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云庐日月》是曾莹创作的个人诗词集,诗以近体为主,但也有古体诗;词以长调为多,也有小令;同时也有散曲。本书内容主要是遣兴抒怀。本书的诗词质量和数量俱有可观之处。集中诗词曲作,既是作者治文史之余的创作实践,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其人其学的风色与情韵。 作者简介 曾莹,广东清远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云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诗歌与戏曲、元明清文学史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文人雅集与诗歌风尚研究初探——从玉山雅集看元末诗风的衍变》《畏垒吟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代声师研究”,为云南省社科重大项目“云南文学史”子课题负责人。 目录 鹧鸪天桂花 秋深走笔 何处得忘茶七首效香山何处难忘 酒有作 驻马听秋思三首 缅栀子,俗称鸡蛋花 书事 阮郎归重阳用小山韵 独坐 秋思用汤义仍韵 秋思之二 金缕曲赋高柳白鸥赠吾友 无题 酹江月 春色如许五章 鹧鸪天 遥为彼得堡送冬,口占一绝寄朝晖 大足道中 对雨偶占 踏莎行重庆旅舍步少游原韵 春日闲笔 雨中花用东坡韵 赠安之 失题三章用陈寅恪先生原题,遥 和吾兄 水调歌头用易生原韵咏义仍谪徐 闻曾至香密事 夏初临 南乡子重来用东坡席上劝酒韵 夏至口占 盆荷 松声溪云 …… 序言 遥遥望白云,怀抱一何 深 这部《云庐日月》是我 读到的曾莹君的第二部诗词 集,一边读,心中就一边浮 现出这样的感受:绝艳惊才 ,俯仰古今,白云青岑,托 意遥深。数年前初次读到曾 莹君的第一部诗词集《=畏 垒吟卷=》时,就已深感惊 异,叹为才人。 曾莹君从大学本科到硕 士到博士,一直就读于中山 大学,师从古典文学领域的 名宿大师黄天骥等先生,深 得专业精髓。十多年前被引 入云南大学任教,她主讲的 课程,无论是元明清文学史 专业课,还是《红楼梦》《 牡丹亭》选修课,无论是本 科生课,还是研究生课,讲 起来都能娓娓道来,头头是 道,随口引证,纵横捭阖, 声情并茂,有深度,有才情 ,善发挥,善启发,大受同 学们喜爱钦服,又深得同行 和学校督导们的赞赏,很快 崭露头角,成为云大青年教 学名师。曾莹君不仅课讲得 好,学术文童也写得好。她 对元代的诗词、元杂剧、明 清小说和戏剧特别是《红楼 梦》与《牡丹亭》都有深到 的研究,其论著也主要集中 在这些方面。我读过她的几 篇论文,觉得分析解剖十分 细致深入,往往在别人视为 平常,或者无从下手之处有 新发现,提出新观点。比如 ,从元杂剧中发现元代有声 诗,其声情主要来源之一是 道教的音乐。这个发现不仅 在学界主要流行观点,即唐 五代以后无声诗之外独树一 帜,也为认识杂剧声情的多 样性、复杂性提供了有力的 证据,还为金元时期道教特 别是全真教与元杂剧的关系 研究提供了新途径,这在元 杂剧的研究中应该是有着重 要学术意义的。教书和学术 俱佳已经很难,何况诗词更 是写得形神兼备、清新典雅 、出类拔萃,这怎能不让人 惊叹呢!曾莹君集教学、科 研和诗词写作之成之美于一 身,套用古人的说法就是数 美具、三难并,在当今大学 教师中,即使是古代文学专 任教师中都可以说是凤毛麟 角了。 《云庐日月》结集了曾 莹君从二〇一六年十月至二 〇二一年十一月约五年间写 的诗词,基本上是迁至呈贡 之后所写的,云庐即其在呈 贡的书斋名。《=云庐日月 =》大体三百篇之数,有诗 ,有词,间或有少许散曲。 诗则七绝五绝,七律五律, 五言古诗,七言歌行体,杂 言体,众体俱擅;词则小令 ,中调和长调,各体兼长, 且选择词调范围丰赡,粗略 屈指,竟有二十一种之多。 在此,不厌其烦,罗列于后 :鹧鸪天、阮郎归、金缕曲 、酹江月、踏莎行、雨中花 、水调歌头、夏初临、南乡 子、永遇乐、水龙吟、忆江 南(望江南)、满庭芳、宴 清都、诉衷情、念奴娇、一 剪梅、江城子、蝶恋花、瑞 鹤仙、临江仙等。不论何种 体式,都能驾驭自如,信手 挥洒。正应了古人一才人伎 俩,真不可测一之语。可见 曾莹君才气纵横,情采四溢 ,一种固定的模式框范毕竟 无法拘囿。说实在的,今人 写传统诗词往往专于一体, 却不能兼及其他。 …… 由《云庐日月》可以感 受到,曾莹君可以当得上“ 兴高才多,寓目辄书。内无 乏思,外无遗物”。青春年 华,凌云健笔,可望写出更 多的动人诗篇。 段炳昌(云南大学文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 省文史馆馆员)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日于 昆明龙泉路云大小区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