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曾在同一所大学跟随同样的法学教授学习法律,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以及家庭变故,劳特派特注重对个人的保护并提出了危害人类罪,将其引入《纽伦堡宪章》,最终用于给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定罪;莱姆金则侧重对群体的保护,提出了灭绝种族罪,他们二人及其法律思想至今对国际司法体系影响重大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作者在讲述他们的同时,也追溯了自己的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在面对纳粹暴行时穿越欧洲的神秘故事。 作者运用小说式的写作技巧,围绕着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二战”时期担任波兰总督的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国际法教授赫希·劳特派特以及检察官兼律师拉斐尔·莱姆金四个主要人物展开叙述;以不着痕迹的文笔、恰到好处的表述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目录 致读者 主要人物 序章邀请 第1章 莱昂 第2章 劳特派特 第3章 诺里奇的蒂尔尼小姐 第4章 莱姆金 第5章 戴领结的男子 第6章 弗兰克 第7章 茕茕孑立的孩子 第8章 纽伦堡 第9章 选择不想起的女孩 第10章 判决 尾声 走进森林 致谢 参考文献 注释 出版后记 序言 利韦夫市(乌克兰语 Lviv)在这个故事中占有 重要地位。整个19世纪, 它都以伦贝格(德语 Lemberg)之名为人所知 ,位于奥匈帝国东部边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不久,它就成为刚独立的 波兰的一部分,改称利沃 夫(波兰语Lwow)。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它又被苏联占领,被叫 作利乌夫(俄语Lvov)。 1941年7月,德国人突然 征服了这座城市,总督政 府把它作为加利西亚地区 的首府,再次将其命名为 伦贝格。1944年夏天, 苏联红军战胜纳粹之后, 它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 改名利韦夫,这个名字是 今天普遍使用的。例外的 是,如果你乘飞机从慕尼 黑飞往这个城市,机场屏 幕上显示的目的地会是伦 贝格。 伦贝格、利韦夫、利 乌夫和利沃夫都是同一个 地方。尽管在1914年至 1945年间,这座城市被 易手了不下八次,名字几 经改变,居民的组成和国 籍也变了,但地点和建筑 物还在原地不变。这就给 如何在本书里称呼这座城 市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 我决定,写到各个阶段时 ,就以当时控制该城市的 一方使用的称呼为准。( 对其他地方大体上也采用 了同样的处理方法:附近 的若乌凯夫现在是若夫克 瓦[Zhovkva],在1951 —1991年的政权空位期, 它被命名为涅斯捷罗夫[ Nesterov],这是为了纪 念“一战”期间的俄国英雄 ,第一位做出高空筋斗特 技的飞行员。) 我曾想过从头至尾使 用伦贝格这个地名,因为 这个名称唤起了一种柔和 的历史感,也是我外祖父 童年时代的城市名称。然 而,这样的选择可能被看 作是发出某种信号,从而 冒犯其他人。同样的道理 也适用于波兰语名字利沃 夫,这个名字用了20年; 还适用于乌克兰语名字利 韦夫,它早在1918年11 月的一小段动乱时期就被 使用过。意大利从来没有 控制过这座城市,如果有 的话,一定会称它为利欧 波利斯(Leopolis),意 为“狮城”。 导语 荣获英国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贝利·吉福德奖非虚构图书奖、《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海伊文学艺术节散文奖,被评为《卫报》年度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十大畅销书; 入围Slightly Foxed最佳传记处女作、达夫·库珀奖决选名单、坎迪尔历史奖初选名单; 本书以亲历“二战”的四个主要人物及其家族为切入点,从深刻的个人视角追溯了“危害人类罪”和“灭绝种族罪”的诞生过程,最终导向纽伦堡审判这一伟大结局。看似庞杂的内容架构在作者笔下却做到了完美交织,让读者既拥有小说般跌宕起伏的阅读体验,又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凝重。 后记 东西街——既是作者 曾外祖母生活过的地方, 也是赫希·劳特派特幼时 居住的地方,只不过一家 在街的东端,另一家在街 的西端。这条街道见证了 两家人的过去和纳粹对生 活在这条街上的无辜居民 的迫害。 在书中,作者菲利普· 桑兹有着多重身份,他是 逃过纳粹迫害的莱昂·布 赫霍尔茨的外孙,也是赫 希·劳特派特的儿子伊莱 休·劳特派特的学生,更 是一名律师兼法学教授。 在这样的多重身份下,他 将外祖父辈的家族历史、 以汉斯·弗兰克为首的纳 粹在波兰的残酷统治,以 及同时在利沃夫大学法学 系求学却最终走向不同法 学研究领域的拉斐尔·莱 姆金和赫希·劳特派特的 人生经历交织在一起,讲 述了以这四个人物及其家 庭为切人点展开的极具故 事性却又残酷真实的“二 战”旧事以及为惩治纳粹 战犯而创立危害人类罪和 灭绝种族罪的过程。 因此,本书甫一出版 就得到诸多赞誉,并获得 了2016年英国最顶尖的 非虚构文学奖贝利·吉福 德奖。相信读者通过阅读 本书,会对“二战”及经历 过“二战”的那些普通又不 普通的人物有一个更全面 而深入的认识。 服务热线:133-6631 -2326 188-1142-1266 服务信箱: 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20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即便是在记述法律的 复杂性时,桑兹的写作依 然像惊悚片一样引人入胜 、神秘、信息量巨大…… 他可以从八十多年前的地 址中神奇地提取出战时英 雄主义的完整历史……《 东西街》是一部不同寻常 的回忆录。 ——丽莎·阿皮娜妮西 ,《观察者报》 《东西街》是一本伟 大的书、一部充满智慧的 作品。不论是叙述上还是 知识上都引人入胜,令人 震撼。所有发生的事都是 既成事实,但仍能让读者 感到出乎意料,让我体会 到愤怒和同情。时而令我 错愕,时而令我垂泪。我 想要一口气读完,迫不及 待想看到结尾。而当我读 到结尾时,我又感到不舍 。 ——丹尼尔·芬克尔斯 坦,《泰晤士报》 在桑兹的历史中,如 同在所有优秀的小说中一 样,我们碰到了一些人物 ,尽管看似次要,实际上 对于情节发展必不可少… …因而产生了一种——据 我所知——史无前例的叙 述……这个力与美的精巧 构造不应当被美国或其他 地方的任何人所忽视。 ——贝尔纳-亨利·列维 ,《纽约时报》 精彩页 序章 邀请 1946年10月1日 星期二 纽伦堡司法宫 下午3时许,被告席后的木滑门开了,汉斯·弗兰克走进600号审判庭。他身穿灰色西装,与看押他的两名脸色阴沉的军警所戴的白色头盔形成强烈对比。一次次审讯已经打垮了这位粉红色脸颊、细尖鼻子、头发紧贴头皮的前阿道夫·希特勒私人律师、波兰占领区私人代表。弗兰克不再是昔日被他的朋友理查德·施特劳斯所歌颂的身材挺拔修长的部长。的确,他的精神很是恍惚,以至于进入审判庭时转错了方向,背对着法官。 那天审判庭坐满了旁听者,当中有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国际法教授。秃顶、戴着眼镜的赫希·劳特派特像一只浑圆的猫头鹰一样栖息在长长的木桌尽头,身边都是英国检察官队伍的杰出同事。劳特派特坐在距离弗兰克不过几英尺远的地方,身着黑色西装,正是此人最早提出在《纽伦堡宪章》中引入“危害人类罪”这一概念,用这5个字来形容发生在波兰领土上的针对400万犹太人和波兰人的谋杀。劳特派特后来成了20世纪最杰出的国际法人才和现代人权运动之父,然而他对于弗兰克的关注并不仅仅出于专业原因。弗兰克担任波兰被占领区总督的五年间,伦贝格市也被划入他的管辖范围。那里住着劳特派特的大家族,包括他的父母、他的哥哥和妹妹,以及他们的孩子。一年前审判开始时,劳特派特仍未知晓他们在汉斯·弗兰克管辖范围的命运如何。 另一个同样关注着这场审判的人,拉斐尔·莱姆金,当天没有到现场。他当时正躺在巴黎一所美国部队医院的病床上通过无线电收听判决。他曾在华沙先后做过检察官和律师,1939年战争爆发时他逃离了波兰,辗转到达美国。他作为美国检控团队的一员,与英国检控团队一起参与了这次审判工作。他把好几个公文箱千里迢迢带到了美国,每一个公文箱里都塞满了文件,包括许多由弗兰克签署的法令。在研究这些材料时,莱姆金发现了一种行为模式,并为其创造了专有名词,用来形容弗兰克可能被指控的罪行。他将这种罪行定义为“种族灭绝”。与劳特派特旨在保护个体而着重于反人类罪的研究不同的是,莱姆金更多地关注于对团体的保护。为了将灭绝种族罪纳入对弗兰克的指控中,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然而在审判的最后一天,他却因病倒而无法出席。他对于弗兰克的关注同样包含了个人原因:他在利沃夫市生活了很多年,而且他的父母和弟弟被卷入了据说发生在弗兰克管辖区的罪行。 “被告汉斯·弗兰克。”法庭庭长宣布。弗兰克很想知道自己能否活到圣诞节,因为这关系到他能否向七岁的儿子兑现刚许下的承诺,他向儿子保证一切都会好的,他会回家和他一起过节。 2014年10月16日星期四纽伦堡司法宫 68年后,我在汉斯·弗兰克的儿子尼克拉斯的陪同下参观了600号审判庭,汉斯·弗兰克许下承诺时,他还是个小男孩。 我和尼克拉斯从司法宫后方废弃监狱空荡荒凉的翼楼开始参观,这是四栋翼楼中仅存的一栋。我们一起坐在一间狭小的牢房里,他的父亲曾经在同样的牢房里住了将近一年。尼克拉斯上一次来这里还是1946年9月。“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让我感觉离我父亲比较近的房间,”他告诉我,“我坐在这里体会着他的处境,他在这里待了一年左右,只有一个开放的厕所、一张小桌子和一张小床,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牢房是无情的,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尼克拉斯的看法同样毫不留情。“我的父亲是律师,他知道他干了什么。” 600号审判庭至今仍在使用,自纽伦堡审判以来变化不大。早在1946年,从牢房到审判庭必须经过一部窄小的电梯,21名被告中的每一个人当时都是乘着这部电梯直达法庭。这是我和尼克拉斯都很想亲眼看看的设备。它仍在原处,就在被告席后面,同一扇木滑门像往常一样无声无息地滑开。就像当时每天报道这场审判的伦敦《泰晤士报》前草地网球记者R.W.库珀所写的:“打开,关上,打开,关上。”尼克拉斯拉开这扇木滑门,进入那个狭小的空间,然后关上了身后的门。(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