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下天山(亚洲腹地之旅)(精)/拉铁摩尔著作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欧文·拉铁摩尔
出版社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1927年拉铁摩尔从北向南穿越新疆的游记。他与新婚妻子在塔城会合后,经乌鲁木齐、玛纳斯、吐鲁番、伊犁、阿克苏、喀什、莎车等著名地标,穿越了天山、喀喇昆仑山等著名山脉。与19世纪以来具有政治、商业等动机的其他外国旅行者不同,拉铁摩尔真正地深入民间,记录了沿途的风土人文。而他对亚洲腹地历史地理的联系,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在动荡时代所经受的考验。
作者简介
欧文·拉铁摩尔(1900—1989),与中国有深厚渊源的汉学家、蒙古学家,在中国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多次在中国边疆地区游历,曾于1936年访问延安,1972年受周总理邀请访华。他在美国是与费正清并列的老一辈“知华派”学者,他对中国边疆历史的研究启发了诸多后来者,曾担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在美国、欧洲开辟汉学和蒙古学的研究阵地,代表作有《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拉铁摩尔中国史》等。
目录
出版说明
一个“20世纪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拉铁摩尔著作集”代序 袁剑
1975年版序
1930年版序
第一章 商栈
第二章 通往乌鲁木齐的雪道
第三章 位于亚洲腹地的首府
第四章 天山北路
第五章 东干人
第六章 游牧民的越冬之地
第七章 老风口
第八章 亚洲腹地边疆
第九章 重逢
第十章 成为一个考察者
第十一章 西部游牧民
第十二章 春季迁徙
第十三章 拓荒者的土地
第十四章 越过博格达山
第十五章 荒城之地
第十六章 葡萄园和沙漠
第十七章 西行伊宁
第十八章 马
第十九章 赛里木湖和塔勒奇达坂
第二十章 “我不知道,那又怎样”
第二十一章 伊犁河谷
第二十二章 上天山
第二十三章 高山牧场的哈萨克人
第二十四章 马奶
第二十五章 哈萨克人和柯尔克孜人
第二十六章 伊斯坎德尔之死
第二十七章 亚洲腹地的美国洋大人
第二十八章 木扎尔特冰川
第二十九章 下天山至阿克苏
第三十章 天山南路
第三十一章 “五个山口”之路
第三十二章 素盖提和喀喇昆仑
第三十三章 告别亚洲腹地高原
索引
序言
一个“20世纪人”眼中的
中国与世界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
也离不开中国。作为一个东
方文明古国和大国,中国不
管是在古代、近代还是当代
,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也
必将对未来有更大的贡献。
过去的20世纪,风云变幻,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我们理
解本国与外部世界的方式,
而与之相关的地缘政治变动
则决定性地塑造了东亚乃至
整个世界的秩序结构。时至
今日,这一秩序结构依然影
响着我们的自我认知、周边
意识与世界感觉。
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
正如马可·波罗的经历与记
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域外
对古代中国尤其是元朝的认
识一样,20世纪来华的一批
后来被称为“中国通”的西方
人,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
域外国家社会与民众对华的
系统理解与认知,其中包括
对于一战、二战乃至冷战的
理解,当然也会涉及关于中
国革命、抗日战争、东亚秩
序以及大国竞争的重要议题
。时光流逝,这批人大多已
经逝去,但二战后的世界秩
序结构依然在东亚留存,这
些议题依然富有历史性与启
发性的意义,能够使我们在
自主性地认识与周边、域外
关系的同时,去了解一些曾
经有过的分析与讨论,从而
为我们提供可供参照和比较
的20世纪体验与概括。
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
就是其中的一位。从生命历
程来看,他是个彻底的“20
世纪人”,作为一位著名的“
中国通”,他在中国度过了
青少年时代,将中国视为“
第二故乡”,并在中国近现
代政治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在青年时代成为第一个走
遍中国内地各区域的美国佬
之后,他实现了那批“20世
纪人”最具魅力的目标:在
理解中国社会的同时,也了
解中国的政治。紧随斯诺之
后,他参加的“美亚”小组一
行在1937年6月访问红色圣
地——延安,虽然只有短短
几天,但对他的影响却是终
身的。这次访问,不仅让他
得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同
时也获得了革命左翼关于“
解放”与“同情”的知识启蒙
,更为自己打上了“亲华”与
“知华”的烙印,当然,这也
使他本人后来在50年代成为
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主要
攻击对象,无依无靠之下被
迫远走英伦。而他在40年代
受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推
荐,担任蒋介石的私人顾问
,则成为那个时代独特性的
一个标志,而他也在对中国
抗战的理解与支持中,认识
到了未来中国蕴含的力量,
中国的事务也要由中国人来
掌握。随着中美关系转暖,
1972年,受周恩来总理邀
请,拉铁摩尔得以在古稀之
年踏上新中国的土地。那个
他青少年时代曾经残破不堪
的“第二故乡”,如今正在世
界舞台中独自掌握着自己的
命运。毫无疑问,这是中国
人的中国。
张骞式的体验,或者用
现在时髦的词汇来说——田
野调查(fieldwork),塑造
了拉铁摩尔本人学术表达背
后的迷人之处。在回忆文章
中,拉铁摩尔记述了他了解
中国的“接地气”方式。在多
次出差之旅中,他都放弃了
那些之前洋人传统的老爷作
派,在没有翻译、仆人或补
给的情况下,轻装前行。自
己一般都会乘火车抵达最近
的地方,然后或许会换乘骡
车,前往他所服务的商行寻
找要做生意的中国伙伴——
一家建有院墙的老式商行,
里面既有仓库又有商铺;掌
柜、职员和学徒全都在这里
工作、吃饭和睡觉。掌柜起
初会因为他要求在房间里共
事并参与日常事务而感到慌
乱;等了一段时间后,他们
会发现,这个办法挺不错,
还方便办事。在吃饭的闲暇
当口,在晚上,或者在等待
官员视察的百无聊赖之际,
大家都会海阔天空地侃大山
,从政治到经济,无所不包
。每次出差之后,他都会收
获一大帮子朋友。在如今这
个旅行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时
代,我们每个人理解周边与
外部世界的方式也变得越来
越个人化,但有一点可以肯
定的是,在我们对作为整体
的中国与世界的理解之外,
去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的基层
社会与生活世界,认识中国
广袤的边疆地区,将使我们
的知识图景更为完整。
“在骆驼商队和铁路货车
之间堆放着货物。那里只有
两步或者四步的距离,却弥
合了两千年的鸿沟,在商队
来回进入将大汉王朝和罗马
帝国两相分隔的古典时代以
及蒸汽时代之间,摧毁了过
去,开启了未来。”这种突
然的感觉,开启了拉铁摩尔
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生命之旅
。如今,在我们看来,开启
未来的旅程,不必再以摧毁
过去为前提,未来与过去可
以兼容。司马迁有言,通古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上
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的
大力支持下,“拉铁摩尔著
作集”终于应运而生,这契
合我们当下思考中国与世界
之关系的时代呼声,同时又
呈现了拉铁摩尔生命历程中
丰富而多彩的文本世界,诉
说了这位“20世纪人”的青年
、中年和老年故事,其中既
有豪情万丈、也有苦闷彷徨
,更有历经冷暖后的冷峻叙
说,贯穿了这个世纪独有的
政治与思想变局,构成了由
小及大的20世纪中国与世界
场景。
我们都是时代的人,都
会经历自己所在世纪的跌宕
起伏。阅读这些20世纪的故
事,我们也将获得对过去与
未来的感觉,进而理解
导语
本书是1927年著名学者拉铁摩尔在中国西北地区行旅考察的游记。作者途经众多的名城名地,记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平实客观的笔触介绍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对普通中国民众抱持同情了解的态度,生动地展现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也穿插回顾了这片土地上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本书不仅是一部富于文学性和可读性的个人旅行游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关于中国西北地区地理、气候、物产、社会、文化、风俗、名胜等方面的不少宝贵资料。
书评(媒体评论)
拉铁摩尔详细记录了
1927年的新疆之旅。他认
为那是一个“包容的亚洲腹
地”,他看到了当时中国西
部的社会情景,所记载的内
容具有历史学、地理学、人
类学、社会学多方面的价值
。本书与《从塞北到西域》
一起,反映了拉铁摩尔的三
个学术特点:他以实地考察
著称;他善于思考的学者,
将历史与地理两种眼光结合
起来;他深入中国社会,与
中国各类人群深入接触。这
些特点在研究中国问题的西
方学者中是出类拔萃的。
——唐晓峰
这不仅是一本有趣的旅
行书,还是极为宝贵的历史
资料,因为这个自学成才的
年轻人努力按照那时的民族
志标准记录他在西部见到的
当地人,记录他们的社会生
活与文化。更不寻常的地方
在于,年轻的拉铁摩尔似乎
还以国际政治发展为背景来
理解他见到的一切。书中的
民族志部分非常有意思,有
些观察是独特的,至今可作
为史料使用。
——罗新
精彩页
第一章 商栈
我们的商队完成了风雪交加的蒙古荒原之旅,我从所乘的骆驼3上滑下来,用缰绳牵着它从古城的城门楼下穿过。可以说,我已到达了新疆,或者更准确地说,我到了新疆北部的准噶尔。一个人在200米之外就向我打起了招呼,不是别人,正是“来宰提”(他的真名我一直不知道,而“来宰提”一名则是商队里面的诨号,在英语里很难表达),他是周家商队中的驼夫,现在在街上买东西。他曾经罹患腹痛,同伴都认为他被鬼上身了,我则给他按摩、喂药。我们在三趟湖绿洲分手,当时我滞留在当地一个官府的当铺中。“哈。乐英才!”他喊道,“你总算来啦!你最后这一段走得怎样?路都结冰了吧,你沿这条路往前直走,去张家醋坊,你在那里能见到周大头,还有其他我们的人,去吧!”
来宰提是我来到古城后唯一一个向我友好问候的人。我初到古城,没人关注我的骆驼,因为我的这些蒙古骆驼对于古城里的蒙古人和旅蒙商人们来说司空见惯;也没人关注我唯一的同伴摩西,他是一个蒙古人扮相的河北人,这在边贸活动中也十分常见。我和摩西在雪中离开商队,先期到达古城,先看看摩西是否能打点城里的官差。摩西是好样的,这个河北人曾帮我们成功对付了商队里心怀不轨的骆驼客,我们将那个家伙遗弃在了雪野之中。
在古城的街上,我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纷纷盯着我看——我独特的胡须表明我不是中国人,同时我又衣衫褴褛。到处都有人作恍然大悟状:“(这个人是)俄罗斯人!”这是一个无聊的下等人提醒自己关注什么新鲜事儿的方法。到处都有孩子戏谑着喊“drass!”,这是中国人学到的半吊子俄语问候语(前半截读音)。毫无疑问,商旅生活已经结束了,在商旅生活中,人们都是把自己的一摊子事情忙完之后才会去关注旁人。
一到张家醋坊,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圈子里。“带箱最贵的香烟,那个外国先生会付钱的,然后我们再谈。”周大头用他最阔气的态度向一个碎步疾行的伙计吩咐着。周大头也叫“六子…‘老大”,是周家的少东家。我发现这香烟是“红宝石皇后”牌的,在古城十分稀罕,500支一箱,可值4银元。没有哪个中国的或外国的烟草公司会在如此边远的西部小城设置代理。因此这些香烟的出现应该都是出于偶然原因,要么是汉商为了贱人贵出而订购的,要么是商队东家或驼夫冒险夹带而来,他们非常热衷于此事。今年最受欢迎的品牌是“红宝石皇后”和“满意”(thumbs up),“满意”因为其包装插图也叫“第一”,在西方则叫“玉手”。
周大头又说:“我们原打算在一家商号里给你准备一间屋子,你可以好好休息,吃的东西会送过去,也开心自在。但我们觉得,蒙古这一路你一直和我们一起住,也习惯和我们待在一起了,也许你在古城和我们住在一起会更好些。你待的时间不长,和我们一起住也没问题。我们几个人在账房旁有包间,你要是乐意就一起住在这吧。”
我们就这么定了。那个包间大约长20英尺、深12英尺,长边有一扇门通往大厅,大厅的另一边是账房。用于睡觉的大炕占据了包间内一半以上的空间。炕由烟道里的热气加热。纸窗是密封的,可以把热气圈在屋里。我们六七个人睡在这炕上。早上,我们把被褥靠着后墙堆放,人就可以在炕上自由活动。摩西躺在窗户边,紧挨着的是我的铺盖,然后是周大头的位置。再往里去是两个来自西边某地的商队老板,他俩是同姓同族,但没别的什么关系,之后是“巴里坤杂毛”。在炕的最里头是一个山西商人的铺位,此人通常不来睡觉,他把自己的所有身家和前途都投到古城的一个女人的怀里。女人早上七八点时送他回来,回来时他眼圈通红、脾气暴躁,身上的绸衣被酒弄脏,原先戴满手的假钻戒,回来后也少了一两枚。他有边刷牙边骂人的绝活,骂完之后就裹进被子里睡一上午。
说起那个“巴里坤杂毛”——这是他的诨名。他是所有人中最招摇的一个,穿着绸面皮袄,戴着貂皮帽,18英寸长的仿琥珀烟嘴上镶饰着玻璃“宝石”,骑着一匹巴里坤马。他年轻、瘦削的脸庞晒得厉害,呈深棕木色,但还没有皱纹。他叨叨一大堆粗话,连商队的人都听不下去。几天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挥洒在赌博、酗酒、鸦片、女人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放纵的东西上。
人们在他背后叫他“杂毛”,是因为他来自一个新奇的混血族群——“二混子”,这群人居住在古城和巴里坤之间的山区。“二”是第二代的意思,“混”有混血、混乱之义。他们是汉人的后代,通常是山西汉人的后代——旅蒙晋商里的一些败类不务正业,带着土尔扈特蒙古女子或者本地塔格里克(有维吾尔血统的山民)女子私奔进山……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