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窄门(精)/读客经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安德烈·纪德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你是否也在为了期待的未来,而不断克制自己的现在?深爱的人就在身边,却只能远离;当下的幸福触手可及,却选择推开;生活明明有诸多欢乐,却无法去享受……《窄门》中的阿莉莎也是如此,当内心赖以生存的信仰,一次又一次逼迫自己束缚自己真实的欲望,阿莉莎终于挣扎着发出绝望的呼唤:“我真的心甘情愿做出牺牲吗?”读完《窄门》,你也将从心底里真正释怀——当我不再自己束缚自己,我终于拥有了自由而广阔的人生。 作者简介 李玉民,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4年作为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到法国勒恩大学进修两年,后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三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约有两千五百万字。主要译著:小说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戏剧有《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等;诗歌有《艾吕雅诗选》、《阿波利奈尔诗选》等六本作品。此外,编选并翻译了《缪塞精选集》、《阿波利奈尔精选集》、《纪德精选集》;主编了《纪德文集》(五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十卷)。编选主译的《缪塞精选集》获2000年国家图书奖。在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由他首次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他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李玉民“译文洒脱,属于傅雷先生的那个传统”(柳鸣九语)。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独家文学手册 导读:《窄门》,从亲身经历到虚构现实 译后记:请进纪德迷宫 导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代表作! 余华盛赞!我读完《窄门》激动得浑身发抖,恨不得自己能写出这样的书。 当我不再自己束缚自己,我终于拥有自由广阔的人生! 剖析心灵的“醒世之作”,带你深度探寻真实自我。 作者安德烈·纪德是加缪、萨特等无数大师的精神导师,思想整整影响了三代人。 后记 法国二十世纪作家中, 若问哪一个最活跃、最独特 、最重要、最容易招惹是非 ,又最不容易捉摸,那恐怕 就非安德烈·纪德莫属了。 有哪个作家活着的时候 能够做到,让“右翼和左翼 的正统者联合起来反对他” 呢?又有哪个作家死的时候 还能够做到,人们老大不乐 意还得写悼念他的文章,将 重重尴尬与怨恨编织成献给 他的花圈呢? 同那些虚伪的、思想狭 隘而令人作呕的悼念文章相 反,萨特和加缪所写的纪念 文章则显示出感情的真挚, 认识深刻而评价中肯。 萨特在《纪德活着》一 文中写道:“思想也有其地 理:如同一个法国人不管前 往何处,他在国外每走一步 ,不是接近就是远离法国, 任何精神运作也使我们不是 接近就是远离纪德……近三 十年的法国思想,不管它愿 意不愿意,也不管它另以马 克思、黑格尔或克尔恺郭尔 作为坐标,它也应该参照纪 德来定位。” 加缪在《相遇安德烈·纪 德》一文中则写道:“纪德 对我来说,倒不如说是一位 艺术家的典范,是一位守护 者,是王者之子,他守护着 一座花园的大门,而我愿意 在这座花园里生活……向我 们真正的老师献上这份温馨 的敬意是理所当然的。对他 的离去,一些人散布的那些 无耻谰言,无损于他的一根 毫发。当然,那些专事骂人 的人至今对他的死仍狺狺不 休;有些人对他享有的殊荣 表现出酸溜溜的嫉妒,似乎 这种殊荣只有不分青红皂白 地滥施才算公正。” 两位大师从不同的立场 与认识出发(尤其萨特能站 在与纪德的分歧之上),不 约而同地向纪德表示了敬意 ,这就从两个方面树立了榜 样,表明不管赞成还是反对 纪德,只有透彻地理解他, 才有可能公正地评价他在法 国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然而,漫说透彻,就是 理解纪德又谈何容易。别的 先不讲,拿诺贝尔文学奖评 审委员会来说,就曾以不同 的态度对待罗曼.罗兰和纪 德,这正是基于对纪德的不 理解。 罗曼·罗兰(1866—1944 )和安德烈·纪德(1869— 1951)生卒年代相近,都 以等身的著作经历了二十世 纪上半叶,算是齐名的作家 。然而,罗曼·罗兰于一九 一五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 奖,纪德还要等三十二年之 后,到一九四七年,在七十 八岁的高龄才获此殊荣,是 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 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 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 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 类的问题与处境”。其实, 纪德的重要作品,到了二十 世纪一二十年代,绝大部分 都已经发表,主要有:幻想 小说《乌连之旅》(1893 )、先锋派讽刺小说《帕吕 德》(1895)、散文诗《 人间食粮》(1897)、小 说《背德者》(1902)、 日记体小说《窄门》 (1909)、傻剧《梵蒂冈 的地窖》(1914)、日记 体小说《田园交响曲》 (1919)、4、说《伪币制 造者》(1926)、自传《 如果种子不死》(1926) 。此后,纪德虽然还发表了 大量的戏剧作品、游记、日 记和通信集,但是他的主要 文学创作活动到一九二六年 就告一段落了,人称“文坛 王子’’的地位已经确立,当 然也就无愧于获奖的那段评 语了。但是,诺贝尔奖的评 委们还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时 间,才算弄懂了纪德。 的确,纪德的一生和他 的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 一座现代的迷宫。 通常所说的迷宫,如古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克里特岛 迷宫,人进去就会迷路,困 死在里面。忒修斯是个幸运 者,他闯进迷宫,杀死了牛 头怪弥洛陶斯,不过也多亏 拉着阿里阿德涅的线团,才 最终走出来。 然而,纪德的迷宫则不 同,它不仅令人迷惑,还有 一种不可思议的特点:一般 人很难进入。他的每部作品 ,都是他这座迷宫的一道窄 门;他的许多朋友、绝大部 分读者,从这种窄门挤进去 ,仅仅看到一个小小的空间 ,只好带着同样的疑惑又退 了出来。至于他的敌人,往 往连窄门都闯不进去,只好 站在门口大骂一通了。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 间,无论为友为敌,还是普 通读者,大都未能找见连通 这些作品的暗道密室,未能 一识纪德整座迷宫的真面目 。克里特岛迷宫中有牛头怪 ,纪德迷宫中有什么呢? 然而,投鼠毕竟忌器。 进步阵营早已把苏联和这项 事业过紧地连在一起,对苏 联的批评,很可能转嫁责任 ,损害这项事业了,纪德从 而也就同整个进步阵营为敌 了。 维护虚假的东西,就要 丧失他终生最看重的人格, 也违背重大抉择从不以功利 为前提的品性。“我认为真 诚之所以重要,正因为事关 大多数人和我本人的信仰。 ” 这就不仅仅是做人的真 诚,而是信仰的真诚了。“ 在我的心目中,还有比我本 人更重要、比苏联更重要的 东西,这就是人类,这就是 人类的命运、人类的文化。 ” 纪德在《访苏联归来》 开篇讲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 。谷物女神得墨忒耳装扮成 老妪模样,进王宫照看刚出 世的小王子得摩福翁。女神 出于无限的爱,渴望将孩子 带上神界,就在深更半夜把 小王子放到炭火上锤炼。不 料王后闯进来,推开女神, 移走炭火,“毁弃了修炼中 的 书评(媒体评论) 我看完《窄门》之后浑 身都在发抖。我想这辈子要 是能写这么一本书,我就心 满意足了。 ——余华 假如我今天死去,我的 全部作品将会在《窄门》之 后消失;只有《窄门》会受 到人们的关注。 ——《纪德日记》1910 年5月23日 据说,在写完《窄门》 的第二天,纪德永久地剃光 了自己胡子……就像是这本 书既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 束,也预示了一个新时期的 开始。 ——《中国学术期刊电子 杂志社》2011年7月 法国的各种思想,不管 人们愿不愿意,也不管其来 龙去脉,也应该参照纪德来 定位。 ——萨特 纪德把小说推向了一个 可以比肩任何艺术门类的巅 峰地位。 ——马原(著名作家) 我曾苦学法文,就为了 想去巴黎拜访纪德。 ——木心(著名作家、画 家)将纪德视作“一生之友” 他的作品内容广博且极 具艺术感,以其对真理的无 畏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 ,描写了人类性格中的各种 矛盾和境况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纪德对我来说,倒不如 说是一位艺术家的典范,是 一位守护者,是王者之子, 他守卫着一个花园的大门, 我愿意在这个花园内生活。 ——加缪 精彩页 我这里讲的一段经历,别人可能会写成一部书,而我倾尽全力去度过,耗掉了自己的特质,就只能极其简单地记下我的回忆。这些往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我绝不想虚构点儿什么来弥补——气力花在涂饰上,反而会妨害我讲述时所期望得到的最后的乐趣。 丧父那年我还不满十二岁,母亲觉得在父亲生前行医的勒阿弗尔已无牵挂,便决定带我住到巴黎,好让我以更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她在卢森堡公园附近租了一小套房间,弗洛拉·阿斯布尔顿小姐也搬来同住。这位小姐没有家人了,她当初是我母亲的小学教师,后来陪伴我母亲,不久二人就成了好朋友。我就一直生活在这两个女人中间,她们的神情都温柔而忧伤,在我的回忆中好像一直穿着丧服。且说有一天,想来该是我父亲去世很久了,我看见母亲便帽上的饰带由黑色换成淡紫色,便惊讶地嚷了一句: “噢!妈妈!你戴这颜色太难看了!” 第二天,她又换上了黑饰带。 我的体格单薄。母亲和阿斯布尔顿小姐百般呵护,生怕我累着,幸亏我确实喜欢学习,她们才没有把我培养成个小懒蛋。一到气候宜人的季节,她们便认为我脸色变得苍白,应当离开城市。因而一进入六月中旬,我们就动身,前往勒阿弗尔郊区的芬格斯玛尔田庄,舅父布科兰住在那里,每年夏天都接待我们。 布科兰家的花园不是很大,也不怎么美观,比起诺曼底其他花园,并没有什么特色。房子是白色三层小楼,类似十八世纪许多乡居农舍。小楼坐西朝东,对着花园,前后两面各开了二十来扇大窗户,两侧则是死墙。窗户镶着小方块玻璃,有些是新换的,显得特别明亮,而四周的旧玻璃却呈现暗淡的绿色,有些玻璃还有瑕疵,我们的长辈称之为“气泡”。隔着玻璃看,树木歪七扭八,邮递员经过时,身子会突然隆起个大包。 花园呈长方形,四周砌了围墙。房子前面,一片相当大的草坪由绿荫遮着,周围有一条沙石小路。这一侧的围墙矮下来,能望见围着花园的田庄大院。一条山毛榉林荫道界定了农庄范围,这是当地常见的分界方式。 小楼背向的西面,花园则更加宽展。靠南墙有一条花径,由墙下葡萄牙月桂树和几棵大树的厚厚屏障遮护,受不着海风的侵袭。沿北墙也有一条花径,隐没在茂密的树丛里,我的表姐妹管它叫“黑色小道”,一到黄昏就不敢贸然走过去。顺着两条小径走下几个台阶,便到了花园的延续部分菜园了。菜园边上的那堵围墙开了一个小暗门,墙外有一片矮树林,正是左右两边的山毛榉林荫路的交会点。站在西面的台阶上,目光越过矮树林,能望见那片高地,欣赏高地上长的庄稼。目光再移向天边,还望见不太远处小村子的教堂,在暮晚风清的时候,还能望见村子里几户人家的炊烟。 在晴朗的夏日黄昏,我们吃过饭,便到“下花园”去,出了小暗门,走到能够俯瞰周围的一段高起的林荫路。到了那里,我舅父、母亲和阿斯布尔顿小姐,便在废弃的泥炭石场的草棚旁边坐下。在我们眼前,小山谷雾气弥漫,稍远的树林上空染成金黄色。继而,暮色渐浓,我们还在花园里流连忘返。舅母几乎从不和我们出去散步,我们每次回来,总能看见她待在客厅里……对我们几个孩子来说,晚上的活动就到此为止,不过,我们回到卧室往往还会看书,过了一阵就听见大人们也上楼休息了。 一天的时光,除了去花园之外,我们就在学习室里度过。这间屋原是舅父的书房,就摆了几张课桌。我和表弟罗贝尔并排坐着学习,朱莉叶和阿莉莎坐在我们后面。阿莉莎比我大两岁,朱莉叶比我小一岁。我们四人当中,数罗贝尔年龄最小。 我打算在这里写的,并不是我最初的记忆,但是唯有这些记忆同这个故事相关联。可以说,这个故事确实是在父亲去世那年开始的。我天生敏感,再受到我们服丧的强烈刺激,即或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哀伤,至少是目睹母亲的哀伤所受的强烈刺激,也许就容易产生新的激情:我小小年纪就成熟了。那年我们又去芬格斯玛尔田庄时,我看朱莉叶和罗贝尔就觉得更小了,而又见到阿莉莎就猛然明白,我们二人不再是孩子了。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