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福煦元帅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利德尔·哈特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福煦元帅曾指挥由英、法、美等国组成的协约国军队,对德军发起决战,迫使其求和,以法国元帅和西线协约国最高统帅的身份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部传记是研究福煦元帅军事生涯与指挥风格的著作。本书从法国大革命说起,结合拿破仑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福煦的家族渊源,指出了拿破仑思想精神对于福煦的影响。福煦强调一种在战争之中以士气占主导地位的战争艺术,而且力主实施法国式的进攻。之后,作者回顾了福煦军旅生涯中重要的马恩河战役、伊普尔战役和东西线边境战役等内容本书记述详尽,从法国、英国、美国等协约国政界与军界领袖的视角全方位展现福煦的多面性格以及战事历程,可谓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此外,福煦作为法国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留下了重要的军事著作,作者对其一一评述,认为福煦在军事思想上有着克劳塞维茨的深刻烙印。作者认为,福煦不仅对法国陆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协约国英国的战争政策也带来了革命。
利德尔·哈特将福煦元帅称为“奥尔良之子”,认为福煦元帅与“奥尔良圣女”贞德都是伟大复兴的象征与倡导者。军事爱好者可以从这本书中收获福煦元帅的军事生涯、利德尔·哈特的军事理论分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爱听故事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到军政两界的生动故事、个性冲突和心理独白;企业管理者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教益。
作者简介
利德尔·哈特(B. H. 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曾于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军,被派往西线战场,后参加索姆河战役并深受毒气伤害,所属营在战役首日几乎遭到歼灭。西线战场上的经验深刻影响了利德尔·哈特的余生,他转入志愿部队后,完成了多本有关步兵训练的小册子。从陆军退役后,先后担任伦敦《每日电讯报》军事记者、《泰晤士报》军事专栏评论员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军事编辑。他曾得到张伯伦的赏识,并被介绍给了英国陆军大臣莱斯利·霍尔-贝利沙,对英军的改革和机械化提出了很多建议。他对“间接路线”战略的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倡集中使用装甲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主要著作包括《战略论: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两个拿破仑
第二章 命运的印记
第三章 信念之基石
第四章 命运的玩偶
第五章 使命与历练
第六章 两次革命
第七章 战争爆发
第八章 盲战
第九章 马恩河“奇迹”
第十章 伊普尔的守望者
第十一章 僵局
第十二章 “毒气”
第十三章 法兰西之剑的顿挫
第十四章 1916年-魅影
第十五章 1917年-黯淡岁月
第十六章 暴风雨来临
第十七章 磨炼信念
第十八章 最严峻的考验
第十九章 扭转战局
第二十章 滚动的球-落潮
第二十一章 每个人都在战斗
第二十二章 坚强意志的胜利
第二十三章 占领莱茵河
第二十四章 多年的反思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无意自诩为一本“官
方”传记,虽然在资料收集
以及史实核证方面,魏刚将
军(General Weygand)给
予了慷慨的帮助,还就若干
特定问题向我讲述了他的看
法。我应该给予魏刚将军更
多的敬意,因为他没有以任
何方式来影响我的判断,并
避免为其所述之事附加条件
,因此出于更公正的立场而
言,我应当明确声明,魏刚
将军不对本书所得结论承担
任何责任。
我知道本书的结论可能
有悖于对法国陆军元帅福煦
功绩的普遍认知,但并未否
定福煦的精神。对此,我的
遗憾之情无人可及。我深入
研究战争史之后,面对展现
的史实,放弃了原先的认识
,也是心有不愿。如果我可
能有批判性评论,我只能说
,我是自由运用史实而在严
格的范围内进行批判,这正
是论述历史真相所需的态度
。我所作之批判都是基于不
容抹杀的史实。由于我有一
种感觉,相较于史实所传递
出来的信息,福煦的精神可
能对其行为产生了更多难以
捉摸的影响,我有意识地克
制了自己的批判。
我强烈希望本书不能被
视为对福煦的“攻讦”或“揭
露”。本书无疑也指出了福
煦太过于专注进攻理论及其
在战争中的实践,这不仅给
法军,而且给其盟友均带来
了严重的后果。然而,除了
这个问题,本书认真分析了
最高统帅部在世界大战背景
之下所受的限制。因高级指
挥将领难以掌握战局之实情
,以及不能在知悉战局变化
之前适时采取行动,以致不
利于其发挥有效之影响。
我对进攻理论的批判,
不会超过福煦元帅自己的苛
评:“对于进攻特别情有独
钟,因而招致无功的败退和
惨重的损失。”我的补充仅
仅是追溯了福煦元帅在培育
这种“情有独钟”方面的影响
,这种“情有独钟”导致了
1914年及尔后“无功的败退
和惨重的损失”。
导语
福煦是继拿破仑之后近代法国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军事家,一战时曾指挥英、法、美等国联军对德军发起总攻,迫使其求和,为协约国战胜同盟国作出重要贡献。同时,福煦也有多部著作存世,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法国军事界。这部传记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协约国军最高统帅福煦元帅军事指挥生涯的著作。
后记
以胜利之战绩,斐迪南·
福煦之名镌刻在了名将列传
的短轴之上。他会一直名垂
青史吗?在军史研究中逐渐
收集和校正的不同事实是否
会抹杀掉他的名字?这不仅
取决于一个人的声誉面对这
些猛烈抨击的抵抗力,而且
还取决于真相是否战胜传奇
的快速写手,也就是超级传
播者。
这里我们只讨论第一个
问题,追寻福煦的历史脉络
。他显然不符合拿破仑之前
的名将特征。这些名将基本
上是运用战争艺术实现了以
少胜多的战绩。他们巧妙运
用计谋实现了目的,作为教
授的福煦,根本不屑于此。
福煦作为克劳塞维茨的追随
者,更加轻视他们取胜所依
赖的战争形态,因为他从非
历史的视野出发,而认为其
与现代条件及永恒的理想状
态截然不同。
因此,福煦只能与拿破
仑的战争实践相较而论,这
也是他一直所愿之事。福煦
击溃顽敌,赢得了初次的欢
呼,使其几乎不仅与拿破仑
并驾齐驱,而且功绩双倍于
拿破仑。人们赞扬福煦在现
代背景之下重现了拿破仑的
战略战术。在历史冷峻而又
清晰的光芒之中,福煦与拿
破仑之间的区别比起其相似
之处则更为显著。
历史条件的差异乃是模
仿的主要障碍。以优势之兵
力以及人为之防御力量,在
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了部队的
机动以及阻止了令力量惊人
的联合作战,此乃拿破仑战
争艺术的精髓,与拿破仑后
期诸役相比,前期拿破仑对
交通动脉的阻塞更具杀伤力
。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出现,
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不
仅有助于恢复流通循环,而
且有助于防御方更快恢复局
部崩溃的守军阵地,这种说
法是正确的。在此情况下,
克服以及挫败防御方因战地
要塞及机枪发展而获得的优
势,则需要更多的手段。
我们通过研究拿破仑之
前的名将,可以从其他视角
审视这个问题。在他们作战
的时代,防御方具有优势地
位,由于守军的增援兵力,
以及军队依赖于复杂的补给
体系,进攻行动受到上述两
个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战争
与拿破仑时代战争的区别并
非只是源自其意志力的差异
,而是由于他们进攻路线上
障碍物数量的不同,但福煦
简单想象是意志力的差异。
如果他们突破障碍物的速度
和效率比福煦在1914年至
1918年战争时更快和更高
,而且不断研究突袭战术,
熟练运用欺骗性弃守战术,
创造战机,那么可以引诱敌
军进入致命陷阱。他们并不
是以占领土地的多寡来判断
胜败,也不会将有意弃守“
一码土地”视为不可挽回的
耻辱。
福煦时代的战争,1914
年至1918年战争的成功源
于采取了防御一进攻战术,
这是撤退后反攻的产物。这
种战术是不经意间且出人意
料出现的。不管将领是谁,
这种战术可以获得优势,但
也存在矛盾之处。当诸位名
将创造了有利条件之际,其
职业继任者却不再能够抓住
战机。
福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越来越表现出机会主义态度
,众多著名将领经历过血的
教训之后,放弃了迂腐的“
战争原则”,由此渡过危机
而走向胜利之路,从而在境
界上超越了以往的名将。对
于福煦而言,由于其最初固
有的理论以及长期担任教职
,这种机会主义更值得注意
,也更值得认可。福煦战前
“以单次优势兵力进攻一点”
的理念与其战后所称“通过
点滴之胜而积大胜”的理念
存在相当大的不同。他经常
引用的一句哲理“得过且过”
,有助于连接两种理念。福
煦首先将其适用于人际关系
,证明了其价值所在,于是
断然舍弃了自己原有的战争
理论,导致他将此原则越来
越多地应用于解决军事问题

于是,这演变成了战争
最后阶段的战略方法,其特
点在于放松限制,任由机会
主义发展。但对此的定义却
相当松散,1918年8月26日
福煦致黑格的一封贺信中,
对此有着最佳的表述:“坚
持扩大和加强攻势,猛烈进
攻精心选定的目标,部队无
须过多扎堆或密切接触,这
可以让我们以最小的损失获
得最大的战果,你完全理解
这一点。”对于最后“百日战
争”的历史分析表明,福煦
并没有完全理解其新战术的
含义,他脑海里的旧理念挥
之不去,从而倾向于在运用
新战术时小心谨慎。然而,
他的思想在回归单一与专注
理念的道路上也已经走得很
远了。
战争结束后,思想的退
行仍在继续。福煦自己说:
“我们在战争一开始就陷人
了令人不快的震惊之中。正
如俗语所言,我们已经捅了
马蜂窝。当我们认为只依靠
士气足已,但这却是一个幼
稚的想法。只有最初的战略
想法才会认为,直接与全面
的进攻乃是击败敌军的一种
手段……在战争爆发之初,
我们像一个士兵,拿起武器
进攻,但却忘了防御之法…
…你专注于突破敌军防线,
专注于有效而猛烈的打击,
但却永远突破不了。你只能
渗透进敌军阵地的皮毛而已

……
在黑暗的日子里,福煦
的信念极具影响力,但是他
所持的信念至关重要。福煦
本人乃是一个媒介,人们通
过他这个媒介获得拯救的承
诺。历史学的分析可能表明
,而且必会表明最高统帅仅
仅是一个头衔而已。但在那
时,人们相信最高统帅乃是
一个实职。特别是那些最重
要的人,也就是参加
书评(媒体评论)
“奥尔良之子”富煦元帅
与“奥尔良圣女”贞德都是伟
大复兴的象征与倡导者。他
们乘风破浪驱逐侵略祖国的
敌人,他们都意识到了超越
理性的力量,他们虔诚的背
后都有着天生的机敏。除了
性别,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不
同之处,既是极大的巧合,
也是一种救赎。“奥尔良圣
女”面对的第一波侵略者却
帮助法国击败了福煦面对的
第二波侵略者。因此,“奥
尔良之子”获得了“奥尔良圣
女”所受苦难的回报,也因
此具有双重意义。
——利德尔·哈特(英国
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史学家)
这本书充满了象征主义
和心理分析。读者可以从军
人与政客的辩白之中,一窥
个性的冲突与军政两界之间
的阴谋。另外作者以才华横
溢的笔触写出了皮埃尔夫式
的趣味八卦,巧妙地刻画了
隐藏在福煦元帅性格背后的
灿烂之光,在风格上可以媲
美现代传记的佳作。
——《现代史杂志》
一位下笔如神的英国军
事作家反思了一位将领的军
旅生涯,使其著作迈入了一
个新的视角。
——《外交事务》
精彩页
第一章两个拿破仑
这是1851年的10月。几个月之前,维多利亚女王在亲王的陪同下前往海德公园主持了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开幕,开创了国际和平与繁荣的黄金时代。水晶宫(CIystal Palace)也许并不是和平精神的安全容身之所。甚至在开幕之际,乌云正笼罩着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
三年之前,法国试图撤销一项失业救济金政策,以致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引发了“六月起义”以及对其的镇压行动,结果法国社会党从上遭到摧毁,而法国共和党则从下崩溃。威灵顿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在评论中写道:“法国需要一个拿破仑!”法国并没有等待太久。无限的民主铺就了无限专制的复活之路。1848年11月的新宪法规定,总统集普选确权与权力授予于一身,实际上就是有实无名的皇帝。刚刚得到选举权的民众投票给了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他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侄子,也是继孙。拿破仑很快从荒唐的冒险家摇身一变为人民的社会主义救世主。民众对拿破仑一世无尽地奉承以及无限地忠诚,使手握大权的路易·拿破仑(Louis Napoleon)费尽心机要将总统之位变成终身制,且欲加封皇帝之名。议会竭力抵制此种潮流,但却软弱无力,致使自己折戟沉沙。1851年秋,当拿破仑集结力量对付议会时,议会却眼睁睁束手无策,最后,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之夜”,拿破仑发动了政变。
正好两个月之后的另一个夜晚,与拿破仑同名的一个卑微之人也制造了一场“内部”危机。历史也许存在着巧合,同代之人几乎很难认识到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这是最为普通的人类危机,出现在分娩之前。这件事发生在一张床上,这张床放在一问屋子后面阴暗的凹室里,而法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有着几百万间这样的屋子,没有什么区别。这间屋子有两扇百叶窗,这是面包店楼上一套公寓八间屋子中的一间,位于比利牛斯省(Pyrenean)小镇塔布(Tarbes)的圣路易街(St.Louis)43号。这套公寓的主人是拿破仑·福煦先生,他出任上比利牛斯省秘书长这样一个体面的职务,为弥补其微薄的工资,政府给了他这一套公寓。
拿破仑只是因为工作而与塔布镇结缘,并非存在家族传承的关系。其家族来自邻省上加龙省(Haute—Garonne)的瓦伦丁村(Valentine)。如果将他的孩子比作一种外来植物,事实上这个孩子充满了遗传特征。正如一种植物那样,尽管有时候会移植他处,福煦家族也能很快在新环境里生根发芽。而且,家族基因将影响着后世的未来。
可以确定的是,福煦家族自17世纪以来一直定居在瓦伦丁,其一个先祖让·福煦(Jean Foch)于1693年死于此地。还有一种不确定的传说是,福煦家族在法国宗教战争时从阿尔萨斯(Alsace)南迁。很有可能的情况是,福煦家族的迁徙路线没有这么长,他们来自阿列日(Ariege),且起源于比利牛斯地区邻近的凯尔特人古老部落。
盛名之下,“Fouch”(福煦)的语源也充满了想象。一种合理的解释是,“Fouch”源自于他们的封建领主富瓦(Foix)伯爵,富瓦的本地方言发音就是“Fouch”。这可能来自拉丁文Focus或者Fodium。从象征性意义上而言,“福煦”的谐音存在着有趣的巧合:军事领袖之“火(fire)”或者消灭敌人之“火”,或者说是阻止敌人前进的“壕(fosse)”或沟。
如果有心,还可以在瓦伦丁的纹章上找到神秘的意义,这里曾经是一个重镇。瓦伦丁的纹章与古代法兰西王国的纹章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该镇在法国诸省中是独一无二的。其纹章的图案是:一头狮子托举着皇冠,下面放着百合花,两侧还各有一名天使侍奉着。这皇冠难道就预示着1918年11月11日?狮子难道象征着勇气,或者象征着英国的联盟?天使又是什么呢?也许是美国雄鹰的精神化图腾,也许是即将出生婴童的守护天使,婴童经常需要天使的保护,而天使也会慷慨给予之。
当我们从想象回到历史,必须承认,福煦之名并没有浪漫色彩。福煦家族最初是造纸匠,在路易十四当政的年代,他们成了羊毛商人,为了探索冒险之路以及展现在危险贸易之路中的勇敢精神,他们翻越大山进入西班牙。这段经历强化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使他们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为后代收集起源于西班牙且具有宗教味道的基督教名字。到了多米尼克·福煦(Dominique Foch)时,福煦家族激起了一些小浪花。他不仅是家族的领袖,而且还是大革命时期的瓦伦丁镇镇长。在此之前,他与其神父兄弟参与了谁能主导瓦伦丁镇的激烈家族斗争,从而共享了荣誉。
在大革命期间,多米尼克的兄弟及其竞争对手退居幕后,将费心费力的领导位置留给了多米尼克,而他也表现出了对权力的渴求。最为重要的是,在议会里,他距离实权人物只差一个等级。一开始,他出任驻瓦伦丁国民警卫队第2连的中尉。在文件上,他的签名是上尉参议,也许在军事狂热新兴之际,这相当之重要。甚至流传着一种说法,他相信令人期待的波拿巴会在恐怖达到高潮之际,驱散暴动的乌合之众,于是他强力维持着瓦伦丁的统治秩序。
当波拿巴在法国掌权之时,多米尼克·福煦出任市长一职,他在瓦伦丁的权力到达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