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瓷鉴(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叶佩兰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突破了过去著作按年代顺序叙述的习惯,以老一辈专家总结的古陶瓷鉴定“五大要素”即胎、釉、造型、纹饰、款识五个方面为本书的骨架,每章都做基本知识的介绍,同时结合仿品状况加以对比说明。意在进一步提高收藏爱好者和初学者对古瓷器鉴赏的理解与研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

作者简介

叶佩兰,女,1937生于北京,浙江金华人,为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陶瓷研究专家。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多年来配合有关专业研究,重点考察过中国南北方的一些瓷窑遗址,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国宝荟萃》《中华文化大辞典》《中华文物鉴赏》等大型图书中有关陶瓷条目的撰写。结合故宫博物院藏品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业书籍八部,其中《元代瓷器》一书获第三届全国对台宣传画册二等奖。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赴各省市参加特许出口文物鉴定,在多所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举办的陶瓷鉴定学习班授课。数次赴日本、泰国等国家,与中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目录

自序

前言

一 瓷器的胎体

瓷器的胎体

胎质

手感

观感

◎跳刀痕、螺旋纹

◎泥鳅背

◎火石红

糊米底

声音

接底现象

二 瓷器的釉

瓷器的釉

古陶瓷釉的概况

◎青釉瓷器

◎白釉瓷器

◎黑釉瓷器

◎红釉瓷器

◎蓝釉瓷器

◎黄釉瓷器

◎孔雀绿釉瓷器

◎茄皮紫釉瓷器

新老瓷器釉的区别

◎釉面的光感

◎釉面的各种瑕疵

历代独特釉

◎汉代的银釉及六朝青釉

◎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鲁山窑花瓷的黑釉、当阳峪窑的绞胎绞釉

◎宋代汝窑的天青釉

◎宋代官窑、哥窑的釉

◎宋代吉州窑、建窑的黑釉

◎元代卵白釉

◎明代的几种特殊釉

◎清代的几种常见釉

三 瓷器的纹饰

瓷器的纹饰

纹饰的表现手法

◎划花

◎刻花

◎印花

◎剔花

◎贴花

◎剪纸贴花

◎捏塑、堆塑

◎镂空

纹饰题材

◎几何图案纹

◎植物纹

◎动物纹

◎山水人物纹

◎文字纹

纹饰色彩

◎青花

◎釉里红

◎五彩及釉下五彩

◎斗彩

◎珐琅彩

◎粉彩

◎素三彩

◎浅绛彩

◎广彩

◎唐三彩、辽三彩、金三彩

四 瓷器的造型

瓷器的造型

器物成型工艺上的特征

◎拉坯成型

◎入窑烧造

◎覆烧工艺与裹足支烧

◎值得注意的方形器

注意常见器型的演变

◎壶类

◎碗类

◎瓶类

◎枕类

历代瓷器中的独特造型

◎汉末西晋

◎南北朝

◎唐代

◎辽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需注意古怪的器型

五 瓷器的款识

瓷器的款识

魏晋南北朝瓷器款识

唐、五代瓷器款识

宋代瓷器款识

◎宋代汝窑款识

◎宋代官、哥窑款识

◎宋代定窑款识

◎宋代钧窑款识

◎宋代其他地方窑口的款识

辽金西夏时的瓷器款识

◎辽代瓷器款识

◎金代瓷器款识

◎西夏瓷器款识

元代瓷器款识

明清瓷器款识

◎关于明清官窑瓷器帝王年号款识

◎明洪武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识

◎明永乐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识

◎明清两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仿写的

前朝款识

◎明清两代景德镇瓷器中的特殊款识

◎现代仿品的款识

主要参考书目

图片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笔者于1956年9月起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历代陶瓷器三十余
万件,极具研究价值。笔
者在这一个得天独厚的宝库里工作了几十年,在工
作和学习中,有幸得到博
物院多位著名陶瓷专家如陈万里、冯先铭、孙瀛洲、耿宝昌、叶喆民等先生
的指导,可谓是笔者一生
中难得的机遇。在他们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对故
宫博物院旧藏以及新中国
成立以后收购文物的整理、南迁文物的开箱整理、收藏品的划级/定档/出
版/照相/配合展览提陈
等多项工作,还跟随专家们考察过古窑址,协助兄
弟博物馆鉴定藏品,协助
陈万里、冯先铭二位先生编写故宫博物院第一本《陶瓷选集》,这些工作都
使笔者受益匪浅。至今虽
已退休多年,但几十年从事过的陶瓷事业令笔者难
以割舍,近二十年来文物
事业快速发展,笔者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学习研究,接受国内外的邀请,与同
专业的朋友们进行交流,
一起讲课、鉴定或参观展览,对笔者来说,都是极
好的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知
识水平的机会。尤其是在鉴定方面,自己的视野得到开阔,见到了大量奇异
瑰丽的古陶瓷,但也发现
了许多奇巧的仿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让笔者难
以理解的是至今大多数的
民间藏友们仍缺乏最基本的古董常识,在趋利冲动的影响下,不少人蒙受经
济损失。在一次鉴宝活动
中,有一位藏友拿着一件秦俑的文创品来要求鉴定
,在场的同志们都笑了,
可见百姓对文物知识的欠缺。这种状况让笔者感到内疚,作为一名博物馆工
作者,将古董的基本知识
普及给广大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们,这是笔者始
终的信念。2016年某日,《收藏家》杂志社刘昱社长来家中约谈稿件,笔者的信念在刘社长的支持
下终于实现了。笔者将多
年来所学到的古陶瓷鉴定知识,以连载的形式在《
收藏家》杂志上陆续发表
。本书就是在此前连载文章的基础上补充、修改、整合而成的。 

中国古代陶瓷器有着
几千年的历史。从我国商
周时期起,各个不同历史
时期的文物都有着不同的
时代风格,每一件古代陶
瓷器都是珍贵的考古、美
术和科学研究对象。如何
辨别器物的真伪,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鉴定”,是我
们博物馆工作者的一项重
要的实际工作。若不然,
如何研究、继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呢?!过
去我们和老一辈专家一起
上作,向他们学习文物的
常规鉴定知识,除此之外
,还需要考古资料、文献
等的辅助。常规的鉴定知
识包括古代瓷器的胎、釉
、造型、纹饰、款识等方
面的特征,这是基础,不
然无法辨别真伪。本书将
笔者多年积累的鉴定知识
进行整理,供古陶瓷初学
者和爱好者学习参考。书
中的许多内容大家都非常
熟悉,笔者只不过是系统
整理了一下。改革开放以
来,文物事业迅猛发展,
民间出现了许多鉴赏专家
,都有着丰富的鉴赏经验
,他们的实践也是不可忽
视的。
   本书突破了过去著作
按年代顺序叙述的习惯,
而是按照老一辈专家总结
的古陶瓷鉴定“五大要素”
,即胎、釉、造型、纹饰
、款识五个方面为文章的
结构,每章都作基本知识
的介绍,同时结合仿品状
况加以说明。
   笔者虽然从事古陶瓷
的学习研究已有几十年,
但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古
陶瓷浩如烟海,全国各地
的古窑址也有数百处之多
。唐宋以来各地瓷窑生产
的瓷器品种极多,它们之
间互相影响又互相学习,
同一个品种有可能七八个
地区都在生产、仿制,因
此在器物特征方面是极其
复杂的。本书以“五大要
素”为纲作简要叙述,意
在为广大藏家学习陶瓷鉴
定知识提供一个方便的平
台,以达到“学术交流,
互学互鉴”的目的,提高
读者对古瓷器意蕴的理解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鉴赏
、鉴别和研究水平,让古
瓷收藏家们免受经济上的
损失,同时对我国古代优
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
理解。 

本书收集参考图片600
余幅,在选图过程中,为
了能给读者提供较为准确
的图片,除以故宫博物院
的藏品为主外,还参阅了
大量国内外博物馆发表的
资料、专家学者们的研究
成果以及考古发掘报告,
另有笔者在实际鉴定工作
中所拍摄的罕见之物。这
些宝贵的资料使本书做到
图文并茂、图随文出,撰
写的文字与图片力求客观
、详实,准确地结合“五
大要素”,将鉴定知识最
直观地介绍给读者。本书
中有关瓷器的胎釉原料、
烧制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参阅了叶喆民先生的《中
国陶瓷史》和张福康先生
的《中国古陶瓷的科学》
,在此谨向国内外有关博
物馆及各专家学者致以诚
挚的谢意,另外,还必须
向未联系上的有关单位或
个人表示歉意。

笔者的助手李昊冰同
志,到北京文物公司工作
十多年,在古陶瓷专业方
面有一定的研究。在本书
成书过程中,他撰写了《
绪论》,承担了整理文字
稿件、补充相关资料,以
及稿件电子版制作等工作
,在此过程中非常认真负
责,充满热情,在此衷心
地表示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