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华民族完成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里程碑事件,是我国改革开放向世界主动打开国门的伟大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标志。从此往后,中国人口的50%生活在城市中,中华民族成为以城市生活为主体的民族。同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是所有中国人和所有上海人集体奉献精神的呈现,更是文化人和艺术家们才华的集中迸发与美丽心灵的展现。 滕俊杰先生的《迎风而立》文选集,记载的正是这个伟大时刻中一位中国电视媒体导演的个人真实经历。从2001年上海巴黎双向卫星直播传送经典盛演开篇,到2002年那场世博会花落中国上海的午后地中海畔阳光和庆典直播;从世博开幕的艺术和科技国际化呈现,到世博一个个不眠之夜上海的夜空。一场场的大型电视策划、排练到精彩呈现,台前幕后有惊无险的临场娴熟指挥……把读者带回到十年前的那场伟大的梦想实践。 作者简介 滕俊杰,一级导演,现任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监事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上海市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常委。1986年初进上海电视台,历任文艺部摄像科副科长、文艺部编导,上海东方电视台节目部副主任、编导、文艺部主任,上海卫星电视中心节目部主任,上海电视台副台长兼文艺中心主任,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总监兼主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委员、艺术总监(正局长级),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目录 总序 吴志强 世博因缘 我持彩练当空舞 来自易北河畔的歌声 昨夜无眠 巴黎中国风 水的创意 世博有缘 成就一届最辉煌的世博广播电视呈现 后世博·新使命 问道与表达 序一 吴建中 序二 钱文忠 原自序:倾情十年 问道一 命题深耕 问道二 格局谋略 问道三 形态立体 表达一 创意发力 表达二 艺术魅力 表达三 情感张力 表达四 科技神力 表达五 环保助力 表达六 预案倾力 《问道与表达》后记 跋 序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是中华民族完成伟大复兴 百年梦想的里程碑事件,是 我国改革开放向世界主动打 开国门的伟大历史性成果, 是中华民族城市文明发展过 程中划时代的标志。从此往 后,中国人口的50%生活在 城市中,中华民族成为以城 市生活为主体的民族。同时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是 所有中国人和所有上海人集 体奉献精神的呈现,更是文 化人和艺术家们才华的集中 迸发与美丽心灵的展现。 滕俊杰先生的《迎风而 立》文选集,记载的正是这 个伟大时刻中一位中国电视 媒体导演的个人真实经历。 从2001年上海巴黎双向卫 星直播传送经典盛演开篇, 到2002年那场世博会花落 中国上海的午后地中海畔阳 光和庆典直播;从世博开幕 的艺术和科技国际化呈现, 到世博一个个不眠之夜上海 的夜空。一场场的大型电视 策划、排练到精彩呈现,台 前幕后有惊无险的临场娴熟 指挥……把读者带回到十年 前的那场伟大的梦想实践。 翻阅一页页书稿仿佛翻开了 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这是上 海人、中国人生命中的真实 ,读者在记事中又回到了昨 天的自己。 滕俊杰先生《迎风而立 》之作,字里行间书写的是 一位大导演真实的心路历程 。每一个纪实场景后,都是 一个个内心的波澜跌宕,读 者的心随着作者的文字描述 而起伏。有时担忧、有时欢 畅,有时紧张、有时会心, 多处读到让人酣畅淋漓,想 为之鼓掌!滕先生确实是一 位优秀的总导演,书稿文字 就在“导演”着读者的心情。 但我更要说,滕先生作为一 位总导演,不仅仅是通过文 字让我们窥见导演的专业素 养,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 术家大爱的灵魂。 读罢本书,留给我们的 不仅仅是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共鸣, 还有滕导作为艺术大家深邃 的思索:什么才是东方的? 什么才是人类的?什么才是 明天的?什么才是可以打通 东西方、超越国界、跨越文 化障碍的?文化人当下该作 何思考?又怎么去求索? 上海世博会已经闭幕十 年。手捧滕导的这本书集, 在我们的心中,上海世博会 永远不会落幕。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世博,让上海这 座城市更美好。 迎风而立,浦江的风, 一直在我们的身旁,从没有 停息过。我们立着,就立在 这江边,一起。 2020年10日31日 写在世博会闭幕十周年 之际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 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 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 师) 导语 本书是世博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滕俊杰在世博会举办十年来个人的感悟和思考。全文共分两个部分,包括滕俊杰以自己的经历为案例,对舞台演出和主题表达进行的思考,以及作者在回忆世博会举办前后的自撰稿件合集。本书既是一部关于上海世博会十年的纪念文集,同时又是一部世博会重要参与者的思想史。本书是一部鲜活的世博回忆录,将上海世博会这一盛事的筹备与举办犹如一幅画卷再现世人眼前,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世博精神。 后记 三十多年来,结合大量 的海内外影视创作实践,包 括完成一次次国家赋予的文 化“走出去”项目和实质性参 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全过程,自己思考着写、不 停地写,前前后后写下了百 余万字的论文、散文、随笔 等。这些文字内容多元、所 涉门类较广,体例长短不等 。这次以《迎风而立》为名 集结的,是第一次对以往文 章的分类合集,主要聚焦我 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个大跨 度系列——全程参与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后十 多年写下的若干文字,其中 ,有出版过的,也有新的内 容,权作对自己“深度融人” 这一国家重点项目的再一次 回望和系统性小结吧。 本书取名《迎风而立》 ,缘起心底。 追溯中国2010年上海世 博会从申办、筹办、举办直 至后世博的历程,自己和团 队一路走来,有风和日丽, 但也遇到过骤然狂风、暴雨 台风。而作为“命中注定”的 一个上海世博人,我和团队 肩负着国家使命,时时站在 风口浪尖上,任凭风的挑战 、风的凛冽,笑而迎之,不 为所惑、所扰。我们以《礼 记》之“天人之和、身心之 和、际往之和”为追求,创 新破局、为所当为,将一项 项国家任务、上海重托,谱 写成了一曲曲迎风飘动、令 人难忘的优美旋律。记得, 每当一个重大项目成功后, 有不少朋友会给我和团队由 衷的掌声与鲜花,而我除了 感谢之外,却习惯性地立即 复盘一路攻坚克难的跌宕、 勇气……。本集以《迎风而 立》为题,既是一种面如静 湖的客观形态,更表达了“ 心有惊雷”的内在定力、创 新张力和决不向困难低头的 毅力。 集册此书,让我再次品 味了“好米酿成美酒”的上海 世博会全过程,并再一次感 受到了各个层级、各个方面 数不胜数的领导和同仁们对 我和团队的信任与鼎力支持 ,否则,一切的成功都将不 复存在,值此,再次深表谢 意!我也要感谢上海人民出 版社为此文集的全力关注、 支持,感谢责任编辑马瑞瑞 的倾力心血。还有,我要重 点感谢《迎风而立》总序的 撰写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上海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 师吴志强先生。为了上海世 博会,我们俩并肩战斗十年 有余,他对世博会的专业阐 述和美学考量,他看脚下、 更看天下的格局和全过程智 慧付出,为中国2010年上 海世博会的高品质成功举办 建树了卓越功勋,在我眼中 ,他更是“迎风而立”的上海 世博会英雄!真正的上海世 博人,都是“迎风而立”的英 雄!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已经像当年黄浦江上的风一 般远去,而上海世博会的精 神将永存! 敬请指正! 滕俊杰 2020年12月1日于上海 精彩页 我持彩练当空舞 电视是一个磨炼人的平台,它让我决胜千里,练出了胆量! 2001年5月27日下午,当我疲惫地走出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时,当我面对矗立在眼前的埃菲尔铁塔、接听着万里之遥上海朋友的祝贺电话时,内心感慨万千。抬头环顾湛蓝的无垠天宇,我突然想起了一位伟人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刚刚结束的《上海·巴黎卫星双向传送经典盛演》足足两小时的电视直播,不正是这样一条当空舞动的彩练吗?这是现代电视的魔力:它飞越欧亚大陆,跨越万水千山,它连接起了中国和法国的文化,连接起了巴黎和我的故乡,也开启了上海雄心勃勃申办9年后的世界博览会主办权的海外宣介、推广之旅。而舞动这条跨度无比、看似无形却有形的“彩练”的,正是我和我的上海电视台团队,包括已经融入我们团队的法国电视一台的同行,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一上巴黎 2000年2月20日,我和同事们也曾挥舞过这条“彩练”,将远隔赤道两端、分属南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中国上海大剧院同时举行的经典音乐会实况进行了联袂构思的卫星双向传送,节目转播覆盖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电视第一次以音乐综艺形式,与西方的主流文化、经典剧院直接长时间的“对话”。当此举还在被海内外不少媒体誉为中国电视人“了不起的创举”“现代电视的杰作”时,我们却已经在考虑下一个选题:进军巴黎了。因为,悉尼歌剧院虽然美轮美奂,但整个澳大利亚留给我的感觉多少还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因此,瞄准法国、瞄准被誉为世界文化中心的巴黎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为了将此计划迅速付诸于实际,经上级批准,我和上海大剧院的总经理乐胜利、副总经理钱世锦等立即着手先期考察。 出发那天是人秋的一个深夜。飞机在万米高空夜航,我们一行也在机舱里讨论着抵达巴黎后的谈判内容,预计着各种结果。出任总导演的我心里很清楚,此次巴黎之行,决不会比年初的悉尼之行轻松,“也许我们在法国人的眼里落后无比,他们会不屑一顾;也许我们这个方案太超前,说不定法国人一时还难以弄懂”,在飞机上,我这样判断着。当然,接触点还是有的,那就是我们的大使馆,当时的文化参赞侯湘华女士在我们事先联络中就给予了许多提示和帮助。另外,设计上海大剧院的法国著名设计师夏邦杰等都将在那里迎候我们。 抵达巴黎是当地时间凌晨6点。一路进城,映入眼帘的巴黎,还悄悄地沉睡着。由于刚刚下过一场急雨,马路上的层层秋叶渗着雨水,被车轮压出一片“沙沙”的响声。下榻的旅馆坐落在一个不错的街区,左侧100米就是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正面隔条林荫带就是香榭丽舍大街。但由于不是旅游宾馆,因此,大清早的店堂里空荡荡的,既没有一位旅客,也没有一个服务员。我们只能边联络,边耐心地坐等,等待那些法国服务员睡眼惺忪地穿衣戴帽、紧紧张张地跑来招呼。安顿下来后,团队中年长的几位需要休息,我却有点迫不及待,我要利用这半天的休整时间,迅速了解巴黎的容貌,以便于紧接着的数轮谈判。于是,我约了两位年轻的同行,陌陌生生地闯入了还没“苏醒”的香榭丽舍大街。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一直走到凯旋门下。沿街的许多商店都未开门,似曾相识的凯旋门陡然矗立在眼前,我有些触景生情:“此次巴黎之行能凯旋吗?” 被誉为现代电视最高手段之一的卫星双向传送,重要的是场地,重点是节目,还有一个关键是具有现代意识和驾驭最新科技能力的电视合作方。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