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电影编剧没有秘密(珍藏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芦苇//王天兵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芦苇和王天兵在2013年之后全部的重要谈话,回顾了芦苇鲜为人知的早期经历,更深入细致地讲解电影编剧技巧,最为重要的是对芦苇创作的《霸王别姬》电影剧本的逐场分析,让这部尘封三十年的剧作瑰宝大放异彩。此外,还有围绕电影《白鹿原》的改编技巧以及相关事件的深度访谈,与附赠的《白鹿原》电影剧本参照阅读,也会使人受益匪浅;还有对此前未曾提及、未及详谈的芦苇剧本的全面回顾,包括《黄河谣》《龙的亲吻》《李陵传》《岁月如织》《赤壁》《沂蒙母亲》《弗朗索瓦一个法国外交官在云南》以及芦苇一些尚未实现的编剧设想等,谈话内容几乎涵盖了芦苇的创作生涯。
作者简介
芦苇,著名电影编剧、电影策划人,由他编剧的电影曾屡获国际大奖——包括《霸王别姬》,获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1993年);《活着》,获第47届戛纳评委会大奖、人道精神奖(1994年);他策划、编剧的《图雅的婚事》,获第57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独立精神奖(2007年);至今,他尚未拍摄的电影剧本还有十数部,其中《白鹿原》、《狼图腾》等剧作,虽未投拍或尚未上映,均引起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芦苇对价值观和电影类型的强调影响广泛,他对当代电影尖锐而恳切的批评已成为华语电影领域一种不可或缺的声音。
目录
从历史、小说到电影剧本——《赤壁》改编得失谈/芦苇 王天兵
为什么敢接《赤壁》
《三国演义》与历史真相
战争片的标杆:《阿拉伯的劳伦斯》
《赤壁》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周瑜
蒋干的人物处理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当了间谍的小乔
历史人物说什么话
后续修改
现场问答
从小说到电影——《白鹿原》的改编艺术/芦苇 王天兵
白鹿原到底在哪儿
芦苇的乡土情结
乡土著作和电影
小说《白鹿原》的意义
改编《白鹿原》
播种者
埋戏根
田小娥出场
从生活中寻找主演形象
电影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区别
视觉化手法举例
电影中的秦腔
汪海林发言
现场问答
一个导演的成败——从《惊蛰》到《白鹿原》/芦苇 王天兵
发现王全安
用《图雅的婚事》磨炼王全安
《图雅的婚事》的成色
希望张艺谋执导《白鹿原》
王全安当上《白鹿原》导演
电影《白鹿原》——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附记:重看《图雅的婚事》和《春桃》
西部电影、武侠梦与西安忆往/芦苇 王天兵
关于《老井》等中国西部片
关于中国武侠片
关于《黄河谣》
关于西部作家高建群、路遥
当学生头儿
下乡斗殴
因跳舞入狱
怎样写史诗电影——从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小说到芦苇同名剧本/芦苇 王天兵
开篇向吴天明致敬
什么是史诗电影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史诗的标准
李碧华及其作品的文学特色
《霸王别姬》剧本逐场分析
解密尚未投拍的剧本/芦苇 王天兵
关于《龙的亲吻》
关于《弗朗索瓦——一个法国外交官在云南》
关于《狼图腾》
附记:芦苇点评阿诺版电影《狼图腾》
关于《李陵传》
关于戈登与太平天国及其他类似题材
关于史迪威等来华洋人
关于传教士薄复礼参加长征的故事
关于《岁月如织》
关于《沂蒙母亲》
附记1:读《岁月如织》电影剧本
附记2:《龙的亲吻》电影剧本梗概
漫谈戏曲与民歌/芦苇 王天兵
用电影来抢救民乐
向马长春老师学《桃花扇》昆曲唱段
从陕西地方戏分布到其他地方戏曲
西藏、新疆和内蒙古民乐
东北二人转
电影剧本《白山黑水》
中外院线电影点评/芦苇
附赠《白鹿原》电影剧本/芦苇著
序言
芦苇怎样写剧本——故事
的主题与类型 王天兵
热爱电影的人都知道芦
苇是《霸王别姬》《活着》
等影片的编剧,但这都是他
三十年前的作品。很少有人
知道,在那以后他又写了十
多部电影剧本,其中《图雅
的婚事》荣获了柏林国际电
影节金熊奖。另外,他根据
“中国现代舞第一人”裕容龄
与光绪皇帝的传奇故事创作
了《龙的亲吻》,其恢宏华
丽的格局与《霸王别姬》异
曲同工;他根据一位普通农
民的日记改编的《岁月如织
》,其如泣如诉的韵致则不
输于《活着》;改编自美籍
华人哈金的同名小说的《等
待》,笔法细密,如同一幅
工笔人物画长卷;七易其稿
的《白鹿原》剧本,厚重凝
练,与已上映的同名电影大
相径庭;未被吴宇森采用的
《赤壁》剧本,虽只写了一
稿,但足以让历史真相跃然
纸上;仅写了一个提纲的《
杜月笙》,气势恢宏,寥寥
数笔勾勒出的人物已卓然成
型……
还有芦苇为日本导演撰
写的《李陵传》、为法国导
演改编的《狼图腾》,等等
。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哪位
电影编剧写过这么多精彩的
剧本,内容千差万别,却都
是分量十足,若经名导之手
,必成电影经典。
我认识芦苇二十多年来
,不但反复看过《霸王别姬
》《活着》这些电影成品,
而且有幸阅读过他未曾投拍
的那些剧作。二十多年来,
我们之间有过无数次交谈,
话题当然离不开电影和编剧
。日复一日,我感到芦苇不
但是一个好编剧,而且还是
一个难得的好老师。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教
育就强调临摹、背诵、默写
,即先被动地接受经典,同
时强调悟性,即通过一个神
秘的“渐悟”或“顿悟”过程,
最终融会贯通,能够独立创
作后还要达到所谓“无法之
法”的境界。
中国作家、诗人惯于以“
文章憎命达”来概括杰作的
来历。苦难被当作通往创作
的必由之路。很少有人去思
索创作是否可教或如何改进
教授创作的方法,更没有人
愿意下功夫去总结实用、具
体的创作指南。学生没有创
作冲动或遇到写作障碍,只
能归咎于缺乏悟性或没有“
吃过苦”。
据我观察,当代中国大
专院校的教师对电影、文学
、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讲解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根本
性的区别,学生都要观看、
阅读、临摹大量经典、范文
、名作。教学往往侧重作品
的时代背景、作家的个人经
历以及所谓的中心思想,而
不是从创作的角度去分析作
品的结构是否匀称、追考人
物的形成、讲究文字的精雅
。这种教育让学生感觉一部
经典仿佛是生来如此的,是
给定的,而且是不可改动的
。一部作品可能经过哪些中
间过程才成为最终的样子,
则完全被忽略了……当然,
老师会辩解:创作是不能教
的,那需要天赋。
这些先天不足和后天缺
失使得莘莘学子在学习写作
的过程中备感挫折,甚至迷
失自我。而芦苇作为一位编
剧老师、创作老师,他本人
对创作方法的口传心授与当
代中国编剧教学甚至整个语
文教学的方式大不相同。
芦苇讲起自己的创作经
历时从不故弄玄虚,也不把
创作动机归于苦难经历,尽
管他确实“吃过苦”。芦苇从
不讳言他的编剧启蒙读物是
美国作家拉约什·埃格里的
《编剧的艺术》。这是美国
文化所特有的一种指导书(
how-to-book),该书叙述
口吻平易近人,不强调悟性
,不以道德说教取代技巧分
析。
最为典型的是芦苇也曾
读过的另一部剧作指南——
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
写作基础》,作者单刀直入
地讲解技法,将好莱坞经典
电影剧本《唐人街》的剧作
结构和情节布局可视化,分
出段落,画成图表,然后逐
句逐段地掂量品评,几乎是
手把手地教你怎样处理结构
、怎样编造人物、怎样开篇
……悉德还非常强调剧本格
式的简单明了等技术性问题
。这些细致入微的讲解让你
觉得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传
道者,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大
课教授,而是一位亲传手艺
的贴心师傅。读完书,你会
获得一种信心,那就是自己
能够创作一部电影剧本。
芦苇可以说是这种美国
实用教材的传播人。在我认
识的作家中,没有谁像芦苇
这样了解技巧。他常说:“
艺术不要技巧’是外行人说
的话。有匠气的人恰恰证明
他不太懂技巧。”
芦苇看一部电影时,既
像一名普通观众那样欣赏故
事情节,又像一位创作者那
样分析布局谋篇、人物设置
、情节转换、台词韵味。全
篇分为几个章节?前十分钟
发生了什么?主人公是怎么
出场的?什么事件使人物陷
入困境?人物又怎样突围而
出?……听他复述一部电影
或一部小说的情节是一种享
受。他这样勾勒黑泽明《七
武士》的大纲主线:“武士
们开始是雇佣军。村民们吃
糠咽菜、节衣缩食,勒紧裤
腰带省下大米给武士们吃,
武士们被感动了——转折从
这儿开始……他们本来是雇
佣契约关系,是有偿服务,
但是因为相互的理解和同情
,契约升为道义,又从道义
升华为情感与责任,最后融
为一体,……导演也完成了
人物的戏剧性超越。”一瞬
间,他仿佛将繁杂的故事变
成了一张清晰的图像挂在你
面前。用他的话说,这叫将
故事“立起来
导语
功夫在诗外,芦苇对民间戏曲、民乐和民歌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电影界可谓首屈一指,这是他担任编剧的电影具有独特魅力的根本原因之一。本书收入的相关谈话第一次系统地回顾了芦苇在这方面的视野和追求。
本书是《电影编剧的秘密》的延续,也是它的全面补充,同时又自成一体,而且分量十足,对电影编剧技巧的讲解更细致,更具实操性。
精彩页
从历史、小说到电影剧本——《赤壁》改编得失谈 芦苇 王天兵
2013年底,《电影编剧的秘密》出版后,凤凰读书会于2014年1月11日上午在北京单向街书店举办了一场读者见面活动。芦苇和我应邀做了一次对谈,话题是芦苇电影剧本《赤壁》的创作得失。《电影编剧的秘密》为什么要收入这个剧本呢?有人曾问鲁迅先生怎么学习写作,鲁迅先生说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个作家的手稿,和他后来发表的成稿放在一起,对比之后就会发现这个作家是怎样改动的,保留了什么、删除了什么,从中才能真正探知写作的秘密。我们聊《赤壁》也是这样的初衷,因为它只是初稿,没被导演采用,确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修改的余地。回顾《赤壁》的创作过程,分析剧作的得失,指明修改的方向,有助于读者由浅入深地了解历史剧的创作过程,并学习改编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技巧。
——王天兵
为什么敢接《赤壁》
王天兵:首先想问的是,在《电影编剧的秘密》中,你谈到了张纪中找你改编《水浒传》。你说这可是四大名著之一啊,不敢接这活儿。张纪中说,四大名著怎么着?不能拍电视剧吗?你说,可以拍,但是得照照镜子,看自己配不配干这个事。为什么吴宇森找你写《赤壁》你就敢接,张纪中找你你就不敢?
芦苇:我对四大名著心存敬畏,要将之转换成另一种可与之比肩的艺术形式,觉得自己不配。《赤壁》只涉及三国时期很短的一个片段,因此吴宇森找我写《赤壁》,我想不妨一试,就接这个活儿了。
王天兵:记得当初吴宇森找你写《赤壁》的时候交代了他的想法,说了一些他的期望。
芦苇:我们聊了好几次,我问他拍这个电影要表达什么主题,他说要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出伟大的和平精神。根据我看过的《三国志》资料,赤壁之战是生死存亡的较量,要拍和平的话就跑题了。东吴孙权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要维持和平的话,只有投降一条路,但投降不是《赤壁》的主题。要写和平主题可以找另外一个题材,赤壁这个舞台刀光剑影、杀气腾腾,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在这里面找和平是认错门了,八竿子打不着。
《三国演义》与历史真相
王天兵:提到刀光剑影,大家都很熟悉赤壁之战。《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从第三十八回到第五十回是有关赤壁的:第三十八回是隆中对,第三十九回是博望坡,第四十回是火烧新野,第四十一回赵子龙救主,第四十二回长坂坡,第四十三回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孙权决计破曹操,第四十五回蒋干盗书,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和苦肉计,第四十七回庞统献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第四十九回借东风火烧赤壁,第五十回华容道义释曹操。
这些故事广为流传,还被改编成各种传统戏剧,大家耳熟能详。我想知道你在写剧本之前,除了《三国演义》之外还看了哪些书。
芦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关于赤壁之战的这段历史看了,还看了很多历史学家对赤壁之战和三国的专题研究,最后影响我的是《三国志》中的真实史料。《三国演义》是虚构的小说演义,有作者杜撰的大量脱离真相的情节。我不愿意以虚构的人物去跟观众交流,我愿意还原真实的史料,告诉读者真相,不糊弄人。这对古人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
王天兵:《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就有很多不同。现代学者也有很多争议,有人说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有人说实际发生的规模很小,等等。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芦苇:赤壁之战是东吴政权与曹操集团的对决。诸葛亮当时的身份只是刘备军中的一个中郎将,相当于现今部队里面的团级干部,是个联络官,没有决策的权力。
据历史学家考证,刘备的部队只有万余人,处于弱势,没有指挥权。赤壁一仗是以东吴为主力去打的。《三国演义》讲的是孙刘联军,刘备和诸葛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东吴部队才是抗敌的主力军。
王天兵:其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原本是蜀国的官员,蜀国灭亡之后在西晋做了官,对蜀国仍有同情之心。
芦苇:后代读者需要知道的是真相。
王天兵:学者们研究出赤壁之战的真相了吗?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3: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