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中世纪前期(600-1066)、中世纪后期(1066-1534)、近代早期(1534-1640)、内战时期(1640-1660)和近代(1660-1900)五个时段对英国教育在600-1900年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探究英国教育与教权和王权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了英国教育在摆脱宗教影响,走出中世纪的艰难历程,揭示了英国教育发展的独特性。 作者简介 喻冰峰,男,江西省抚州市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大河谷分校(UTRGV)访问学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主持省级课题和省教育厅课题各两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化史、英国教育史。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江西社会科学》《现代大学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中世纪前期的英国教育(600-1066) 第一节 基督教在英国的传播 一 罗马-不列颠时期基督教的传入 二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 三 奥古斯丁和爱尔兰传教士在英国的传教活动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创办 一 罗马-不列颠时期的英国教育 二 教会学校的创办 三 教会学校的教学概况 第三节 英国教育的再次被毁与振兴 一 丹麦人的入侵对英国教育的冲击 二 阿尔弗雷德对英国教育的贡献 三 邓斯坦对英国教育的贡献 四 诺曼征服对英国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 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教育(1066-1534) 第一节 教会与中世纪英国的初等教育 一 教区学校 二 歌咏学校 三 歌祷堂学校 第二节 教会与英国中等教育 一 中世纪的文法学校 二 文法学校的教学 三 文法学校与宗教的关系 第三节 教会与英国高等教育——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 一 英国大学的诞生 二 以神学和经院哲学为核心的学科与课程体系 三 宗教慈善事业下的产物——学院的创建 四 修士与托钵僧 五 基督教会与英国大学 第三章 近代早期的英国教育(1534-1640) 第一节 剑桥大学的近代化转型 一 “筑巢”与“引凤”:人文主义“新知识”在剑桥大学的兴起 二 “白马旅店”与新教在剑桥大学的传播 三 剑桥大学与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第二节 都铎王朝时期王室对大学的巡视 一 王室巡视的原因 二 王室对大学的巡视 三 王室对大学的规训 四 大学对王室旨意的反叛 第三节 修道院的解散对英国教育的影响 一 修道院的解散 二 修道院的解散对英国中等教育的影响 三 修道院的解散对英国大学的影响 第四节 歌祷堂的解散对英国教育的影响 一 新教对“炼狱”观的批判 二 第一歌祷堂法案的出台 三 第二歌祷堂法案的出台 四 爱德华六世:学校的创办者抑或破坏者 五 歌祷堂解散后英国中等教育的新变化 第五节 近代早期英国的教育捐赠 一 近代早期英国教育捐赠的兴起 二 近代早期英国教育捐赠的主要群体 三 近代早期英国教育捐赠的文化背景 四 教育捐赠的社会影响 第四章 政府全面干预教育的初步尝试(1640-1660) 第一节 清教徒的教育改革主张 一 清教徒教育改革主张的萌发 二 清教徒的教育改革主张 第二节 清教革命时期英国的教育变化 一 清教革命对英国教育的影响 二 “大空位时期”的英国教育 三 王政复辟与英国教育的变化 第三节 英国教育在新英格兰的移植和变异 一 初等学校——主妇学校、读写学校、城镇学校 二 中等学校——拉丁文法学校 三 高等学府——哈佛学院 第五章 英国教育现代化的艰难起步(1660-1900) 第一节 传统教育机构的变迁 一 初等教育 二 中等教育 三 高等教育 第二节 新式教育机构的诞生 一 现代私立学园、古典私立学校与职业学园 二 “不信奉国教者学园” 三 伦敦大学与城市学院 第三节 英国政府对教育的全面介入 一 国民教育思想在英国的兴起 二 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及其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英文文献 二 中文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