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苍凉的背影(张之洞与中国钢铁工业增订本)/研究系列/汉冶萍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实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中的前编部分结合典型事例具体阐述光绪中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状况及有关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背景。本编部分以原始档案资料为依据,采用考证、叙述、论说等方式,全面翔实地展现张之洞创办中国钢铁工业的全过程。同时,实事求是地考证了百年来备受非议的购炉、选址、质量、效益等问题的由来及真相,对评价张之洞这一事业直抒己见;并通过这一过程,揭示张之洞与慈禧、李鸿章、盛宣怀、翁同龢、刘坤一等人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揭露晚清政局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艰巨性、局限性及其必然的历史命运。作者视野广阔,兼有史才、史学和史识,积三十多年之功,博观约取,以典雅文笔,成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张实,原名张绍贤,1937年生,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湖北省黄石市文联主席,现为湖北师范学院汉冶萍研究中心研究员、客座教授。著有《苍凉的背影——张之洞与中国钢铁工业》(商务印书馆,北京,2010年)《一生必读的十五个京剧经典故事》(新锐文创,台北市,2013年)等。 目录 黄瑞云先生序 自序:我为什么要写张之洞? 前编 光绪十五年 第一章 皇权交接的敏感时期 第二章 自强三十年未自强 第三章 体制性的腐败病入膏育 第四章 财政:有限的银子用在哪里? 第五章 思想先行者的探索:从洋务到变法 第六章 朝堂争论的焦点:中国要不要铁路? 第七章 中外冶铁:手工作坊与自动化生产 本编 “荆天棘地”千秋业 第八章 皇太后的门生 第九章 决策内幕(上):李鸿章与张之洞的一段纠葛 第十章 决策内幕(下):张之洞与盛宣怀的分歧 第十一章 铁山运道:黄河以南的第一条铁路 第十二章 百年冤案:张之洞订购炼钢炉的真相 第十三章 在煤的困扰背后 第十四章 张之洞为什么不把铁厂建在黄石港? 第十五章 银子从何而来? 第十六章 大参案:徐致祥、刘坤一和李瀚章 第十七章 民间的风波 第十八章 岁在甲午:铁厂建成而生产乏款 第十九章 四面楚歌山穷水尽 第二十章 销售:费尽心机难收成效 第二十一章 质量:一个谎言流传百年掩盖了真相 第二十二章 招商承办的前前后后 第二十三章 启动城市早期现代化 第二十四章 叶景葵《述汉冶萍产生之历史》不应作为依据 第二十五章 千秋功罪 初版后记 增订本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迅 猛发展,并大力向海外扩张 ,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世 界的每一个角落。本来同我 们一样处于封建统治的日本 ,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 并立即成为我国的威胁。而 中华大地却仍然在封建的黑 夜里沉沉昏睡。贫穷的中国 农民还像一千年之前那样, 挥着鞭子跟在疲惫不堪的老 黄牛之后缓缓地犁翻着古老 的土地。妇女们仍然踮着三 寸金莲在崎岖的乡村小路上 蹒跚。年青的或者年老的读 书人一个个拖着尾巴似的长 辫子,黄卷青灯,苦苦地琢 磨着程式化的八股文,希望 哪一天有幸能够金榜题名。 而在大清帝国的朝廷上,大 臣们身着臃肿的前后缀有文 禽或猛兽绣饰的补服,戴着 笨重的像倒漏斗似的顶子, 年年,月月,天天,匍匐在 禁陛森森然而沉闷不堪的殿 庭上敬祝皇帝陛下“万寿无 疆”。紫禁城像一个封闭得 密不通风的古堡,里面的人 绝大多数对外部世界一无所 知。然而历史是不容停滞的 ,它会以灾难的方式促使人 们被迫前行。西方列强终于 用大炮轰开了这个古老帝国 的大门,长期自命“天朝上 国”的大清王朝立即惊惶失 措。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 系着生死存亡的问题无情地 摊在人们的面前。那些掌握 国家民族命运的人们将如何 思考?如何行动?——20世 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历史 教科书中,各种汗牛充栋的 宣传媒体上,千篇一律地给 人一种印象,一种概念,晚 清社会反正是一团黑暗,凡 是统治集团中的人们,加他 们一个“反动”的谥号就概括 无余,对那些曾经声威赫烈 如曾国藩李鸿章之流,给予 一些诸如“刽子手”“卖国贼” 之类的罪名就够了,没有别 的什么话说。即使对某些特 殊人士给予某种肯定,紧接 着仍然要揭露他们的“阶级 立场”,批判他们“维护反动 统治”的行径,仿佛历史是 从某个特定的日子突然开始 ,以往的时代一笔抹煞之外 可以无庸置议。直到“文化 大革命”结束,“四人帮”时 代的思想禁锢得到一定的解 放,人们才逐步清醒,认识 到历史总是一步一步地前进 的,即使是沉封深锁的晚清 社会也不乏“寂寞的思想先 行者”,不乏为国家民族呕 心沥血的人们,不乏在历史 发展的每一个台阶上作出过 重大贡献的俊杰。在改革开 放之后,我们的出版物中, 才慢慢地出现了一些符合历 史辩证法的科学著作。我的 学长张实绍贤先生这本即将 出版的《张之洞与中国钢铁 工业》会是十分精彩的一本 ,给研究晚清历史、研究晚 清的历史人物提供了一个精 深的范例。 张之洞生于道光十七年 (1837),同治二年 (1863)二十六岁中进士 ,由慈禧太后亲自点为探花 。这以后又一个二十六年, 他由翰林院编修而外放学政 ,回京任国子监司业等职, 之后升迁到内阁学士,先后 出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 二十六年的经历,充分地表 现出他历练的才干和远见卓 识,他办了若干件出色的事 务,特别是光绪十年 (1884)在两广总督任上 后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四十多年 间遭到外敌侵略时每战必败 之后唯一的胜利,也就特别 地辉煌。但使张之洞一跃而 成为晚清洋务运动的巨擘, 并成就他一生最为卓著功业 的,是光绪十五年(1889 )调任湖广总督之后,他在 这里开发大冶铁矿,开办汉 阳铁厂,使之成为中国近代 钢铁工业的先声。绍贤先生 这本大著研究的就是张之洞 的这段历史。 为了说明张之洞是在什 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经营他的 钢铁事业的,作者特意在全 书的“前编”,用“光绪十五 年”作为时间坐标,叙述了 此前此后大清帝国的状态。 光绪十五年(1889),上 距鸦片战争近五十年,中间 经历了英法联军,中法战争 ,国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 等一系列重大变故,大清帝 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然 而帝国主义的大炮并没有完 全震醒封建中枢的酣梦。一 方面有感于西方列强的“船 坚炮利”,开展了洋务运动 ,建立了实为军事工业的机 器局、船政局之类的设施, 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 和社会人文知识;然而另一 方面许多居于统治地位的官 僚仍然顽固地死守着封建道 统,反复重弹那些陈腐得发 霉的论调:“读孔孟之书, 学尧舜之道”,“整纲纪,明 刑政”,“立国之道,尚礼义 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 心不在技艺”。①他们仍痴 信大清为“天朝上国”,以西 方列强为夷狄,视科学技术 为末技。当西方的火车风驰 电掣在欧洲大地奔驰的时候 ,中国连修筑铁路都遭到这 些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他们就像笼中畜养的鹤鹑, 以为世界就这么大,丝毫不 知道凶鸷的鹰鹞正在高空中 盘旋。致使洋务派首领李鸿 章慨叹:“士大夫囿于章句 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 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 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 ,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制 外”②。而这就是张之洞出 来开创他的钢铁事业时的环 境。 当光绪十五年秋天张之 洞调任湖广总督,奉命修筑 卢汉铁路,并准备筹办钢铁 厂的时候,出现在他的脑子 里的也许只有两点是明确的 :一是中国非有铁路不可, 而修筑铁路非自炼钢铁不可 ;二是他听说了大冶地区有 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