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礼藏(礼术卷相术之属古观人法外五种)(精)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古观人法》《神相全编》《相法十六篇》《鉴辨小言》《神相铁关刀》《白鹤仙数相法》等作品。其中《神相全编》卷帙宏富,广采诸家,内容详备,堪当中国古典相人术集大成之作品。此书明清时流传较广,《麻衣相法》《统会诸家相法》等皆据其剪裁而成。《古观人法》与《鉴辨小言》短小精悍、眉目清朗,为文人相法之代表作品。其中《鉴辨小言》又名《冰鉴》,在近现代颇具影响力。《相法十六篇》《神相铁关刀》《白鹤仙数相法》三书文辞简易,实操性强,为术士相法之代表作品。本书搜集诸多版本,对所选作品进行了精心点校,供相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目录
古觀人法
神相全编
神相全編一
相説
十觀
五法
切相歌
論形俗
論氣色
純陽相法入門第一
鬼谷子相辨微芒第二
林宗相五德配五行第三
唐舉相神氣第四
許負相德器第五
十三部位總歌
流年運氣部位歌
運氣口訣
識限歌
十二宫訣
十二宫總訣
相容貴賤
人身通論
四學堂論
八學堂論
學堂詩
面三停
論形有餘
論神有餘
論形不足
論神不足
論骨肉
相骨
相肉
神相全編二
達摩五官總論
五官説
一曰耳爲採聽官
二曰眉爲保壽官
三曰目爲監察官
四曰鼻爲審辨官
五曰口爲出納官
許負論男女五官
五嶽
……
相法十六篇
鑑辨小言
神相鐵關刀
白鶴仙數相法
序言
中華民族的禮義傳統積
澱了人興人、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驗
與秩序,從而形成了一種“
標誌着中國的特殊性”(錢
穆語)的生存方式。《禮
記·曲禮上》對此有概括的
説明:“道德仁義,非禮不
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分争辨訟,非禮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
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
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
法,非禮威巖不行;禱祠
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
誠不莊。”千百年來,正因
爲中華民族各個階層對“禮”
的認同舆践行,不僅構建
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彰顯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面
貌,也爲人類社會樹立了
一個“禮義之邦”的文化典範
。實際上,對“禮”的認同,
體現了對文化的認同,對
民族的認同,對國家的認
同。
在不同文化交流日益频
繁的今天,弘揚傳統文化
,提升文化實力,强化精
神歸属,增强民族自信,
已是社會各界的共識,也
是刻不容缓的要務。温故
籍以融新知,繼傳統而闡
新夢,大型專業古籍叢書
的整理與编纂,分科别脈
,各有專擅,蔚然已成大
觀。然而對於當今社會有
重要意義的禮學文獻的整
理與編纂,至今仍付之闕
如。即使偶有禮學文獻被
整理出版,因未形成規模
而不成系統,在傳統觀念
的影響下往往還被視爲經
學典籍,既不能反映中華
禮學幾千年的總體面貌與
發展軌迹,也直接影響了
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前
提下重建體現民族精神的
禮儀規範。醪澄莫饗,孰
慰饑渴。浙江大學古籍研
究所全體同仁爲順應時代
要求,發挥學科特色與優
势,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
,願精心整理、编纂傳統
禮學文獻,謹修《中華禮
藏》。
自從歷史上分科治學以
来,作爲傳統體用之學之
致用部分的禮學就失去了
學科的獨立性。漢代獨尊
儒術,視記載禮制、禮典
、禮義的《周禮》、《儀
禮》、《禮記》爲儒家的
經學典籍。《漢書·藝文志
》著録禮學文獻十三家,
隸属於六藝,與《易》、
《書》、《詩》、《樂》
、《春秋》、《論語》、
《孝經》相提並論。迄至
清修《四庫全書》,采用
經、史、子、集四分法,
將禮學原典及歷代研究禮
學原典的文獻悉數歸於經
學,設《周禮》之屬、《
儀禮》之屬、《禮記》之
屬、三禮總義之屬、通禮
之屬、雜禮之屬六個門類
著録纂輯禮學文獻,又於
史部政書類下設典禮之屬
著録纂輯本屬於禮學範疇
的文獻,至於記載區域、
家族、個人禮儀實践的文
獻則又散見於多處。自《
漢書·藝文志》至於《四庫
全書》,著録纂輯浩如煙
海的禮學文獻,不僅使澧
學失去了學科的獨立性,
而且還使禮學本身變得支
離破碎。因此,编纂《中
華禮藏》,既以專門之學
爲標幟,除了裒輯、點校
等方面的艱苦工作外,還
面臨着如何在現代學術語
境中界定禮學文獻範圍的
難題。
《説文》云:“禮,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事神
以禮,即履行種種威儀以
表達敬畏之義而得百顺之
福。禮本是先民用來提撕
终極關懷的生存方式,由
此衍生出了在政治生活和
社會生活中表達尊讓、孝
悌、仁慈、敬畏等禮義的
行爲規範。《禮記·禮器》
云:“禮器,是故大備。”以
禮爲器而求成人至道,與
儒學亞聖孟子的“禮門義路”
之論颇相一致。然而践履
之禮、大備之禮的具體結
構又是怎樣的呢?《禮記·
樂記》云:“簠簋俎豆、制
度文章,禮之器也;升降
上下、周還裼襲,禮之文
也。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
,識禮樂之文者能述。作
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
明聖者,述作之謂也。”根
據黄侃《禮學略説》及沈
文倬《略論禮典的實行和
《儀禮〉書本的撰作》的
論述,所謂“禮之文”、“禮
之情”又被稱爲“禮儀”和“禮
意”。禮器、禮儀用以呈現
和表達禮意,此即所謂“器
以藏禮,禮以行義”(《左傳
·成公二年》)。三者之中,
禮儀和禮意的内容相對明
確,而禮器的内容則比較
複雜,具目則可略依《樂
記》所論分爲三種:物器
(簠簋俎豆之類)、名器(
制度之類)和文器(文章之
類)。基於這樣的理解,
参考歷代分門别類著録匯
輯專業文獻的經验,可以
將歷史上遗留下來的全部
傳統禮學文獻析分爲如下
三個部分。
9.方外類。中华民族是
一個多種文化相互融合的
共同體,整理、编纂《中
華禮藏》不能不涉及佛、
道雨家有關儀軌的文獻。
佛教儀軌是规範僧尼、居
士日常生活與行爲之戒律
清規以及用於各種節日與
法事活動之科儀,雖然源
於印度,與中華本土文化
長期互動交融,固已成爲
中華禮樂文明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佛教儀軌與儒家
禮儀相互影響,在一定程
度上改變、重塑了中華傳
統的禮樂文明。道教是中
國的本土宗教,深深根植
於中國的現實社會,具有
鮮明的中國特色與社會調
節功能。魯迅曾指出:“中
國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儀
軌有其特定的從教規範,
體現了道教的思想信仰,
规範着教徒的生活方式,
體現了儀式典禮的特點。
另外,佛教儀軌和道教儀
軌保存相對完整,也是重
建中華禮樂文明制度的重
要参考。因此,凡涉及佛
教儀軌和道教儀軌的文獻
分别歸入方外佛教類和方
外道教類。
综上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