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齐鲁戏曲与齐鲁文化精神(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陈公水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梳理了齐鲁古典戏曲和近现代地方戏曲文献资料,挖掘其美学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对齐鲁戏曲如何体现齐鲁文化精神,进行了文化解读,开辟了齐鲁文化深入研究的新路径,为齐鲁戏曲的振兴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作者简介 陈公水,1959年生,山东桓台人。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戏曲文艺研究所名誉所长,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委员、中国作协会员。出版学术专著六部,其中《齐鲁古典戏曲全集》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创作《建造王宫的人们》《明天的太阳》等文学作品,曾获山东省刘勰文艺奖、山东省作协文学创作奖;编纂600多万字的研究史料和民间文献,其中《山东理工大学年鉴》分获山东省政府年鉴一等奖、特等奖等奖项。 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齐鲁文化的生成及基本精神内涵 第一节 齐鲁地域文化的客观成因 第二节 齐鲁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齐鲁文化的影响及基本精神内涵 第二章 齐鲁古典戏曲述略 第一节 齐鲁戏曲溯源考略 第二节 元代杂剧的兴盛之地 第三节 明清齐鲁杂剧的流布及嬗变 第四节 明清齐鲁传奇的发展繁盛 第五节 齐鲁古典戏曲的主要特征及地位影响 第三章 齐鲁古典戏曲所彰显的齐鲁文化思想精神 第一节 忠良忧社稷权奸祸国邦 第二节 讴歌孝子妇鞭笞不孝行 第三节 咏赞真气节褒扬贞节女 第四节 仰慕侠义客鞭挞背信人 第五节 “齐地之气”与齐戏 第六节 圣裔之风与鲁剧 第四章 齐鲁古典戏曲展现的齐鲁文化艺术精神 第一节 齐鲁戏曲的中和之美 第二节 齐鲁古典戏曲展现的齐文化艺术精神 第五章 齐鲁地方戏曲概述 第一节 齐鲁地方戏曲形成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第二节 齐鲁戏曲文化带 第三节 齐鲁地方戏曲分类摭谈 第四节 齐鲁地方戏曲门类概说 第六章 齐鲁地方戏曲思想内涵的民间性及齐文化的思想精神 第一节 历史掌故的民俗性 第二节 爱情故事的灵动性 第三节 民众生活的伦理性 第四节 神仙道化的民俗性 第五节 “聊斋戏”的批判性 第七章 齐鲁地方戏曲通俗性的艺术表现及齐文化艺术精神 第一节 语言俚质诙谐 第二节 表演自由灵活热闹刺激 第三节 通俗性的艺术表现承载着齐文化艺术精神 第八章 齐鲁戏曲的生存环境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齐鲁戏曲的生存现状 第二节 振兴齐鲁戏曲的对策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跋 后记 序言 谢柏梁 春秋晚期,孔子登泰山 ,俯瞰天下,壮志凌云。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735 ),25岁的杜甫登临泰山, 在《望岳》中不甘落后地延 伸道:“岱宗夫如何,齐鲁 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 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 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 北为齐,齐鲁都有800年的 建国史。作为姬姓之宗邦, 周之最亲莫如鲁,周礼尽在 鲁矣。周礼的实施,其极具 仪式感的歌舞队列,成为中 国戏曲的源头之一。齐国作 为春秋五霸之一,其蹴鞠乐 舞,其人物事迹,也成为中 国戏曲的形式与内容的一大 渊薮。 2015年12月28日,地处 齐国故都的山东理工大学, 居然在一批关于车辆工程、 陶瓷研发、清洁能源、金属 材料等研究机构的群山峻岭 中,矗立起风标独立的戏曲 文艺研究所。 该所开张之日,我与俞 冰、刘祯等人前往祝贺,躬 逢其盛,在接受聘书后开设 讲座,也深切感受到山东理 工大学对于艺术根脉和地域 文化的充分重视,对于齐鲁 戏曲与地缘背景的高度推举 。 戏曲文艺研究所在成立 之前的重要成果,是由陈公 水教授主编,徐文明、张英 基等人参与,以10年之劳作 ,9000多条注释,共同编 著而成的《齐鲁古典戏曲全 集》,该书共收入元明清三 代齐鲁大地上30位戏曲作家 的近70部杂剧、传奇作品, 并进行了分类、辨伪、汇校 、注疏、辑佚以及述略等深 度研究。作为2002年山东 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该 书在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 版。 袁世硕先生认为“这套书 把山东古代主要是元明清三 代的戏曲作品汇总了,比较 齐全,提供了山东戏曲的研 究资料,有注释,有题解, 有概述,对山东文化建设或 者说古代戏曲文化建设方面 ,具有极大的贡献”:傅璇 琮先生评价该书“是戏曲史 料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 文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又 一标志性成就”(《中华读 书报》2011.10.19)。 正是因为前期对于齐鲁 戏曲作品的整体归总和深入 研究,才有了该所在成立之 后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齐鲁戏曲与齐鲁文化精 神”的获批立项、次第展开 和结项出版。陈公水教授带 领其科研团队,又经历一个 “八年抗战”的艰难前行,这 才将科研成果由中华书局再 度推出。 作为该项目课题申报的 建议者、项目结题的评审组 组长,我与评审组委员们对 于该成果,有一些同中有异 、异中趋同的总体认知: 其一,《齐鲁戏曲与齐 鲁文化精神》将山东文化艺 术及其精神脉络予以了梳理 、集成和汇总。古代的山东 地区,仅《左传》记录便有 55国,齐鲁灭亡之后,直到 金代才设立山东东路、山东 西路,明代设立山东布政使 司,清初正式设立山东省。 泰山之南的鲁国和泰山之北 的齐国,以戏曲艺术作为媒 介,以文化精神作为提升, 本书便把齐鲁文化精神汇聚 在一起,这就具备山东戏曲 文化的弘大格局;由此出发 ,该书把齐鲁戏曲及其文化 精神,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 景下加以看待,这就能够具 备世界文化背景下之中国格 局的大胸怀和世界观。 其二,该成果作为对齐 鲁戏曲的综合研究,开创之 功不可埋没。该课题打破了 戏曲研究以小的行政区划分 边界的研究范围,基于文化 圈戏曲研究的区域分布与风 格变换,更好地反映了齐鲁 戏曲的流变、发展及美学风 格。课题搜集了元代到清末 齐鲁学人创作的大量杂剧与 传奇剧本,基于这些材料, 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 齐鲁古典戏曲的美学特点、 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把握 ,均有独到之处。比方关于 “水浒”题材剧目的研究,展 示了除正统“孔孟之道”之外 的齐鲁戏曲的另一重要方面 。在中庸精神之外还有逼上 梁山,在啸聚山林之后不忘 “替天行道”,在温柔敦厚之 外尚有尚武之风;同样,在 齐都泱泱雄风之外,也有蒲 松龄鬼狐的美艳与奇幻。 其三,该成果认为齐鲁 的古典戏曲以体现鲁文化精 神为主,但也有“齐气”;而 齐鲁流行的地方戏则主要体 现了齐文化精神,当然也带 有“鲁风”,这一研究成果对 比历史,上通朝堂,接通地 气,下贯草根,拓展和深化 了齐鲁文化和齐鲁戏曲的研 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对齐文化、鲁文化、齐鲁文 化二元一体、齐鲁文化包容 的发展阶段细致准确的论述 ,对所体现的齐鲁文化思想 、艺术精神的具体分析有理 有据。同时,本成果还对齐 鲁戏曲的生存现状作了认真 考察,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 发展对策,具有历史的厚重 感和理论的相关度,同时还 具备鲜活的现实意义和实用 价值。 其四,课题具有历史和 现实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 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特点。既体现了研究者的开 阔眼界和历史思维,更体现 了研究者对具体研究对象、 作家作品的深入了解和具体 分析。该研究成果既是对齐 鲁戏曲近似于百科全书式的 研究和探索,也从另一方面 体现出中华戏曲的源远流长 和博大精深,从遥远的古代 戏曲中齐鲁文化精神的体现 ,到齐鲁戏曲的当代生存状 况,该研究在经纬度上以文 化艺术和戏曲创造的诸多线 索交织起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