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连博物馆近代大连陈列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辽宁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向读者介绍大连博物馆近200个珍贵历史文物及其背后的悠久历史。编者这次从馆藏的众多文物中,选取了数个富有文化意蕴、凝集历史价值的文物编写成了您面前这本。本书是为解读“近代大连”陈列而做的一次尝试,涵盖了陈列的七个单元,旨在通过陈列展出的文物、资料,进一步讲好大连故事,进而讲好中国故事。 目录 清末旅顺海防 “北洋八大远”的故事 李鸿章军事顾问汉纳根的旅顺情结 袁保龄与旅顺海防工程 中国坞澳之冠 龙引泉碑 “老虎钳”牵系的李鸿章鱼雷艇情结 盛京将军耆英的奏折 俄国侵占旅大七年 萨哈洛夫与斯科里莫夫斯基——大连港城的规划师 俄军水雷与日本海军“恶魔般的一周” 斯特塞尔的赠品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工业 从“后藤像纪念瓷盘”说起 亚细亚号——东北“新干线”的子弹列车 十五库卷扬机滑轮组 红房子——码头劳工的集中营/9pan 满铁沙河口铁道工场的钻床、磨床 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压缩机 内外棉株式会社金州支店的并纱机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民族工商业 周家炉——东北民族工业的翘楚 西岗商会会长庞睦堂 小岗子市场、露天市场、新开大街——东关街的大市场 德记药局——大连的中华 东关街的钱庄 华春照相馆——大连街头的家华人照相馆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文化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大连老报纸 《泰东日报》往事点滴 大连解放前的私塾、公学堂、蒙学堂、私立小学 画僧喜禅与画竹 寓意吉祥的民间绣品 庄谐并作意趣横生——匠心独运的辽南皮影造型 宏济大舞台 沉沦与抗争 大清道光二十一年铁炮 万忠墓与万忠墓碑 历史见证——“四二七”大罢工汽笛手阀 益记笔店——东关街的红色遗迹 “抗日放火团”遗物 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使用的皮箱 特殊解放区时期的旅大 38分钟影像资料里的历史故事 大连局的珍贵文物 特殊解放区大连的红色报纸 加帖红军票 关东银行券 颜一烟捐赠的珍贵史料 建新工业公司的三份案 建新工业公司生产的式山炮弹 大连大众书店印行的《选集》 后记 序言 大连博物馆位于大连市 区南部的星海湾畔,是世 纪之交大连市政府建设的 大型文化设施,主体建筑 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 陈列面积1.5万平方米, 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 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 普教育基地、辽宁省和大 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4月28日,历时6 年筹备的基本陈列“近代大 连”向公众开放,以表现 1840—1949年近代大连历 史为主题,内容分为“旅大 的开发与海防建设”“中日甲 午战争中的旅大”“俄国租借 旅大与港口城市的形成”“日 俄战争与日本殖民统治”“多 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近代 大连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大 连解放与人民政权的建立” 等七个单元,展出文物 1300余件、历史照片图表 800余幅,全面展示了大连 这座城市的百年历史。 近代以来,美丽富饶的 大连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 觊觎之地。鸦片战争期间 ,英国军舰入侵大连沿海 ,多次登岸抢掠当地百姓 的耕牛和家禽;第二次鸦 片战争期间,英国军舰入 侵大连湾,英军在此集结 ,把大连湾作为进犯我国 天津、北京的基地。 当时,清朝廷决定海防 与塞防并举,从1881年开 始建设北洋水师旅顺基地 。到1888年年底北洋海军 正式成军之时,已拥有“定 远”“镇远”等20多艘军舰, 在亚洲排名第一。随着旅 顺海防工程建设的进行, 自来水、电报等相继出现 ,近代城市的诸多要素已 经具备,旅顺缓慢地进入 了中国近代城市的行列。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日 军入侵旅顺,对旅顺居民 进行了持续4天的血腥大屠 杀,约有两万同胞惨死在 日军的枪弹和屠刀之下, 近代旅顺的前进步伐戛然 而止。 1895年3月,《马关条 约》签订后,俄、德、法 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再次 索取:5000万两“赎辽费” 后,于1895年年底退出辽 东半岛。俄国以“还辽有功” 为由,于1898年强租旅顺 口和大连湾;翌年8月,尼 古拉二世发布敕令,建设 达里尼港,进而建设达里 尼市,是为近代大连的开 端。 1904年2月8日深夜,日 本联合舰队袭击了俄国停 泊在旅顺港外的太平洋分 舰队军舰,日俄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 特别是大连人民带来了深 重灾难。日俄战争后,日 本取代俄国,大连沦为日 本的殖民地。1931年九一 八事变后,日本彻底撕下 了“租借地”的面纱,赤裸裸 地将大连划为日本国土, 严密地控制着港口、铁路 ,使之成为掠夺中国东北 物产的中心,将大连工业 推向军事工业的轨道,以 满足其进一步侵略扩张的 需要。中国民族工业在顽 强地抗争,但终因殖民者 的打压而萎缩。 近代大连是中国少数完 全殖民地化的城市之一, 也是近代沿海城市中少有 的实行自由港的城市。它 不是由古代城市演变而来 的,而是俄、日投巨资在 荒僻村落上建成的城市。 正是这种特殊的遭逼,大 连在被动的情况下,较早 地打开了外来文化的大门 。大机器工业导致人口的 骤增,推动了近代大连的 快速发展。 日本在大连殖民统治的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中 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其 阴险目的是要消灭被侵占 地区人民的民族意识、国 家观念。但大连人民始终 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使日 本殖民者泯灭中华文化的 企图破灭。 在近代大连的城市建设 中,中国人民付出了高昂 的代价,甚至是生命。他 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 痛苦,超负荷地劳动,却 住在“红房子”和贫民窟中。 没有中国劳动人民,就没 有近代大连。 自帝国主义践踏大连土 地之日开始,大连人民就 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斗争 。特别是1926年1月中国 共产党大连地方组织建立 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了 不屈的斗争。经过斗争、 挫折、失败、奋起,虽然 党组织4次遭到日本殖民当 局的严重破坏,但党始终 领导大连人民前赴后继, 直至取得抗日斗争的胜利 。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 参加的、以破坏日本占领 区军事设施和战略物资为 目的的国际情报组,从 1935年到1940年,在大连 实施放火57次,烧毁了日 军大量的军用物资,这极 大地鼓舞了大连人民的抗 日斗争士气,有力地支援 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在庄河、复县伪满洲国统 治地区,当地人民也自发 地组织起来进行抗击日伪 的斗争,他们曾击毙日军 大佐森秀树(后被追晋为 少将),谱写了中华民族 的正气歌。 1945年8月22日,苏联 红军在中国人民武装力量 的配合下解放了大连.大 连成为特殊解放区。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连 人民发展生产,支援人民 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诞 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本书是为解读“近代大连 ”陈列而做的一次尝试,涵 盖了陈列的七个单元,旨 在通过陈列展出的文物、 资料,进一步讲好大连故 事,进而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深知,这是一项难度 很大的工作,需要对文物 、资料进行再创作,而我 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也不 是一次就能到位的,因此 本书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 样的不足,期望读者批评 指正。 大连博物馆馆长、研究 馆员姜晔 2020年10月 导语 《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富有历史感的画面,平时大众的语言,多角度、全方位向读者展示历史原貌的同时,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集历史感和文化感于一身,让读者身临其境,在了解过去的同时,思考现在,展望未来。 后记 本书由大连博物馆策划 ,本馆研究室主任、副研 究馆员于孝东具体组织实 施,馆内30名工作人员参 与撰稿。2019年夏,初稿 完成后,由于孝东负责统 一体例,进行修订,研究 室王欣欣承担图片整理工 作。 值此《大连博物馆“近代 大连”陈列故事》出版之际 ,谨向为“近代大连”陈列做 出贡献的人们表示由衷的 敬意!同时向为本书出版做 出贡献的人们表示衷心的 感谢! 编者 2020年10月 精彩页 “近代大连”第一单元“旅大的开发与海防建设”部分展示了一位德国人的照片,他就是汉纳根,中国近代第一个军港和炮台的主要设计者和建造者。 1879年9月,在德籍外交顾问古斯塔夫·德璀琳的推荐下,汉纳根来到中国,担任李鸿章的私人顾问。不久,经过李鸿章的多方努力,在旅顺口修建大型海军基地的计划终于获得清政府的批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型军事工程终于就要启动了。但是,另一个难题摆在了李鸿章的面前:偌大的一个中国,竟然找不到一个懂得修建现代化军港的人才。怎么办?旅顺工程不干则已,一旦实施必将是国家级的重要工程。这种工程是汉纳根的长项,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才干,于是汉纳根成了不二人选。中国的军事史——特别是海军历史上,不可避免地要刻下汉纳根的名字。 一、修建黄金山炮台 在修筑旅顺军港前,为了军港的修建和防御,李鸿章决定先在旅顺的山上修筑一些防御的炮台。1880年12月14日,李鸿章在给当时山东巡抚周恒祺的书信中对此有明确的交代:“蚊船非炮台不能立足,旅顺之台需费十数万金,异日必成北洋一大屏蔽。该处有此一军扼扎,登州、烟台,敌当不敢久泊。”因此,先修建一座炮台,以防护海口的重任就落在了汉纳根身上。 黄金山是封锁外海炮阵地的理想位置。分列旅顺口两侧的黄金山、鸡冠山是这处海湾的天然屏障,观察所设在黄金台上,利于指挥射击,可随时通报观察结果。火炮阵地的设计在考虑了作战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之后,对施工作业的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汉纳根很清楚,同样的施工材料、施工条件,不同的管理、不同的要求会使工程质量大不相同,稍有不慎即会造成灾难性的损失。汉纳根将关于修建防御工事的计划以及工程预算呈送李鸿章后,很快得到了批准。 在修建黄金山炮台时,当地的工人对工事的设计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加之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大愿意和外国人一起工作,招工比较困难。后来,两个胆量较大的中国人自告奋勇找来了200人干活,几天之后,又来了300人。刚开始只是简单的土石方工程,汉纳根随船带来了40袋白银,这对于想挣钱养家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快,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工匠的人数上升到1.500多人。这些人多数是来自金州、复州等周边的渔民、农民、木匠、铁匠等,他们放弃了原先的工作来到这里。大批工匠的到来使工程的进展出现了戏剧化的转机,这令汉纳根兴奋不已。 他将这些工匠们组织起来,加以严密地分工,并委派工头监督施工。同时,他还亲自指导这些工匠操作现代化的施工工具和挖掘隧道、开凿石块等各项技术工作。可以想象,当这位受过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德国人与中国近代对科学技术一窍不通的人交流时,他面临的挑战会有多大。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