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农村儿童的方言生活和教育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蔡晨//沈峰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对农村儿童开展地方方言教学,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言教育,构建和谐的普—方双语生活,是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本书主要内容如下:语言本体研究。对吴语温岭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特点进行详细描写。语言生活研究。对当地儿童的方言能力、方言选择、方言态度和方言认同进行详细描写。语言社会化研究。对当地儿童在方言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交际能力进行详细描写。家庭方言教育研究。对当地儿童的家庭语言规划、家庭教育环境和方言学习动机进行详细描写。学校方言教育研究。对方言教师的教学心理、方言创意教学和儿童的方言学习结果进行详细描写。研究结果有助于从语言规划角度为农村儿童方言生活的重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 蔡晨(1983一),浙江台州人,无党派人士。台湾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博士(2015),同济大学老年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20)。现任浙江树人大学家扬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两项,市厅级科研项目十几项。在一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在海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吴语温岭话研究 第三章 儿童方言生活研究 第四章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研究 第五章 儿童家庭语言规划研究 第六章 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方言学习动机研究 第七章 方言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 第八章 方言创意教学与方言学习结果研究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索引 序言 教育部和全国妇联于 2019年联合颁布通知,要 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广泛深入宣传家庭教育的 科学理念和知识”“增强家庭 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营造儿童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儿童作为人生初始阶段 ,其思想行为能影响社会生 活的变化并可作为有益借鉴 来预测社会发展趋势。农村 儿童是乡村繁荣的未来发展 希望,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 未来中坚力量。他们通过当 地方言的习得,增进对当地 社会生存现实的理解,获得 对农村社会独有的生态秩序 、心态秩序和文化秩序的认 同。但当前农村的语言生态 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儿 童已不能像祖辈一样在自然 环境中习得他们的母语。同 时,“离农”和“为农”的教育 取向争议也使农村的方言教 育陷入两难境地。 地方方言作为地域文化 的重要代表,是中华传统文 化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增强 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与动 力,也是实现地区文化可持 续发展的精神支撑。乡村文 化振兴离不开农村优秀传统 文化价值的发挥,离不开在 保护传承基础上对农村优秀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乡 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要在文 化向度上有正确的站位和定 位,需要辩证地理解和处理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如何从文化 资源角度重新审视地方方言 在繁荣农村文化中的文化价 值,如何从文化多样性角度 来重新认识地方方言在农村 社会中的社会价值,已然成 为学界热烈讨论的重要话题 。学界普遍意识到,保护地 方方言对于传承地域文化, 维护地区文化多样性,丰富 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具 有重要现实价值,呼吁要通 过“方言-普通话”和谐语言 生态的建设来服务乡村文化 振兴。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 下,对农村儿童开展地方方 言教学,将地方优秀传统文 化融入方言教育,通过对他 们方言生活的调试性重构来 构建和谐的普-方双语生活 ,是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发 展战略目标和地方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需要。 本书主要关注农村儿童 当下方言生活的失衡性表现 和方言习得主要路径。目的 在于通过优化家庭一学校环 境中的给养供给来促进他们 的语言社会化,进而服务乡 村语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除第一章节绪论和第九章节 结论外,本书主体的七个章 节可分为五个部分:语言本 体研究;语言生活研究;语 言社会化研究;家庭方言教 育研究;学校方言教育研究 。其中第二章为语言本体研 究,第三章为语言生活研究 ,第四章为语言社会化研究 ,第五章和第六章为家庭方 言教育研究,第七章和第八 章为学校方言教育研究。 第二章关注吴语温岭话 的语言本体特点。研究发现 ,吴语温岭话保留了较多中 古汉语的语言要素,与汉语 普通话表现出明显差异。相 比较汉语普通话和北部吴语 而言,温岭话的文白异读现 象涉及范围较少,只集中在 非组、日母等几类字上。相 比较南部吴语而言,前变型 的双字调变调模式并未在温 岭话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其 小称变音模式主要是变调型 (升变调和降变调),但也 保留了儿缀、鼻尾和鼻化三 种变音模式。在词汇层面, 吴语温岭话的派生构词和转 换构词与汉语普通话差异明 显,两个后缀“头”与“功”在 吴语内部也比较有特色。就 构词语素而言,吴语温岭话 以单音节语素为主,且在语 义上与汉语普通话存在名异 实同、名同实异等情况。吴 语温岭话与其所处的生态环 境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对古 语词、生态词和詈词的讨论 分析,研究发现吴语温岭话 是温岭地区自然环境和文化 环境的产物,反映了温岭地 区先民的特殊文化风貌。在 句法层面,吴语温岭话的话 题优先表现比汉语普通话更 突出,宾语前置结构进一步 句法化和泛化。就体貌标记 和比较句式而言,吴语温岭 话也与普通话明显不同,保 留了许多近代汉语的句型结 构。 第三章关注当地儿童的 方言生活研究。研究发现, 农村儿童在方言能力、方言 使用和方言心理上表现出失 衡性特点。就方言能力而言 ,绝大多数当地儿童都是普 -方双语者,但他们的普通 话能力要好于方言能力。虽 然儿童的方言能力能满足他 们基本日常生活交际所需, 但那些与文化相关的语言知 识在他们当中几乎完全流失 了。就方言使用而言,当地 儿童的方言使用主要局限在 家庭领域,在邻里和学校等 场合,他们开始转向使用普 通话。虽然方言在当地还有 一定使用空间,但伴随儿童 心理认知发展和当地语言格 局演变,方言的使用空间会 进一步缩小,有可能会仅局 限在家庭内部。就方言心理 而言,当地儿童在方言的情 感评价上较好,在地位评价 和功能评价上不如人意。就 文化认同而言,当地儿童主 要表现为整合认同,但也存 在同化、隔离和边缘化三种 状态。就方言生活的影响因 素而言,性别、家庭经济状 况和家长教育程度在方言生 活的各分项指标上存在不同 特点。当地儿童在方言能力 、方言使用和方言规划态度 上表现出异质化特点,但在 方言生活的心理情感上表现 出同质化倾向。 第四章关注当地儿童的 社会交往能力研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