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从嗷嗷待哺到垂垂暮老,如何料理好桩桩烦心事,越活越有意思? 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到购物瘾、传统节日综合征、空巢综合征,这些正统或不正统的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有没有可能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汇集成一份触手可及的资料,供人们随用随取? 10位韩国一线心理精神科专家接下挑战,将多年来患者常见的问题整合筛选,以人的一生成长为线索,采择出近200条对东亚家庭最具价值的条目,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技巧作出解答,最终完成这一“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书中既有言简意深的宽慰,又有条理清晰、步骤明确的应对方案,能帮助读者走出心理误区,科学解决自身问题,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生。 作者简介 宋炯锡,韩国高丽大学心理学博士。韩国多个人气综艺节目的常驻心理学专家,因以犀利的言辞精准分析主持人和众多嘉宾的内心和行为而赢得观众的热烈追捧。主攻青少年及青年问题。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PART 1 人类心理发展 ·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出生至18个月) 001.孩子一秒钟也不肯离开我 ·自主性vs.羞耻/怀疑·(18个月至3岁) 002.如何应对一味耍赖的小孩 ·主动性vs.内疚感·(3至5岁) 003.如何应对固执的小孩 ·勤奋感vs.自卑感·(6至11岁) 004.孩子已经上小学了,还是什么都不会做 ·同一性vs.角色混乱·(11岁到青春期结束) 005.孩子说自己没有梦想 ·亲密感vs.自我陶醉或孤独感阶段·(21至40岁) 006.畏惧亲密关系 ·繁殖vs.停滞·(40至65岁) 007.一把年纪了却一事无成,我觉得压力很大 ·自我整合vs.绝望感·(65岁以上) 008.希望不后悔,为人生完美作结 PART 2 家庭心理百科 第1章 亲子关系问题 ·为人父母的烦恼 001.真没想到养孩子如此辛苦 002.职场、育儿、家务:妈妈们的不能承受之重 003.作为男人我还得操心养孩子的事吗 004.无法将孩子托付给他人照顾 005.不知道应当如何培养孩子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孩子的成长发育) 006.孩子不肯好好吃饭 007.孩子说话太迟了 008.孩子不与人对视,叫他名字也不回答 009.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单独睡觉呢 010.训练孩子控制大小便为什么那么重要 011.孩子整天抱着电视手机不撒手 012.孩子总是抚摸自己的生殖器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家庭矛盾) 013.孩子容易烦躁,总是耍赖 014.孩子总是咬指甲 015.生了二胎之后孩子总是闹脾气 016.兄弟俩成天打架 017.父母做爱时被孩子看见了 018.孩子太难伺候了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人际关系) 019.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020.孩子总是为所欲为 021.孩子爱打其他小朋友 022.孩子无法控制愤怒情绪 023.孩子过于缩手缩脚,让我很担心 024.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呢 025.孩子总是忧心忡忡,不肯去幼儿园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孩子的教育) 026.如何教孩子认字 027.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028.几岁开始学英语最合适 029.孩子应该如何学习数学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情绪问题) 030.孩子睡觉爱惊醒,老是做噩梦 031.孩子太胆小了 032.孩子在幼儿园里不肯说话 第2章 小学阶段的问题 ·情绪问题 033.孩子年纪小小,却整天抱怨压力大 034.独生子女真的缺乏社交能力吗 035.发生不好的事情时,不知道如何安抚孩子 036.养宠物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情绪健康吗 037.如何应对青春期提早到来的孩子 038.性教育应当如何进行 039.孩子撒谎成性 040.每天都是手机战争 041.孩子老是眨眼睛 042.孩子太散漫了 043.小孩子也会得抑郁症吗 ·家庭内部矛盾 044.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父亲 045.准备离婚了,但有些担心孩子 046.单亲家庭的小孩也能好好长大吗 047.希望孩子能和继父/继母和谐相处 ·人际关系 048.希望孩子能和朋友们友好相处 049.孩子爱打架,总是欺负同学 050.孩子好像遭受了校园暴力 051.孩子很害羞,性格谨慎,难以交到朋友 052.孩子太没眼力见儿了 ·孩子的教育 053.小学阶段应当如何学习 054.希望孩子爱上阅读 055.孩子学习始终跟不上 056.如何为孩子挑选适当的兴趣班 057.一到考试期间孩子就很焦虑 058.有必要送孩子去国外念书吗 第3章 中学阶段的问题 ·家庭内部矛盾 068.别说整理房间了,连日常洗漱都成问题 069.实在搞不懂最近孩子们间流行的玩意儿 070.孩子整天就知道打游戏 071.性教育问题真让人为难 ·人际关系和学校生活的适应问题 072.如何才能让孩子交到优秀的朋友呢 073.孩子说在学校被孤立了 074.女儿跟朋友一起闯祸了 075.孩子总是欺负同学 076.孩子老说想转学 077.孩子突然开始注重外表了,说自己不适应学校生活 078.孩子坚决不肯去上学 079.孩子不肯去学校,在人群中成了一座孤岛 080.孩子老干坏事,实在太难管了 081.孩子好像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毛病 ·前途问题 082.孩子对于未来毫无想法 083.孩子智力水平不高,应该放弃学习吗 084.孩子学习很认真,成绩却不见提高 085.孩子对名牌大学过于执着 086.孩子说想成为艺人 第4章 青年阶段的问题 ·人际关系·(朋友关系) 087.遭到了朋友背叛 088.总在背后说别人闲话 089.渐渐和从前的朋友疏远了 090.结婚之后,想和朋友见上一面太难 ·人际关系·(恋人关系) 091.为什么找不到对象呢 092.无法与人长久交往 093.为什么总是遇到渣男 094.太在乎另一半了 095.人一定要结婚吗 096.男朋友迟迟不肯求婚 097.不想再依靠父母,却又为此感到害怕 ·个性 098.大家都说我个性古怪 099.不懂得拒绝他人 100.我是不是精神变态 101.特别讨厌那些斤斤计较的人 102.频繁自残 103.聊天时,话题的焦点必须集中在我身上 序言 精神科医生写心理的书 籍本身就很有趣,因为精神 科的培训基于医学的模式, 虽然人们提倡医学—心理— 社会的模式已经多年,还是 免不了受柏拉图影响,即探 索局部症状与病源之间的线 性关系。心理治疗看重人与 环境的互动关系,关注人际 关系对人性格的影响。 本书问世,至少说明韩 国的精神科医生在用两条腿 走路,一条是医学的,一条 是心理的。 本书的第1部分从临床案 例出发,对孩子、父母出现 的问题加以梳理和回答,在 说理方面采用了埃里克森的 人生八个视角,该理论涉及 原始信任与安全感、控制与 孤独感、自尊与羞耻感等话 题,属于直指人心的上帝视 角。 而在介绍了近几十年来 流行的重要学术概念后,本 书又转向了亲民的百科问题 解答,挑明了孩子咬手指甲 、不想上学、挑食等日常问 题的可能原因,还罗列了人 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与心 理特点,一直覆盖到青春期 、中年及晚年。最后,针对 一些想要进一步掌握心理学 知识的读者,本书的最后一 部分还介绍了一些更有深度 的理论。 因此,这本百科全书既 可以作为学习心理学的敲门 砖,又可以成为查阅常见心 理问题的手册,还可为遇到 育儿难题、青春期撞上更年 期苦恼、养老等问题的人们 解忧。 作为东亚的近邻,韩国 与我国有很多文化上的相通 之处。面对许多本土化的问 题(比如奶奶照顾孩子是不 是一个问题、孩子与继父的 关系如何处理、婆媳间如何 相处,传统节日时如何让自 己不那么身心俱疲等)时, 本书的处理方式也都具有东 方色彩和不同于西方的理解 。读到其中蕴含的东方情理 时,我们也不禁莞尔一笑, 所以,它发乎西方的经典心 理理论,却止于东方式的文 化理解。 相信本书能给读者带来 愉快的阅读体验,促进父母 对孩子的理解,也能加深我 们对成人关系的理解。 施琪嘉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 医学院教授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 长 2020.8.18 导语 韩国第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内容无懈可击、编排科学合理的心理自助工具书。 以人的一生为时间线索,将从小到老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悉数囊括。篇章短小,将知识化整为零,随用随翻,省时高效。 提炼生活困扰,侧重引导解决,讲解深入浅出,内容扎实全面,文风亲切易读。 专为东亚家庭定制,“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 儒家传统、长幼尊卑、婆媳关系、升学考试……从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出发,专注破解东亚家庭困局。 父母做爱时被孩子看见了怎么办?晚晚夜宵戒不掉怎么办?为什么总是遇到渣男?不想再依靠父母,却又为此感到害怕,怎么办?刚生完孩子,觉得他特别丑怎么办?总是想起从前父亲出轨的往事怎么办? 精彩页 截取人一生中某个特定时期或时间点来分析人类心理发展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这样的工作会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反之,如果将人的成长发展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而对其进行理解研究,又能够观察和窥探到与前者不同的宏观结果。本书将采用第二种方式,对人类整个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心理发展包含人格、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个层面,尤其是在S.弗洛伊德(S.Freud)的古典精神分析学及此外诸多精神分析理论渐成体系后,我们开始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一生的人格发展问题,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了。 本书重点着眼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将其作为理论背景对多个具体案例进行观察分析。埃里克森继承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发展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全新阐释。在人格发展阶段中,弗洛伊德着眼于本能与无意识的作用,埃里克森则更加强调社会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人为了满足或抑制自己的需求是如何发挥能动性的”等问题。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时能够满足自身需求,获得一些正面经验,有时则会面临挫折,这时人就会经历一些“内在危机”(internal crisis)。而所谓的内在危机,其实关系到人能否在这些时刻收获某种特定价值,我们可以将它看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如果能够顺利度过这个转折点,人们就能够获得积极力量,顺利进入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发展阶段。尽管各阶段是按照人类的年龄统一划分的,但由于个体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每个阶段也会有不同。同时,即使已经进入下一发展阶段,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仍有可能留存下来,因此人在受到过大压力时便可能会倒退回上一发展阶段。本书第1部分就将以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为中心,讨论人在不同年龄如何实现人格、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这是埃里克森发展理论中的第1阶段。此时婴幼儿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正处于萌芽时期,这种信任最初来源于婴幼儿和妈妈之间的早期经验。父母如果能够为孩子提供亲密稳定的养育环境,满足其基本需求,孩子就会建立起对周边环境的信任,同时培养起对未来的正确期待和乐观态度。相反,如果这一时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经受的负面挫折太多,孩子就会缺乏信任感,而这通常会伴随一生,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也存在影响。 由于这一时期孩子年纪尚小,十分脆弱,只能完全依赖父母,因此和父母分开时出现盆宣簋盅(separa{ion anxiecy)属于正常的现象。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在经历一次次的分离体验之后,孩子便会慢慢意识到父母并没有彻底消失,他们很快就会再次出现,以此获得安慰,并在父母不在时照顾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建立起了对自己和父母的信任感,渐渐不再恐惧和父母分开,一步步克服了分离焦虑。 弗洛伊德将人出生后到1周岁的阶段命名为口腔期(0ral phase),这与埃里克森理论的第l阶段一致。这一阶段的孩子主要通过吮吸或咀嚼等活动获得满足,因此该阶段被称为口腔期。这一阶段的需求如果得到充分满足,孩子就能够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但如果出现过度的口腔部位满足或不满足(例如不让孩子吮吸乳头从而导致孩子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可能造成孩子个性异常①。过度的依赖倾向、执着于食物、酗酒、抽烟上瘾等问题便可能是所谓的口腔期人格表现。近来也有不少研究证明,幼年时期遭受的压力的确会对大脑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类似于口腔期人格的问题。 然而这里还需要考虑的是婴幼儿天生的气质(femr)el’amenf)问题。每个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情绪状态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同,甚至体质和身体反应也不一样。生养过小孩的人应该都知道,即使身处相似的环境中,孩子们做出的反应也并不相同。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问题使得孩子在与父母分离时产生不同的表现。 对于气质问题的研究众多,最早的便是A.托马斯(A.Thomas)等人以133名婴儿作为对象进行的纵向追踪研究。研究者们在分析婴幼儿的诸多行动特点后,将他们的气质分为3个类型,即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容易型气质的婴幼儿生活规律,对于外部刺激反应不大,拥有正面的情绪,面对陌生环境适应良好。约4096的婴幼儿属于这类气质。相反,困难型气质的婴幼儿规律性差,面对外部刺激反应激烈,同时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困难型气质的婴幼儿约占10%。最后,迟缓型气质的孩子通常对于陌生环境适应得较慢,对待外部刺激的反应不温不燥,这一气质的婴幼儿约占15%。 认识不同的气质问题,对我们养育小孩有极大的帮助,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例如,如果孩子属于困难型气质,日常规律性差,难以适应改变,我们就应该找寻与之相适应的正确养育方式。困难型气质的小孩多数不好伺候,长大后行为方面容易出现种种问题。但如果能够从小获得正确的教育,这些问题也就能够得以避免。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