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取胜,仅仅抓住眼下时机,适应当前的社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握未来发展的时机。因此,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的重点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
学会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学会学习是未来价值的能力。“学会学习”更多地是从学习方法的意义上说的,即有一个“善学”与“不善学”的问题。“不善学,虽勤而功半”;“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于学习、学习得法与不善于学习、学不得法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掌握“正确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学习的方法林林总总,举不胜举,本丛书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阐述。这些方法既有对学习态度上的要求,又有对学习重点的掌握;既有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又有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有对学习时间上的安排,又有对学习进度上的控制;既有对学习环节的掌控,又有对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本丛书理论结合实际,内容颇具有说服力,方法易学易行,很好适合广大在校学生学习。
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如同登上了学习快车,在学习中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取得明显的进步。
热切期望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对本丛书的阅读,学习成绩能够有所进步,学习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苏联学者西·索洛维契克曾对3000多名懒于学习的学生进行过“满怀兴趣地学习”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点是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坚信学习是件有趣的事。
具体的训练方法:
(1)在学习前激励自己,自言自语,连说几遍“我喜爱学习××学科,××学科乐趣多多”等话语。
(2)在学习中比平时更细心,花更多的时间。平时不原谅自己的粗心失误,尽可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愉悦。
(3)在不想学习、不感兴趣时,回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例如“我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我的运算速度是快的”“我的文笔是优美的”等,淡忘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
实验进行几周后,西·索洛维契克陆续收到参加实验的学生喜讯。绝大多数学生实验成功了,开始对原来最头疼的课程产生了兴趣。西·索洛维契克指出:“实验本身表明,满怀兴趣地学习收到了成效,并且要继续下去。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
其实,这种方法是一种心理暗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可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写下的每一个字,记下的每一个词,算的每一道题,理解的每一个公式开始。这种快乐意念的暗示施加久了,就会成为习惯,成为一种在困难面前也满怀兴趣地去思考、去实践的习惯。
在学习时,每完成一件学习任务,每有一些学习上的收获,都会令人产生喜悦感。这时,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体验这种喜悦感。随着这种自我肯定意识不断的增加,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兴趣自然而然也会变得更浓。
比如,学习语文,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多对文学作品进行尝试性的分析,比如诗歌、散文、小说什么的,甚至武侠小说都可以,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当读过一些作品之后,我们可以试着自己也写写,这个时候,我们的兴趣便会在读书与写作之间产生。慢慢地,我们便希望获得更多语文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吸取知识的动力,看到知识就像饥渴的人见到水一样。
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时应该注意,要把学习内容的难度与目前所拥有的知识水平相结合。如果你目前的知识水平有限,却非要看那些难懂的书,了解难懂的知识,这会让你觉得学起来很吃力、情绪紧张,过早地感到疲劳,不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兴趣自然也就难激起;反之,你目前掌握的知识比同龄人都多,而且眼界开阔,那就没有必要再看太浅而易懂的书,那样你得不到多少新的信息,同样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兴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定要找那些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内容来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