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信息科技革命的强劲生机,撬动了现代“知识型”社会在创新发展领域的无限可能与变革转型层面的智慧朝向,而当下热议的“元宇宙”则正是这些可能与朝向的汇聚体。本书为“解密元宇宙”丛书的第三本。本书共10章,以阐释元宇宙产生、发展的人文意义与想象力价值入手,展开对元宇宙的憧憬,从文学描绘到学术讨论、从技术应用到价值剖析、从机遇期待到风险预估的全方位解读,期许与广大读者、行业同仁、学者专家形成对元宇宙认知与理解的感性化共鸣与理性化共识,同时更欢迎丰富、多元的观点、立场加入对未来元宇宙时代的社会理解与治理建议的讨论与交流。 本书可以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法律与科技研究、智慧政府转型发展、信息技术哲学研究等专业领域或元宇宙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刘志毅,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研究智库(IDER)创始人,数字经济与科技哲学领域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哲学、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思想等。 在企业界从事多年技术创新及行业研究工作,曾任百度搜索规划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现任工信部华信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与学术委员、北邮在线人工智能研究院特邀学术顾问、《中国信息化》杂志专栏作者。 目录 第1章 从赋魅到祛魅:邂逅“全球头号大网红” 1.1 《雪崩》叙事中的元宇宙幻境 1.1.1 “雪崩”赋魅元宇宙的魔幻与敬畏 1.1.2 元宇宙幻境:巴别塔的诱惑还是诺亚方舟的救赎 1.2 “技术”祛魅下的元宇宙雏形 1.2.1 技术支撑元宇宙的核心底座 1.2.2 技术形塑的元宇宙雏形 1.3 元宇宙特征的多重性向度 1.3.1 技术性向度的特征 1.3.2 交融性向度的特征 1.3.3 人文性向度的特征 第2章 从技术到学术:元宇宙的意蕴迭代 2.1 “缸中之脑”的理论假说与元宇宙的底层逻辑 2.1.1 “缸中之脑”假说中的元宇宙缩影 2.1.2 元宇宙底层逻辑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中的渗透 2.2 技术逻辑的理论衍生与现实回归 2.2.1 生物主义与物理主义衍生的两层思考 2.2.2 “星辰大海”抑或“沉沦虚妄”的现实考量 2.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元宇宙的终极关怀 2.3.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多维内涵 2.3.2 元宇宙缔造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耦合 2.3.3 以“真善美”为轴心的元宇宙人文底蕴 第3章 从科技井喷到数智革命:元宇宙的创世鸿蒙 3.1 从深度合成看元宇宙的“创世”风险 3.1.1 系统性风险研究 3.1.2 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 3.1.3 技术与标准缺失叠加监管科技的落后使深度合成技术的应用有待规范 3.1.4 安全攻防与稳定性风险 3.1.5 技术的风险与福利评估核算 3.1.6 进一步加深数字鸿沟 3.1.7 对人的异化与对人类现有认知的挑战 3.2 人工智能的道德哲学与伦理困境 3.3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伦理新问题 3.3.1 大数据伦理问题中最重要的数据垄断和隐私 3.3.2 从哲学视角理解大数据带来的变革 第4章 从传统要素到数据要素:元宇宙的生产基石 4.1 从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到元宇宙治理 4.1.1 社会治理没有统一的法典,由形式多样的法律规范构成 4.1.2 社会治理法兼具了“软法”与“硬法”两种形态 4.1.3 社会治理法的内容有其独特的特质,社会治理法规范的是社会治理活动 4.2 元宇宙的发展前奏——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4.2.1 数据要素的概念、定义与确权探索 4.2.2 数据产权与背后的安全风险 4.2.3 元宇宙下数据安全风险应对 4.3 元宇宙数字资产类型、权属与治理架构 第5章 从增信机制到可编程社会:元宇宙的底层逻辑 5.1 图灵留下的“秘密”——隐私计算 5.1.1 加密攻防改变人类历史 5.1.2 人工智能的奠基——图灵机 5.1.3 人工智能下的数据治理担忧 5.1.4 隐私计算与隐私保护 5.2 区块链技术与区块链经济 5.2.1 区块链缔造为元宇宙奠基的价值互联网与其背后的价值理论 5.2.2 开放网络与加密经济为可编程社会提供可信共识 5.3 DAO——可编程社会的经济学原理基础形态 第6章 从UGC到Web 3.0:元宇宙的核心内容 6.1 元宇宙的初心——UGC 6.2 元宇宙的进阶——Web 3.0 6.3 元宇宙的终极形态——开放、隐私和共建的世界 6.3.1 开放的元宇宙环境 6.3.2 关注隐私与其背后的系统构造与治理逻辑 6.3.3 基于价值敏感设计的伦理治理原则 6.4 共建、共治和共享价值的复杂网络世界 6.5 从数字孪生到数字人生 6.6 Web 3.0下的元宇宙算法规制与决策伦理的审慎思考 第7章 从碳基生态到硅基空间:元宇宙的“脱域”融合 7.1 硅基空间——“欲望之城”与科技井喷的共振 7.3.1 “欲望之城”的扩围将跨越碳基空间的边界 7.1.2 硅基空间的崛起驱策元宇宙的超越与赋智 7.2 数字交往——碳基生态与硅基空间的共生 7.2.1 元字亩“脱域”融合中的“数字永生” 7.2.2 “数字交往”重构人类实践行动新图景 7.2.3 元字宙“变维”生态下硅基与碳基的共生 第8章 从物理世界到虚实共生:元宇宙的社会解构与剖析 8.1 元宇宙穹顶下社会运转的新机理 8.1.1 数字原生的元宇宙 8.1.2 数字李生的元宇宙 8.1.3 数字内嵌的元宇宙 8.2 公共生活疏离化的扭曲与畸形诱发实体社会空心化加速 8.2.1 公共生活常态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底线意义 8.2.2 元宇宙的虚拟空间发展对公共生活的冲击 8.3 从“硬核权力”到“数字权力”触及法律权力的安定性 8.3.1 “权力”在元宇宙世界中的演进范式 8.3.2 数字权力的更迭及其对安定性的隐忧 8.4 UGC模式下平台数字劳动的异化与价值遮蔽 8.4.1 UGC模式对于元宇宙发展的意义 8.4.2 UGC模式下的数字劳动 8.4.3 数字劳动的异化分析 8.4.4 元宇宙世界中数字劳动异化的状态 8.5 沉浸式社交系统的“致瘾性”加剧精神意识危机 第9章 从数据法理到算法伦理:“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彰显 9.1 数据与算法——元宇宙社会聚合运转的黏合剂 9.1.1 数据喂养与算法驱动培植元宇宙 序言 纵观漫长的人类历史发 展进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 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 。因此,每一次解放生产力 的重大飞跃都会引发系统化 的社会制度变革,而身在其 中的人类生活品质、人的自 我认知与价值定位等也都会 获得相应的转型与升级。 笼统地讲,人类生产力 的第一次解放是农业革命, 这使社会发展从采集活动为 主走向种植生活为主,相应 地实现了从宗教、伦理和习 惯向世俗统治、人定法律的 制度系统转型;第二次解放 是工业革命,使人类从畜力 耕作走向机械生产,社会发 展的车轮由此以传统等级身 份定格人的依附层级转而驶 向以现代契约关系谋求人的 个体坐标的历史轨道上;第 三次解放发轫于20世纪50 年代延续至当下的信息革命 ,以其日渐强劲的“数据+ 算法+算力”的科技型生产 力构架,塑造着人类社会正 从物理生态迈向数智生态的 全方位深度变革,甚至迎来 从生产关系到生活方式、行 为模式到价值理念、经济业 态到治理机制等虚实同构与 共融、价值互信与共赢的跨 越式契机。至此,与现实世 界平行孪生甚至交错共生的 “元宇宙”应运而生。 从本质渊源上讲,元宇 宙的概念出现仍遵循物质决 定意识的原理。从技术层面 看,元宇宙是集成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 、虚拟仿真、脑际接口等一 系列信息科技综合应用的总 称,这便成就了元宇宙的空 间运行可能表现为意识决定 物质的颠覆状态,这就不免 引申出对元宇宙从文学寓意 到哲学思辨再到人文伦理乃 至规则治理的社会意义探讨 。 尽管元宇宙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而且也很可能将人 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 使人在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和 超级算法算力的基础上而重 建一个代表新型意义系统的 虚拟新宇宙,那将是超越自 然与社会束缚进而充分彰显 人之自由的创新,人甚至可 能成为新的“造物主”,而以 上帝视角重塑未来世界,但 不能避免的是,科技盛世之 下人也可能陷入新的“囚徒 困境”,甚至成为“技术规训 ”的对象而缺失主体性地位 ,人伦价值在元宇宙世界中 遭遇反噬。 由此,引发对元宇宙畅 想既富有期待又保持审视的 多维思考。 尹巧蕊 2022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