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和人类社会同步产生。然而,作为专门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语用学,其历史却十分短暂。20世纪30年代,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首次提出了作为符号学分支的“语用学”概念,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它仍然被归属于修辞学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在奥斯汀、格赖斯等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封闭性研究提出了疑问,直到《语用学杂志》在荷兰问世之后,语用学才真正成为语言学体系中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多维视角下语用学探究》从多维视角对语用学进行深入的解读,首先介绍了语用学理论、语用学哲学思想与历史回顾,然后讲述了言语行为理论、语用预设,最后重点分析了会话视角下的语用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语用研究、礼貌的语用研究,以及语用教学与语用能力培养等内容。该书在建构新型语用学理论等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目录 第一章 语用学理论 第一节 语用学基本概述 第二节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三节 语用学语境论 第四节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用学
第二章 语用学哲学思想与历史回顾 第一节 中国语用学哲学思想与历史回顾 第二节 西方语用学哲学思想与历史回顾
第三章 言语行为理论 第一节 言语行为理论的起源 第二节 施为句 第三节 行事行为理论 第四节 行事行为的分类 第五节 间接言语行为
第四章 语用预设 第一节 预设的概述 第二节 语用预设生成的认知理据 第三节 预设在语言交际中的价值 第四节 交际中的预设策略 第五节 语用预设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会话视角下的语用研究 第一节 会话结构 第二节 会话结构的语用研究和话语分析 第三节 会话的局部结构 第四节 会话的整体结构 第五节 会话的动态语用研究
第六章 跨文化视角下的语用研究 第一节 跨文化语用学概述 第二节 跨文化语用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趋势
第七章 礼貌的语用研究 第一节 会话的礼貌原则 第二节 礼貌原则的局限和新构想的提出 第三节 会话的礼貌策略 第四节 礼貌和文化价值
第八章 语用教学与语用能力培养 第一节 语用习得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语用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三节 语用教学促进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英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学思想始于洛克的符号行为哲学。洛克是继笛卡尔开创认识论的哲学研究传统之后,最早对认识论做出贡献的哲学家。他在营造自己的经验主义认识论体系时,对语言的功用、缺陷、人们的滥用,以及对语词意义的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探索。洛克认为,语言最根本的作用是用作人类社会联系的工具;强调语词的功用在于表达观念、传递思想。语词的功能发挥是通过有关实物的那些名称来表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以传递人们的意念这一言语的真正目的。不过,要达到传递思想,语词还必须发挥另一个功能,即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架设起理解的桥梁。要架设起理解的桥梁,语词必须具有传达观念和刺激观念这两方面的作用。传达观念是说话人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刺激观念则是在听话人心中引起语言所表示的有关事物的联想。洛克注意到语词具有这种言语交际中的双重作用。洛克还从语词的正确使用人手,分析了语言自身的缺陷。他认为,文字的缺陷在于意义的混乱,而原因不在文字自身,而在它们所表示的观念。语词意义的含混和不确定性是语词的缺陷。他指出,语言是观念的标记,语言的意义就是它所标记的观念;而且观念具有私人性、个别性和任意性;事物本质的揭示和人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人类观念的符号进行人际间的思想交流。洛克提出了消除语义含糊的五条规则,并提出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用法就是语言的通俗用法;而语言的哲学用法是指用语言来传达事物的精确观念,并用普遍命题来表示确定而分明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