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非洲现代史(第3版)/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理查德·雷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了非洲大陆两个多世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以详尽易懂的笔调叙述了现代非洲的塑造过程,有助于读者理解关键概念,认识重大主题。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非洲19世纪的独特与暴力;19世纪的复兴与变革;非洲与欧洲;至1920年前后的商业、冲突与合作;殖民主义;帝国的解体;遗赠、新的开始和未结束之事。设计奴隶贸易、殖民地与革命、政府与瓜分等重大历史课题。作者强调从19世纪以及更久远的历史解释当下非洲大陆现状,强调非洲历史中的环境因素、非洲能动性,在当代背景下探索了19世纪和殖民时期的遗产,相较于传统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作者简介
王毅,湖南湘潭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从事译介多年,内容包括文学、哲学、史学、文化学、科学、宗教学、政治学、心理学、生态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术译作多附长篇译序,其中《本能的缪斯》、《宗教与科学导论》、《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说文集:和平奖1971—1995》、《绿色世界史》、《植物的欲望》、《古亚洲文明百科全书》、《日本史》等颇具社会反响。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导言:对非洲历史概况的理解
非洲研究简史
土地
人民
第一部分 政体、社会和经济:非洲19世纪的独特性与暴力
第二章 西部转变:大西洋非洲的奴隶贸易与“合法”商业
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国家与社会
“非法”运送:19世纪的奴隶贸易
矿产与农产品:“合法”商业
森林和草原地区的变化与持续
第三章 东部闯入:东非的奴隶与象牙
商业视野:奴隶与象牙
海上帝国:桑给巴尔
政权、冲突与贸易(1):湖泊地区
政权、冲突与贸易(2):东北非洲
第四章 南部边疆:南部非洲的殖民地与革命
1800年前后的非洲国家与社会
战争、变革与祖鲁冲击
开普殖民政策:白人殖民地与“土著问题”
1870年前后的力量平衡
第二部分 非洲与伊斯兰教:19世纪的复兴与变革
第五章 复兴与应对:北非伊斯兰教
新旧身份:沙漠地带的兄弟会
地中海世界的贸易与冲突:奥斯曼与欧洲的边疆
变化的社会(1):马格里布地区
变化的社会(2):埃及
第六章 穆斯林“圣战”:西非的革命
至18世纪时西非的伊斯兰教
漂泊的富拉尼人
先知与武士
第七章 东方新月:东非的伊斯兰教边疆
斯瓦希里伊斯兰教:19世纪的沿海边疆
中东部非洲内陆的伊斯兰教
东北非洲的十字与新月
尼罗河流域的伊斯兰教
第三部分 非洲与欧洲:至1920年前后的商业、冲突与合作
第八章 罗盘与十字架
感兴趣的人士与学者:探险家与探险活动
渐进的支配与对非洲的发明
至1800年时的欧洲传教活动
福音派人道主义者:传教的复苏
基督教对文化、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传教与帝国
第九章 “不管发生什么……”:走向抢夺
非洲与各种帝国主义理论
种族与文化
混乱与文明暴力:政治辩解与经济辩解
第十章 非洲适应:征服与瓜分
解释“征服”
长矛与神水:暴力抵抗
新旧历史:殖民主义与历史“知识”
新旧现实:殖民主义与政治“知识”
丛林战争与深远阴影:全球战争中的非洲
第四部分 殖民主义
第十一章 “和平殖民”?土地与服务的帝国
对暴力的垄断
奴隶与劳动力
经济作物
白人殖民地
工业
社会变化与危机浮现
核心与头脑
环境与医疗
第十二章 艰难时世:抗议、认同与沮丧
制造部族
伊斯兰教世界中出现的抗议
拯救与抵挡:非洲教会
阶层与部族:工业联合体
经济作物、乡村危机和农民抗议
其他的声音
第十三章 内部与外部的战争:(又一次)全球战争中的非洲
非洲大陆的战争
政治与社会的改变
第五部分 帝国的解体
第十四章 搁浅之鲸:战后世界的殖民战略
战后非洲与国际气候
1945—1950年前后的政治经济图景
1945—1950年前后的政治设计
第十五章 国家的构想与产生
亲密关系的扩展前景
紧张与转变:从政治意识到政党
不可抵挡的力量与不会移易的主题:民族主义者与白人定居者
一个对比的时代
第十六章 妥协的冲突:独立之路
争论与渍裂:权力的“宪法”转移
暴力:生长、形成与影响
从苏伊士到沙佩维尔及其他:高强度帝国主义的结束
第六部分 遗赠、新的开始与未结束之事
第十七章 不稳固的基础:独立后的挑战
建设国家(1):经济与社会
建设国家(2):政体
政治稳定性与伊斯兰教
拥挤之处:非洲与冷战
第十八章 暴力与政治文化的军事化
非洲政治中的军事力量
政治与叛乱文化
新战争,老问题,军事前景在扩展
第十九章 校正、赎回与现实:当代非洲的主题与趋势
非洲与当代世界
民主与独裁:统治趋势
身体与头脑
当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评估
扩展阅读
索引
序言
《现代非洲史》第2版中
文译本出版之际,巧遇非洲
大陆上震荡世界的一件大事
。2013年12月6日,95岁的
纳尔逊?曼德拉逝世,91个
国家元首和组织代表出席了
南非举国上下的一场“世纪
葬礼”。在庆祝新南非成立
时,曼德拉曾充满希望并富
有诗意地期待这个非洲国家
成为“彩虹之国”。事实上,
整个非洲大陆又何尝不是一
片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彩虹
大陆”?然而,它的历史基
调和现实状况却多为沉重的
黑色。不同色彩彩虹般的美
妙协调,仍然是一个有待实
现的梦想。言说19和20世
纪非洲200年历史、并延至
21世纪的这本史著,就展示
着这种复杂性、冲突性、它
们的深层原因以及人们在仿
佛一种历史宿命中的努力跋
涉。
如作者所言,非洲史作
为一门学科是相对年轻的。
迟至20世纪60年代早期,
一位牛津学者还有无视这个
大陆历史的名言,称之为“
一些野蛮部族的循环,研究
没有回报”。但另一方面,
在有了关于非洲的历史叙述
之后,它就一直被使用甚至
是滥用——被殖民者、反抗
者、政治领袖和各式各样的
潜在国家创建者所用。
面对非洲这片辽阔区域
内不计其数的民族和族群的
这段历史旅程,作者诚恳表
示“要公正地对待非洲和非
洲人民”,在立场上坚决反
对欧洲文明优越论,在视角
上摆脱非洲被外部世界“主
观化”,警惕从外部世界来
评判或测量非洲,于是,他
就得以超越一般人谈到非洲
时习惯性的非白既黑,突破
了由那种简单肤浅而来的剪
裁式述史和论史。
从目录就可以看出作者
撰写此书的逻辑起点及思维
框架,感知其视野的开阔和
思考的深入。全书六大部分
,或是这片大陆因东西南北
独特空间特征而展开的时间
进程,或是它作为一个整体
在贸易、宗教和殖民等不同
层面上的内外碰撞:部落、
种族、环境、生产与生活方
式、暴力、战争、军事、政
治、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创建
,尤其是经济,作者客观还
原而又透彻阐释非洲大陆二
百年走来的这些基本因素,
写出了一部因深入了解而深
刻思考又发人深省的史著。
试举几例。
20世纪后半叶之前,非
洲大陆一直人口稀少,因此
,许多国家和族群始终关注
增加人口,对人的控制比对
土地的控制更为重要。无数
地方族群、村庄的组合构成
了被称作“卡夫”(kafu)微
型国家,“卡夫”系统体现着
非洲政治的地方主义。一些
较大帝国的建造者们既要围
绕它们来建造自己的政体,
又要通过军事力量和对财富
的控制来支配它们。对于本
土的统治者而言,一个重大
挑战就是建构持久的统治体
系,从而控制更多的人口。
人口稀少区域会频繁地出现
政体的不稳定,这些地区潜
在的国家建造者难于让他们
的控制超越人口和地理造成
的自然界限。在人口稀少地
区,不满的民众可能反抗现
存秩序,组织起一种“武装
边缘”,朝中心进发,或者
是消灭它;不过,他们也很
容易移居至现存秩序触及不
到的地方,而这样做也常会
导致现存秩序的衰败。暴力
分裂和暴力融合的持续循环
导致非洲的众多政治和社会
变化。有着从目前族群范围
进一步扩张之雄心的区域国
家,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
暴力并非保护棉花种植本身
,而是保护由它所显示的强
迫。
作者感慨,写作一部通
史——尤其是一部延伸至当
下的通史,实在难做到完美
,但他也越来越相信,在一
个持续变化的世界中,撰写
一部通史大有必要。从中文
第2版面世至今,又是六年
过去了。非洲的情况当然有
新的变化。比如,“非洲崛
起”(Africa Rising)的讲述
替代了“非洲复兴”(African
Renaissance),非洲一些
地方前所未有的GDP增长率
似乎在展示它,西方的发展
议程也因此而变得复杂了。
第3版在补充和分析这些新
情况、新动态时,仍然强调
不要因快速的经济增长倾向
,而陷入在理解现代非洲上
一种与历史无关的现代主义
框架。
历史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呈现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里查德·雷德的这本《现代
非洲史》,展示着史家处理
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时那种最
为需要的基本史实爬梳、重
大问题理清和复杂原因说透

就是怎样确保更大范围内的
忠诚,怎样创造辽阔疆域内
的认同。
这就是非洲内部一种基
本的社会政治动力。基于这
样一种寻找问题症结的思路
,作者在本书中就格外关注
时间过程中出现的地方认同
、区域认同,甚至是大陆认
同,以及与这些认同形成相
关的动态情况。书中这方面
的翔实梳理,材料很多。
谈到非洲,我们马上就
会联想到殖民主义,人们对
此极为强调而且似乎相当熟
悉。然而,作者从非洲自身
的内在状态和历史逻辑分析
,指出这其实仅仅是时间中
的“片刻”,对非洲大陆的影
响是一种变量,更要注重的
是非洲的“常态”。在作者看
来,殖民统治只是从奴隶贸
易到“合法贸易”的西方化贸
易体系的最终显示,殖民统
治的离开方式也对非洲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但从内部政
治发展来看,它在许多方面
都融入了持续的非洲变革进
程。而且,殖民统治既是欧
洲人的也是非洲人的,事实
上并不能作为某
导语
《非洲现代史》(第三版)是2014年出版的《现代非洲史》(第二版)的最新修订版。新版根据非洲近年的政治、社会、军事发展情况,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和调整。作者从欧洲人进入非洲之前,非洲大陆各个社会的“原始”状况讲起,揭开被乡愁和浪漫主义的面纱,将欧、非两个大洲的漫长相遇和冲突的过程娓娓道来。
作者反对传统的“殖民史观”,认为要理解非洲的今天,就必须了解非洲的19世纪,提出历史的深层动因是今人解读世界局势的一把钥匙。同时,不应将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简单地视作一种单方面施与,而应该强调非洲的主体性、关注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关系,同时也要观察到非洲社会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书打通古今、面面俱到、视角新颖,章后注释和书末“扩展阅读”又为读者进一步研究、学习提供了指导。可以说,此书不仅有益与对非洲史感兴趣的社会读者,而且对于大学历史专业师生、世界史学者而言,也是一本理想的研究指南。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项令人瞩目的
成就,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
是现代非洲史方面的必选之
书。
——《国际事务》
(International Affairs)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针对
大学生和普通读者的介绍非
洲历史的图书,雷德的著作
可谓鹤立鸡群。它是一本很
有价值的教学用书,这要归
功于它简明而富有吸引力的
叙述,它风格清晰,对非洲
喧嚣的历史和备受争议的当
代状况作了敏锐的处理。
——《史学》(History)
这是一本全面、易读、
富有吸引力的现代非洲史。
它描绘了这个大陆动荡的过
去和饱有争议的今天,展现
了它所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严谨的学术研究、清晰的
叙述框架和对人性的理解结
合在一起,使得本书成为在
理解非洲现代历史上的一个
重要贡献。
——比尔·内森(开普敦
大学)
这是一本我一直在等待
的著作。
——理查德、沃勒(巴克
内尔大学)
精彩页
导言:对非洲历史概况的理解
仅用一卷史书不可能充分讲述整个大陆的故事。的确,历史学家的本职工作有何意义,更进一步地说,他们的目标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不过,用本书这样的篇幅,其目标就是——也只能是——抓住一些关键观念,作开阔的展现,在把握主题一致时也同样认识到其中的分歧,在阐明整个过程时也充分注意那些构成人类历史巨流的个体和漩涡。一个悲哀却不可避免的事实就是:在写作各个民族的概览通史时,即使如同本书这样小心地设定了时间框架,但书中能够谈到的生活于其中的个体人物,与事实上生活过的千百万人相比,仍然是极少量。不过,无论如何,本书的目标是要客观公正地对待非洲和非洲人民。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即使作者还不满足的话,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安慰。
本书主要关注过去的两个世纪,这个时间框架不单是为了组织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表达这样一个中心观点:如果脱离了非洲的19世纪,就无法理解它的20世纪,这样一个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转变过程,在我们要考察的整个时期绵延不断,同时也是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我们在后面还要谈到这一点。更宏观地讲,有必要从一开始就阐明若干核心主题,这些核心主题或显或隐地贯穿于本书的叙述之中。
在20世纪后半叶之前,非洲大陆一直人口稀少,因此,许多国家和族群始终关注人口的繁衍。于是,非洲的意识形态就常常集中于生殖仪式、在荒野的洞穴中刻画创造文明的神话,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大自然的抵抗。人口的生殖和繁衍能力以一夫多妻来获得,对人的控制——例如通常以奴隶制的方式——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特征,比对土地的控制更为重要。土地在这里是丰足的,尽管也有一些很重要的例外,我们在后面会谈到。因此,举例来说,西非历史的特征就是围绕女性展开的频繁暴力竞争,因为拥有女性强化着男性的地位,她们在土地上千活,生育孩子,而孩子又会重复这一切。在更广范围内,整个非洲大陆,在代际之间,男性争夺女性的冲突是常见的。婚姻更多的是公事而非私事,涉及族系之间的结盟,女性的分配代表着社会一政治上的安排。当然,非洲大陆上女性自身的地位也悬殊极大,从地位很低的被剥削者,到受尊重的、有影响的人物,以及经济上的独立者,都存在。
对于非洲大陆上的统治精英而言,无论是19世纪还是最近这数十年,如何建构持久的统治体系从而控制更多的人口,一直是一项重大课题。人口稀少区域更频繁地出现政体的不稳定,那些潜在的国家建造者也更难于让他们的控制超越人口和地理造成的“自然”界限。在人口稀少地区,不满的民众可能反抗现存秩序,组织起一种“武装边缘”,挺进权力中心,或者削弱它;不过,他们也很容易移居至现存秩序触及不到的地方,而这样做也常会导致现存秩序的衰败。暴力分裂和暴力融合的持续循环导致非洲的众多政治和社会变化,在19世纪,随着新的政治团体和社会体系的出现,出现了一个增长的暴力过程。有着从目前族群范围进一步扩张之雄心的区域国家,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确保更大范围内的忠诚,怎样创造辽阔疆域内的认同。西非大草原的局势就说明这个问题,这里的国家和帝国历史上一直面对着地方主义和分裂。西非大草原的特点就是有无数地方族群,村庄的组合构成了被称作“卡夫”(kafu)的微型国家,“卡夫”系统体现着非洲政治的地方主义,帝国的建造者们既要围绕它们来建造自己的政体,又要通过军事力量和对财富的控制来支配它们。同样,如同19世纪,在殖民时期和后殖民时期也是如此。所以,在本书中,我们就要关注时间过程中出现的地方认同、区域认同,甚至是大陆认同,以及与这些认同形成相关的动态情况。
而且,理解这个大陆过去两个世纪的历史,既要重视那些戏剧性的变化,更要充分重视常态。从18世纪到21世纪,如同存在着剧变一样,这里也有着大量的持续性。殖民主义——这是最近几十年来大量谈论非洲的学术著述的主题——的许多方面仅仅只是时间长河中的“片刻”,对非洲大陆的影响是一种变量。首先,非洲的19世纪是一个暴力变革的时期,出现了政治上的破坏和重建,这个漫长变革时期的深远影响直到20世纪及其以后仍然存在,尤其是在非殖民地化的觉醒时。第二,这些内部的变革过程,至少需要部分放在19世纪外部经济联系的背景上才能得到理解。简而言之,就是非洲与北大西洋的经济联系。从许多方面看,殖民统治只是早已诞生的西方化贸易体系的最终显示而已。以发展的现代观念来看,它在根本上对非洲生产者不利,尽管对统治生产者的上层精英未必不利。所以,殖民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其本身,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将会显示这一点。无疑,它的那种离开方式也对非洲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使得这个大陆的大部分地方完全没有准备好来应对独立的挑战。不过,殖民统治必须具体考察,从内部政治发展来看,它在许多方面都融人了持续的非洲变革进程,而从外部经济的角度来看,它只是代表着一个历时日久才最终完成的体系的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