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元大内规划复原研究/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文库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徐斌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元大都的规划建设,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的『北京时代』,为首都发展奠定了千年基业。元大内是元大都的权力中心、规划重心,也是元大都规划建设的开端。本书以问题为导向,试图通过新、老材料的互证,对元大内规划复原研究中长期悬置的问题作出解答。内容包括:基础材料和研究现状的整体回顾、故官考古视野下的元大内规划平面复原、技术史视野下的元大内规划生成逻辑、从元大内到明北京宫殿的空间演变过程,以及元大都『象天法地』规划意象的建构。研究成果可为元大都整体复原、古代宫城制度研究、首都核心区域价值挖掘和展示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徐斌,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史、明清宫廷史。2008、2015年分别获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城乡规划学博士学位。曾任故宫博物院艺术学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故宫博物院科研基金等课题。荣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青年论文奖,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李氏基金』等学术奖励。入选故宫博物院第一批『英才计划』。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元大内规划复原研究的时代契机
第二节 元大内规划复原研究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础材料和研究现状
第一节 历史文献
第二节 历史地理
第三节 考古
第四节 建筑与城市规划史
第五节 相关都城复原研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元大内的规划复原
第一节 关于元大内位置的三种观点
第二节 故宫范围内的元、明遗址
第三节 元大内的轴线和范围
第四节 元大内的布局
第五节 元大内的主要道路
第六节 元大内的规划模数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元大内的规划生成
第一节 建成之初的元大内
第二节 山川定位
第三节 规矩构图
第四节 宫殿同构
第五节 元、明、清建筑叠压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元大内到明北京宫殿
第一节 关于明北京宫殿营建时间的三种观点
第二节 漕运数据显示的明北京宫殿实际营建时间
第三节 永乐十三年之前北京地区的营建
第四节 永乐十三年至十八年北京宫殿的营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元大都的象天法地规划
第一节 《大都赋》和《析津志》
第二节 文献分析
第三节 天文复原
第四节 都城复原
第五节 元大都的象天法地规划模式
第六节 元大内象天法地规划的另一种模式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元大内规划复原平面汇总
附录二 永乐西宫新证
后记
序言
元大都的规划复原研究
,迄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
20世纪30年代,以营造学
社朱启钤、阚铎、王璧文(
王璞子)及中央大学朱偰等
学者为代表,基于历史文献
进行了平面布局复原,奠定
了元大都研究的坚实基础。
60年代开始,伴随北京市政
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队
合作开展元大都考古勘探,
发表了一系列考古报告。以
清华大学赵正之与主持考古
工作的徐苹芳等学者为代表
,提出了依据历史地图和现
存街道肌理推断元大都主要
功能区的方法,形成了目前
较为权威的元大都规划复原
图。但受制于明清故宫的保
护要求,上述工作并不涉及
元大内建筑本身。90年代开
始,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在建
筑基础勘察和地下管线施工
中,持续发现元、明建筑遗
址,积累了一批关于故宫地
下情况的资料。2014年成
立的考古研究所(现为考古
部),配合工程建设,发掘
了一系列元代建筑遗址和夯
筑于生土层上的明初建筑遗
址。建筑史领域,以傅熹年
为代表的学者,从模数制和
元代官式建筑制度出发,也
提出元大都平面布局和元大
内核心宫殿的复原方案。这
些材料,为复原元大内历史
地形和水系、精准定位元大
内各宫殿建筑、厘清元大内
规划布局提供了可能。
我与徐斌相识于她的博
士论文答辩会,她曾计划以
元大都为博士研究方向,但
惜于考古材料的不足而另择
秦汉都城。当时,我提到故
宫考古于隆宗门外新发现了
元代建筑遗址,并新成立了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欢迎她
到故宫来做博后,研究方向
就定为元大都规划复原。在
站期间,她集中梳理了元大
都的相关材料和前人研究,
决定先从象天法地视角开展
元大都规划研究,延续她博
士论文的框架。这部分工作
很快就完成了,但她并没有
停下脚步。她继续搜集并整
理了院内发现的元、明遗址
,听取了多场专家论证会,
参与了慈宁宫花园东院的考
古工作,并赴元上都、元中
都、明中都、明南京等相关
都城遗址考察。在全面掌握
材料的基础上,对元大内的
范围、轴线、布局、规划思
想、元明之际的空间演变提
出了新的见解,拿出了新的
规划复原方案。她的博士后
出站答辩,邀请了故宫博物
院古建部、考古所、研究室
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方面
的专家,获得了一致好评。
上述工作也获得了中国博士
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李
氏基金的资助。
出站之后,她进入故宫
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原状陈列
组工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
宫殿建筑的室内陈设复原上
。三年之后,我看到了这部
书稿。通读下来,比博士后
阶段又有所发展,在材料和
方法上均表现出一些创新之
处,具体如下:
(1)对材料的整体把握
。本书第二章源自她的博士
后开题报告,内容全面而重
点突出,令人印象深刻。徐
斌广泛阅读了有关元大都的
历史文献,范围涵盖官修的
史书、政书、地理志,私撰
的地记、游记、杂记,以及
元人诗文、宫词、戏曲等,
并对历史地理、考古、建筑
史、规划史、科技史等领域
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评
述,搜集了迄今所见的全部
元大都(大内)复原图,进
而提出元大都研究可能的突
破方向,体现出作者对多学
科材料的把握。
(2)区域的眼光。博士
阶段人居史研究的训练,培
养了她在规划研究中的区域
视野。在元大内规划复原中
,徐斌并非就宫城论宫城,
而是从更长的时间和更广阔
的空间范围来讨论元大内的
可能形式。如,对元大内中
轴线位置的判断,并不仅仅
依据故宫内部的考古材料,
而是结合丽正门、八顷御苑
、太液池、海子桥、中心台
、钟鼓楼等多重证据来进行
推断。在元大内平面布局的
复原中,经过几年的积累,
摸清了故宫内部元、明遗址
的总体分布情况,参考宋至
明代的宫城形制,不断修正
观点,最终获得了现在的结
论。
(3)对细节的重视。元
大内的规划尺度,是一个容
易被忽视的问题,却是元大
内复原的关键。没有正确的
“尺子”,何谈可靠的“平面”
?徐斌依据文献数据,提出
元大内规划与元大都规划采
取了不同的尺度。宫城规划
在先,继承金制,使用金尺
(1里=240步),而外城规
划稍晚,度量衡制度完善,
采用元尺(1里=300步)。
这一认识是非常有见地的,
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元大都(
大内)复原中种种争议不下
的问题。对于大明殿和延春
阁周庑数据的争议,徐斌依
据文献确定了延春阁后还有
咸宁殿与清宁殿两组建筑,
且均带左右廊,从而明确了
延春阁周庑的构成,提出了
一种与文献吻合较好的解释

(4)善于挖掘和利用材
料。去年是紫禁城建成600
周年,但有关明北京的营建
时间,却一直存在争议,以
往也觉得没有什么新的材料
。徐斌发现了《明实录》中
对明初漕运数据的持续记载
,并创造性地将漕运数据与
人口数量联系起来,通过数
字人文的方法,计算出了永
乐皇帝营建明北京的确切时
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
有力证据。在对元大内各宫
殿位置的判断上,也非常善
于利用有限的故宫考古材料
。她将元代遗址作为判断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15: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