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回顾和反思我国教育史学科建设、演变和发展的百年历程,重点是探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数十年来教育史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点和影响等,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入分析教育史研究的对象、方法、范式、功能等理论问题,展望21世纪教育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并对进一步深化教育史研究和教学,促进教育史学科的传承和创新提出有益可行的建议。 作者简介 张学强,教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西北回族教育史》《拒斥与吸收:教育视域中的理学与佛学关系研究》2部专著,主编《明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明清教师研究》3部著作。2006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教育史分会40年:薪火相传名家辈出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礼敬前辈牢记责任 感念先贤激励后学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二十届年会综述 教育史学科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外国教育史教学与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美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近70年外国教育思想史研究回顾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回顾和展望 近40年欧洲新教育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教育管理史研究百年历程与未来愿景 中国教育史学史的演进特点、趋势及问题 近20年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考察——以《教育研究》等三种教育学术期刊论文为例 中国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进路——基于2007-2018年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综述 40年孔子教育思想研究的热点与趋势(1979-2018年)——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元代教育研究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历程与展望 1949—2019年:中国留学史料的整理进展与学术成就 中国传统教育及文化探赜索隐 言说的逻辑:庄子关于语言与教育关系的界说 唐代的女子教育内容研究——以《女孝经》和《女论语》为例 宋代旅行教育管窥——以苏轼、苏辙为个案 陈白沙:明代心学教育的开篇者 颜元南游中州活动及其影响 清代临桂陈氏科举家族考论 教育史视域下庙学、庙学学与庙学史刍议 民国时期教育现代化的诸面相 民国师范生教育参观旅行活动:模式、问题与价值 “以儿童为本位”:民国小学家访之考察 反抗与戏谑:亲历者视角下的民国中学会考 学科知识的体系化与本土化:民国时期教育学科关联辞书编纂论析 试论战区中小学教师第七服务团在甘肃的教育活动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 杜威的大学教育观及启示 什么样的生长是好的?——对杜威教育目的论的重新审视 社会民主进程中的学校重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 对杜威教育观中“职业”的讨论:1899-1916年 走出对杜威认知的“投射效应” 杜威来华与中国现代学术交流制度之滥觞——基于胡适、杜威的日记与书信 嬗变与坚守——傅统先之杜威学说研究的内在理路 中外历史上的大学及其学科建设 从工科到新工科——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百年变迁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选科制改革及其影响 权力博弈与近代清华大学评议会制度的历史变迁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评聘制度的历史考察——以国立名校为中心 中华大学教育系科建设的历史、内容与经验 从术到学:近代教会大学家政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国立中央大学与民国后期师资培养——以体育系为考察中心 大学服务抗战事业的探索与成效——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的创设和发展为案例(1935-1945) 竺可桢与中国现代学术及大学之建立——以竺可桢与哈佛大学渊源考述为基础 一个社会学家的教育书写——论新中国成立初期费孝通的大学改革探索 讲座·学说·学科:美国大学教育学科创建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沃尔特·斯科特与西北大学的学生人事管理 20世纪上半叶基金会慈善演进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 二战以来美国产学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模式演进——基于1942年到1979年的历史考察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的“弯道超车”现象:经验与借鉴 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跌宕起伏:中国高校招生考试70年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变迁与反思 新中国7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