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淮生文存(共5册)/当代名家作品系列
分类
作者 高淮生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当代名家作品系列《高淮生文存》共5册,分别为《红学丛稿新编》《周汝昌红学论稿》《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名家与红楼梦研究》《昨夜的星辰——红学书评初集》。这五部图书追踪高教授所倡导的红学学案体这一现代学术史模式之路径,相继呈现其内容上和写法上的承袭与创新,构成一个主脉清晰、分支丰富的“学术五部曲”,全景式地展现了高教授对《红楼梦》研究的学术总结与反思。
作者简介
高淮生,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现代学案》栏目主持人。著有《红楼梦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红学学案》(新华出版社)、《红楼梦丛论新稿》(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等。《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获得201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2013年4月17日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共同主办的“《百年红学》创栏十周年暨《红学学案》出版座谈会”,参会专家充分肯定《红学学案》为现代红学史“建档归宗”的学术创新意义和价值。2015年以来,组织策划了“红学学术史”“红楼文献学”“红学学科建设”“周汝昌与现代红学”等学术研讨会。
目录
《红学丛稿新编》
引证辑录篇
钱锺书《红楼梦》引证辑录
顾颉刚《红楼梦》引证辑录
徐复观《红楼梦》引证辑录
学术对话篇
中、德学者红学对话实录——以《红楼梦》翻译为题
中、韩学者红学对话录——以《红楼梦》翻译为例
学术综述篇
《红楼梦》文献学研究笔谈
“‘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综述
“‘红学发展的希望及未来’专题座谈会”综述
“《百年红学》创栏十周年暨《红学学案》出版座谈会”实录
红学专论篇
《红楼梦》序文新论
《红楼梦》题名研究论略
关于《红楼梦》影视改编的思考
《红学学案》外编——红学名家与《红楼梦》研究
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从《红学学案》到《金学学案》
附录篇
现代学案述要
不忘初心吾道不孤——聆听“高淮生教授与红楼梦”讲座有感
后记
《周汝昌红学论稿》
《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
《名家与红楼梦研究》
《昨夜的星辰——红学书评初集》
序言
《红学丛稿新编》是笔
者的第三部自选集,此前两
部分别是《红楼梦新论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红楼梦丛论新稿》(中
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
版),这三部自选集均为笔
者研红的“练笔”之作。并且
,这样的“练笔”之作还要继
续写下去,目的主要在于为
了撰著一套相对精善的红学
史著述《红学学案》而服务
。第一部《红学学案》已经
于2013年2月由新华出版社
出版,而第二部书稿(《港
台及海外红学学案》)尚未
出版,原因在于获得了
2016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后期资助,该项目要
在2018年结题,结题后才
可以出版。这两部《红学学
案》同时也在不断修订之中
,我曾经跟朋友说过,它们
都并非“已经完成时”,而是
“现在进行时”或“将来完成
时”。笔者的自选集往往标
明“新论”“新稿”“新编”,并
非自我期许这些“练笔”之作
具有多么深刻的学术新意,
而是试图激励自己写出学术
心得来。至于总以“稿”字为
题,那是因为陈寅恪先生对
于笔者潜移默化的学术影响
,此“情结”挥之不去,况且
并无大碍,也就沿袭下来了

《红学丛稿新编》由“引
证辑录”“学术对话”“学术综
述”“红学专论”“附录”等部
分构成,共计16篇文章。“
引证辑录”是笔者的学术倡
导,笔者曾在2016年4月15
日至17日于河南郑州召开的
“回顾与展望——《红楼梦
》文献学研究高端论坛”上
,以《<红楼梦>现当代学
术文献整理的若干思考》为
题做了主题发言,这次发言
从“学术文献来源与辑佚”和
“学术文献考辨与笺注”两方
面谈了笔者对于现代红学学
术文献整理的一些看法。笔
者认为,现代学人的学术文
献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以
及红学的学术发展和学科建
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参考
价值,有必要拿出一定的精
力发掘检索这些大量散见于
学人的日记、书信、年谱、
随笔、札记、评传、访谈、
口述史、回忆录、学术论著
之中的谈红论红资料,并将
这些零星材料做一番系统化
的整理。这些资料很有可能
会提供一些拓展《红楼梦》
研究的新材料、新方法。这
项学术工作已经由吕启祥先
生和林东海先生主编的《红
楼梦研究稀见资料》开了个
好头,还可以再推进一步,
即对所汇编的“稀见资料”做
一番考辨笺释的工作,这将
给文献使用者带来很大方便
。笔者葆有一个心愿:假以
时日,以《现代学人的<红
楼梦>引证辑录》为题汇编
成册,以飨学林,泽惠后学
。可见,《红学丛稿新编》
所选三篇“引证辑录”文字不
过是将笔者的倡导做一个示
范而已,并且这一示范也是
只做了一半的工程。
“学术对话”两篇文章均
为对于《红楼梦》文本翻译
问题所做的访谈,作者均为
《红楼梦》译本的主要完成
者,德国学者吴漠汀教授和
韩国学者崔溶澈教授,他们
对于《红楼梦》翻译具有切
实的体会和独特的感悟。他
们所共同提供的翻译经验值
得借鉴,譬如认为《红楼梦
》翻译活动就是一种文学艺
术的再创作过程。两篇“学
术对话”同时记录了海外学
者对于《红楼梦》的痴爱以
及他们对于传播中华文学艺
术于世界的古道热肠,这是
最值得表彰的。笔者期许若
有此机缘,将继续把这样的
“学术对话”做下去,为《红
楼梦》的外译以及海外传播
略尽绵薄之力。
“学术综述”的四篇文章(
包括一篇“笔谈”),均为红
学转型期的重要文献,假以
时日,其学术史影响将日益
彰显。“座谈会实录”充分肯
定了一种新的红学史即笔者
撰著的《红学学案》的学术
创新意义,并且《红学学案
》的学术意义并不仅限于学
术史的写作本身。从近处说
,《红学学案》的诞生催生
了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红学学
人对于前一个百年红学的全
面反思,其标志即由笔者与
乔福锦教授共同策划,并由
笔者召集的“历史的回顾与
未来的展望——纪念曹雪芹
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
顺利召开。可以认为,其更
加丰富的学术意义尚有待于
不断地发酵。“文献学研究
笔谈”是对“回顾与展望——
《红楼梦》文献学研究高端
论坛”的学术回应,更为充
分地研讨了“红楼文献学”建
构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
“红楼文献学”的建构是红学
转型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
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红学
学科的建设,而且关系到下
一个百年红学的学术进程。
“红学发展的希望及未来专
题座谈会”是在前两届会议
的基础上催生的对于红学问
题的专题研讨,它的成功举
办催生了“‘周汝昌与现代红
学’专题座谈会”,并由此揭
开了全面检讨红学各种问题
的新篇章,创新了红学研讨
会的模式,赢得了学人的广
泛赞誉和积极响应。
“红学专论”中学术影响
较大的是《关于<红楼梦>
影视改编的思考》,以及《
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
从<红学学案>到<金学学
案>》两篇文章。前一篇文
章刊发于2007年的《红楼
梦学刊》第四辑,中国知网
(CNKI)的下载量达1800多次
,可见其被关注的程度。笔
者以为,这篇文章不仅因为
选题时尚的原因备受关注,
同时还是由于该文的见识具
有新意,且至今仍具有参考
价值。后一篇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