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外国哲学(第四十四辑)》由五个栏目组成,分别为“汉语哲学”圆桌会议笔谈、基督教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分析哲学研究、学术争鸣。“汉语哲学”圆桌会议笔谈栏目的文章选自2022年3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汉语哲学圆桌会议的与会者发言,主要围绕是否有汉语哲学,汉语哲学的内涵与外延等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基督教哲学研究栏目刊登了徐龙飞教授的论文《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信理形成背景的历史政治哲学之意义》,探讨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关于教宗首席权与教宗无误论问题,并且主要阐发与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对于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意义,勾勒历史背景对于信理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政治哲学的深刻意蕴。现代哲学研究栏目刊登了四篇论文,分别探讨后期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观、从现象学角度反思人与智能机器人的交互关系、萨特的道德存在论、客观主义与视角主义之争。分析哲学研究栏目收录两篇论文,分别属于(元)形而上学领域和知识论领域。海外学者讲坛刊登了A.W.Moore教授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四场系列讲座的后两场,分别为数学中的无限和人类的无限。学术争鸣栏目收录的文章主要围绕《文化的哲学辩护:来自儒学和卡西尔的视角》一书进行评论。 目录 “汉语哲学”圆桌会议笔谈 编者按 赵敦华 即席抒怀:贺北京大学汉语哲学研究中心成立 冯俊 “汉语哲学”的三重语境 韩震 汉语哲学的未来在于能够用汉语讲出代表时代思想高度的哲学 张志伟 “哲学本身”的事:贺北京大学汉语哲学研究中心成立 尚新建 “汉语哲学”的独立性何在? 孙向晨 汉语世界与汉语哲学的任务 尚杰 汉语的“哲学性”是如何可能的 邢滔滔 先秦类名和类名之实 李四龙 汉语佛教哲学的文体和方法 文兵 “法治”:译、名、实 韩东晖 谈谈汉语哲学研究的十个基本问题 陈建洪 化圆为方,哪种中心? 吴天岳 汉语哲学与学术转移 莫斌 汉语哲学的三个面向:过去、当下与未来 基督教哲学研究 徐龙飞 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信理形成背景的历史政治哲学之意义 现代哲学研究 李高荣 试析后期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观 刘哲 人工智能时代身体异化的隐忧——从现象学角度反思人与智能机器人的交互关系 黄笛 价值、反思与先验幻象:试论萨特的“道德存在论” 赖国伟 客观主义与视角主义之争——对洛德的反驳 分析哲学研究 栏目主持人寄语 钟孔鹭 有无法言说的事实吗?——评析霍夫韦伯的概念唯心主义 李麒麟 可分等级的形容词与(命题)知识归属语句的语境敏感性 海外学者讲坛 《“无限”的历史》讲座简介 A.W.Moore/著 隋婷婷 王小塞/译 数学中的无限 A.W.Moore/著 隋婷婷 王小塞/译 人类的有限 学术争鸣 栏目说明 项舒晨/著 吴万伟/译 《文化的哲学辩护:来自儒学和卡西尔的视角》梗概 石福祁 从“文化比较”到“世界主义”——读项舒晨著《文化的哲学辩护》 毛明超 形式游戏与世界文学——《文化的哲学辩护》及其思考 项舒晨/著 吴万伟/译 现象、符号和意义的同时性 《外国哲学》征稿启事 序言 《外国哲学》于1984年 由商务印书馆创办,至 1998年共出版十四辑,开 创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研究外 国哲学的新学风、新传统, 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经与商务印书馆商议,从第 十五辑开始,北京大学外国 哲学研究所负责承担《外国 哲学》的组稿、编辑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国 哲学》稿件的学术水准,我 们采取了国际学术刊物通行 的“双盲”审稿制度。除了继 续发表对外国哲学历史和经 典的诠释性论文外,本刊将 特别注重发表史论结合、批 判性评论、中外哲学比较等 方面的佳作。我们衷心希望 全国同仁鼎力襄助,不吝赐 稿,把《外国哲学》办成群 贤毕至、百家争鸣的学术园 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