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堂的使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玛丽昂·波什曼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坐在一个棚屋前的台阶上,棚屋门口堆满了杂物。混凝土台阶散发着自日的余热,天慢慢黑下来。第一只蝙蝠已经开始在树冠下盘旋,飞的是之字形。突然,它猛地冲进黑暗的栗子树丛,继而又闪电般地飞了出来。我朝空中扔了一颗小石子儿。蝙蝠立刻一个急旋转,朝它飞去。我看不清它是否叼住了石子。蚊群出现了,一片片像模糊的云从草地上升起,在空中静立,随即开始移动。我的脑袋里都是它们的嗡嗡声。除此以外,周围一片静寂。身后的棚屋显出一副笨拙的模样。这是一栋平房,以前可能是工厂的杂货亭,或者是幼儿园;现在窗户上都钉了木条,墙上喷了漆。我坐着抬起一只脚,牛仔裤下的沙子飞扬起来。我把几片玻璃瓶碎片踢到一边,捷克啤酒瓶碎片,其中一片飞到一块大石头上。棚屋周围有好多这样原始的大石块,是拆剩下的遗迹。生锈的钢梁骨架从里面翘起来,这些石化了的玩意儿就是爆破也奈何不了的。

自己动手挖恐龙:上午,我在一个玩具店里看到一套用石膏固定住的塑料骨头,装在一个小小的硬纸壳盒子里,还配有一个微型铲、一个镊子大小的鹤嘴锄和一支用来清洁发掘物的毛笔。此刻,我身边有十英寸长的钉子,一个肮脏的注射器在台阶上滚动,草丛里的旧工具:锯子、锤子、刨子都已经腐烂,似乎是谁本想把手里的活儿放下一会儿,没想到这一暂时的终止竟变得越来越长,而这片土地也就进入了持续的昏睡状态。在一个坍塌的断裂点上,沙子年复一年地滑过。时间就这样带着划擦的声音流淌着。

我把头支在攥起的拳头上,看着这片变得荒凉的草地发呆。长叶车前草不屑地钻出沥青路面,高高地长起来,银色的蒿子从废铜烂铁中挤出,长出锯齿样的叶子,悬钩子藤蜿蜒穿过柴堆和苜蓿地,满满地长成一个个矮树丛。废铜烂铁上的锈迹在一块块脱落,蚊子在叮我。我任凭它们叮咬。

我的脸是黑色的。眼睛闪闪发亮。我知道,黄昏中眼睛是闪光的。我感觉到一双巨大的瞳仁,里面有反光,人的眼白。野生动物是看不到白眼球的。我却瞪着白色的眼睛,愤怒地注视着刚刚降临的夜,清静得可怕。

在我背后,一个遮棚在风中不停地扑打着,却怎么也脱不了身。无奈的飞行尝试。这几个月,我长胖了,因为一种独特的怠惰。我什么也不做,某种东西把我拖在下面,一种无所不在的沉重贯穿着这个夏天,一种逃避,等待,孵化。

一只黑色的动物从灌木丛中钻出,窜到我脚边。是一只狗,看不出是什么品种。它喘着粗气,似乎马上就要睡着了。

我注视着风的动向,看不出有风,可在稀疏的植物中能看出有风,摇晃的蒿子和栎树是风向标,间接的风,源头在遥远的地方。栎树低下了头,浑身颤动,草叶如浪,一波又一波地涌过地面,一直涌到街边,尘土飞扬,落在断裂的砖上,落在瓦砾堆上。某种神秘的东西似乎就笼罩在这片土地上,隐在年幼的洋槐的微光里,藏在混凝土石板苍白的色调中。那辽阔而不可见的东西聚集起来,显出身形。仿佛时间收拾过这片土地,给了它张力和意义。时间,在别的地方不曾得到利用的时间,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没有任何结果。

P1-3

书评(媒体评论)

玛丽昂·波什曼以她的新书证明,她或许是最有天赋的年轻诗人。当代诗歌最出色的一颗希望之星。

——《法兰克福汇报》

对感官的感受和幻觉紧密靠近。在令人着迷的最后一幕中,感觉抵达了它的边界一一白色那神秘的至深处。

——《新苏黎世报》

德国作家波什曼真诚地邀请您一起来感受自然,感受诗意。相信您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定会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感受将随着波什曼细腻的笔触一点点漾开来,伸开去,如梦如幻……

——《时代周刊》

序言

“我注视着风的动向,看不出有风,可在稀疏的植物中能看出有风,摇晃的蒿子和栎树是风向标……栎树低下了头,浑身颤动,草叶如浪,一波又一波地涌过地面,一直涌到街边,尘土飞扬,落在断裂的砖上,落在瓦砾堆上。某种神秘的东西似乎就笼罩在这片土地上……”

就在这样一片神秘的城边荒地上,波什曼的小说《天堂的使者》(德文原名《狗的故事》)诗意地展开了。这里没有急促的脚步,没有繁忙的生活,甚至没有多少对话,有的是女主人公淡然的放弃、无声的告别、神奇的经历、细腻的体验。在一步步远离尘嚣的过程中,女主人公慢慢融入自然,肉体的边界逐渐消失。

小说的最后,女主人公的体验愈发神秘:“我离开居住区,漫步来到空无一人的旷野里。紫色的空间包围着我,无数的光点俯视着我。……我站在那里,在这一坦荡中,把自己交付于坦荡,光点一闪一闪的,但是真正观看的似乎是那温柔的深深的紫色,它看着我,把我纳入它的温柔,它的深邃,我属于这一空间,它占有了我,就像人拥有了一个自己想要照顾的宠物一样。”

如此心甘情愿的交付,没有丝毫的畏惧,只因这一空间给了她温柔的真爱,就像人对自己的宠物一样。而人对宠物的感受,女主人公则是通过一只执意要成为她的宠物的黑狗获得的。

从接受一只狗到被像宠物一样接纳,女主人公的这一角色转换就发生在一个三伏天,德语中称之为“狗日子”。这个盛夏中最热的时间和出现在天际的“大犬星座”紧密相连。而大犬座中最亮的星——天狼星,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特别事件的宣告者,人称死亡之星。

就在这个酷热难耐的日子里,一只黑狗来到了正淡出生活的女主人公身边。它让她慢慢了解狗的忠诚和驯顺,知道了一只宠物所需要的关注和爱护,让一颗坚硬而充满敌意的心慢慢变得柔软,而最终让她敞开自己,顺从地接受来自天堂的宠爱的则是它用生命证明的爱与忠诚。

小说中,这位孤独的女性没有丝毫爱的回忆。父亲早早抛弃了她和母亲,母亲则一直生活在对往昔的回忆中,始终无法真正在异乡开始生活。为了不让母亲临终时感到恐惧,她一直坚持和母亲睡在一张床上,尽管那里的味道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然而,母亲是在睡梦中悄悄离开的,这让她的陪伴显得毫无意义。从此以后,她不想再成为任何人的陪伴。就连工作,她也辞去了。虽然在他人眼里,那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却并不热爱它。对她来说,像世人所期待的那样投入工作就是一种背叛:“即便现在,我心里还存留着一种独特的负罪感。是因为那种虚伪的行动欲。因为被迫的行动,因为那种行动的狂热,这顽固而残忍的行动狂热统治着世界,毁灭着这个世界。”

母亲的离世使她没有了家庭的牵挂,工作的辞去则进一步使她,一个自始至终连名字都不曾吐露的人,没有了奔波的理由。就在她慢慢开始脱离生活轨道时,那只执著的黑狗闯入了她的生活。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它送到动物收养所,却没能成功。接着她又四处张贴广告,希望能把它送给别人。然而,在她做出这种种努力的同时,她和狗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开始出去遛狗,给它买狗粮,带它去清洗、剪毛,给它做保暖的毛衣……与此同时,她也慢慢发现,这并不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狗。

在荒地上初次相遇时,她对它的印象是:“一只狗,看不出什么品种。它喘着粗气,似乎马上就要睡着了。”当狗来到她身边,得到一些滋养后,她又发现:“它给人的感觉是高贵,而不是体弱多病。它细长的爪子、细长的头、长长的四肢让它看起来异常高雅。它好像脚下没掌,就那么浮在地面上似的。……当它睡觉的时候,它的能量就多得像要炸开似的……它获得活力的方式非常神秘。在它剪短的毛下,皮肤闪着淡淡的天鹅绒般、夜一样漆黑的光……它的美不同寻常,令人害怕。在厨房长凳的阴影里,它的黑仿佛吞噬了所有的光。”

在带狗去那片空地上散步时,她惊讶地看到:“热浪从高空中倾泻而下。它前爪周围的草在燃烧。狗一动不动地站着,沐浴在火苗中。它在炫目的光中闪亮,熊熊燃烧。火热的空气中舞动着一颗颗彗星。闪闪发光的粒子旋回而下。狗简洁地立在中间,鼓动着鼻翼,等待着。”更为令人惊异的是:“夜里,它就像理所当然一样穿墙而过。”

它的嗜睡也可以严重到一个罕见的程度:“白天,它会随处躺下来,突然间就睡着了。”一次,女主人想给它买一个睡觉用的篮子,就在大商场里,“在滚梯前,它又不动了,就像被催眠了一样看着上升的钢制台阶。它拒绝踏上台阶,只是盯着那些肮脏的闪亮的凹槽。接着它腿一弯,睡上了。”在众人的目光中,她不得不把蹭了一身脏灰的它抱起来,走到外面。

在这里,无论是睡眠,还是黑色,都把狗和死亡连在一起。与此同时,它又展现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就像它那可以吞噬所有光亮的黑一样,死亡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生命。

然而,就是这样一只有着神秘力量的狗也会像普通的宠物狗一样扯烂地毯、撕碎沙发靠垫、追逐空中舞动的水泡,还主动捡来一大块石头要求主人与自己游戏。在和主人一起在深潭里游泳时,它还给主人叼来一根小木棍。

随着时日的增加,女主人和狗的交融越来越紧密。她竟然觉得自己的意念先是“发自那只狗,通过神秘的通道,心灵感应或交感,侵入到她的内心生活”,然后却冒充是她的意念,就好像源于她自己一样。尽管如此,她还是想让狗离开,好静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终于有一天,她成功地把狗留在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换来的却不是她一直渴望的轻松。

一天早晨,当她像平时一样打开房门时,发现狗气息奄奄地躺在自己的门口。它想摇摇尾巴,却没有了力气。她安慰它说:别费心了,你到家了。

小说结尾时,女主人公再次来到那片荒地。这荒地一方面属于自然,尽管是经受了人类百般折磨的自然,另一方面也属于死亡,与沸腾的城市生活正相对立。然而,这死亡却有着永恒的内核,看似静默不动,却像肆意流淌的时间一样,无休无止。就在这里,女主人公与神秘的天融为一体,成为它顺从的宠物。这里有她的家,有爱的关注,宁静的深邃,这里不需要名字。

对这一美好的所在,评论家多洛特亚·迪克曼在2008年10月9日的《时代周刊》上写道,那是一个“动物涅槃”,是人类出现之前的天堂。在这里,“我与世界,人与风景”完全融化在一起。迪克曼认为,波什曼正是在“踏着劳伦茨的足迹漫步向前”。

记得在我几年前翻译的《灰雁的四季》一书中,康拉德·劳伦茨写下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人接近自由生活的动物时,它们肯定会逃走;人被从和上帝的其他造物共同生活的天堂中赶了出来。现在,如果自由生活的动物从远处向我飞来,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发现我,而是正相反,因为它们看到了我,听到了我——我就感到天堂的驱逐令在这一刻又被收回了。”

今天,波什曼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回归天堂的故事。在这一故事中,贯穿始终的既有“对自然的渴望与对文明的厌恶”,也有“获得解脱的愿望和对死亡的恐惧”(迪克曼语)。而评论家亨利希·迪特灵则在2008年10月15日的《法兰克福汇报》上问道:“这是一篇关于狗的中篇小说,还是一个退化的故事?”在他看来,狗带来的是一个灾难,是一种“社会崩溃”的结果。不过,这一走向灾难的过程既“有某种令人感到安慰的地方,也具有可信性”。

那么,您会怎么看待这个故事和它的主人公呢?不管怎样,波什曼都真诚地邀请您一起来感受自然,感受诗意。相信您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定会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感受将随着波什曼细腻的笔触一点点漾开来,伸开去,如梦如幻……

姜 丽

2011年5月20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天堂的使者》由玛丽昂·波什曼所著,一个酷热难耐的日子里,一只黑狗来到正淡出生活的女主人公身边。它一身乱蓬蓬的毛,却有种独特的美。无论女主人公怎样努力,也甩不掉这只狗。它从门缝挤进她的家。从此,她便犹豫着开始给它买狗粮,带它去剪毛。这只雄伟的动物闯进了她的生活,让她不知所措,而且在她孤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空间。

《天堂的使者》:它让她慢慢了解狗的忠诚和驯顺,知道了一只宠物所需要的关注和爱护,让一颗坚硬而充满敌意的心慢慢变得柔软,而最终让她敞开自己,顺从地接受来自天堂的宠爱的则是它用生命证明的爱与忠诚。

德国女作家波什曼用高度细腻的语言写下了一个既诙谐,又让人害怕的故事,一个关于忧郁的诱惑力的故事。

编辑推荐

《天堂的使者》由玛丽昂·波什曼所著,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相遇:在市郊地带,一只饥饿的黑狗跑到女主人公身边,一身毛乱蓬蓬的,却有种独特的美。任凭女主人公怎样努力,就是甩不掉这只狗。它从门缝挤进她的家。此后,她便犹豫着开始给它买狗粮,带它去剪毛。这只雄伟的动物就这样闯进了她的生活,让她不知所措,而且在她孤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空间。

三伏天(德语中称之为狗日子),是夏天最热的日子,和出现在天际的“大犬星座”紧密相连。大犬座最亮的星,天狼星,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特别事件的宣告者,是死亡之星。

玛丽昂·波什曼用高度细腻的语言写下了一个既诙谐,又让人害怕的故事,一个关于忧郁的诱惑力的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