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暮色将尽(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戴安娜·阿西尔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阿西尔的代表作,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最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作者简介
戴安娜·阿西尔(1917-2019),英国知名文学编辑、作家,1917年出生于英国诺福克,安德烈·多伊奇独立出版社的创始董事,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编辑之一”。76岁退休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了小说及多部回忆录,获得科斯塔传记奖等诸多奖项,从此声名远扬。她一生未婚,于2019年1月在伦敦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享年101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附言
译后记
序言
戴安娜·阿西尔是20世纪
英国最杰出的编辑之一,更
是那个时代少见的女性编辑
。在五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
,她发掘了《简·爱》前传
、著名的女性主义小说《藻
海无边》的作者简·里斯、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等
不少文学大家,并和西蒙娜
·波伏娃、菲利普·罗斯、约
翰·厄普代克、玛格丽特·阿
特伍德等众多著名作家密切
合作,直到76岁才退休。她
一生未婚,在退休后又开启
了写作事业,创作了一些小
说和多部回忆录,并凭借《

色将尽》这部漫谈老年
生活的回忆录斩获了2008
年的科斯塔传记奖。这部传
记写于阿西尔89岁时。阿西
尔的家族有长寿基因,她的
外婆和母亲都在生活能基本
自理的情况下活到了90多岁
高龄,而她本人更是创下了
家族的长寿记录——这位出
生于1917年的女性,在见
证了波澜壮阔的一整个世纪
后,于2019年在伦敦一家
临终关怀医院过世,享年
101岁。
在本书中,她回忆了自
己看似“特立独行”的大半生
,坦率地提起人们在生活中
常常避而不谈的话题:开放
式关系,衰老带来的性欲消
退,以及每日都更迫近的死
亡阴影……或许是因为写作
时已年近90,根本无意顾及
其他,阿西尔的讲述既幽默
又极坦诚,常常令人心头一
颤,又不由露出会心的笑。
阿西尔出生于英国诺福
克郡一个富足的知识分子家
庭,父亲从小教育她必须学
会靠自己谋生,因此,当她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并未像
当时传统女性一样首先考虑
婚嫁问题,而是开始为自己
的职业道路做筹谋。当时女
性面临的职业选择非常少,
教学和护理是最常见的两项
,但对阿西尔来说,面对这
两项工作如同面对“一桶冷
掉的粥”一般索然无味。随
后,“二战”的爆发扰乱了一
切秩序,也为阿西尔开辟了
新的方向,她得到了在BBC
新闻部工作的机会,也正是
在那时,她结识了后来一生
的工作伙伴——安德烈·多
伊奇。
安德烈·多伊奇是一个踌
躇满志的出版商,阿西尔曾
和他短暂相恋,后来退回朋
友关系。战后两人共同创立
了20世纪英国知名的独立出
版公司——安德烈·多伊奇
出版公司。虽然身为创始董
事,但阿西尔的地位和收入
却远不及多伊奇。在当时的
出版行业,女性一般只能承
担一些助理或者宣传工作,
像阿西尔这样独立的编辑本
身已是极为少见,再加上阿
西尔自己也不愿做一个“出
版商”,在她来看,“编辑”
和“出版商”有很大区别。多
伊奇是一个典型的“出版商”
——他是个没有生活、狂热
工作的生意人。他有无限充
沛的精力,懂得如何包装宣
传,如何进行商业运作,性
格也相当强势甚至有严重的
大男子主义。而阿西尔的兴
趣只在于做一个“编辑”——
她有着敏锐的文学判断力和
眼光,发掘、引进了波伏娃
、阿特伍德、菲利普·罗斯
、厄普代克等一系列杰出的
作者;并在与作者的讨论中
提出中肯的建议,帮助他们
写作,这是她的热情所在。
同时,她还需要工作和生活
有明确的界限,她直言:“
虽然我有时会为自己在工作
中的能力有限而感到羞愧,
但我认为,个人生活比工作
更重要,我并不为这个理念
而感到羞愧——这是每个人
都应该做的。”
……
甚至在“成为母亲”这件
事上,她的所有选择都令人
惊讶地把“自我感受”放在了
首要位置。很长时间以来,
她一直没有对小孩产生过多
大热情,但说不清是出于生
物学还是社会学方面的因素
,在四十多岁时,她突然非
常想成为一个母亲,随后便
怀孕了。可意外出现,在怀
孕四个月后,她流产了。不
同寻常的是,阿西尔流产苏
醒后的第一反应并非沉浸在
失去孩子的悲伤之中,反而
生出一种欣喜之情:“我还
活着!我感受到完整的自己
,而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
要了。这是前所未有的最强
烈感受。这种感觉将失去孩
子的悲伤扫荡一空。”在这
之后,她也并未受此困扰,
她依然相信自己能成为一个
好母亲,但对于失去这个机
会,她却不得不承认,自己
并不介意。她坦承自己的自
私与懒惰,并说这两项或许
是她人生的憾事,但她并不
为此感到自责,“止于此就
行了吧,因为天天看着不好
的一面是相当无聊的事”。
阿西尔的人生为我们展
现了一个独特的女性样本,
她既有艺术家一般开放自由
、洒脱丰沛的心胸,又有冷
静克制甚至出于务实而进行
一定妥协的理智。在她的讲
述中,我们能看到,在20世
纪动荡的欧洲,一个普通的
知识分子女性,是怎样在与
世界的周旋中安全生存下来
,并维护好自己的精神世界
的。
在2009年多伦多国际作
家节开幕式中,92岁的阿西
尔与78岁的艾丽丝·门罗进
行了一场对话,两人都笑着
认可道,年纪大了之后很少
会在意外界的目光,更少会
受尴尬困扰,这令她们感到
更加自由。在这本书中,阿
西尔将为我们展开更多关于
此的讲述,告诉我们她自76
岁退休后的生活,她如何从
一名编辑转变成了一位写作
者,如何以其特有的洒脱与
理性看待衰老这件事,并如
何在人生的暮色中,“让自
己好好地成长,也让自己好
好地变老。”
编者
2022年5
导语
科斯塔传记奖得主、发掘了V.S.奈保尔的杰出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76岁退休后开创写作事业,年近90回首传奇一生,写下一份诙谐坦荡的老年手记。
长寿老人阿西尔写下这份真挚记录,将衰老中的自己“剥”给你看:从化妆到服装,“老女人”更注重外表;想看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好难;开车代步是“最后的倔强”。但人生暮色中仍有繁星闪烁,老年人依然还在生活,还在成长!
89岁“不婚族”女前辈坦率开麦,击碎传统婚恋观念中的女性枷锁:潇洒享受每一段恋爱——这些关系令人兴致勃勃,但没有一次足以伤害我;女人也能不谈爱,仅仅因性就可以燃烧。
后记
知道并翻译戴安娜·阿西
尔的《暮色将尽》纯属偶然
,十年前一个在英国留学的
朋友回国时给我带了这本书
,说是刚获英国科斯塔传记
奖的一个老太太写的自传,
估计我会喜欢,就买来送我
。一看之下,情不自禁就翻
译出来了,因为我之前的翻
译作品都是出版社先找到我
,导致我完全不知道有关版
权之类的东西,翻出来后才
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拿这薄薄
的译稿怎么办,然后又有朋
友说间接认识《译林》杂志
的编辑,给了我一个E-mail
地址,于是我把稿子寄过去
,《译林》杂志出面谈了版
权等等,就在当年杂志的增
刊上发表了。《译林》杂志
曾是很多热爱翻译作品的读
者心目中的圣殿,作为译者
,有作品能登上这本杂志,
对我是相当荣幸的事情。然
而世易时移,哪怕十年前,
肯去订阅或去报刊亭买《译
林》杂志的读者,也已经很
少了,有时路过报刊亭随口
问一句,大多数会回答没有
这本杂志,就算有,库存也
就一两本。于是,随着时间
的流逝,报刊亭过季期刊下
架,《暮色将尽》也就随之
一并藏进了我心中的圣殿里
,除了身边的朋友,很少有
人知道。
今年夏天的某一天,久
未联系的《译林》杂志编辑
忽然找到我,说有出版社联
系他们,对《暮色将尽》有
兴趣,问我是否愿意交给他
们发单行本,藏于圣殿的书
能见天日,我自然开心。更
高兴的,是还有别人能欣赏
这本书,我能和更多的人们
分享这本书,以及戴安娜这
个人。
之所以一看到就情不自
禁地译出来,是因为在阅读
和翻译的整个过程中,我在
心里一直对自己说,啊,这
就是我想活成的女人的样子
,这就是我想跟周围不同年
纪的女性朋友分享的,一个
女人在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样
子,历经了生活的磨砺,终
于活出的通透和智慧。这样
的智慧和感悟用文字传达出
来,如果在五十、四十,甚
至更早的年纪能了解并体会
,也许,会帮助作为女性的
我们少些困惑,多些和解。
就像在接近终点的某地亮起
的一盏灯,不管我们从哪个
方向走向它,有这么一星感
悟的陪伴,能让我们觉得不
这么孤独和黑暗。
但这并不是说戴安娜的
回忆录里充满了满满的正能
量或鸡汤。关于写作此书的
目的,正如她自己所言,是
因为“现在有这么多关于保
持青春的书,还有更多有关
生儿育女详尽的、实验性的
经验分享,但有关凋零的记
录却不多见。而我,正行走
在这一凋零的路程当中,所
以,为什么我不来记录?”
戴安娜出生于1917年,
母亲的家族在诺福克有一幢
坐落于一千英亩土地上的庄
园,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已
经开始没落。此时,女性的
角色和生活也正在发生剧变
,她的父亲从她小时候就开
始警告她“你必须自己谋生”
,这是与她同时代的女性和
前辈女性们从来没有过的经
验。而她尽管上了牛津大学
,却依然觉得自己除了从家
庭教养中学会的读书,似乎
一无是处,从职业的角度,
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所幸,或说不幸,二战爆发
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
都被迫去干基于战争需要的
工作,没有精力和余暇去思
考自已正常的人生。等二哉
结束,她也因为在那个时期
的遇合,自然地参与到她短
暂的情人兼一辈子的朋友安
德烈·多伊奇的出版社创立
计划,从此开启了自己五十
多年的编辑生涯,一直在他
所创立的出版社工作到七十
多岁,曾做过诺曼·梅勒、
约翰·厄普代克、西蒙娜·德
·波伏瓦和V.S.奈保尔等著
名作家的编辑,并曾被称为
“伦敦最好的编辑之一”。
七十多岁退休后,她的
身份又转换成了作家,主要
的写作内容以自己的人生经
历为主线,或以自己的角度
去观察他人,既是回忆录,
又像是某种有主题的纪实文
学,因为她并非事无巨细地
描写以自己为主角的生活,
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对人生发
表看法。从这个意义上,可
谓开创了当时的新文体,她
九十多岁时出版的合集《人
生课堂》,就集合了她不同
角度的四本回忆录,分别是
《暮色将尽》《长书当诉》
《未经删节》《昨日清晨》
,后面的三本书,其主题关
注于情感生活、编辑生涯和
父母的婚姻。
写作《暮色将尽》的时
候,戴安娜已经近九十岁,
在短短七万多字中,她探讨
了变老与死亡、爱情与性、
宗教、和年轻人相处、兴趣
爱好、阅读和写作、后悔和
遗憾等等话题,以自己的人
生经历为注脚和线条来联系
并展开,把种种到了这个年
纪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这
个年纪回顾自己人生重要事
件的看法和盘托出。
戴安娜一生未婚,也没
有孩子,她一辈子围绕着文
字工作,到了暮年,已经人
书俱老,其文字辛辣幽默又
不乏从容,一针见血又常常
让人会心一笑,貌似絮叨却
全无废话,有一种英国人特
有的略带自嘲的清醒。她宣
称自己从四五岁开始恋爱,
爱情、艳遇伴随一生,直到
将近七十岁她最后一个恋人
因心脏病发作而亡,才进入
性的消退期。她说自己“尽
管年轻时经历了这么多浪漫
爱情的风风雨雨,到现在我
才意识到自己最合适的角色
显然是做第三者”,她认为“
相较于年轻男性,性湮没年
轻女性的情况更甚,因为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堪称完美的老年回
忆录——坦率,细腻,迷人
,毫不自怜或多愁善感,最
重要的是,文笔相当优美。
——科斯塔奖评委
戴安娜·阿西尔已经90岁
了,尽管以她身处时代和阶
级对女性的标准来看,她的
人生应该充满遗憾,但她却
觉得,人生无憾。
——《卫报》
精彩页
从卧室俯视出去,我看见公园不远处搬来一户人家,还养了一群哈巴狗,大约五六只活泼可爱的小东西们,没有一只像常见的小狗那样因为超重而胖胖乎乎。我常在清晨看到它们四处溜达,看着它们,我感到内心一阵刺痛,因为我一直都很想养只哈巴狗,但现在,我知道这已经不太可能了。你想想,我已经这么老了,却还想买只狗来陪我散步,这对小狗也太不公平了吧。当然,我也可以找人帮我遛狗,可是,养狗最大的乐趣不就是和它一起到处溜达吗?看着它发现新路时兴高采烈,解开牵狗绳时欢欣雀跃,高兴地在草地上跳来蹦去,还不时开心地回头看看你是不是跟在后面。我本来也有一只狗,现在年事已高,相对而言,狗儿和我的年纪也差不了多少(我今年八十九了)。除了每天给它喂的那点儿狗粮以外,它已别无所求,但我还是很喜欢看别人家的小东西们高兴地忙前忙后。
我是在狗的陪伴下长大的,所以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狗。这种动物被人类驯养的历史很久了,与人生活在一起似乎天经地义,如虎入丛林一般自然。它们已成为人类能透彻了解其情感的唯一动物种群。它们的情感与人类何其相似,只是看起来形式简单些罢了。当一只狗焦虑、愤怒、饥饿、迷惑、快乐或充满爱意时,它将这些情绪以最纯洁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也能感受得到,只不过人类的这些情感早被日益增长的复杂人性扭曲变形了。狗和人类因此在简单却深刻的层面彼此相通,我多想再养一只黑色绒脸小哈巴狗,重新体验这一切啊,可是不行,不可能了!
今天早晨我还发现了另一件显然也不再可能的事情。我不久前在汤普森-摩根园艺种苗公司的植物邮购目录里看到一张树蕨的照片,标价十八英镑,对这么一个新鲜玩意来说,这个价格倒也公道。要知道我几年前在多米尼加的森林里就爱上了树蕨。打那时起,我就知道这类植物在英式花园里可以成活,因此我打电话订购了一棵。今天上午,包裹到了。我当然知道不可能收到一棵和照片上一模一样的大树,但我本以为会是个相当大的包裹,没准还需要特别投递呢。结果我却收到一个不足十二英寸的普通邮包,里面放着一个三英寸大小的罐子,罐子里头,四片脆弱的小叶子刚刚冒出头来。我不知道树蕨生长速度快慢,即使长得很快,我也不大有希望看得到这株小苗在我家花园里长大,长成我想象里的样子了。当然我会尽量让它在罐子里朝这个方向努力,至少希望能坚持到从罐子里移植到地上,我想它未来的样子应该不错,可是,总难免觉得这种努力有些不值得。这事让我想起简·里斯常说的一句话,她每次喝醉了,就说:“我有点醉了,好吧,我醉得厉害。”关于变老这件事,她从未说过:“我有点难受,好吧,我难受得厉害。”但毋庸置疑,若不是因为她太痛恨或太害怕变老才绝口不提,否则她一定会这么说的。
简是我的反面教材之一,她向我展示了人如何逃避想起变老这一事实。对她来说,未来充满了怨恨和绝望。有时她会很挑衅地宣称要把自己几近灰白的头发染成鲜红,但从未实施,而没这么做的原因,我想倒不是因为她没有精力去做,而应该归功于她依然还有那么点理性,知道这么一弄她自己看起来一定相当诡异。有时,当然这种时候很少,在稍微喝点酒之后,她会感觉好一些。但大多数时候,一喝酒她就牢骚满腹、脾气暴躁。她觉得变老会让她的生活悲痛凄惨,也确实如此吧。尽管有一次她深陷这种悲惨状态时,絮絮叨叨抱怨的是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其他事情。而真正导致她觉得悲惨的头等大事,永远不能触及。但她也说过一次,说已经预备了自杀药包以防万一。她最近几年都必须靠安眠药入睡,因此在床头柜抽屉里攒了很大一堆药片。如果情况太糟,也许能用上。情况从未变得太糟吧,因为她去世后我检查了她的抽屉,那堆药片完好无缺。
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