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51962-1965)(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夏济安、夏志清昆仲,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的两大巨擘,生逢东西方文化交融与历史巨变的时代,他们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历程的复杂和艰辛。兄弟间的往来书信由夏志清先生珍藏六十余载,经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授权,苏州大学季进教授注释整理,首次向外界披露。
本书共五卷,收录了一九四七年夏志清赴美求学到一九六五年夏济安因病逝世,十几年间兄弟二人的通信六百余封。在这些书信中,他们聊家常,谈感情,论文学,品电影,说抱负,议时政,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
目录
卷五中的人与事 王洞
编注说明 季进
1962年
夏志清致夏济安4月25日
夏志清致夏济安5月2日
5月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5月7日
5月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5月15日
5月2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6月1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6月29日
7月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7月9日
7月1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7月27日
7月30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8月7日
8月26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9月3日
9月7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9月20日
9月27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9月30日
10月13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10月14日
10月2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11月5日
11月28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2月7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 12月13日
12月30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963年
夏志清致夏济安1月13日
1月2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2月24日
3月7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3月21日
4月1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4月6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4月13日
5月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5月17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5月22日
5月2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5月26日
夏志清致夏济安5月29日
6月1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6月4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6月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6月10日
6月1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6月16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6月17日
6月2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6月2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6月26日
7月4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7月19日
7月21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7月23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7月31日
8月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8月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8月12日
8月21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9月4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9月11日
9月14夏济安致夏志清
/15日
夏志清致夏济安9月29日
10月6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 10月19日
10月2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11月2日
11月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1月8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11月18日
11月2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12月7日
12月17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2月21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2月24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2月2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 12月26日
12月30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964年
夏志清致夏济安1月6日
1月10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月17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1月31日
2月10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2月21日
2月2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3月10日
3月1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3月30日
3月30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4月18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4月19日
夏志清致夏济安5月3日
5月8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5月31日
6月3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6月19日
6月24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7月7日
7月1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7月18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7月29日
8月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8月17日
8月20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8月31日
9月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9月19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9月25日
10月12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11月1日
11月10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1月25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12月4日
12月17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1965年
夏志清致夏济安1月4日
1月23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2月14日夏济安致夏志清
夏志清致夏济安2月19日
编后记季进
序言
卷五中的人与事
王洞
本卷最后一封信是编号
663,夏志清1965年2月19
日写给长兄济安的信。这
封信寄到伯克利时,夏济
安已撒手人寰,向这个令
他迷恋的世界告别了。2月
14日是美国的情人节,
1965年的情人节,济安没
有和心仪的女友在一起,
而是孤独地伏案写信,向
弟弟述说感情受挫的困境
。情人节过后,志清接到
济安同事萧俊先生的电话
,说济安倒在办公室,已
送医院。志清即刻从纽约
飞伯克利,赶到医院时,
济安昏迷不醒,不久告别
人间,时为1965年2月23日
,享年四十九岁。志清把
哥哥安葬在附近的落日墓
园(Sunset Cemetery)后
,于2月30日飞返纽约,也
带回来济安的遗物,其中
包括济安的两本日记和志
清给他的信件。最让志清
感动的是济安对心仪女子
的痴情及对弟弟的关爱。
兄弟二人自1947年分离,
历经战乱,济安把弟弟给
他的信连信封,从北京到
上海,经中国香港、中国
台湾,到美国,都带在身
边。同样地,志清也把哥
哥的信,从纽黑文(New
Haven),到安娜堡(Ann
Arbor, Michigan),经奥斯
汀(Austin,Texas),波茨
坦(Potsdam,New York)
到纽约,也都带在身边。
为节省空间,志清往往丢
弃信封,仅保存了信件本
身。志清一直想把济安的
日记和他们兄弟的通信公
之于世。
夏济安日记,经志清整
理后,在台湾《中国时报
》连载。没想到济安暗恋
的女生,李彦,也在台湾
,已结婚并育有子女,其
夫向报社抗议。1975年出
书时,只得以英文字母R.E.
代替。2009年我有幸结识
当年“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
汎森博士,说他在读中学
时,看了夏济安的日记,
很受感动。我读了济安给
志清的信,也是感触良深
:济安才华横溢,想象丰
富,看书一目十行,为文
也是瞬间即就,无论谈到
任何议题,都有很多设想
与意见。他给志清的信,
都很长,平均五六页,有
时竟达十五六页,甚至二
十页。诚如他信中所说,
他的设想与意见都可做博
士论文来研究。济安这些
高见,在此无法细述,读
者若有兴趣,敬请详读济
安的信。志清的信往往比
济安的短,通常二页到六
页,报告家居生活,亲友
往来,读书心得和影剧新
闻。兄弟二人均醉心于英
美文学,爱看外国电影。
除了美国电影,济安更爱
看日本电影,也爱吃日本
饭,竟想做日本人(见《
书信集卷三》,信件编号
359,第433页),却从未
想去日本游历。
济安终身未娶,一面是
他把婚姻看得太神圣,一
面是对心仪的女子不知怎
么表达爱慕之情。
在北平时他暗恋一个中
学生,董华奇;在台湾又
爱上了自己的学生,董同
琏。1958年到了美国,已
年过四十,身为教授,很
怕失恋丢脸,便决心不交
中国女友,竟爱上了同事B
和R,又爱上了酒家女Anna
,周旋于三美之间,好不
令人羡慕?自己似乎也很
得意,把约会的经过都描
绘给弟弟看。志清对哥哥
恋爱往往是一味地鼓励,
从不加分析,导致济安不
能面对女友退书的刺激而
中风。缘起1965年情人节
,济安送了女友R一本价值
昂贵的、有关日本艺术史
的好书,并且在扉页上写
了几句自以为得体的话,
重申二人“灵犀一点通”的友
谊。不料R在接受赠书次日
,将该书退回,否认二人
相知的友谊。1961年到
1963年我在伯克利加州大
学读书,想来B我是应当见
过的,可惜当时没注意。
济安信里常提到的吴燕美
,我在中学就认识,曾去
中国研究中心找过她,也
参加了她的婚礼,至今还
和她有联络。
济安信里提到的S,我也
见过,她确实像济安所描
写的,有几分姿色,喜欢
婀娜作态,吸引异性。我
当时住在国际学舍(I-
House),常在饭桌上,听
男生说长道短,言及这位s
小姐。她甫自大陆来美,
尚未入学,不知怎么认识
了陈世骧并被认作干女儿
(?),后来去机器翻译
工作室
(MachineTranslation
Project)做事,是接我的
事,想来是由孔杰荣教授
引荐。孔教授与我的上司
蓝姆(Sidney Lamb,1929-
)教授是耶鲁同学,孔教
授知道我即将离职,一通
电话便把我的工作给了S。
据我了解,S并不像她的表
象,实在是个有中国传统
道德的好女子,在此要为
她说几句公道话。
夏济安自1950年10月受
聘在台大任教直到1959年2
月来美,除了1955年在印
第安纳大学进修一学期,
一直在台大外文系教书,
培养了不少人才。刘绍铭
、白先勇、洪智惠(笔名
欧阳子)、李欧梵、王文
兴、叶维廉、谢文孙、杨
美惠、庄信正、丛苏、陈
若曦等3都曾受教于济安。
白先勇原本在成功大学攻
读水利,自称因在书摊上
看了《文学杂志》,甘愿
降级,重新报考台大外文
系,追随夏济安学文学。
济安的这些学生,如今都
是文学界响当当的大作家
。可惜济安1965年弃世,
未能看到他这些高足的成
就。后来他这些高足都成
了志清的忘年交。与志清
通信最多的是刘绍铭,推
广夏氏著作,出力最多的
也是刘绍铭。志清大去后
,济安和志清的学术著作
,统归香港中文大学出版
社出版。刘绍铭不辞劳苦
,精心校对,功不可没。
感念绍铭为夏氏兄弟的付
出,《书信集
导语
夏济安、夏志清昆仲,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的两大巨擘。他们早年从求学到进入学术研究的阶段,正是近现代中国东西方学术与文化交融的密集期,他们置身其中,参与并见证了这个历程的复杂和艰辛。其间他们的往来书信由夏志清先生珍藏六十余载,经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授权,苏州大学季进教授注释整理,首次向外界披露。第五卷是最后一卷,收录二人从1962到1965年间的通信共121封,终止于夏济安于1965年2月的溘然长逝。他们在这一时期继续探讨文学问题,互相帮助查阅资料、解答困惑,同时谈电影、艺术,规划事业、联络友人,在生活和感情上互相鼓励与安慰。
后记
2014年8月中旬,刚刚
办完声势浩大的“第四届两
岸历史文化研习营”,我就
收到王德威教授的邮件,
商量夏志清夏济安书信整
理的事,希望我能够协助
夏师母王洞女士一起来做
这件事。当时我还没有见
到这些信件,可还是毫不
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下来。
我想能够参与其中,是夏
师母和王德威的莫大信任
,也是一种缘分,无论如
何,我都应该尽力做好。
自那以后,我放下了手头
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
了书信的整理与编注之中
。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
到2018年6月终于全部完成
,前后历时近四年之久。
现在《夏志清夏济安书信
集》收入663封往来书信,
分成了五卷,计算机篇幅
约140万字(其中正文约
116余万字,注释约24余万
字),分别由香港中文大
学出版社、台北联经出版
公司以及北京活字文化联
合浙江人民出版社和世纪
文景在两岸三地陆续出版
。这几年,我们一直沉浸
在书信世界中,现在《夏
志清夏济安书信集》的最
后一卷也终于要出版了,
回首来时路,实在感慨万
千,难以言表。
正如我在《编注说明》
中所说,我一开始并没有
意识到整理和编注书信会
如此耗费时日,工作量之
大,真是超乎想象。尤其
是刚开始的时候,在书信
辨识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
,但后来随着我们对二夏
笔迹、书信内容越来越熟
悉,辨识率才越来越高,
速度也大大加快。在辨识
夏氏兄弟笔迹方面,我现
在可能是仅次于夏师母的“
权威”。书信注释的难度也
不亚于整理,为了注出某
个人名、某个篇名,有时
也不得不上天入地找数据
,一天下来,做不了几个
注释,充分感受到了小心
求证的艰辛和峰回路转的
快乐。我曾经举过一个例
子,就是夏志清信中讲李
赋宁来美四年,论文研究“
中世纪的Mss”,刚刚有些
眉目,还没写完,就不得
不匆匆乘船返国,很是为
他惋惜。这里的Mss应该是
指手稿,可是指什么手稿
呢?我先是遍查李赋宁的
文集,没有找到他自己关
于耶鲁论文的说法,然后
再到网上找,偶然发现在
一篇访谈录中,李赋宁提
到一句,自己以前研究的
是中世纪政治抒情诗。于
是循此线索,终于发现Mss
其实是指Harley
Manuscripts,是Robert
Harley(1661-1724)和
Edward Harley(1689-1741
)父子及其家族收藏的大
批珍贵的中世纪手稿,现
在珍藏于大英博物馆。李
赋宁的博士论文The
Political Poems in Harley Ms
2253,即利用手稿研究用
13世纪英国中西部方言所
写的政治抒情诗。类似这
样披沙拣金的曲折和发现
,实在还有不少,这也让
书信的整理注释,变成一
件相当愉悦的工作。
这批书信的意义和价值
,王德威在第一卷的《后
记》中已经做了精彩的阐
述,读者可以参考。《夏
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以最
原初的面貌,真实记录了
夏氏兄弟在1947至1965年
间对于志业理想和人生境
况的种种经验与感触。这
十七年间,正是中国历史
、政治、文化与社会发生
巨大变动的年代。在夏氏
兄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在时代的大历史之外,作
为一介文人,他们如何凭
借个体的努力,书写了个
人的小历史,不断对话现
实,增延历史。这些看似
家常、琐碎的个人史,却
为我们回溯和认识那个时
代提供了最丰富、最鲜活
的材料,也为研究夏氏兄
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弥足
珍贵的史料。比如书信中
大量记录了兄弟二人与当
时众多名家或汉学家的交
往,两人更是时不时畅聊
读书心得,对中外文学作
品率性评说。从夏志清早
期的书信中,可以清楚地
看到他在耶鲁所受到的西
方文学的系统训练,他不
仅亲炙布鲁克斯、兰色姆
、燕卜苏等“新批评”大家,
而且系统扎实地大量阅读
西方文学,甚至读遍了英
国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大
诗人的文集。以这样的学
术训练,阴差阳错地进入
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写
出来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自然不同凡响,因为他
的评价标准是西方文学的
大经大典,是将中国现代
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语境
中来加以评析的。这些书
信,为我们重新讨论夏志
清与西方文学提供了第一
手的材料,也给《小说史
》的发生学研究提供了可
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夏济
安持续性的关于通俗文学
的思考,关于《文学杂志
》的编辑、小说的创作、
文学翻译的思考,关于左
翼文学的思考等等,都是
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文献。
更不用说,书信中还涉及
相当多的汉学家和当年学
界的情况,包括与普实克
的交往与论争,为我们展
示了夏氏兄弟广泛的“朋友
圈”,甚至还有不少“学术八
卦”。比如《骆驼祥子》英
译Evan King写了一本颇受
好评的英文小说《黎明之
儿女》(Children of the
Black-Hairs People), 结
果夏志清无意中发现,其
实是完全抄袭改写自赵树
理的小说。诸如此类的内
容,都是正经学术史所没
有的“历史细节”。《书信集
》提供了太多的史料与可
能,假以时日,或许会成
为海外汉学研究取之不竭
的一座学术富矿。
1949年以后,夏氏兄弟
最初以为很快就能重新回
到上海,回到父母的身边
,但后来意识到,他们是
回不去了。从此,兄弟俩
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
精彩页
543.夏志清致夏济安
1962年4月25日
济安哥:
信两封和在Las Vegas寄出的卡片一张都已收悉。这两个星期我忙着写那篇《水浒》paper,一口气写了四十页,现在把它整理成二十多页的文章,但negative criticism太多,措辞较困难,恐怕听众不服也。文章两三日内可整理完毕,那时再写长信。因为恐你悬念,先写这封短信。
李钰英的事,你处理得很恰当,你愿意资助她来美,很好,但她能否出国,还是问题。我上封信上把这种事看作“天作之合”,亟望有“奇迹”的发生,但这种奇迹是不大可能的。假如我还没有结婚,父母帮我做媒,我想我自己也要缓词拒绝他们的好意的。所以我那封信,凭一股热情,乱说了一阵,很使你读信后,被perturbed了一阵,是很不应该的。可能我写信时明知你不会答应这段婚事的,所以敢放胆乱说。最近父亲有信来,觉得李小姐个性方面不妥处很多,已由母亲和李小姐谈妥,把此事作罢了。父亲写信时,还没有看到你的复信。父亲信下次附上。(胡昌度太太最近逝世,也是致命于胡世桢太太一样的那种脑病。)
你和世骧夫妇去Las Vegas玩,玩得很痛快,甚喜。Desert Inn的show,美女如群,是纽约看不到的。在纽约nude girls根本不能上台,night clubs只有一两家大的,以前Billy Rose的Diamond Horseshoe都早已关门了。你喜欢沙漠地带的气候,Harley对desert climate也极爱好,住在沙漠地方,可体会到宇宙之静穆,结庐人境而无车马之喧,人真可变得心平气和了。纽约城实在是hell,住在那里,我的nervous system一定变得更坏。上星期我去看了一场burlesque,因为Mai Ling又在登场,离开Pgh.后,没有机会再看到她了。Mai Ling貌不美,但身体很结实,她挂二牌,头牌是Justa Dream,是blonde。她们两位真是一丝不挂,裸体跳淫舞,是以前我所没有看到的,但戏院极挤,观众极下流,comedy skits都听不入耳,到这种戏院去,实在是受罪。月前Time介绍Mexican border几个小城,专供美国军士娱乐,你有机会,倒可到那些地方去seek adventure。
春天到了,气候很和暖,Pgh.城树木不少,有些开着花,看了很有鲜艳的感觉。我们去看一次flower show,希[奇]怪花车有不少。枇杷树放在热带室,室内开放了暖气,humidity极高。江南有枇杷,大概humidity要比美国与日本诸城高得多。哥大房子没有消息,大概非得自己去纽约一次不可。建一身体很好。隔两天再写长信,专颂
春安
弟志清上
四月二十五日
544.夏志清致夏济安
1962年5月2日
济安哥:
《水浒》一文写好了,今天晚上翻看《企鹅英国文学史》TheModern Age 消遣, 的确如Walter Allen在N.Y.Times上所说,是Leavis徒子徒孙包办的enterprise,想不到Leavis在目前英国徒弟这样多。但Leavis只管英国文学,对欧洲文学有仇视态度,美国批评界近况也不大熟悉(他赞许的有Winters、Trilling两人),比起Eliot来,实在没有做“一代宗师”的资格。Eliot一直着重全欧的文化和文学,使人扩大眼界;Leavis只着重英国的几个大诗人,大小说家,approach实在较狭,而企鹅文学史执笔诸公,把他的每句话,都当作经典,岂非怪事?Leavis我一向佩服,从他的文章里,得益匪浅,但他学问不够广,也是事实。最近他大骂C.P.Snow,我特找出Spectator 那一期把全文读了,他骂Snow骂得很有道理,他是文化界“俗气人”“官僚派”的代表。但Snow的小说,我一本也没有读过,不能发表什么意见。
我就要准备写“妇女与家庭”。这种应酬文章,我不预备多费气力,但材料总得要找一些。匹大中共书籍太少,无法做研究。在Berkeley时,参观你的办公室,中国文学作品你们Centre搜集了不少,可否你选择几本与“妇女与家庭”看来似乎有关的小说、选集之类(作者也似较有名的),寄几本给我作参考(邮寄可用Special Handling的rate,较快,而邮费不大)。1949年前的妇女家庭我了解得很透彻,1949年后的作品我实在读得不多也。丁玲、赵树理的作品,我已由interlibrary loan去借,所以你不必寄来了。《水浒》一文打好后,当寄上,Indiana大学前两日有信来,paper限半小时读完,我的paper可读一小时半。伦敦的conference大约也只要半小时读完的paper(见到Birch,可问问他,我预备写封信给他),准备了长paper,也无法读完。下星期我们要去纽约,研究一下housing的情形,哥大如无apartments可出租,寻房子必大伤脑筋。在哥大时,可能把全套《人民文学》借来翻看一下。多看了旧小说,新小说的文字觉得很生硬,没有兴趣多读。前信曾托问《毛姆短篇小说集》,不知你已向台湾通信否?附上彩色照片五张,是2月间摄的,父亲看到后说建一瘦了,那时是她刚病愈,也难怪。现在她已长得很结实了。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