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将对基布兹的思想来源、组织方式、成就影响以及百年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以色列现代史上最初的创新体现在农业方面,1908年出现的基布兹最为独特和引人瞩目,是农业形态的最重要创新,也是共产主义的一种伟大实践。“基布兹”奉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在基布兹一切财产和生产资料为全体成员所共有。成员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一起劳动,共同生活。基布兹可以说是以色列精英的“摇篮”,自1948年建国至今共有8位总理,其中4位来自“基布兹”。他们是本·古里安、摩西·夏里特、莱维·艾希科尔和果尔达·梅厄。以色列精英人物中有相当多的人要么生活在“基布兹”,要么在那里出生。在工党执政的29年中,其内阁成员的13都来自“基布兹”。在以色列国防军中,许多高级将领原本也是“基布兹”成员,如曾任国防军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的摩西·达扬,就出生在以色列第一个“基布兹”(“克武查”)。在1967年的“6·5”战争中,以色列30%的空军驾驶员和近14的陆军军官是“基布兹”成员。在这场战争中,以军阵亡778人,其中200人也都来自“基布兹”。 目录 引子 一 基布兹——共产主义集体化模式 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 初创和发展 基本准则和组织形式 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 成就 多样性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变化和生命力 二 莫沙夫——合作互助模式 历史 章程 土地 生产和生活 管理 成员费与财政保障 成就和贡献 不是结语的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以交往一枝春 附录2 南京大学黛安/杰尔福特·格来泽犹太和以色列研究所简介 序言 以色列国是一个充满 奇迹的地方。早在两千多 年前,犹太人的祖先就在 这里孕育出深邃的思想, 写下了不朽的经典,创造 了璀璨的文明,影响了整 个西方世界。在经历了两 千年漫长的流散之后,犹 太人又回到故土,建立起 一个崭新的现代国家。他 们不仅复兴了民族的语言 和文化传统,更以积极的 态度参与和引领着现代化 的潮流,在诸多领域都取 得了足以傲视全球的骄人 成绩。 中犹两个民族具有诸 多共同点,历史上便曾结 下深厚的友谊。中国和以 色列建交已30年,两国人 民之间的交往也日益密切 和频繁,各个领域的合作 前景乐观而广阔。赴以色 列学习、工作或旅行的中 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或流 连于其旖旎的自然风光, 或醉心于其深厚的文化底 蕴,或折服于其发达的科 技成就。近年来中文世界 关于以色列的书籍和网络 资讯更是层出不穷,大大 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不过,对于很多中国 人来说,这个位于亚洲大 陆另一端的小国仍然是神 秘而陌生的。即使是去过 以色列,或与其国民打过 不少交道的人,所了解的 往往也只是一些碎片信息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问题 的印象和看法常常会大相 径庭。以色列位于东西方 交汇点的特殊位置和犹太 人流散世界各地的经历为 这个国家带来了显著的多 元性,而它充沛的活力又 使得整个国家始终处在动 态的发展之中。因此,恐 怕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和图 片准确地勾勒以色列的全 景。尽管如此,若我们搜 集到足够丰富的碎片信息 ,并能加以综合,往往便 会获得新的发现——这正 如转动万花筒,当碎片发 生新的组合时,就会产生 无穷的新图案和新花样, 而我们就将看到一个更加 缤纷多彩的以色列。 作为中国高校中率先 成立的犹太和以色列研究 机构,南京大学犹太和以 色列研究所携手南京大学 出版社,特地组织和邀请 了多位作者,共同编写这 套题为《缤纷以色列》的 丛书,作为中以建交30周 年的献礼。丛书的作者中 既有专研犹太问题的顶尖 学者,也有与以色列交流 多年的业界精英;既有成 名多年的资深教授,也有 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每 位作者选择自己熟悉和感 兴趣的专题撰写文稿,并 配上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 读者,力求做到内容准确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简明实用。也许,每本书 都只能提供几块关于以色 列的碎片,但当我们在这 套丛书内外积累了足够多 的碎片,再归纳和总结的 时候,就算仍然难以勾勒 这个国家的全景,也一定 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