其运行的理解,影响到对诸多具体问题的判断。笔者认为,虽然明代卫所的类型多、分布广,但作为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卫所的基本属性应具有普遍原则。因卫所具有独立完整的管理权,将其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辖区,要比视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区更妥当。 卫所属性的判定与辖地面积大小、划界清晰与否无关 学界对卫所属性理解的主要分歧之一是,卫所是否具有普遍的“政区”性质,而判断其政区性质的标准,是否可以用、如何用诸如卫所管辖面积(屯田数量)的大小、划界清晰与否,以及是否切割州县等指标来判断。有学者沿用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观点,将卫所分为实土卫所、准实土卫所和非实土卫所,认为“沿海卫所的小地盘、防区、屯田区,皆不足以支撑它成为与州县相当的行政地理单元,基本上不具备‘实土’特征”(李新峰《明代卫所政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对上述观点,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因为《明史·地理志》使用“实土”卫所一词,只是借用了南朝“实土郡县”的概念,将防区内没有州县的卫所称为“有实土”。用有没有实土和“实土性”来分析明代卫所的“政区”属性,是对“实土”概念的误解(傅林祥《“实土卫所”含义探析》,《丙申舆地新论——2016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确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谭其骧先生在《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中就提出:“置卫所以统辖军伍,设都司以掌一方兵政,其初本与地方区划不相关。洪武初或罢废边境州县,即以州县之任责诸都司卫所;后复循此例,置都司卫所于未尝设州县之地,于是此种都司卫所遂兼理军民政,而成为地方区划矣。”(《长水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这句话被后人广为征引,以证明实土卫所的政区属性。然而,他后来对“非实土卫所”的解释却长期为人忽视:“《明史·地理志》将卫所分成实土、非实土两种,实际所谓实土卫所,指的是设置于不设州县处的卫所,无实土卫所则指设于有州县处。前者因无州县,故即称其地为某某卫、某某所,后者即以某州某县称其地,因其地极大多数土地人口皆属于某州某县也。但有一小部分土地人口是属于卫所的……并非真正无土。”(靳润成《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书前影印书信)在这里,谭先生的解释已非常清楚,实土与非实土之别在于当地是否设有州县,并不是有没有土地以及面积的大小。事实上明代的内地卫所、沿海卫所以及在京卫所(在内卫所),也都是有屯地的。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