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研究”和长期从事战略思维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专家,胡卫教授在《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提升八讲》一书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理论与方法,分8个主题探讨了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的要素和方法。这8个主题又分为四对,分别对应了战略思维能力的4个角度: 一是从思维思考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培养全局性思维以及突出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的重要意义和方法论。 二是从战略谋划的角度观察,分析了以战略愿景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和以战略目标为导向进行谋篇布局的原则及方法。 三是从战略素养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担责对于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四是从战略落实的角度展开,对如何通过正确地选人用人推动战略谋划实施,如何把战略落到实处,如何在落实中出成绩、在执行中出成效等问题进行了充分阐释。 作者简介 胡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战略思维理论与方法、创新理论与创新政策的教学与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研究”,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目录 第一讲 战略思维是一种全局性思维 第二讲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需要突出问题意识与导向 第三讲 用战略愿景凝聚中国力量 第四讲 采取战略目标导向的布局方法 第五讲 战略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第六讲 在战略进程中保持战略定力 第七讲 通过正确选人用人推动战略谋划和实施 第八讲 把战略落到实处 序言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 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 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 ,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①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 重视战略和战略思维。习近 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 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式上指出,一百年来,党总 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 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 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 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 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 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② 我们党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 ,能够在战略上正确判断形 势、在战略上谋划全局,领 导人民不断地取得胜利,其 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 共产党人所特有的马克思主 义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习 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 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 出:“战略思维,是邓小平 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 ,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 该树立的思维方式。”③这 一定位凸显出战略思维的重 要意义。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是党 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 要求。带领有着5000多年 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民族 复兴,领导拥有14亿多人口 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没 有战略思维是不可想象的。 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以及党 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长 期执政地位都要求我们党在 治国理政的过程中要特别注 重运用战略思维研究和解决 战略问题,有效驾驭国内外 复杂局面,有力应对各类重 大挑战,破解治国理政中的 难题,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 上新台阶。 毛泽东指出:“说战略胜 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 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 没有看见战争的胜败的主要 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 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 得不好。”①战略思维所要 处理的是不可逆的全局性问 题。战术性的失败或许还有 机会改正,还不至于全军覆 没。战略性的失败,或者说 战略性细节的失败一旦出现 ,往往无法重来一遍,就算 没有全军覆没,也将可能面 临生死考验。陈毅以项羽为 例指出:“项羽七十二仗仗 无不胜,每仗俘虏人家的兵 ,最后一仗失败了,就整个 垮了。因为楚霸王缺乏战略 指导……”②七十二仗仗无不 胜只是战术的胜利,在战略 上看,可能其第一仗的胜利 就是战略失败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取得过 辉煌的发展成就,但是也有 许多国家在辉煌之后并没有 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持续 地成功走下去。一作为后发 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 程中,不能出现战略性错误 ,一旦出现,追赶进程便可 能遭遇迟滞或中断,乃至丧 失战略机遇。作为领先国家 ,在战略上尤其不能连续犯 错,否则再多的积累也会被 连续的战略错误消耗殆尽。 当前,国家间的竞争不仅是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竞争,还 是战略的竞争,更是战略思 维的竞争。战略往往决定了 成败。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是增 强政治领导本领的要求。党 的十九大提出:“增强政治 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 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 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 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落到实处。”①战略思维 之所以能够与政治领导本领 联系起来,是因为从辩证唯 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战 略的胜利一是在精神上、意 志上的胜利,二是在物质上 、行动上的胜利。《孙子兵 法》中,进行战略全局谋划 的“五事七计”中排名第一位 的“事”就是“道”。“道”即上 下同欲,强调要有自上而下 的统一意志,形成团结和有 组织的力量。被誉为“西方 的孙子”的克劳塞维茨也把 精神因素放在战略五要素的 首要位置看待。 从战略要素上看,中国 共产党之所以有高超的政治 领导本领,就在于其解决了 战略中“道”的层面和“精神 要素”层面的问题。正如十 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共 产党诞生之后,“中国人民 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②。这就为党日后的胜利 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作 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能 够,还善于发动和组织最广 大的人民群众。毛泽东指出 :“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 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 组织状态。”①孙中山也曾 指出:“中国四万万之众等 于一盘散沙”。②中国共产 党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 状态,将中国人民“组织起 来”。这也就在物质层面奠 定了胜利的基础。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种 种政治力量,有的曾试图将 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也曾做 过各种尝试,但均以失败而 告终。事实证明,在中国具 备这样的战略领导力的政治 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是领 导干部做好领导工作的要求 。我们党对领导干部战略思 维培养的重视与做好领导工 作的要求是直接相关的。在 延安时期的抗大,毛泽东就 非常重视对战略问题的学习 和研究。他在抗大的几次讲 话中多次提出要学习战略学 ,要“提高战略空气”③。他 指出:“没有战略,战术也 一定谈不好。小的东西要占 大的东西的地位的。如一个 鼻子你能把它安在背上吗? ……我很担心把它安错了, 所以要讲战略。”④ 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