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社交焦虑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日)加藤谛三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总是在为别人付出,可是人际关系却并不好,而且他们自己也会感到很焦虑很疲惫。他们无法拒绝别人,只要别人开口要求就会马上去做,哪所被逼着做讨厌的事也会尽量摆出一副好脸色。他们经常为了身边人好,为别人做自己觉得好的事,可是对方却并不领情。本书通过分析讨好型人格和神经症人格的社交心理动机,提出如何进行自我改善的方法。如果意识到真正的自己,就能转变思维和价值观,烦恼也会朝着解决的方向走。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1938年生于日本东京,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顾问。 擅长用心理学的论据,通俗易懂地解读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担任日本家喻户晓的电台栏目《人生问题咨询》的主持人长达半个世纪,2016年被授予“瑞宝中绶章”大赏。 著有《告别不安》《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情感暴力》《与内心的冲突和解》等众多经典畅销作品。 目录 第一章 无偿迁就别人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为何会不由自主地讨好别人 努力回应他人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努力 由于自我评价过低,总是从负面角度看待问题 所做的事不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自己 第二章 察觉束缚自己的心理诅咒——总是对他人和颜悦色就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为了帮别人鞠躬尽瘁 对方不感谢自己就会感到内心受伤 为他人着想的背后,隐藏着真正的感情 心灵互通的关系和没有心灵互通的关系 心里压抑着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第三章 学会照顾自己、不勉强自己,才能过得顺遂——“我明明是为了你好才这样做的……” 牺牲自己迁就他人的病因 过于迁就别人而感到疲惫的心理机制 不被别人所需要就无法认可自我价值的原因 第四章 就算不被别人认可也没什么——“真实的自己没有价值”,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价值是一种自卑感 为了不燃烧殆尽 学会认同真实的自我价值 享受生活 第五章 学会视角转换,为自己而活——只要认可真正的自己 前进的道路就会豁然开朗 不要伪装自己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 接受现实的自己 告别迎合别人的生活方式 后记 序言 有些人的人际关系非常 糟糕,他们总是在努力对别 人好,结果却并没有得到好 的反馈。 很多时候,自己心里想 要帮助对方,做的事似乎也 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然而 对方却并不领情。 于是他们感到委屈:为 什么付出得不到回报?为什 么我这么努力,你却不理解 我的好心? 这一类人往往常会做出 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言的神 经症的非利己主义行为。 神经症的非利己主义与 一般的非利己主义不同,它 是一种希望对方能够喜欢自 己,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好人 的非利己主义。 他们追求理想化的自我 ,内心对自己形象的定位是 “善良无私,乐于助人”,他 们会主动做一些讨好对方的 行为,他们认为“我是在帮 助你,我是为你好”。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去对 别人好,到最后却并没有几 个人领情,付出得不到回报 ,反而会消耗自己的心力, 让自己更加心力交瘁。在经 过失败的挫折后,他们会感 到疲劳、抑郁,甚至悔恨自 己不该对别人好,不该帮助 别人……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不 知不觉间给他人造成了负担 。他们不知道别人希望自己 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因为他 们缺乏感知这种情绪的能力 。 他们对生活的不满以“道 德”的假面登场,且他们对 自己这无意识的不满毫无所 觉。“看看我,我竟为别人 做到了这种程度。”他们如 此标榜自己。 过于为别人着想只会让 人感到疲惫,并且吃力不讨 好。虽然你内心怀着这样的 想法:“如果我对他好,那 他应该会有所回报吧?”但 别人并不一定会如你所愿。 这完完全全是对自己的一种 毫无用处的消耗。 他们总是理解不了,其 实别人并没有想要他们做什 么。别人明明不需要他们帮 忙,他们却仍要帮忙。因此 ,施恩图报的人和身边的人 之间的关系会逐渐破裂。 …… 然后因为愤怒而指责对 方,而当这股愤怒不能直接 发泄出来的时候,就会堆积 在心里让人感到不愉快,要 是再进一步,内心就会感到 抑郁。然后就会认为是因为 对方,自己才会变得抑郁。 但是自己之所以感到不 快,并不是因为对方的态度 或是话语,而是原于自己的 内心。也就是说,自己把自 我价值依赖于他人的评判, 这种心理态度才是导致自己 每天都不快乐的真正原因, 但是自己却察觉不到。 越是把自我价值依赖于 他人的评判,就越是增加了 作践自己的机会。 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无 法获得幸福的人,大部分是 因为理解错了自己变得不幸 的原因。 “我们曾数次看过别人是 如何‘努力’的。我本能的感 觉到,如果我们能在这时安 慰他们,劝他们不要再这样 继续下去,那么他们的心里 是否就不会培育出不安、憎 恶的种子,不会对别人产生 不怡当的奢望呢?” 没有精神内核的人的努 力是很难得到回报的,这种 人的内心是空荡荡的、是空 洞化的。这样的人就像甜甜 圈一样,内心是空的。因此 ,越努力,人生的道路却越 艰难,然后感叹着“明明我 都这么努力了”。 自己就这样茫然地努力 着,最后却感觉只有自己变 得不幸。 然而,这样的不幸并非 不可改变,通过学习和成长 ,我们可以摆脱这种不幸的 焦虑。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 己,我们的努力才会变得有 意义,生活才会充满色彩和 活力。 导语 日本心理学专家加藤谛三给讨好型人格和焦虑症人群的社交心理指南。 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讨好别人? 为什么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 为什么付出努力依然得不到回报? 为什么常常患得患失、焦虑不安? 心理学专家帮你找出努力回应他人的真正动机,解决焦虑。 不要自我感动地为别人好——他们真的需要你的付出吗? 不要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努力——他们的认可真的重要吗? 不要从负面角度评价自己——你是悲观主义的自卑者吗? 不要为了别人的喜欢而勉强自己——这是你焦虑的根源…… 后记 错误可以分为社会上的 错误和心理上的错误,用压 抑的手段来处理事情的人就 算不会引发社会上的错误, 也会引发心理上的错误。 如果心理没有成长,那 么人在社会上的努力都会成 为得不到回报的努力。 那些和他人没有心灵沟 通的人所做的努力,也会变 成得不到回报的努力。和他 人有心灵沟通的努力,才会 变成有所回报的努力。 在和别人的关系上也是 一样的,就算在现实生活中 没办法经常和那人见面,他 也仍然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灵 支柱。 而和别人没有心灵沟通 的人,即使每天都在职场上 和别人见面,如果之后没有 交集的话,他也会和别人变 成陌路人。 因为他们在见面的时候 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我们所做的努力,分为 得不到回报的努力和有所回 报的努力。 要怎么样才能感觉到有 所回报呢? 这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 所差别。 要想努力有所回报,第 一个条件是一个人的有意识 和无意识没有产生分离的情 况,第二个条件是身边要有 能互通心灵的同伴。 在拼命努力之下,终于 成了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终 于成了大公司的正式员工。 大概有人会觉得这种成 功是得不到回报的努力,也 有人不会这样觉得。 从社会角度来说,拼命 工作终于使事业走上了正轨 ,但是与自己想象中的生活 相去甚远,那么在这种条件 下,大概会有人觉得这只是 得不到回报的努力。当然如 果不是这种情况的话,也有 人会觉得这是有回报的努力 。 “明明我都这么努力了, 却还是遇上这种糟心事,总 是遇上一些糟糕的人、糟糕 的事。” 有很多因为被骗当了担 保人而失去全部财产的人, 他们自然会因为自己这悲惨 的命运而憎恨这个社会。 但是,他们在和骗子接 触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没有 离开那些坏人的机会呢? 肯定是有机会的。他们 肯定有看清对方真面目的机 会,而之所以当时没能做到 这点,是因为缺乏“看穿人 的能力”。 他们是在权威型家庭的 服从型依存关系里长大的, 他们在心理上没有什么成长 ,所以他们才会缺乏看穿人 的能力。 但是他们当时难道没有 从监狱一般的家里逃出来的 机会吗?可能也是有机会的 。 就像贝兰·沃尔夫所说, 现在的烦恼并不是昨天才有 的。导致你现在的烦恼的原 因有可能就是10年前你自己 内心的矛盾。 你一直以来都在拼命且 努力地生存着,但是在恋爱 和婚姻上都很失败,所以可 能会因此感觉以前的努力都 是得不到回报的努力。 但是和不适合自己的异 性邂逅的时候,如果自己没 有“表扬依赖症”,就不会和 这类人建立恋爱关系,那么 之后就更不会和他结婚。 如果没有过于沉重的自 卑感,就能和正常人谈恋爱 ,和正常人结婚。 所以,一个人会被不适 合自己的人骗着结婚,他的 心病是根本原因。只要他能 承认这点,那么人生未来的 道路就会变得开阔起来。 …… 你曾经真正想做的是以 下哪件事情? ①不带目的地去做某事。 自己决定想去哪所大学,而 不是周围那些人期望自己去 的大学,然后为了这个目标 而学习。 ②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周围的人不认同的事,只有 你一个人认定是可以达成的 ,然后就希望能够出现一根 魔杖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烦恼的人内心不仅是受 了伤,而且已经坏掉了。 他们说着“我受伤了”, 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我 的心坏掉了”。 烦恼之人并没有意识到 他们的内心已经坏掉了。 如果茶碗坏了,水就会 漏出来。他们执着于那些漏 掉的水,后悔失去那些漏掉 的水。他们执着于自己失去 的东西。 那个茶碗已经坏了,所 以会漏水是当然的。同理, 你的心已经坏了,所以会有 漏掉的东西也很正常。 坏掉的茶碗就相当于神 经症,所以会做没有回报的 努力是理所当然的。 已经够了,休息吧,你 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跑得够 久了。 你是一个坏掉的茶碗。 即使你拥有世界上所有 的财富,也是不会满意的, 因为它们都会从你坏掉的心 里漏出来。 那些现在活得很辛苦的 人,那些活得很累的人,所 需要的只是转变视角,就能 让生活变得有价值。 如果要实现视角转换, 那么必须改变内心。首先必 须从改变行为和动机开始。 根据乔治·温伯格的说法 ,如果我们能停止做多余的 行为,那么就能改变我们的 感知方式,就能感到人们更 加亲切。 从之前的书到这次这本 书,我都要感谢野岛纯子小 姐,感谢她一直以来的坚持 和鼓励。 精彩页 “心理健康的努力”和“神经症的努力” 许多人在社会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私人生活上却很失败,对这类人来说,社会上取得的成功大部分是对其自卑性格的过度补偿。他们虽然很努力,但是并没有社会情感,他们会与他人互相鼓励却没有真正的同伴意识。 自卑性格由自卑感而生,导致过度补偿。这样会让他们在社会上发展得很顺利,所以会取得社会上的成功。 而过度补偿的过程是强迫性地追求名声。 “心理健康的努力”(healthy strivings)和“神经症的努力”(neu-rotic drives for glory)是不同的。 在努力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现在做的到底是心理健康的努力还是神经症的努力。 心理健康的努力是从人固有的、天生的(inherent in human beings)喜好、倾向(propensity)中产生的。 这种努力与神经症的努力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健康的努力是自发性的努力,而神经症的努力是强迫性的努力。 所谓强迫性的努力,即哪怕这样努力很辛苦,但还是不得不继续,因为这么努力是为了躲避危险。 找出隐藏起来的真正动机 只要能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而努力,就能够解决烦恼。 只要能知道什么是问题的根源,那么就离解决烦恼不远了。偏执的爱即是原因之一。 即使孩子想换另一件衣服,但因为母亲认为那件衣服显得很廉价,所以母亲会说:“就穿身上这件衣服吧。” 单方面地强迫孩子,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步调走,把孩子卷进自己的世界,不承认孩子的个性。这样的母亲却认为这是爱。 她们对于伤害别人这件事的感觉很迟钝。因为专注于保护自己,以至于她们没有察觉到这个事实。 神经症的非利己主义者的努力往往缺乏动机,也会让努力不得回报。 他们把对生活的不满戴上爱的面具登场,以为这就是爱,这样就会导致他们一直在做得不到回报的讨好。 没有自我的老好人谈恋爱,会为了得到别人的喜爱一个劲地去讨好对方,但最后只会被别人玩弄,在疲劳与失意中逐渐失去人生的意义。 工作狂是因为不安,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自我扩张来消除这种不安。 内心强烈的冷漠和不安感促使他们疯狂工作。 这类人只会想着如何取悦他人,活得没有自我。 因为不安而努力,努力消耗自身、燃尽自我,这是逃避现实的行为,是有依赖症“倾向的努力。 这不是实现自我的能量,而是放弃自我的能量。 失去实现自我的情感导致丧失自我,这是自我排异。 当这类人做出引发社会关注的事件之后,也许会有人惊讶:那个人明明很优秀,怎么会做这种事?但是事实上这类人不管是在忍耐力上,还是在毅力上,都不如普通人那样好。 他们比普通人更加不安。 实际上,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生存之道,而不安的人因为觉得只能走这条路了,所以才会感到痛苦,如果他们能察觉到其实走另一条路也能行的话,就会变得幸福。 通过消弭自我意识来迎合、讨好别人而解决问题,这类人的努力分两种,其中一种是因为不安而迎合、讨好别人。 接下来他们就会因为害怕自我价值被剥夺而否认现实,造成无法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进而变成神经症的努力。 这些都是自以为是的努力,都是得不到回报的努力。下出说着“好辛苦,好痛苦!”的人都是以为生存之道只有一种的人。他们之所以会觉得“生存之道”只有一种,是因为他们的生存之道并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所以才会觉得痛苦。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