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科普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视角探讨的问题,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一些从科学文化、科学传播、科普阅读、科学教育、科幻观察五个角度来进行讨论的通俗性文章、对话的汇集和虽然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却仍有跨文本可读性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核心内容与思想,从总体上讲,也是广义的对科学文化与科普的研究和思考。这些讨论超越了传统的科普研究,其视角和观点对于关心科学文化和科普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本书适合对科学知识、科学文化等科学、人文领域内容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总序 /i 序 / iii 一、科学文化 “两种文化”命题与科学主义 百年之后再读《敬告青年》 关于霍金 基础研究、哲学与科学传播 制约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两个深层原因 出版物中语言的规范要求与日常语言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审看科学史 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互动 社交,就是要穿越屏障 重要的关注 多样性的研究与多元的立场 二、科学传播 对科普相关概念研究的简要回顾与讨论 是“公民”还是“公众理解科学”? 公众考古与公众理解科学——以盗墓小说的普及为例 风险研究的新视角 公民科学素质测量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 中国视角下的域外博物馆印象 科普的“政绩逻辑” 以什么方式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三、科普阅读 为什么要讨论科学究竟是什么——兼评《什么是科学》 提升科普创作水平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什么也不能替代科普阅读 对于全球化背景下之“发展”的反思 《时间简史》解读 《哲人石》:20年科学文化的不懈追求 《寂静的春天》导读 《何为科学真理—月亮在无人看它时是否在那儿》导读 一颗闪耀的科普之星 从小准备,面向未来 物理也可以不难学 “中国好书”中的科学技术 一套有新意的科学史普及之作 科学文化出版人与中国的科学文化 对话《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臆测》 四、科学教育 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新标准 对物理新课标中 STSE的理解之一例:关于能源与环境 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国正规科学教育与科普工作的理想开展? 谁应负责教育的主要工作?教师还是家长? 大学科普:在科学传播的新阵地上的新探索 五、科幻观察 科幻的“软硬”和对现实的观照 幻想中高科技对人类的有限拯救——从 STS视角看《星际穿越》 中国科幻从流浪到定居的可能性问题——从《流浪地球》谈起 科幻中呈现的全球化、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以《基里尼亚加》为例 科幻小说的阅读与对当代问题的思考 科幻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三体》现象与中国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