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C.S.路易斯受欧美读者瞩目的第一本畅销书,出版于1942年。这本书的体裁是书信体小说,最初的内容连载于报刊,后集结成书。
这本书由大魔头(大榔头)写给小鬼使(小蠹木)的31封信构成,信中大榔头传授小蠹木如何成功虏获一位伦敦的年轻人的灵魂。大榔头指导小蠹木,在年轻人面对战争阴云、择偶、婚姻等种种压力时,多方攻击他,引诱他离弃正道而走上罪恶之路。
以大魔头的口吻,书中反讽地展现出一个是非、善恶颠倒的世界,处处折射出C.S.路易斯对人性的洞察和对当时种种时代思潮的批判。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榔头写给小蠹木的煽情书(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C.S.路易斯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C.S.路易斯受欧美读者瞩目的第一本畅销书,出版于1942年。这本书的体裁是书信体小说,最初的内容连载于报刊,后集结成书。 这本书由大魔头(大榔头)写给小鬼使(小蠹木)的31封信构成,信中大榔头传授小蠹木如何成功虏获一位伦敦的年轻人的灵魂。大榔头指导小蠹木,在年轻人面对战争阴云、择偶、婚姻等种种压力时,多方攻击他,引诱他离弃正道而走上罪恶之路。 以大魔头的口吻,书中反讽地展现出一个是非、善恶颠倒的世界,处处折射出C.S.路易斯对人性的洞察和对当时种种时代思潮的批判。 作者简介 C.S.路易斯(C.S.Lewis,1898—1963)是英国奇幻文学经典《纳尼亚传奇》的作者,更是20世纪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学者、杰出的批评家。他毕生研究文学、哲学、神学,对中古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造诣尤深,堪称英国文学研究的巨擘。相关著作有《爱的寓言》(1936)、《<失乐园>序》(1942)、《十六世纪英国文学史》(1954)、《文学批评的实验》(1961)、《被弃的意象》(1964)。路易斯的文学批评悠闲从容、学养深厚却又平易近人,兼具智者的人生洞见和稚童般的阅读热忱,体现了“牛津”文学批评传统的一面。 目录 导读:反觇的智慧 作者序 书信 第1封信 第2封信 第3封信 第4封信 第5封信 第6封信 第7封信 第8封信 第9封信 第10封信 第11封信 第12封信 第13封信 第14封信 第15封信 第16封信 第17封信 第18封信 第19封信 第20封信 第21封信 第22封信 第23封信 第24封信 第25封信 第26封信 第27封信 第28封信 第29封信 第30封信 第31封信 大榔头祝酒·前言 大榔头祝酒 序言 敝人无意在此解释眼 前这札公诸于世的信函, 如何落入我的手中。 关于群魔,我辈容易 蹈犯的错误有两种,性质 相同,形式互异。其一是 根本不相信它们存在。其 二是相信,并且对它们抱 持着过度的、不健康的兴 趣。对这两种错误,群魔 可是同表欢迎,物质主义 者和魔法师同样赢得它们 的青睐。本书所采用的书 写方式,对任何已经深谙 其中窍门的人而言,实在 不算什么绝门功夫;但对 某些心怀不轨或因过度热 衷而可能将之曲解谬用的 人,我认为他们无法从本 书找到门路。 在此我得提醒读者, 切记魔鬼是个大说谎家。 千万别把大榔头所说的每 句话都当真,即使从他的 角度来看亦然。我无意指 认信中提及的形形色色的 人物都实有其人;不过我 认为浮现在字里行间的史 百克神父和“宿主”母亲的 形象,极有可能失之公允 。须知人间和地狱一样, 到处充斥着自说自话。 最后让我补充一点, 自始至终我从未费工夫去 厘清这些信函的年代与时 序。第17封信看来是战时 物资匮乏,以致必须实施 食物配给之前写就的;不 过,大体而言,魔界的记 日方式似乎与尘世的时间 无涉,我也就懒得理会了 。欧战的曲折与始末,除 非偶尔冲击到某个人的灵 性,否则大榔头显然对之 兴趣缺缺。 C.S.路易斯 写于牛津大学抹大拉 学院 1941年7月5日 导语 路易斯在1941年写作本书时,正值年富力壮。当时全欧洲笼罩在战争阴影之下,路易斯以一个英格兰年轻人为对象,描述在当时处境下他所经历的灵性挣扎,反映出许许多多人的共同经历,引起广泛的共鸣。本书最特别之处,是使用别出心裁的反讽文学手法。 精彩页 亲爱的小蠹木: 你的馊主意我领教够了,说什么要好好管束你那宿主的阅读范围,还要让他多多亲近那位崇奉物质主义的仁兄。你未免太天真了吧!听起来好像你认为透过论辩就可以叫这小子免于落入老贼头的掌握。如果他活在几个世纪以前,这招数或许还算管用。那时候,什么说法可以成立,什么论点无法证实,人类都还一清二楚;一种理念一旦被证实了,人人奉守不渝。那时的人类仍然把思想和行为视为一体,可以随着一连串理性认知的变革,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今呢?得力于报刊杂志以及相关宣传利器推波助澜,我方已经把这局面彻底改观了。你手头那小子从小就习惯满脑子有成打互不搭调的哲学,在那里各吹各的号,他并非以“真”或“伪”来分辨各样学说,对他而言,只有“学院的”或“实用的”、“落伍的”或“当代的”、“传统的”或“惊世骇俗的”之分。要让他不去教会,你的最佳搭档是那些大众一知半解却趋之若鹜的流行术语,而不是什么理性争辩。别浪费时间去说服他相信物质主义是真理!倒要让他认为这种时新的理念够猛,够酷,够炫——是未来的哲学。他信的就是这一套。 理性争辩的麻烦在于,这就等于班门弄斧,自讨没趣。须知老贼头可是此中高手;至于我刚才提到的那种顺应时潮、哗众取宠的宣传花招,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在地下的父比起老贼头来,不知要高明多少。还讲什么道理?一讲起道理,你就把这小子的理性唤醒了,一旦他的理性被挑旺起来,后果如何谁能预料?即便可以把他某一特定思路扭转过来,有利于我方,你也会发现,理性活动会使他建立起足以置我们于死地的思维习惯,从此他将把注意力从眼前感官经验所触发的意识流撤离,转而关切普遍性论题。因此,你的任务恰恰是要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意识流上,教导他美其名日“真实的人生”,但千万别让他穷究所谓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意思。 记住,他可不像你,是纯粹的灵体。你从未有过生而为人的经验,你无法想象人是如何受缚于日常事物的压力。(说到生而为人的经验,那曾经道成肉身的死对头真是得天独厚,念及于此就令我抓狂!)我以前调教过一个宿主,一个地道的无神论者,平日喜欢到大英博物馆去看书。有一天,他正坐着读书,我察觉他的某道思绪开始出岔。不用说,那一刻间,老贼头立时赶到就位。眼看自己二十年来的苦心耕耘就要付诸东流,那当口,我若一时急昏了头,拼命用论辩的方式反制对手,大概也就没戏唱了。总算我聪明绝顶,灵机一动,就从这人最容易受我掌控的部位下手,我提醒他该吃午餐了。老贼头应该是唱了个反调,提醒他眼前这事可比吃午餐重要。(大意如此,谁又能准确听出他对人说的话呢?)至少我想他是这么说的,因为当我回应:“是啊!正因为太重要了,不适合在累了一整个上午之后费心斟酌。”那小子立刻茅塞顿开。接着我又说:“最好等吃过中饭,头脑清醒了,再彻底考量一番。”一转眼,这家伙早已起身往门口去了。只要他踏入街心,我就可以大奏凯歌了。我让他注意到一位报童正在叫卖晚报,一辆73路公交车正行驶而过。还没等他下完台阶,我已让他彻底相信,当一个人独自坐拥书城,任何可以窜进他脑海的奇思异想,只消一剂“真实的人生”(指的是公交车和报童),就足够让他明白“凡此玄想”皆是虚妄。他深知自己刚才逃过一劫。几年之后还津津乐道:“对那真实世界不可言说的感知是人最终极的护卫,使我们不致陷入纯逻辑的死胡同。”这位仁兄目前好端端地与我们地下的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这下你可懂了?归功于几世纪以前我辈就已在人心智里启动的认知方式,人们发现置身在耳熟能详的日常事物中,已经很难去相信另有一种超乎自然的存在。继续努力吧!让他的认知局限在日常事物里。尤其重要的是避免使用科学(我指的是真正的科学)来敌挡基督教。因为科学可能会鼓励人去思考那些无法触摸、肉眼看不见的真实。有几个现代物理学家不就是这样堕落的吗?如果你那小子非要涉猎科学,就只让他接触经济学和社会学;千万别让他与我辈所珍视的“真实的人生”隔绝了。其实,上上之策是不要让他读科学,但却给他一个笼统的观念,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以为那些偶尔在闲谈和阅读时随意捡拾的,即是堂而皇之的“当代研究成果”。千万记住,你的目的是让他思想混淆。听听那些年轻宿主高谈阔论的调调,若不把他们好好调教调教,真是有亏职守,知否?知否? 你那用螺丝钉和戒尺雕你扁你的叔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