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樟(精)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鉴于国内尚未见到记叙古老樟树的专著,为促进古樟树的保护与利用、繁荣生态文化、助力建设生态文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樟树研究团队,根据相关记载和线索,以树龄大、树形雄壮优美、人文内涵丰富为基本要素,将祖国南方大地众多古樟的伟岸身影悉数收入镜头,同时悉心收集古樟的历史人文故事。《中国古樟》一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精美图片生动直观地展现出古樟树的神韵,展示其“精、气、神”,除介绍古樟的地点、坐标、海拔以及形态特征外,还着墨于古樟树相关的历史典故、人文故事,引领读者在浓浓的墨香里畅游祖国大好河山,欣赏古樟树的豁达和坚强,在阅读中追溯古意,触动心灵,找回与古樟相连的温馨美好记忆和割舍不下的绵绵乡愁。 作者简介 安家成,男,二级教授、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两山”研究院副院长、南方木本香料国家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广西香料香精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任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西林业局党组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盟林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樟树研究团队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植物分类与应用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教学成果奖2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件、植物新品种权2项,命名植物新种2个,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主(参)编著作7部。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樟树研究概況 一、樟树概况 二、樟树研究概况 三、古樟树的保护价值 第二章 樟树的历史文化 一、物质层面的樟树文化 (一)樟树的木材利用 (二)樟树的医药价值 (三)樟树的日化利用 (四)樟树的景观美学 二、精神层面的樟树文化 (一)樟树的自然崇拜 (二)樟树的民俗文化 (三)樟树的品格与情操 (四)樟树的文学艺术 三、制度层面的樟树文化 (一)樟树培育保护的理念 (二)樟树采伐利用的制度 第三章 中国古樟树鉴赏 一、华东古樟树 华东乐安“中国第一古樟林” 江苏西山明月湾唐樟 江苏西山藤樟交柯 江苏西山双古樟 浙江后岭金谷山古樟 浙江毕浦娘娘樟 浙江溪口鸳鸯樟 浙江前童第一樟 浙江胡陈凤凰樟 浙江江心屿干年樟抱榕 浙江西周父母双樟 浙江东溪古樟 浙江樟田吴越古樟 浙江普陀干年神樟 浙江临海隋樟 浙江石滩古樟 浙江板樟山古樟 浙江路湾晋樟 浙江画乡古樟 浙江通济堰舍利樟 安徽漳潭张良樟 安徽昌溪龙凤樟 安徽王村茂五指樟 安徽荃村夫妻樟 安徽义成茂荫樟 安徽渚口救难樟 福建郭山村公婆樟 福建后埔公婆樟 福建古山重古樟 福建清源山赐恩古樟 福建美湖樟树王 福建沈郎樟 福建考亭抱佛樟 福建杜溪神樟 福建江坊古樟 福建竹洲古双樟 福建上陈华观樟 福建朝阳古樟 福建大韩榕抱樟 福建芹洋樟树王 江西肠府唐宋二樟 江西新湄樟帝 江西大江边公樟 江西防里进士村古樟 江西红井伟人樟 江西温汤樟树爷爷 江西温汤樟树奶奶 江西东浒神樟 江西严田天下第一樟 江西虹关古樟 江西海口华夏第一樟 江西泰和笔架樟 江西安福严田古樟 江西邵家卧樟 江西三湾古樟 江西水南阎罗樟 江西水南马鞍樟 江西水南三仙樟 江西莲河马面樟 二、华中古樟树 华南东安白竹古樟群 湖北车田香樟 湖北八斗古樟 湖北樟桥社王樟 湖北水源社王樟 湖北牛牧山古樟 湖南新园古樟 湖南黄巢拴马樟 湖南九龙古樟 湖南油圳双樟 湖南张飞拴马樟 湖南相思塘古樟 湖南桦树樟 湖南古香樟树王 湖南丹砂古樟 湖南溪口红军树 湖南文星古樟 湖南无量寿佛樟 湖南官塘樟树王 湖南新干桥古樟 湖南九龙井古樟 湖南红军渡口樟 湖南鸭婆树 湖南沧溪古樟 三、华南古樟树 华南兴业陈村学校古樟群 广东界滩古樟 广东安口古樟 广东天子地樟 广东社稷古樟 广东平凤古樟 广东龙岗天下第一樟 广西大河背古樟 广西潮田第一树 广西文桥古樟 广西上花古龙古樟 广西榜上古樟 广西丹坪神樟 广西老埠古樟 广西柘村社公樟 广西奇石英雄樟 广西睦马社公树 广西寿峰古樟 广西鸭窝寨古樟 广西榕马古樟 广西升平樟树王 广西龙归最美古樟 广西洞口最老古樟 广西鹅景古樟 广西里苗“公性神树” 四、西南古樟树 重庆清源宫香樟王 重庆龙潭双古樟 四川笔架山古樟 四川江阳香樟王 贵州田底古樟 贵州小翁古樟 五、港澳台古樟树 香港社山神木 台湾月眉泽民树 台湾太平密境古樟 参考文献 序言 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人类对于自然由原始文明 时的敬畏有加到工业文明时 以“征服者”自居,导致了全 球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 恶化和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历史呼唤着新的文明时代的 到来。这种新的文明即生态 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共同发展的新文明。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 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 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 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 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 略,在新的发展阶段又提出 了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 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 生态文明理念正日益深入人 心。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建设生态文明,站在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 划经济社会发展,是关系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 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时期 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赋予了林业前所未有的历史 使命。新时代的林业工作者 ,要在创新中奋力前行,积 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发展理念,牢记林 业人的初心,勇担建设生态 文明的历史重任。 古树名木,是人类历史 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 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 、文化价值的树木。在自然 界的严酷竞争中胜出的古树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代表着区域 植物最具典型意义的种类, 展示了气候、水文、地理、 植被、生态等自然环境因子 的变迁,是真实历史信息的 记录和传递者。同时,古树 名木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传 承者,见证着一座村庄或城 市的发展历史,传递着一个 地区古老的人文信息,承载 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怀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不 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具有极 其珍贵的科研、人文、生态 、社会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保护古树名木意义深远。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 是集珍贵用材、特种经济及 园林绿化等多功能于一身的 乡土树种,其适应性强,经 冬不凋,岁寒独秀,尤以长 寿著称。长江流域及以南各 地,凡生态环境、人文环境 友好的村庄城镇,都保存着 一株或多株承载着中华民族 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樟。保护 好一棵古樟树,就是贮藏一 份优良的种质遗传资源、保 存一件珍贵古老的“活文物” 、维护一个平衡良好的生态 环境、撰续一部自然与社会 发展的史书,可以让历史文 脉、悠悠乡愁在古樟树身上 赓续延绵、世代传承。 鉴于国内尚未见到记叙 古老樟树的专著,为促进古 樟树的保护与利用、繁荣生 态文化、助力建设生态文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 研究院樟树研究团队,根据 相关记载和线索,以树龄大 、树形雄壮优美、人文内涵 丰富为基本要素,将祖国南 方大地众多古樟的伟岸身影 悉数收入镜头,同时悉心收 集古樟的历史人文故事。《 中国古樟》一书,用图文并 茂的方式,以精美图片生动 直观地展现出古樟树的神韵 ,展示其“精、气、神”,除 介绍古樟的地点、坐标、海 拔以及形态特征外,还着墨 于古樟树相关的历史典故、 人文故事,引领读者在浓浓 的墨香里畅游祖国大好河山 ,欣赏古樟树的豁达和坚强 ,在阅读中追溯古意,触动 心灵,找回与古樟相连的温 馨美好记忆和割舍不下的绵 绵乡愁。 为了在广袤的南中国大 地找到具有优美自然特征、 承载丰富人文内涵的古樟, 我们开展了历时两年多、行 程四万多干米的调查工作, 历经江苏、浙江、安徽、福 建、江西、湖北、湖南、广 东、广西、海南、重庆、四 川、贵州、云南、陕西、香 港、澳门、台湾等省(自治 区、直辖市),在调查过程 中得到了所到之处省级绿化 委、县(市)级林业部门、 村庄父老乡亲以及众多敬樟 爱樟热心人士的热情帮助, 他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线 索。本书即将完稿之前,又 邀请到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理 事吴世良书法家题写了书名 。在此,我们对参与本次古 樟树资源调查及为本书图片 拍摄、编写、出版付出辛劳 和努力的全体参与者一并表 示衷心的感谢!鉴于我们的 摄影技术、编写水平有限, 本书可能还存在众多的不足 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1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