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根本保障,这依赖科学的财政基础理论作为指引。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财政基础理论的科学、务实、创新及发展提出了全面要求。对财政基础理论的讨论有益于中国的财政学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指导财政实践的科学发展,服务于新发展阶段下中国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本书分为四部分,对财政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和政策分析。全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既包括对现代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分析,也包括对财政基础理论的再思考;既回顾了中国财政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也为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参考。书中成果体现了近年来中国财政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很好地适应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财政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 作者简介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委员、财政研究室主任、《财经智库》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究”首席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首席专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14次,中国财政学会全国优秀成果奖2次。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著有《比较财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英文版Cengage Learning Press,2012)、《现代财政制度探索: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国财税改革》(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年)等。 目录 现代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篇 理解、把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财政政策70年:阶段性特征、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顾炎武方案”与央地关系构建:寓活力于秩序 中国财政再分配与减贫效应的数量测度 税收分成、财政激励与城市土地配置 财政理论创新与思考篇 财政理论中三个基本问题的再探讨 “市场失效论”和“公共产品论”不成立吗? ——论市场经济下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思考 财政本质的“多重性”与集中体现 ——兼论财政学的学科属性 财政理论发展与演变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国际税收研究 财政与国家治理:基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社会的逻辑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财政学:一个传统的移入与退出 全球公共经济学研究进展 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篇 减税降费的潜在财政影响与风险防范 财政政策的顺周期实施效应特征与基本成因 ——基于多频谱分解与时变动态回归方法对我国预算收研究 减税降费的理论维度、政策框架与现实选择 公平与效率权衡:垄断、居民收入分配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