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康德(1724-1802)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批判哲学体系是西方哲学发展中的里程碑,被称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其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三大批判”著作,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康德着眼于人的知识、意志、情感能力回答“人是什么”,并为人的自由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定位。 《纯粹理性批判》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由此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实践理性批判》研究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集中展示了他的伦理学观点,将遵从“绝对命令”作为伦理学的最高原则做了详尽阐述。 《判断力批判》确定了判断力的先天原理对于联结彼此独立的知性立法和理性立法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以此阐明批判哲学必须是由三个批判组成的整体。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反思判断力按照“自然合目的性”来沟通知识和道德两大领域,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农村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10年起改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 目录 上 《纯粹理性批判》中译本序 [题辞]维鲁兰姆男爵培根《伟大的复兴》序 [献辞]致宫廷国务大臣冯·策特里茨男爵大人阁下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目录 导言 Ⅰ.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 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Ⅴ.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原则 Ⅵ.纯粹理性的总课题 Ⅶ.在纯粹理性批判名下的一门特殊科学的理念和划分 一、先验要素论 第一部分先验感性论 1. 第一节空间 2.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3.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由上述概念得出的结论 第二节时间 4.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5.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6.从这些概念得出的结论 7.解说 8.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先验感性论的结论 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导言 先验逻辑的理念 Ⅰ.一般的逻辑 Ⅱ.先验逻辑 Ⅲ.普遍逻辑划分为分析论与辩证论 Ⅳ.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第一编 先验分析论 第一卷 概念分析论 …… 二、先验方法论 德汉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汉德术语对照表 下 《实践理性批判》中译本序 序言 导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要素论 第二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德汉术语索引 汉德术语对照表 人名索引 合集后记 《判断力批判》中译本序 序言[第一版,1790年] 第一部分 审美判断力批判 第二部分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附录 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 附录:第一导言 汉德词汇索引 德汉人名索引 序言 我与杨祖陶老师通力合 作七年译出的康德三大批判 于2004年出齐,至今又有 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我听 到了不少赞誉,也收到了很 多有益的意见。对于赞誉, 我将它们视为对我们工作的 一种鼓励,实际上我知道这 个译本还远不是那么完善, 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而 对于各方面来的意见,我在 这里要表示由衷的感谢。这 些意见,有些是来自素不相 识的读者,通过来信或发电 子邮件向我表达了他们在阅 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另外 还有大量的意见是在我讲解 康德哲学原著的研究生课堂 上由研究生们提出来的。多 年来,由于我逐字逐句地解 读康德的著作,并要求研究 生们对照德文和英文原版对 我们的翻译进行字斟句酌, 我在课堂上收获了数以百计 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经过 我的再思考,大部分都被我 采纳并反映在后来的多次重 印中了(因此,越是读到后 面批次印本的读者,所读的 文本就越精确)。例如这次 将三大批判集结为《合集》 再版,我所提供的再修改目 录(包括我自己提出的和学 生提出的)总共达三百多处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感觉 心里很不踏实,因为我的康 德哲学课并没有结束,所涉 及的地方,仅限于《纯粹理 性批判》中收入到《康德三 大批判精粹》中的那二十多 万字,以及《实践理性批判 》的前一部分、《判断力批 判》中的一小部分,其他未 涉及的部分都没有来得及再 作这样仔细的重新审查。当 然,我也知道,像康德这样 的哲学大师的作品,我们中 国人恐怕要经历好几代翻译 家的埋头苦干,才有可能逐 渐接近理想的译本,任何单 个人的努力只能视为前进路 上的路标。由此我深感任重 而道远。 另外要说明的是,我们 翻译康德的著作,原本就是 出于研究的需要,即我和杨 祖陶先生共同合著《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一书 ,而萌发的一个念头。就我 来说,首次意识到国内康德 著作翻译状况的严重问题则 更早地要追溯到我的硕士论 文的写作(1982年)(该 论文于1997年以《冥河的 摆渡者——康德的判断力批 判》为题由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其中的康德著作译 文大都由我本人根据德文本 重译。不过那时做梦也没有 想到有一天能够自己来全部 重译康德的三大批判。所以 后来我和杨老师真正着手来 干这件大事,最终目的仍然 是想要弄清康德哲学到底说 了些什么,而不仅仅是为国 内研究康德的人提供一个比 较信得过的译本。因此,甚 至还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就 已经开始把翻译的最初成果 运用在教学中了。自2000 年起,我的“德国古典哲学 原著选读”研究生课就开始 以我们的《康德三大批判精 粹》(1999年)中的译文 为教材,一方面是锤炼译文 ,另方面也是通过讲课来加 深理解。这门课用7年时间 共14个学期连续讲解,到 2006年底完成了《精粹》 中的《纯粹理性批判》部分 20余万字的解读,所留下的 录音资料经整理成文有两百 多万字(基本上是用十句话 解读康德一句),即将由人 民出版社以《康德〈纯粹理 性批判〉句读》为书名出版 。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判即 《实践理性批判》的讲解, 估计还需要三年(六学期) 才能将《康德三大批判精粹 》中的这一部分讲完。我的 一个主要的想法是,中国人 翻译西学经典,目的不在于 将西方所有的宝贝都收入麾 下,而在于用中国人的思维 去理解西方思想的真谛。因 此我的研究是以翻译为基础 的研究,而我的翻译是以研 究为基础的翻译。这就是我 为什么在翻译完三大批判之 后将主要精力转向对三大批 判的解读的原因。我认为, 翻译做得再好,再成功,如 果没有相应的解读,也是白 费力气。 而这种解读则是为了提 升中国人的思维能力。我在 长期的研究和思考中,深感 中国人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薄 弱,缺乏思维训练,更缺乏 强韧的逻辑头脑。数千年的 中国文化所重视的不是这个 ,而是别的东西,如情感、 情绪、体验和习惯等等。中 国人的头脑被限制在一个狭 小的圈子中,在里面沉醉和 陶醉,当然也可以获得一些 诗意和感悟,但无法应付更 广阔的现代生活。在这方面 ,康德哲学无疑是一部极为 便利的教科书,它可以训练 我们懂得如何进行严格的、 有条理的思考。你可以不同 意他的观点,但你不得不佩 服他论证自己观点的那种严 谨和深刻,那种层层递进和 秩序井然,那种面面俱到而 滴水不漏。多年来我在课堂 上给同学们讲授并让他们注 意的就是这个,对康德的具 体观点的介绍倒在其次。人 们常说,绕过康德不会有好 的哲学,我认为就是在这个 意义上来说的。直到今天, 认真地、深入地阅读和读懂 康德,还是提高自己的哲学 素养的最好办法。这当然不 是什么赶时髦的事情,而是 一个愿意作哲学思考的人所 不得不下的一番苦工夫。最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于康 德哲学似乎也有一个小小的 热潮,关于康德哲学的书和 译本在市面上销得不错。这 与目前国际上对康德的重新 重视有关,但也说明我国学 者对康德哲学的重要性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这是值得庆 幸的。我希望这不只是又一 种过眼烟云的热闹,而是中 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