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大势研判、股价规律和操作技巧三个层次系统地总结了股票投资的一整套思维框架。主要介绍了如何判断股票市场的大趋势,有哪些通俗易懂的指标,怎么理解价值投资,买“便宜”的股票是否能赚钱,选“低价股”是不是更好,公司的成长性和股价关系怎么样,价值投资是否需要止损止盈,如何止损止盈,哪些资金坚决不可以进入股市等内容,这些都是长期困扰投资者的实际问题。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对股市的“动态感知系统”,使读者形成自己简单易行的方法论,遵守知进知退的投资纪律,并最终养成不断优化的良好投资习惯,可作为大众投资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许玉道,青年学者,《财经》杂志特约专家,“道哥道金融”创始人,长期从事经济研究、金融分析和大众投资者教育工作。原创财经作品在百度、今日头条、微信等平台累计获超2亿人次阅读/播放,超200万人次点赞;2021年、2020年蝉联百度平台付费专栏年度“状元作者”。 曾长期负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领导的“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为各类主流金融机构培养万余名金融分析师中高端专业人才。出版著作《跨越中产三部曲;房子、股票和基金》《股市逻辑思维;势、道、术》。 目录 第一部分 大道至简,顺势而为 01 股市“势”不可挡,顺势而为 一、历次造富运动的启发:时势造英雄 二、资本市场迎来战略机遇期 02 抄底A股的勇气从哪里来 一、2019年抄底A股 二、大道至简,估值预见大势 三、为什么估值能穿云破雾,预见未来 03 超级风口的“黄金坑” 一、货币政策转向,股市调整踩踏 二、预判超级风口“黄金坑” 04 收割通胀红利 一、全球低利率,酝酿通胀风暴 二、布局涨价核心资产,收割通胀红利 05 科技成长,资本市场的最大希望 一、到底多少股票有财富效应 二、哪些风格和赛道最有希望 06 传统工业的颓势 一、传统工业陆续触顶 二、工业触顶背后的逻辑 三、投资的启发:顺势而为 07 货币政策的晴雨表 一、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吗 二、股市是货币政策的晴雨表吗 第二部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08 业绩说话:散户赚钱并不容易 一、散户的投资业绩 二、为什么股市散户赚钱难 09 影响股价的六个主要因素 一、国际环境与环球市场 二、国内宏观经济和政策 三、行业特征和周期 四、公司基本面 五、情绪因素 六、“黑天鹅”因素 10 股市的杠杆效应 一、股市的财富杠杆 二、场外配资的杠杆风暴 三、债务杠杆率的魔力 11 买大公司股票,还是小公司股票 一、实证研究说明 二、大公司的投资回报率 三、小公司的投资回报率 四、实证研究结论 12 买低价股,还是高价股 一、实证研究说明 二、高价股的投资回报率 三、低价股的投资回报率 四、实证研究结论 13 低市盈率,是价值洼地还是投资陷阱 一、实证研究说明 二、“低市盈率”策略 三、实证研究结论 四、更有趣的进一步发现 14 最低估值百分位的公司,是好机会吗 一、实证研究说明 二、低估值百分位策略 三、实证研究结论 15 成长性策略的显著优势 一、实证研究说明 二、成长性策略 三、实证研究结论 16 销售净利率策略,能获得高回报吗 一、比较基准 二、销售净利率选股策略 三、实证研究结论 17 像股东一样选公司,回报率怎么样 一、实证研究说明 二、净资产收益率策略 三、实证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术业专攻,知进知退 18 股市箴言:这些资金坚决不可以入市 一、“有用的”钱不可以入市 二、不可以借钱炒股 三、不可以卖房炒股 四、不能把全部金融资产都买股票 19 选股常用的五个指标 一、成长性 二、销售净利率 三、估值水平 四、资金流动 五、技术指标 20 相对集中持股 一、优秀基金持股的启发 二、合理分散风险 三、动态的股票池 21 择时不如择势,择势不如择股 一、择时概率小、成本大 二、择时不如择势 三、择势不如择股 四、实证研究结论 22 主力资金流向的信号重要吗 一、什么是主力资金 二、主力资金对大盘指数的影响 三、主力资金对行业指数的影响 四、主力资金对个股股价的影响 五、实证研究结论 23 大智若愚的北上资金 一、北上资金和大盘指数的关系 二、北上资金和行业指数的关系 三、北上资金和个股股价的关系 四、实证研究结论 24 股市见顶和见底的信号 一、判断大盘指数 二、判断个股转折 三、实证研究结论 25 止损止盈,落袋为安 一、为什么必须止损止盈 二、怎么止损止盈 序言 看多中国,做理性的价 值投资者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股票市场更是变幻莫测。 截至2022年初,中国A股 市场个人投资者已超过2亿 名。统计数据显示,无论在 牛市还是熊市,绝大多数个 人投资者都远远跑输了市场 。从长周期来看,个人投资 者靠博弈赚钱的比例更是微 乎其微。 整体来看,个人投资者 的投资是随机波动、情绪驱 动的,是没有“章法”的。在 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是 静态的,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但股市却有很大的不同, 投资者如果不静下心来系统 地学习和总结,即使长期不 断付出代价,投资业绩也未 必能有改观。因为在股票市 场,无论是投资的公司还是 交易对手,抑或是行业竞争 态势、金融市场环境、宏观 经济政策和全球突发事件等 都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 ,这些变化可能是扇动股价 的翅膀,也可能是压垮股价 的稻草。 个人投资者需要建立对 股市的“动态感知系统”,形 成简单易行的方法论,遵守 知进知退的投资纪律,最终 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 近年来,个人投资者对 股市的学习和认知主要来自 以下几个途径:①经济学和 金融学本科、研究生的专业 书本知识;②华尔街舶来的 投资理念和技术分析方法; ③证券、基金等专业金融机 构研究员、分析师的研究报 告;④一些财经“大V”和股 评家大胆出位的股市热评; ⑤理财客服和亲朋好友的转 发推荐。我认为,通过这些 途径能获得一些股市的基本 常识和数据,但如果投资者 对股票投资是认真的,那这 些途径就显得比较苍白,因 为它们要么脱离市场,要么 脱离国情,要么过于碎片化 ,要么有太多陷阱。 2005-2017年,我有幸负 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 所领导的“中国注册金融分 析师培养计划”,为中国主 流金融机构培养了上万名金 融分析专业骨干。金融分析 师的知识体系侧重于在量化 分析的基础上权衡风险和收 益,建立资产的投资组合, 准确地说,就是基金经理的 典型思维方法。一次偶然的 机会,我看到《上海证券交 易所统计年鉴》的报告,发 现个人投资者的规模如此之 大,但其业绩却大幅度跑输 市场,于是我决定转向大众 投资者教育,因为这是一个 让我充满好奇心、具有使命 感和成就感的事业。 近年来,我在金融分析 师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 大量原创的数据分析和实证 研究,加上之前在政策研究 部门工作,对政策具有较强 的敏感性,通过“道哥道金 融”等平台为大众投资者提 供了丰富、系统的原创专栏 内容,得到了读者和听众的 支持和鼓励。专栏超过2亿 人次阅读/播放,超过200万 人次点赞,近10万人订阅, 并蝉联2020年、2021年百 度平台付费专栏“状元作者” ,获得2018年今日头条“最 具影响力财经作者”及2019 年今日头条财经栏目“最具 人气创作者”。 基于对中国股市的研究 和思考,我逐渐形成了“股 市逻辑思维:势、道、术” 的知识体系,面向大众投资 者,立足操作实践,汇集成 书。为了让大众投资者能够 看得懂、有启发、用得上,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 以下几点: (1)用大众看得懂的语 言来表达。我在负责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论坛 和研讨会的组织与主持工作 时,发现有很多专家和分析 师水平很高,但讲的话要么 模棱两可,要么满口专业术 语,很多听众听不懂。因此 本书尽量回避了金融分析师 常用的“有效市场”“贴现估 值法”“阿尔法策略”“夏普比 例”等专业术语。 (2)坚持用数据说话。 这一点主要是金融分析师知 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带给我的 启发。校园书本教育、研讨 会等常常过于侧重理论讲解 、定性讨论,不具体、不生 动、缺乏说服力、可行性差 。在金融分析师的知识体系 中,所有的投资决策都建立 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这也 是现代金融分析的一个基本 特征。 (3)坚持实证分析。经 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已经形成 了自洽的体系,即使秉持同 样的理论,对具体的金融市 场往往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 分析判断。我认为,金融学 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例如 ,应该买“低市盈率”的股票 还是“高市盈率”的股票,应 该买“大公司”的股票还是“ 小公司”的股票……虽然对 这些重要问题的判断是概率 性事件,但都要经过实证分 析的验证,而不是空谈理论 。 (4)为大众投资者提供 一个系统的投资决策框架。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碎片化 呈现,优点是获取极其便利 ,缺点是无法形成完整的知 识体系。股票投资不是赌大 小,也不是一次短跑冲刺, 而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接力赛 、马拉松,投资者必须有一 套完整的分析框架和决策系 统才能在周期兴替中活下去 ,生生不息。结合金融分析 师的知识体系和中国股票市 场的实证研究,以价值投资 的基本理念为核心,我通过 本书帮助大众投资者建立了 一个适合中国股市、适合个 人的投资决策框架。这个决 策框架可以根据今后市场的 变化,随着投资者的投资经 验和知识的丰富而不断完善 。 2022年3月底,在我写这 本书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速 正面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