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诗接受史研究--以朝鲜宣祖时期为中心 |
分类 | |
作者 | 张景昆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相对于日本唐诗接受研究而言,朝鲜唐诗接受研究尚有很大发展空间。本书尝试采用与中国唐诗接受不同的研究方法,注重朝鲜诗人接受过程中的选择、重构及其对唐诗的创造性发展,阐释唐诗如何参与朝鲜本土诗学建构,呈现唐诗作为经典的多重阐释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张景昆,女,1986年生,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曾于韩国高丽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朝鲜汉诗与诗经学。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朝鲜时代唐诗接受史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朝鲜王朝汉诗史研究”等,参与整理《韩国诗话全编校注》《<箕雅>五百诗人本事辑考》等,在《江西社会科学》《域外汉籍研究集刊》《洌上古典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朝鲜宣祖时期文化语境与唐诗接受机制 第一章 宗唐文学思潮的发轫 第一节 朝鲜时代初期的由宋转唐与唐宋诗之争 第二节 卢守慎、黄廷彧、崔岦谪中尊杜 第三节 朴淳、尹根寿对宗唐思潮的引导 第四节 郑澈的意象经营 第五节 高敬命的学唐方式 第二章 “三唐”诗人的创作高峰 第一节 “三唐”诗人宗唐缘起及其与明代前后“七子”的比较 第二节 崔庆昌、白光勋的意境营造 第三节 李达的由宋转唐与沉着雅丽诗风 第四节 “三唐”诗人的文学史地位及其艺术局限 第三章 “三唐”诗人遗响与全社会宗唐 第一节 林悌的转益多师与许篈乐府的由唐入汉魏 第二节 理学诗人李珥的《精言妙选》及其唐诗观 第三节 台辅诗人李山海的诗风转变 第四节 许兰雪轩的诗境 第五节 诗僧与委巷诗人对唐诗的审美取向 第四章 万历卫国战争与中兴诗坛的唐宋兼宗 第一节 车天辂的杜韩接受与《乐府新声》 第二节 权诗的性情与比兴 第三节 李春英的多方取径与平铺富赡诗风 余论 宣祖时期唐诗接受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看完张景昆《唐诗接受 史研究——以朝鲜宣祖时期 为中心》的书稿,喜悦感慨 ,交杂系之。喜悦的是经过 十余年的刻苦钻研历练,景 昆终于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学 者;感慨的是在当今浮躁的 世态中,能够一直坚持自己 的治学道路,得具有多么坚 定的持守和学术情怀! 景昆自本科时就钟情于 中国文学思想史,当时罗宗 强先生已退休,就被分到我 门下。我一向认为兴趣是成 功的前提,就没有让景昆做 《燕行录》系年考订一类的 工作,而只让她参与撰写《 韩国诗话全编校注》,任编 委和分册主编,因诗话与文 学思想史有较为紧密之联系 的缘故。当时她就有了研究 “朝鲜时代汉诗史”的宏伟构 想。由于硕士研究生期间她 与我完成了《箕雅五百诗人 本事辑考》,2012年保送 读博,2015年毕业后应聘 到山西大学任教。其硕士学 位论文《朝鲜诗人李廷龟使 行傧接诗研究》、博士学位 论文《古代朝鲜宣祖朝汉诗 研究》以及就职后主持的教 育部项目“朝鲜时代唐诗接 受史研究”,都是一系列相 互联系的研究路向,也为本 书的完成奠定了较为深厚的 基础。 我从事域外汉诗文献整 理二十余年,也对她的诗学 研究有所关注。无论韩国还 是中国,能深入肌理地细致 研究朝鲜汉诗史的著作并不 算多。我的朋友马金科先生 的《朝鲜诗学对中国江西诗 派的接受——以高丽后期至 李朝前期朝鲜诗话为中心》 应是开风气之先的一部,景 昆作为晚辈能够扎实地拿出 这本小书,也算是对前辈的 景仰和献礼吧。 综观本书特点,其优长 大致有以下几点。 其一,根据朝鲜汉诗发 展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理论 与创作并重,甚至更注重创 作的研究方法。重视对朝鲜 诗人的创作进行细致分析, 由此出发,进而对其创作倾 向及其反映出的诗学思想做 出恰如其分的评判。诚如书 中所言:“朝鲜对中国古典 诗歌的接受采用学诗者的视 角,传播、接受唐诗的根本 目的是创作,唐诗接受具有 很强的实践属性,重创作、 轻理论,创作研究不容忽视 。但由于作为研究基础的朝 鲜汉诗史研究薄弱,已经成 为唐诗接受研究进一步深入 发展的瓶颈,现有研究大体 停留在史料辑录和排比阶段 ,少有结合文化语境与汉诗 史深入阐发其理论意义,尤 其对唐诗参与朝鲜汉诗建构 的历时性过程关注不多。” 这就颇有罗宗强先生研究中 国文学思想史路径的意味了 ,是将此法运用于朝鲜汉诗 研究的一种成功尝试。 其二,对“宗唐”现象进 行研究细分。本书对朝鲜文 学史上的宗唐现象,不是做 简单化绝对化的片面论定, 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深入分 析,指出其中复杂的矛盾和 微妙的区别,从而更加贴近 文学发展的实际面貌。比如 杜甫是唐诗大家,但“学杜” 并不等于“宗唐”,作者指出 :“杜诗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作为唐诗变体与唐诗中开 宋诗先河者,向上可归属于 雄浑悲壮的盛唐体,向下可 导向意深语新、锻炼精工的 宋诗风,宗唐、宗宋诗人都 可能学杜,但其学杜的目的 和角度不同。”又比如同是 宗唐学唐的“三唐”诗人,其 气象并不完全相同;即使同 一个学唐的诗人,不同作品 也会有不同面貌,早年和晚 年也会有不同变化。 “三唐”诗人中,崔诗清 劲,白诗枯淡,而李达比崔 庆昌、白光勋家数大,律绝 兼善,风格多样,故“苞崔 孕白而自成大家”。沉着雅 丽之外,有清奇沉雄者,如 《漫浪舞歌》;有沉着顿挫 者,如《上龟城林明府》; 有凄凉沉郁者,如《夜坐有 怀》;有清爽流利者,如《 佛日庵赠因云释》;有秾丽 婉转者,如《宫词》;有清 新平易者,如《采莲曲次大 同楼船韵》。不同时期风格 有所变化。早年风流豪逸, 诗也富艳绮丽,晚年“敛其 绮丽归于平实”。如《夜坐 有怀》:“流落关西久,今 春且未还。有愁来客枕,无 梦到乡山。时事干戈里,生 涯道路间。殷勤一窗月,夜 夜照衰颜。”平淡语,写尽 心事,凄凉而沉郁。只有经 过这样抽丝剥茧的细致研究 ,才能更真实地还原文学史 、诗歌史的真相。 其三,对于作品的艺术 元素做深入肌理的剖析,在 透彻领悟的基础上,对诗歌 创作特点做出准确评价,真 正做到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如分析崔庆昌诗的“悲愁 孤寂情思的具象化表达”, 就以《边思》“少小离家音 信稀,秋来犹着战时衣。城 头画角吹霜急,一夜黄榆叶 尽飞”为例,指出其“写征戍 之苦,前虚后实,缭乱的黄 叶在夜色中上下纷飞,有很 强的画面感,又融情入景, 黄叶一似心绪,因故乡遥不 可及而惆怅悲凉,兴象高远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诗意 蕴藉”。又如分析白光勋诗 : 自然意象的构造也带有 虚化、朦胧的特点,如山影 、水气、烟树(烟木)等。 “山影初移水气来”(《忆崔 嘉运》其一),“沉沉烟雨 林”(《汭上路醉后》)等 ,仿佛印象派画作以边界模 糊、氤氲的色块构造体积, 迷离如梦。这种虚化意象的 手法,好处在于使意象的质 实具体得到化解,变得清虚 空灵,大历诗人常使用这种 手法。这样的艺术分析,与 时下某些论著囫囵吞枣,游 谈无根的空言说经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