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在体系上注重实用性以及学生审计思路的培养和形成。在每一章节前安排了学习导读,提出课程目标、学习任务;以通俗易懂的引例导入理论学习,便于学生理解本章所讨论的问题在整个审计程序或架构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即将阐述的理论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白他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用在何处、为什么要学;为了便于学生预习和教师讲解,在各章中穿插安排密切联系实际的同步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让学生及时了解实务中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在重点和难点处插入同步案例。同步案例明显比引例复杂,尽量为学生创设实务中的情境与环境,提出问题并列明分析提示,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审计思路,提高分析案例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步思考和同步案例不仅便于学生预习,还便于教师讲课时与学生共同探讨、互动。我们期望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教材是以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审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财经类专业学生为对象编写的,经济与管理等专业也可选用本教材。本教材也可作为在职人员学习审计知识的参考书。 目录 1 概论 1.1 引论 I.2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3 审计的概念、对象和职能 1.4 审计的特征 1.5 审计的种类 1.6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1.7 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2 审计的规范与法律责任 2.1 审计执业准则 2.2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2.3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3 审计的目标与过程 3.1 审计的目标 3.2 审计的过程 4 审计证据、审计抽样与审计工作底稿 4.1 审计证据 4.2 审计抽样 4.3 审计工作底稿 5 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5.1 审计的重要性 5.2 审计风险 5.3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与运用 5.4 审计风险的分析过程 6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6.1 风险评估程序概述 6.2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6.3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6.4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6.5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6.6 控制测试 6.7 实质性程序 7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7.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7.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 7.3 营业收入的审计 7.4 应收账款的审计 8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8.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8.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 8.3 应付账款的审计 8.4 固定资产的审计 9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9.1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 9.2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控制测试 9.3 存货的审计 10 货币资金审计 10.1 货币资金概述 10.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 10.3 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10.4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11 舞弊审计 11.1 舞弊概述 11.2 舞弊的会计与审计责任 11.3 舞弊审计的程序和技术 12 审计业务的完成与复核 12.1 完成外勤审计工作 12.2 编制审计差异调节表和试算平衡表 12.3 审计客户管理当局声明书 12.4 审计工作复核 13 审计报告的编制 13.1 审计报告概述 13.2 审计意见的形成与审计报告的类型 13.3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13.4 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14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 14.1 大数据审计的意义 14.2 大数据环境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14.3 区块链与审计 14.4 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