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团体治疗中的病人常常挣扎于人际困扰中,并且难于管理好情绪。对于很多这样的病人,团体治疗是一个理想的形式。 依恋理论是当今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界越来越重视的人格理论,它集中阐释了人格(自我观和他人观)以及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外因素,并已经在心理治疗中得到了日渐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依恋理论在团体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详尽阐述了团体依恋治疗的理论基础、操作原理和技术重点,既具有严密的理论和研究基础,又非常具有操作性,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的学习教材和应用研究的范本。 通过理解依恋风格如何影响团体成员的需求,带领者可以更好地促进恰当的情感交流,挑战成员对自己和他人的非适应的信念。作者提供了团体治疗不同方面的临床工作指南以及案例,包括如何筛选组员、准备团体,识别不适合团体治疗的个体,促进此时此地的情感体验,帮助团体成员产生积极的改变。 作者简介 谢里·L.马尔马罗什,乔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注册心理学家,《团体动力:理论、研究和实务》期刊的副编审,负责《心理治疗,理论、研究、实务与培训》板块的编审工作,“当代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高级培训项目”的专家组成员,是“精神分析华盛顿中心伴侣治疗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美国心理学会29分会(心理治疗)会士。 目录 总序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依恋和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一章 依恋理论及其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概论 依恋根源 早期依恋的终身影响 应对不理想照料的行为方式 依恋与成人关系 依恋与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连接依恋理论的桥梁 基于依恋理论的团体心理治疗的实施方法 依恋理论在各种团体治疗中的应用:我们的改变模式 将团体作为安全基地:团体依恋 结论 第二章 团体依恋和二元依恋风格的测量 成人团体依恋风格的测量 成人二元依恋风格的测量 测量成人二元依恋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团体和二元依恋测量的未来发展 结论 第三章 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中的依恋:实证研究结果 患者依恋风格对个体心理治疗过程的影响 依恋与治疗关系 患者依恋风格对团体心理治疗过程的影响 结论 第二部分 依恋在团体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章 团体建设:筛选、分组和团体成员准备 筛选团体成员的必要性 基于依恋视角的成员筛选 团体治疗的人组配置:以依恋为指导 依恋与团体配置 依恋和团体准备 结论 第五章 团体治疗中促进安全型依恋的过程 共情性同调:促进心理表征的改变 促进心智化 促进洞察 促进核心情感的矫正性情感体验 促进内化 促进团体凝聚力 结论 第六章 对专注型成员的团体治疗 专注型成员与团体 对偏专注型成员的团体治疗目标 结论 第七章 对冷漠型成员的团体治疗 偏冷漠型成员与团体 团体带领者的依恋风格与冷漠型团体成员 对偏冷漠型团体成员的团体治疗目标 结论 第八章 对恐惧型成员的团体治疗 恐惧型依恋与紊乱型依恋风格 偏恐惧型依恋与安静型边缘人格 偏恐惧型成员与团体 偏恐惧型成员的团体治疗目标 对偏恐惧型团体成员的团体一个体联合治疗 团体中的过早脱落与恐惧型依恋 结论 第九章 依恋与特殊群体:进食障碍、物质滥用和创伤 依恋与进食障碍 依恋与物质滥用 依恋与创伤 结论 第十章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族群多样性 依恋、种族和民族 二元依恋、团体依恋与种族一民族差异:实证研究及临床应用 依恋取向与西班牙和拉丁文化 依恋取向与非裔美国人文化 依恋取向与亚裔美国人文化 培养能胜任多元文化团体的带领者:应用依恋理论 结论 第十一章 依恋、丧失和团体心理治疗的终止 鲍尔比与丧失 急性哀伤与依恋 依恋和告别的挑战 依恋和治疗终止 结论 第十二章 深入临床病例研究:依恋理论和团体心理治疗 珍妮:为专注型的成员做人组准备 珍妮案例的经验教训 莫莉:当依恋导致破裂、脱落 莫莉案例的经验与教训 结论 后记 对依恋及团体治疗的结束语 附录 团体治疗问卷-S 参考文献 序言 几乎所有的心理健康问 题都可以通过团体治疗得到 有效处理。而且绝大部分寻 求治疗的人们,其问题都与 人际关系的问题相关,或者 会影响到人际关系。比如, 具有较长的抑郁病史的人会 感到孤独,难以与他人建立 联结。他们的孤独常常使他 们更长久地陷于抑郁而无法 自拔,抑郁又反过来导致持 续的退缩、消极以及拒绝他 人而自我满足的体验。团体 治疗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 干预,帮助成员识别其令症 状得以维持的认知方式和人 际交往的困难,挑战自身妨 碍人际交往的适应不良行为 ,管理痛苦的、不舒服的体 验带来的负性情绪,了解和 洞察回避亲密的内在动机和 冲突。 无论团体讨论的问题是 什么,团体形式如何(结构 化的、非结构化的、在线的 等),或者选的团体干预理 论是什么,带领团体都是非 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任何 时候都会有许多个人内在的 和人际的动力影响团体历程 。一些团体成员频繁地尝试 通过寻求安慰和同情来处理 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另一些 成员则通过努力寻找优越感 来防御内心的脆弱。同时还 有些成员则一面退缩在团体 之外,一面默默渴望亲近和 联结。每个成员都以不同的 交往方式影响整个团体的氛 围,这就要求团体带领者用 不同的方式对成员进行干预 。团体带领者如何确定哪种 干预是最适合成员的,同时 又对团体作为整体是最终有 利的呢?根据依恋理论,要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理解成 员如何与他人互动,换句话 说,理解他们的依恋模式是 什么。 我们生命早期与养育者 的关系,奠定了成年后的依 恋策略和人际关系、自我观 和他人观等内部工作模型的 基础。如果一个养育者对婴 幼儿的需求是敏感和及时回 应的,婴幼儿就能学会相信 他人是可信的,并且能学会 与他人建立安全的人际关系 ,既不会回避亲密,也不会 害怕被抛弃。而如果养育者 不够敏感,不能及时回应孩 子的需求,或者用不恰当的 方式回应(比如,当婴儿哭 闹的时候长时间忽略),那 婴幼儿就会认为他人不可靠 也不可信,并由此形成不安 全的交往模式——回避需求 、隔离脆弱情感、害怕被抛 弃。这些早年的依恋模式会 影响后来的人际交往,在成 年生活中体现出不同的依恋 风格。拥有不安全依恋模式 的成年人不仅缺乏健康亲密 交往的能力,而且他们还更 容易出现精神健康问题,比 如抑郁、焦虑、人际交往困 难等。这些人会非常受益于 团体治疗。 团体成员在团体治疗中 进行互动时,往往会借助于 他们以往的依恋经验来管理 团体中的行为、满足内在需 求、处理情绪情感。他们关 于自我和他人的内在表征以 及情绪管理策略,都会在团 体中被自动化地引发出来。 团体带领者必须营造一个安 全的环境,以便团体成员在 团体历程的“此时此地”被激 发出来一些行为和情绪时, 可以探索这些自身隐含的、 基于依恋的行为和情感模式 ,并允许矫正性的情感体验 来对抗自身的依恋障碍,最 终获得更多的依恋安全感。 这本书将依恋理论应用 于团体治疗中,阐释团体治 疗师如何与在依恋历史和当 前的人际交往策略方面千差 万别的成员进行有效的工作 。事实上,对依恋理论的理 解能够很好地帮助到团体治 疗师,甚至在团体第一次聚 会前就能起到很多作用。在 开始团体治疗前,筛选潜在 成员、决定谁适合团体治疗 、为新成员做准备,是团体 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有些 成员更容易有退出团体的风 险,倾向于成为团体的替罪 羊,他们要克服许多困难才 能持续参与到团体历程中, 并会避免与人亲密。本书将 会解释这些人为什么会遇到 这些问题,如何识别这些成 员,以及能否让他们进入团 体;如果允许他们进入团体 ,如何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 从团体治疗中获益。本书也 提供了一些结构化的框架来 帮助团体带领者在团体聚会 中改善这些问题。 由于依恋理论与非常多 的心理问题相关,本书会适 合所有团体治疗师。书中阐 释了团体带领者如何帮助具 有不安全型依恋的团体成员 改善情绪管理策略和非适应 性的认知。前言中还介绍了 各种依恋风格和依恋的维度 ,阐述了这些风格与团体治 疗的关系,介绍了临床案例 ,概述了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成人依恋风格 依恋的维度模型由成人 依恋的两个潜在的基本维度 组成: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 。焦虑维度反映了一个人对 关系有多害怕,而回避维度 反映了一个人如何回避在关 系中暴露脆弱的情感。根据 团体成员在这两个维度上的 得分高低,可以判断其依恋 风格是安全风格(低焦虑和 低回避)、专注风格(高焦虑 和低回避)、冷漠风格(低焦 虑和高回避),还是恐惧风 格(高焦虑和高回避)。图1 列出了两个维度以及如何根 据个体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 避得分来将其归类为四种依 恋风格类型。 仅仅在依恋焦虑维度得 高分的个体会主要运用过度 激活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 ,与此不同,恐惧型成员则 会通过退缩来保护自己免受 失望和拒绝带来的痛苦。他 们不会像专注型的人那样寻 求关系或黏着于关系中。实 际上,巴塞洛缪和霍洛维茨 (1991)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