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明威的一生(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仁敬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分二十章传述海明威的一生,原为谢天振主编的《外国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之一,于1996年6月由台北业强出版社出版,面向台湾、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地发行。书后有最新的海明威创作系年表。
作者简介
杨仁敬,男,福建晋江人,厦门大学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厦门大学英文学士,1966年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福建外国语文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福建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海明威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海明威在中国》、《海明威学术史研究》、《海明威传》、《海明威:美国文学批评八十年》、《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20世纪美国文学史》、《美国文学简史》和《简明美国文学史》;译作有:《基辅怨》、《杜宾的生活》、《紫色》、《比利·巴思格特》、《孤心小姐》、《蝗虫曰》等;发表论文230多篇。曾获校、省和部级多项奖项,美国海明威研究奖和美国传记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
目录
第一章 橡树园的“孪生姐妹”
第二章 华伦湖畔
第三章 良师引路
第四章 初试记者生涯
第五章 意大利负伤归来
第六章 从巴黎踏上文坛
第七章 成名后的风波
第八章 回国安家
第九章 非洲狩猎前后
第十章 马德里的枪声
第十一章 中国战地蜜月行
第十二章 古巴岁月
第十三章 随军挺进巴黎
第十四章 嘹望田庄的女主人
第十五章 威尼斯美梦的困扰
第十六章 顶峰的光与雾
第十七章 六十大寿在西班牙
第十八章 告别哈瓦那和马德里
第十九章 魂归故土
第二十章 永不消失的辉煌
海明威生平创作年表
参考书目
序言
《海明威的一生》终于
来到读者们中间,可喜可贺

这是一九九六年台北版
《海明威传》的再版,内容
基本上一样,但有些差别。
一个是繁体字竖排,一个是
简体字横排。书中的人名、
书名大体上相同,个别的略
有不同。新版按大陆通行的
习惯将译名改过来。附录中
海明威的生平创作年表进行
了充实,参考书目进一步规
范化。但总的内容保持不变

一九九六年六月,作为
谢天振教授主编的外国文化
名人传记之一,《海明威传
》由台北市业强出版社出版

《海明威传》问世后,
受到台湾读者,尤其是许多
青年读者的欢迎,也引起海
峡两岸学术界的重视。著名
海明威研究专家、中国社科
院外文所学部委员董衡巽研
究员说,这是海峡两岸中国
学者写的第一部海明威传记
,内容准确可靠,涵盖了海
明威生平各个重要方面,无
一遗漏,而且很有可读性。
多位学界同仁和热心的读者
纷纷建议:及早出大陆版,
让大陆广大读者分享。
从一九九六年至今,二
十多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
因,出大陆版的愿望一直难
以实现。今天,在我校、院
的大力支持下,《海明威传
》将以新的书名《海明威的
一生》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
版。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
!
海明威是个享有国际声
誉的美国小说家。一九五四
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吸
引了不少学者和作家想为他
写传记,但遭到他的断然拒
绝。他生前多次强调,只要
他活着,就不允许任何人为
他写传记。他认为,一个活
着的人让人写传记歌功颂德
是不妥当的。
一九六一年七月,海明
威逝世了。他不许别人为他
写传记的禁令自动消失了。
他的遗孀玛丽邀请海明威研
究专家、普林斯顿大学卡洛
斯·贝克教授为海明威写一
部传记。贝克欣然答应。经
过七年的辛勤努力,卡洛斯
·贝克于一九六八年推出《
海明威的生平故事》。这是
美国学者写的第一部海明威
传记,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它描述了海明威从诞生在橡
树园一位医生家里的童年生
活写到他在爱达荷太阳谷冢
中的戏剧性去世,展现了海
明威成年后在巴黎、西班牙
、基韦斯特、古巴、威尼斯
、太阳谷、肯尼亚和阿尔卑
斯山等地美丽景色中方方面
面的生活和创作,海明威与
多位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
德、庞德、斯坦因、安德森
和多斯·帕索斯等人的来来
往往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和
恩怨。卡洛斯·贝克描绘了
海明威多方面的复杂形象:
从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到见习
记者,从编辑到小说家和诺
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他笔下
海明威又是个业余拳击手、
捕鱼能手、好猎手、幽默家
、求爱者、酒徒、爱交朋友
的活动家和不怕危险的硬汉
子。海明威成了比他自己小
说中任何一个人物更富有传
奇色彩的形象。全书结构严
谨,实例丰富,细节准确,
文笔流畅优美。《海明威的
生平故事》出版后引起美国
文艺界的轰动。它成了一本
全国畅销书,保持了好长时
间,曾入选“每月图书俱乐
部”书目,《华尔街日报》
指出:这本书“写得很捧,
总是引人入胜……它是第一
本全面的权威性传记,而且
是一段时间内最好的传记”
。它荣获关国普利策奖,受
到美国国内外学者和读者的
热烈欢迎。卡洛斯·贝克还
出了经海明威本人过目的专
著《海明威:作为艺术家的
作家》和两本海明威评论集
以及《掌权的朋友》等三部
小说和一部诗集《一年和一
天》。一九八。年十一月,
笔者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
时曾有幸访问他,跟他交谈
了两个多小时,获益良多。
他热情而郑重地赠送我《海
明威的生平故事》和《海明
威:作为艺术家的作家》两
本名著。后来,我们保持通
信,直到一九八六年他去世

从卡洛斯·贝克的第一本
海明威传记《海明威的生平
故事》问世至今已超过半个
世纪了。美国学者和作家为
海明威写了十多本传记,探
索了他毕生的生活和创作,
为读者提供一幅丰富多彩的
海明威图像。海明威的一生
充满传奇色彩。他到过北美
洲、欧洲、亚洲和非洲许多
国家和地区,参加过许多国
际会议,选择法国、西班牙
、意大利、古巴和美国作为
他小说的背景,他成了到处
受欢迎的“世界公民”。他亲
身经历过一次大战、二次大
战和西班牙内战的洗礼,在
前线受过伤,冒着炮火去采
访,见过法西斯杀人的凶残
和平民冤死的惨状。他成了
出生入死的反法西斯民主战
士。他遭遇过多次汽车车祸
和在非洲的两次空难,身受
重伤,大难不死。养好伤后
,他又继续写作。他的小说
受到冷遇时,压力天大,他
冷静对待再崛起,正如圣地
亚哥所说的:“人能遭毁灭
,但不能被打败。”在困难
、危险和死亡的压力下一定
要表现出人的尊严和体面,
勇敢面对,决不退缩,即使
失败了,牺牲了,也是虽败
犹荣,虽死犹生。临终前,
他百病缠身,脑袋不听使唤
,仍坚持站着写作。他成了
读者公认的顽强拼搏的硬汉
子。他留给人类丰厚的文化
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学
者们和作家们将会继续努力
,在新时代写出海明威的新
传记。
《海明威的一生》是我
研习海明威的第一次尝试。
一方面注意搜集和梳理
导语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海明威一生多次奔赴战场,担任战地记者并参与战斗。晚年不堪病痛折磨,于1961年在家中饮弹自尽。海明威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书讲述了他的故事。
精彩页
橡树园1899年7月至1913年8月
七月二十一日上午八时,夏日炎炎、晴空万里,鸟儿在树上唱着甜美的歌。一个胖男孩在橡树园海明威医生家里诞生了。他,就是欧尼斯特·米勒·海明威。
橡树园是个美丽幽静的小城,位于美国中部名城芝加哥西南郊的茨塞罗镇。十九世纪末,它仅有一万多人口,有人称它“乡村”或“小镇”。镇上大部分居民住的都是英国维多利亚式的建筑。小镇教堂林立,分属不同的教派。教会里有几个出色的唱诗班。公共图书馆里珍藏着许多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古典文学名著。有一所设备良好的公立学校、一家歌剧院、两家剧院和一个交响乐团。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橡树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一八七。年的美国,清教徒的色彩浓重:实行禁酒,商店里不许卖酒;剧院按规定星期天关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橡树园的居民是清一色的白人,没有一家黑人,也不许犹太移民迁入居住。一八九九年,政府想将橡树园并入芝加哥,居民投票反对。两年后,他们又拒绝加入原先所属的茨塞罗镇。橡树园人有自己的性格,他们保持着古老而独特的传统。
橡树园行政上白成一体,但经济上与芝加哥关系密切。它有铁路直通芝加哥闹市区,还有公路,可坐汽车或马车到芝加哥,交通十分方便。芝加哥的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给橡树园带来深刻的影响。
克拉伦斯·艾德蒙·海明威和格拉斯·霍尔夫妇抱着刚出世的小子,抑不住心里的激动。这是他们的老二,十八个月前,他们有个女儿,名叫马士琳·海明威。格拉斯酷爱音乐,笃信宗教,盼望女儿长大学音乐,将来当个歌唱家,完成她未遂的心愿。克拉伦斯是个受人尊敬的医生,他想让儿子学医,往后办个更像样的私人诊所。他俩给孩子取名为欧尼斯特·米勒·海明威。欧尼斯特取自外祖父的名字,教名米勒来自外叔公的名字,姓当然是海明威医生的。格拉斯好不得意呀!海明威出生后两个多月,恰好是海明威夫妇结婚三周年纪念。他们兴冲冲地带小孩去圣公会教堂接受洗礼,给他正式命了名。仪式结束后,格拉斯虔诚地说:“他献给主,以获得他的名字,从此以后,他成了上帝的一只小绵羊。”
海明威的祖父安森参加过南北战争。战后回到芝加哥,担任基督教青年会的秘书,但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后来他改行搞房地产生意,赚了些钱,便在橡树园买地盖了楼。安森有六个子女,都进了奥伯林学院。安森的妻子阿德莱德比他大六岁,毕业于威顿学院的生物系。阿德莱德熟悉各种花卉的拉丁文名称,同意丈夫的道德观——意志力决定一切,勤奋是道德准则的基础,跳舞、玩牌、赌博、喝酒、说粗话和看坏书都与道德准则相违背。他们以此教育子女,克拉伦斯对此深信不疑。
安森夫妇的家刚好在格拉斯家的对街。两家是好邻居。格拉斯的父亲欧尼斯特·霍尔小时候在英国伦敦上过公立艺术学校,一度盼望父亲送他升入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后来经济景况不好,他们举家迁来美国爱荷华州代尔斯维尔的农场定居。十六岁时,霍尔离家出走,跑去密西西比河下游当水手。内战爆发后,他加入骑兵四年,在战争中受伤。退伍还乡以后,霍尔到芝加哥做刀具生意,发了点财,迁居橡树园,买了自己的房子。霍尔的妻子卡罗菜娜·汉柯克是个英国船长的女儿,她有个金嗓子。母亲死后,卡罗菜娜曾随父亲的货轮绕过好望角。父亲去澳大利亚种田不如意,就搬到美国来,碰巧定居在爱荷华的代尔斯维尔,与霍尔一家相识。后来,卡罗莱娜与霍尔恋爱并结了婚,他俩有两个孩子——女儿格拉斯和儿子菜斯特。格拉斯比莱斯特大两岁。菜斯特上大学读过法律,在加利福尼亚工作,是个反对种族歧视的热心人。
格拉斯和克拉伦斯从小就认识,中学又是同班同学。高中时,克拉伦斯开始追求她。高中毕业时,克拉伦斯去上大学。格拉斯在家随妈妈训练语言和音色,想向歌剧演员发展,并教学生们唱歌。格拉斯的父母亲都爱好音乐,祖父是个英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曾祖父是个牛津大学音乐博士、著名的作曲家。格拉斯从小生活在音乐世家,格外自豪。她父母在世时,常在地下室开家庭音乐会。可惜格拉斯七岁时得过猩红热,丧失视力达七个月之久,康复后眼睛对光线过敏,有时引起头疼,歌唱有障碍。卡罗莱娜得了癌症,克拉伦斯天天来探望,格拉斯与他的感情日益加深。他问她是否愿意跟他结婚,她回答:愿意考虑。他又问她是否放弃到纽约学音乐的打算,她生气地转过身去,不理睬他。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