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揖古今字诂辑佚与研究(精)/古今字学术史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苏天运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張揖《古今字詁》是繼《説文解字》之後較早的有重要影響力的著作,是從學術史的角度進行『古今字』研究不可逾越的重要環節。原本已亡佚,衹有清代學者輯佚的部分材料,目前學界還沒有人對其進行專門和系統的研究。張揖的『古今字』觀與鄭玄的『古今字』觀是否具有歷史繼承性,《古今字詁》究竟是部什麼性質的文獻,《古今字詁》與『古今字』有怎様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均尚未解決或還沒有比較令人滿意的答案。本書立足《古今字詁》輯佚材料的全面搜集與整理,認為張揖并沒有自己獨立的『古今字』思想,《古今字詁》衹是收集了漢魏時期訓詁學家們注釋過的『古今字』材料,反映的是漢魏時期『古今字』研究的成果,張揖自己或許略有補充而己;《古今字詁》是在漢代『古今字』研究基礎上,專門收集漢魏文獻訓詁中涉及古今不同用字的材料,并以今字爲字頭進行分部編排的訓詁工具書,書名的含義應該是『具有古今對應關係的字的訓釋』。
作者简介
苏天运,一九八〇年生,黑龍江雙城人。二〇〇三年本科罪業於齊齊哈爾大學,獲學士學位;二〇〇九年和二〇一三年研究生軍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分别獲得頹士、博士學位。現為齊齊哈爾大學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字學、訓話學。完成教育部專項項目一項,在研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一項。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有六篇被CSSCI收録。
目录
绪论
一 《古今字诂》的学术价值
二 “古今字”学术史梳理
第一章 张揖与《古今字诂》
第一节 张揖生平及其著述考
第二节 《古今字诂》成书的学术背景
第三节 《古今字诂》佚文辑校
第二章 《古今字诂》辑佚材料训释分析
第一节 训释词义
第二节 沟通字用关系
第三章 《古今字诂》辑佚材料古今异时关系分析
第一节 明确标注“古”“今”的材料
第二节 未标“古”“今”材料的时代性
第四章 《古今字诂》的外部比较
第一节 《古今字诂》与《说文解字》《玉篇》的比较
第二节 《古今字诂》“古今字”与郑众、郑玄“古今字”的比较
总结
参考文献
序言
追求“古今字”學術史之“
真”
李運富
漢語之源久遠難考,漢
字歷史已逾五千年,而漢字
記绿漢語形成可考的字词關
係,目前還衹能從殷商甲骨
文説起。随着時代等因素的
變化,漢语字词的對應關係
也不断發生變化,這往往成
爲解讀文献的障礙。裘錫圭
先生曾指出:“文字的用法
,也就是人們用哪個字来代
表哪個词的習惯,古今有不
少變化。如果某種古代的用
字方法已被遗忘,但在某種
或某些傳世古書裹還保存着
,就會给阅讀古書的人造成
麻煩。”出於解讀文献的需
要,漢代學者便已發明“古
今字”這個訓釋術語用來溝
通词語用字的古今差异,相
沿至今,從而産生大量指認
和考證古今字词關係變化的
材料和論述,形成學術史上
關注“字用”現象的一道亮麗
風景。從清代開始,部分學
者逐漸误解“古今字”的“用
字”内涵,以今律古,强人
就己,按照後人的“造字”觀
念理解古人,遂将古人提出
的“古今字”混同於现代人提
出的“分化字”。我們認为这
種误解不符合学術史研究的
“求真”原则,不利於现代学
术的正常發展,也有礙於歷
代“古今字”訓注材料在當代
發挥它應有的價值,所以我
们申請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
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
設及相阔事题研究”,摄在
桑编歷代学者注释或列翠过
的“古今字”字组材料及相關
論述的基礎上,首试還原“
古今字”學術史的實際面貌
,進而探封“古今字”的学理
和價值。项目名中的“资料”
主要指古今學者研究古今字
的論著(“古今字”字组材料
已另有项目完成,《古代注
列“古今字”輯考》單獨出版
),“相關專题研究”主要指
断代的“古今字”研究和專家
專書的“古今字”研究。本叢
書發表的是該重大项目“相
關專题研究”方面的成果,
包括按時代割分的4種“‘古
今字’學術史”專著和按專家
專書割分的5種““古今字’學
術史”專著。现就“古今字”
的研究周题做一引言式的概
述,權作該叢書之總序。
一 現代人對“古今字”的
基本認識
20世纪以来,研究或涉
及“古今字”材料的論著(含
教材)在800種以上,單篇
論文有300多篇,内容大都
靥概念争論和字例分析,至
今没有對歷代注明和列翠的
古今字材料進行全面彙總,
也没有對歷代學者有關古今
字的學術觀贴進行系统梳理
,致使现代人在論述“古今
字”周题時,或误解歷史,
或無顧歷史,把本来屬於不
同時代用字不同的异字同用
現象混淆於孳乳造字形成的
文字增繁現象。可以説,現
代“古今字”的研究還留有許
多周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理論研究方面
,對古今字性質認識不一
“古今字”是中國傳统语
言文字學领域的重要概念。
20世纪以来,學界對其性質
呈現雨種分歧明顯的理解。
一種以王力、贾延柱、
洪成玉等學者爲代表,認爲
古今字是爲了區别記绿功能
而以原来的某個多功能字爲
基礎分化出新字的现象,原
来的母字叫古字,後来分化
的新字叫今字,合稱古今字
。由於王力先生主编的《古
代漢語》教材被全國高校普
遍采用,這種觀點影響極大
,被學界普遍接受。賈延柱
把這種觀點表述爲:“古今
字是字形問题,有造字相承
的關係。産生在前的稱古字
,産生在後的稱今字。在造
字時間上,古今字有先後之
分,古今之别。古今字除了
‘時’這種關係外,還有一個
重要的特點,就是古字義项
多,而今字衹有古字多種意
義中的一個,今字或分擔古
字的引申義,或取代古字的
本義。”他們傾向於將“古今
字”看作漢字孳乳的造字周
题,認爲“古今字”就是“分
化字”或“分别文”,這實際
是今人出於误解而做出的重
新定義,其古今字概念已非
原態。
……
第一階段,制訂體例,
確定實施方法,试做樣條,
分工布置。主要参舆人员有
李運富、蔣志遠、鍾韻等。
第二階段,從歷代古籍
注釋、小學專書(字词典)
、學術筆記等著作中搜集原
始材料,绿入電腦,形成電
子资料。按書籍分工,参舆
人员多爲在校硕士研究生和
博士研究生,也有博士後、
訪周學者和校外人员,如(
音序,下同)陳安琪、何余
华、黄甜甜、姜雯潔、蔣志
遠、李娟、劉瓊、牛振、時
玲玲、韋良玉、温敏、武媛
媛、徐多懿、張浩、張燕、
張喆、鍾韻、周易等。
第三階段,核實原書(
影印圆片),校對文字,標
點原文,按“古今字”性質排
除非古今字,標注“古今字”
字際關係,撰寫“説明”,建
立参数完整的“古今字”数搛
库。按“古今字”的“今字”音
節分工,参與人员主要是在
校博士研究生和校外高校教
师,有高淑燕、何余華、黄
甜甜、蔣志遠、李建清、李
娟、李玉平、劉琳、牛振、
蘇天運、王海平、王虎、温
敏、吴國昇、吴吉煌、張道
升、張青松、張素鳳、張喆
、鍾韻等。
第四階段,初步統稿,
針對周题集中討論,重點核
對和修改。按“今字”音節分
工,参與人员有何余华、蒋
志遠、李玉平、李運富、劉
琳、牛振、蘇天運、王虎、
温敏、吴國昇、吴吉煌、張
道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