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每个人都可以从容/跨度新美文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奔海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精心挑选了他开始文学创作几十年来,发表在全国各地报纸杂志的散文随笔四十余篇,文章有的表达对故乡故土的眷恋与怀念,有的追忆亲戚故旧的前尘往事,有的重拾少年求学路上的吉光片羽,有的述及自己成家立业的点点滴滴,有的讴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品文笔朴实无华,情感细腻真挚,没有矫揉造作,却不乏通达哲思,展现了一个热爱工作、热爱生活,顽强拼搏、艰苦开拓,谦虚自省、勇于追求的奋斗者形象,令人读之备感欣慰与振奋。 作者简介 刘奔海,陕西渭南人,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小说界》《雨花》《湖南文学》《西部》《湘江文艺》《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杂文选刊》等刊物发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收入各类丛书及中小学生语文教辅教材,多篇作品被编入多省市语文统考试题。曾获吐鲁番文艺奖、孙犁散文优秀作品奖等。 目录 父亲的序 第一辑 风中的故事 树坚强 风中的故事 我辜负了那个冬天 每个人都可以从容 异乡缘 我在吐鲁番感受春天 火洲 五月桑葚甜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火洲的冬天 库木塔格 在中国“干极”感受幸福 戈壁绿洲里的“安乐窝” 交河故城 第二辑 故乡在心中 不老的母亲 父亲的归宿 当母亲忘记了我的生日 母爱不咸 一棵枣树的故事 爷爷的清明节 野外婆 我那三个姨母 不息的蝉鸣 苦涩的西瓜 微笑 哥哥 一碗牛肉水饺 一棵树的感恩 那段难忘的高考记忆 故乡在心中 在心中过年 那年中秋节 阅读是一种幸福 我的家乡是渭南 渭北春天树 一年两料 进粮 秋天去赏野菊花 秋夜 哭泣碗 夜来香 冬天的原野 寒冷的记忆 初春的野菜记忆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老屋门前的那口水库 枣树盼亲归 当老家空留一座老屋 你的“籍贯”是哪里 感恩生活,真情写作(后记) 序言 清明节天刚亮,突然接 到小儿奔海的长途电话,要 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文集写篇 序言。当时的我先是一惊, 接着便陷入悠长深沉的回忆 之中…… 奔海生于1973年中秋节 的前一天。他自幼聪明好奇 ,天真活泼,颇得家人和老 师喜爱。1996年奔海毕业 于西北工业大学,当时的他 风华正茂、神采飞扬,立志 要去大西北建功立业,报效 祖国。难忘那年的7月19日 ,几乎一夜没合眼的我们不 等天亮就起床了——今天儿 子要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 告别关中故土,要去一个远 在五千里之外完全陌生的世 界,作为爹娘,说不担心, 那是假话。当时不比现在, 国家通讯尚不发达,苦苦盼 来音信,当“远方的儿子”五 个字映入眼帘,我和他妈霎 时泪流满面!“独在异乡为 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年除夕贴在家门两旁的春 联写道:“望北斗思娇儿牵 肠挂肚,得家书传佳音喜地 欢天。” 我有时常常想:党和国 家西部大开发的英明战略, 为一代青年大学生的锻炼成 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奔海 满腔热血、孑然一身到祖国 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 边疆建设中发热放光,展现 出有志男儿的豪迈气概!对 于一个在内地长大的青年来 说,奔赴大漠戈壁奋斗生活 ,那里条件无疑要艰苦些, 况且民族风俗迥异,孤身在 外举目无亲。但他满腔热情 ,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先是 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县伊 拉湖中学任教十年。在异常 艰苦的环境里,他默默地坚 守,全身心地付出,赢得了 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和喜爱 。令我特别欣喜的是,在繁 忙的教学之余,他笔耕不辑 ,陆续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 了几百篇文学作品。 因为在写作上取得的成 绩,1999年,他又被组织 调到《吐鲁番》杂志编辑部 工作,他既认真编刊,又勤 奋写作,为宣传丝绸之路上 这座文化旅游名城,为吐鲁 番这片火热大地的繁荣富强 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转眼,我儿奔海已在新 疆工作生活了二十五个年头 ,二十五年在历史长河中转 瞬即逝,但它对人的一生弥 足珍贵,更不要说是年轻时 的光阴。又是一年春来到, 院中那株枝繁叶茂的泡桐树 ,在和煦春风的深情爱抚中 ,再次缀满紫红粉白的喇叭 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阵阵 幽香,回想儿子的成长之路 ,禁不住心头一阵酸楚…然 而,令我欣喜的是,他终于 实现梦想,自弱而强,就像 这株泡桐树,虽遭风吹雨打 ,历尽坎坷,而今依然繁花 似锦,伟岸挺拔!他用奋斗 不息的坚强步伐、不畏挫折 的顽强毅力,诠释了自己的 人生价值,谱写出生命的华 彩乐章。 这本文集,选自他二十 年间创作生涯中散见于报刊 的一部分文章。其中有亲身 经历的人和事,有在异乡的 见闻感受,纵观其作,无不 印证着他不断成长、日渐成 熟的人生轨迹,反映出几十 年来祖国的飞速发展、沧桑 巨变,以及新时代一位热血 青年的抱负和信念。至于写 作方面的长短得失,鉴于我 未必内行,又为其父,自然 不便评论。故热切盼望广大 读者、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予 以批评指正。 导语 这本文集,选自作者二十年间创作生涯中散见于报刊的一部分文章。其中有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有在异乡的见闻感受,纵观其作,无不印证着他不断成长、日渐成熟的人生轨迹,反映出几十年来祖国的飞速发展、沧桑巨变,以及新时代一位热血青年的抱负和信念。 后记 感恩生活,真情写作 转眼,我已步入不惑之 年,在写作的道路上也已艰 难跋涉了二十多个年头。回 首往事,心潮澎湃,思绪万 千…… 二十多年来,我认真生 活,勤奋写作,陆续发表了 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这些 作品大多与我的人生经历有 关,作品里存留着我成长的 脚印,也包含着我的所思所 感。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大 学毕业,和几位同学怀揣着 青春梦想告别关中平原,来 到新疆吐鲁番这片热土的一 幅幅画面。在我的想象里, 吐鲁番是一个美丽如神话般 的地方,谁知到了这里却满 眼戈壁只刮风不下雨。不久 ,同行的伙伴相继离开这里 回了老家。我也曾失落过, 彷徨过,抱怨过。但我终于 清醒地认识到:命运掌握在 自己手里,只有接受现实, 奋争崛起,才能创造美好的 未来。 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干 出一番事业,再苦再难也不 怕!我决心到吐鲁番最艰苦 的地方当一名人民教师,我 准备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 在西部大漠的教育事业上。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 于当上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同时我 自己也走上了写作之路。我 本以为,在那样一个偏僻荒 凉的小村庄,孩子们的生活 一定是单调和苦难的,但我 却从孩子们的作文里发现了 他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幸福 快乐!我学会了思考,我开 始懂得了感恩生活,在教学 之余,我常拿起笔来,把我 的经历和感悟写下来,我的 第一篇散文《西部情,教师 梦》发表在家乡的《渭南日 报》上,一下子给了我莫大 的信心和动力,于是,《我 辜负了那个冬天》《一棵长 在悬崖上的树》《接受痛苦 》等一篇篇作品相继发表, 并有好多篇文章一经发表即 被《读者》《青年文摘》《 青年博览》等文摘刊物转载 ,还被收入了《感动你一生 的杂文全集》《中国微型小 说百年经典》《最适合中学 生阅读的美文年选》《50则 进入中考高考的微型小说》 等丛书和中小学生课外读本 ,我在欣喜的同时,也更加 坚定了走写作这条路的信心 和决心。 我常会把那些发表在报 刊上的作品给老家的母亲寄 回去,母亲总是嘱咐我,一 定要把工作干好,把生活搞 好,她还说“懂得了生活, 自然懂得了写作”。我没想 到不识几个字的母亲竟然说 出这么深刻的道理。 2013年我的第一部散文 集《梧桐花开》在湖南人民 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的 第一部作品集,是我的成长 集,也是我的感恩集。 梧桐树是我的家乡关中 平原上生长最快的一种树木 ,高直的树干,粗犷的枝丫 ,硕大的树叶。春天是梧桐 树最绚烂最辉煌的时节,满 树满枝的花儿,开得高,开 得繁盛,开得生机勃勃,像 一个雍容大气的歌者,用饱 满的热情歌唱春天……母亲 说,她就喜欢梧桐树。 如今,我再也不是以前 那个垂头丧气、失魂落魄的 我,我已成为母亲心中的那 棵梧桐树,在茁壮成长,奋 力绽放! 二十余年的写作,是我 的人生成长最丰富最充实的 时段,也在我的生命历程中 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我 写的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我 的生命体验和真情实感,我 感恩生养哺育我的家乡陕西 关中平原和教育陪伴我进步 成长的第二故乡吐鲁番,它 们赠予我最宝贵的经历和财 富。我曾经认为,远离故乡 从“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流落到环境气候迥异的“火 洲”盆地吐鲁番是我人生的 苦难,但我越来越感恩这一 段经历,感恩每一天的生活 以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 一件事。 创作源于生活,只有热 爱生活的人,才能看见生活 的丰富多彩。我觉得一个人 只有学会感恩生活,才会热 爱生活,生活中的一切也都 会变得美好,甚至那些死寂 无生命的东西也会变得生动 有趣。我想,一个作家,如 果没有感恩之心,他也一定 不会用温情的眼光观察体悟 周围的事物,也一定不会创 作出真善美的东西来。 写作是一种非常艰辛的 脑力劳动,但既然走上了这 条路,我就无怨无悔。我常 常为了文章中的情节安排或 者一句话一个词的选用而思 考半天,有时甚至彻夜难眠 ,但我也同样享受到了写作 的快乐,特别是听到读者夸 赞我写的某一篇文章某一句 话,我的心里真像吃了蜜一 样甜。 也许还有人羡慕我取得 的那一点点成绩,但我要说 ,我的天性其实很愚钝,为 了写好一篇作品,我必须付 出数倍于别人的辛勤和汗水 。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 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 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和 先生比起来,我真是太渺小 ,但我会时刻警醒自己,不 断努力进取。 写作需要力戒浮躁,有 人这样说:写作是心灵与心 灵的对话。我把写作比作酿 酒,美酒是用粮食经过一定 时间的发酵酿造而成;而写 作,也是通过长期的生活积 累,用心灵去浓缩、沉淀、 创造的过程。现在有很多作 者,他们为了文章能够发表 而写作,东拼西凑,写出的 文章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连自己也感动不了,很难想 象这样的文章怎么能打动读 者。一篇文章至少要有三处 亮点,这三处亮点都得是自 己的原创,读者只有读到这 样的文字才会眼前一亮,才 会和作者产生心灵 精彩页 树坚强 一 小时候,我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男孩子,家里的院子便是我的花园,我会在院子的角角落落栽种上各种花草,小小的院子被我装扮得五彩斑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最令我欣喜的便是看到自己埋下的花种生根发芽,从泥土里探出头来。一个生命在我的手里萌发,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十一二岁那年一个初春的早上,我又在院子里东瞅西看,忽然发现墙角一处地面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顶起,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泡桐树芽,毛茸茸、胖嘟嘟的。它可不像那些花儿的种子发芽,先是地面裂开一条小缝,接着,一个头大身子细的嫩芽弯曲着身子从裂缝里探出头来,顶着一块沉重的泥土盖子,似乎随时都会被压垮;泡桐树芽力大无穷,它像一个大力士般挺直着身子从泥土里冒出,很大一块地面都被它掀开。泡桐树对我们来说太普通了,可我仍然喜出望外,一天三次去看它。我觉得这棵泡桐树是我发现的,它的成长就该由我负责。 这棵泡桐树在我的期盼中一天天长高,叶子也逐渐伸展开来,大如蒲扇。谁知,正在它茁壮成长的时候,厄运却降临了。初夏的一天中午,我“请”来了我的几个小伙伴,高兴地带他们参观我的花园,给他们介绍我种出来的各种花儿,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当然,重点给他们讲了那棵我发现并看着一天天长大的泡桐树苗。不一会儿,伙伴们便在院子里玩闹起来,玩着玩着,就开始毫无顾忌,互相打闹。我猛然意识到不能让他们在我的花园里这样放肆,刚准备阻止他们,悲剧就发生了——只听一声脆响,我的那棵泡桐树苗一下子就从根部折断,瞬间,院子里鸦雀无声,那个莽撞的小伙伴吓得站在那儿,不停地对我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可有什么用呢?我气得把他们都赶出了院子,看着那棵都长了半米高的泡桐树苗躺倒在地上,叶子逐渐被太阳晒蔫,我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觉得它也一定在哭泣,那种伤心的感受是每一个在成长道路上遭受过挫折打击的人都能体会到的。为此,我难过了好一阵子,每天趴在那已经折断的泡桐树根旁,悄悄地对它说着安慰的话,希望它能再长出新芽。可它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不愿再把头伸出地面。 二 但只要有根在,生命就不会停止。第二年的初春,我惊喜地发现那棵泡桐树根又长出了新芽。这一次它长得更快,似乎怕再次遭受厄运,赶快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壮,半年工夫它就长到了一米多高! 树越长越高,我也一天天地长大了,小学毕业,上了初中,又读高中,学习生活一天比一天紧张,回家的次数也就渐渐少了。但每次回到家里,我都要站在那棵泡桐树前,倾诉着我的心声和希望,像面对着我的知心朋友。 转眼,我就要参加高考,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可我,却令他们失望了——高考,是我人生中经历的第一个挫折,我曾有过三次高考经历。记得第一年参加高考,那心情可真是激动不已,寒窗苦读,就为了这龙门一跃!可面对这样一场庄严的人生大考,我的心里反而没有多少紧张和压力,我自信满满,觉得心中向往的大学正在向我招手,这也许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 终于等到了开榜的日子,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追悔莫及,分数离最低控制线还差几分。我痛恨自己在考场上怎么不认真仔细一点儿,别说几分,十几分我还是可以争取到的。可父母都没有责怪我,他们觉得虽然我没考上,可已经看到曙光了。母亲笑着说,就差几分,再复读一年咋样都考上了;父亲也显得很高兴,他甚至拿出了陈年的老酒,说:“虽然没考上,我们也庆祝庆祝!”父母对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不管是个怎样的大学。秋天,我又走进母校,开始了我的高四生活。我想,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学着,明年考上大学应该是十拿九稳。我学得很轻松,一天天地数着日子,盼着高考赶快到来。盼着,盼着,高考就来了。可谁能想到,高考那几天,我患了场重感冒,考场上发挥失常,竟然又差了十几分,你可以想象,得知这个结果,我们一家人的心情该是多么的失望和悲伤,就像农村干活时推着碌碡上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眼看就推到坡顶了,却稍一松劲,碌碡又滚了下去。我几乎都绝望了,那一刻,我对大学产生了恐惧,我想大学真的与我无缘了,只是让我看到一点点曙光,那种虚幻的光芒便瞬间黯淡了下去。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